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上舰船地波散射雷达截面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海上目标地波散射雷达截面的计算方法.首先把目标的地波散射问题转化为求解理想导体平面上目标对垂直极化平面波的散射,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得到所关心频段内的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然后由地波传播理论求得包括随机起伏粗糙海面影响在内的地波传播衰减因子.从雷达方程出发,对海上舰船雷达散射截面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开槽和短路探针加载减缩微带天线R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利用开槽和加载短路探针等微带天线小型化技术,降低天线谐振频率,减小天线尺寸,抑制天线结构项散射从而实现天线雷达散射截面(RCS)减缩.在微带天线上应用此方法所得的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后天线工作频带内的RCS可降低4dB左右,而天线的增益下降不到0.4dB,从而保证天线的辐射性能的同时,明显地减小了工作频带内天线的雷达散射截面.  相似文献   

3.
计算二维海面极化电磁散射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尔霍夫散射面元矩阵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计算二维模拟海面电磁极化散射的新方法,采用海面高度起伏矩阵以及x和y方向海面斜率矩阵描述二维海面,利用基尔霍夫近似推导出笛卡尔坐标系下椭圆极化入射时海面的散射场,得到了全极化雷达散射模型.仿真了不同条件下分形海面模型的全极化雷达后向散射截面及极化特征图,数值结果符合海面散射规律.由于该方法是对二维海面模型进行离散化分析,因此适用于多种海面模型.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海上目标地波散射雷达截面的计算方法。首先把目标的地波散射问题转化为求解理想导体平面上目标对垂直极化平面波的散射,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得到所关心频段内 的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然后由地波传播理论求得包括随机起伏粗糙海面影响在内的地波传播衰减因子。从雷达方程出发,对海上舰船雷达散射截面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减缩天线雷达散射截面时需要保证天线的基本辐射性能,这使得对其带内的雷达散射截面控制变得十分困难.为此,提出了加载不等长延时线的方法来实现阵列天线模式项雷达散射截面的减缩.由于天线模式项散射实质上是天线接收的入射能量经馈电内部不匹配处反射而从天线再次辐射所致,当给阵列单元与馈电网络之间接入一组延时线后,辐射能量只经过这组...  相似文献   

6.
根据箔条云假目标回波的形成机理,通过简化箔条云散布空间模型,建立了其散射功率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并实测箔条云的后向散射功率和雷达的积累效率,提出了成熟箔条云存在着后向散射损失和相参积累效率下降,使得雷达获得的箔条云实际回波功率远小于其雷达散射截面值对应的回波功率.研究了回波功率损失的相关参数,给出了其函数关系式,表明箔条云回波功率损失主要与雷达发射脉冲宽度、相参积累时间和箔条云空间尺寸、相关时间等有关.利用该关系式可方便地估算箔条云回波功率损失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飞行器目标双、多站电磁散射特性和隐身、反隐身原理,通过固定双站角、旋转目标的方法对不同双站角下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进行了测试分析,避免了多次定标,效率较高.通过比较不同双站角下的飞行器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发现了其双站电磁散射的对称性、相似性和弱耦合性3大主要特性,并得出如下结论:单站隐身技术通过改变电磁散射能量的空间分布,将强散射波峰控制在重点探测方向之外实现隐身,而双站雷达主要通过截获重点探测方位(相对单站)之外的强散射波峰实现反隐身要求.因此判定目标的双站隐身特性需结合主要威胁双站角和整机所有强散射波峰进行.  相似文献   

8.
类似于辐射方向图乘积定理,推导出直线阵列天线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可分解为单元因子与散射阵因子之积.相比以往仅优化阵列天线辐射特性的工作,可基于此公式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通过调整阵元间距来同时优化其辐射和散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辐射方向图峰值副瓣电平降低,单站RCS的栅瓣得到了有效抑制,使其在绝大部分入射角处于低散射状态,从而证明了该方法能同时优化阵列天线的辐射和散射特性.  相似文献   

9.
常规地基雷达对低空小目标探测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导出一个较为全面实用的雷达小目标探测距离公式,结合某先进雷达分析了杂波后向散射系数、雷达脉冲宽度、水平波束宽度、改善因子和目标散射截面积对小目标探测距离的影响,为提出低空小目标探测的综合对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先将导体球的散射问题等效为其外水平偶极子的散射,然后利用互易定理推导了水平偶极子的散射场并计算了导体球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结果表明,当水平偶极子相对于导体球运动时,导体球近场的RCS大于远场的RCS;近场区导体球的RCS变化大,但远场区导体球的RCS基本不随距离变化,而是趋近于几何光学值;此外,远场区的双站RCS随角度的变化在E平面和H平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与远程隐身导弹总体设计密切相关的三维几何造型和雷达散射特性作了相关研究.外形隐身是雷达隐身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导弹外形细节设计的研究,分析了外形细节设计对改善雷达.隐身效果的作用.最后,针对其隐身效果对其外形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分析表明文中设计的远程隐身空空导弹能够达到设计初期所期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具有稀疏矩形障碍的近似迷宫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一个在具有稀疏矩形障碍的迷宫中寻找给定的两个单元之间的最短路径的算法。本算法以“不改变方向”为预测条件,根据迷宫中各障碍与起讫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沿水平或竖直的方向进行直线扩展以缩小搜索范围并减少搜索时间。经大量的实例验证和实验对比,结果证明所给出的算法在障碍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度地缩小搜索范围并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较快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食堂的特点,利用FLACS软件对某大学食堂进行三维建模,在考虑喷射方向、障碍物等因素的基础上,模拟天然气的泄漏及爆炸情况,研究了特定场景下气体云团的扩散过程、爆炸冲击波和温度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当天然气垂直向上泄漏时,因食堂屋顶的阻碍作用,天然气在小型摊位发生堆积;当天然气水平泄漏时,天然气在用餐区域体积分数较高;爆炸初期,首先出现以点火点为中心的爆炸压力冲击波,压力冲击波以圆弧形向外传递,泄漏方向对爆炸产生的最大超压影响较小;温度分布受泄漏方向的影响较大,垂直喷射时高温集中在小型摊位处,水平喷射时温度沿喷射方向由高到低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室内建筑材料粗糙表面散射对太赫兹波的影响,采用射线跟踪法和基尔霍夫标量近似法,研究了300GHz非视距传播的散射特性,仿真分析不同的极化和粗糙参数对室内非视距传输中的散射传播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粗糙参数不变时,水平极化波的接收性能比垂直极化波的性能好,随着粗糙度的增大,整个非视距区域的接收性能均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涂敷吸波材料的理想导体表面阻抗边界条件和反射系数的在薄涂层和大角度入射时的近似,结合物理光学近似得到了处理涂敷吸波材料腔体的物理光学迭代(IPO)公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初值继承算法和前后向迭代结合的快速IPO方法计算了采用S弯和在腔体内壁涂敷吸波材料对腔体雷达截面(RCS)的减缩效果.计算结果显示结合这两种方法可对电大尺寸开口腔体的后向RCS达到20dB的减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具有纹理特征的二维高斯粗糙面并研究了其极化散射特性.发现将高斯粗糙面在两个方向上的相关长度的比值取到足够大,能从粗糙面上直观地观察到纹理特征,并且可以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的角度旋转得到任意的纹理走向.通过粗糙面的小面元积分,推导出椭圆极化入射时笛卡尔坐标系下的散射场,并得到了不同纹理特征高斯粗糙面的极化雷达散射截面.数值结果显示了入射角、纹理角、相关长度以及高度起伏均方根对于纹理粗糙面极化散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雷达截面(RCS)减缩技术会导致天线辐射性能退化,体积、重量和成本增加,减缩性能受安装精度影响而不稳定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缩减天线RCS的新方法.将高阻抗表面(HIS)与天线制作于介质板的同一表面,使HIS的同相反射相位带隙的频率与天线工作频率重合,通过高阻抗表面与天线的散射场的对消来减小天线的雷达散射截面,从而实现对垂直照射的天线工作频带内的同极化威胁雷达波的隐身.实验结果表明: 在天线工作频带内,其RCS得到了5.3dB以上的减缩,同时,带外RCS亦得到了有效的抑制,S11的-10dB并未展宽,天线间的互耦得到了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A473M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滚压加工强化不锈钢表面,对其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对不锈钢的硬化层组织、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滚压进给量由0.05 mm/r增加至0.15 mm/r时,不锈钢表面粗糙度变化趋势呈“∨”形,表面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变化趋势呈“∧”形.当进给量为0.1 mm/r且表面粗糙度为62.7 nm时,不锈钢硬化层组织明显细化,滚压层表面显微硬度达到550 HV且为基材的2.2倍,硬化层深度达到200 μm,相对耐磨性为3.7.  相似文献   

19.
It is a vital technology for combat aircrafts to apply evasive maneuver and chaff centroid jamming collaboratively to reduce the threat from incoming air-to-air missiles. In order to escape from the radar track beam of missiles as soon as possible, we define the “Maximum normal acceleration of the track beam border” as the principle for evasive maneuver, and the stress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the aircrafts before the corresponding maneuver strategy is acquired. We establish the aircraft-missile-chaff relative motion model, chaff motion and RCS dynamic change model, construct the chaff flare strategy which conforms with the principle of centroid jamming, and sum up the success of the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neuver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maneuvers and facilitates the pilot operation. When the centroid jamming is applied, the avoid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fewer chaff bom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