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对给水厂排泥水沉降性能和浓缩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污泥颗粒粒径的变化及其与污泥比阻的关系。结果表明,PAM投加率为0.32%时可明显改善排泥水的沉降性能,降低上清液浊度。对排泥水和底层污泥都进行调质时,PAM投加率为0.32%既能有效地降低污泥比阻又能减少PAM投加量。PAM调质可使污泥颗粒平均粒径变大,粒径分布也发生变化。污泥比阻与污泥平均颗粒粒径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pH值工况下,对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pH值对污泥产量、组成、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基于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优化实验,对华能南通电厂脱硫废水"三联箱"工艺进行调试。结果表明:pH值越高,污泥产量就越高,污泥沉降比也越高。脱水性能的改变是由于污泥中各成分占比发生了改变,脱水性能在pH值为8.5时最优。投加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能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和脱水性能。现场"三联箱"工艺运行pH值为8.5,将非离子型PAM更换为阴离子型PAM,泥饼含水率和出水浊度分别降低至25.2%和12.6 NTU。  相似文献   

3.
对近年来广泛研究和使用的有机高分子污泥脱水絮凝剂进行了综述,有机高分子污泥脱水絮凝剂按合成方法分为聚合型和天然改性型;聚合型根据电荷类型分为了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天然改性型又可分为碳水化合物类和壳聚糖类。同时对污泥脱水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进行归纳阐述。对这六类污泥脱水絮凝剂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高分子污泥脱水絮凝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文章用试验研究了东莞樟村水质净化厂一级强化混凝处理工艺处理东莞运河污水所产生的化学混凝污泥脱水问题。结果表明:五种阳离子型和一种两性型PAM效果最好,阴离子、非离子型PAM药剂调理化学混凝污泥的效果均不理想;各种药剂都有其最佳作用范围,投加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脱水性能的降低。最佳调理药剂应该能全面改善化学混凝污泥的脱水速率和脱水程度,而不仅只是改善某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以污泥比阻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脱水率、泥饼含水率及过滤时间因素,研究使用壳聚糖与硅藻土对污泥单独调理的最佳条件及联合调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效果,并与聚丙烯酰胺调理污泥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先投加0.5 g/g硅藻土调理污泥,再投加5 mg/g壳聚糖以30 r/min搅拌反应150 s,污泥比阻下降了95.43%,脱水率上升至91.02%,泥饼含水率降至83.13%,过滤时间降至29.5 s。壳聚糖与硅藻土联合调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壳聚糖或硅藻土单独调理的效果,且其联合调理改善污泥脱水综合性能的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调理污泥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波联合PAM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剩余污泥脱水性能,降低絮凝剂投加量,采用某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微波预处理技术联合聚丙烯酰胺(PAM)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微波加载时间和PAM投加量对污泥毛细吸水时间(tcs)、污泥比阻以及离心后污泥含水率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适宜的联用条件对污泥脱水效果优于仅PAM调理,污泥tcs、离心后含水率及污泥比阻分别由仅PAM调理的37.3 s、83.68%、1.72×109 s2·g-1降至16.7 s、78.16%、0.35×109 s2·g-1,且PAM投加量节省33%左右.适宜的微波与PAM联用对污泥的脱水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废弃泥浆的压滤脱水效率,选用PAM作为絮凝剂,采用物理-化学联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分子量和不同加药量对钻孔粘土泥浆压滤脱水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PAM絮凝剂能明显改善钻孔粘土泥浆的脱水性能;相对分子量为1000万的阴离子型PAM絮凝剂效果最优,并确定不同加药量对钻孔粘土泥浆压滤脱水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最优PAM絮凝剂压滤脱水的数学模型,为指导钻孔粘土废弃泥浆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脱水污泥好氧堆肥化处理工艺中的返料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好氧堆肥化工艺处理脱水污泥,采用干扰的堆肥产品调整高水分脱水污泥时,返料比的设计和操作选择非常关键,以深圳市化粪池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推肥返料比与含水率、有机物含量、孔隙率等的控制问题,并建立了计算模式,为返料比的合理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好氧堆肥化工艺处理脱水污泥,采用干化的堆肥产品调整高水分脱水污泥时,返料比的设计和操作选择非常关键.以深圳市化粪池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堆肥返料比与含水率、有机物含量、孔隙率等的控制问题,并建立了计算模式,为返料比的合理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个极为简便、且又十分灵敏的测定水中微量聚丙烯酰胺(PAM)的方法。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中加入丹宁酸—氯化钠溶液后,可生成不同浊度的混合液。用分光光度计,在36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可获得线性关系很好的吸光度—PAM含量关系曲线。用酒石酸为干扰离子的掩蔽剂,对自来水、松花江水和造纸白水样品直接进行测定,检出下限为0.1ppm(mg/l)。当PAM含量为1PPm时,标准偏差不大于1.2%用本测定法研究了阴离子PAM作为干强剂的使用特性。结论是:硫酸铝的用量和浆料的pH值是影响阴离子型pPM在纸中留着率和成纸强度的主要因素;硫酸铝适量时,成纸强度的提高程度取决于PAM的留着率;过量的硫酸铝会使成纸强度大为下降。以阳离子型聚合物与既离子型PAM共用。可使PAM的增强作用更显著,使用操作更方便。  相似文献   

11.
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比阻调理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寻找一种适合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使用的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污泥脱水调理剂,以替代目前常用的PAM调理剂,达到降低污泥处理成本,减少二次污染的目的.经过大量的试验遴选出了粉煤灰调理剂和石灰调理剂,粉煤灰的最佳投加量为60 g/100 mL,石灰的最佳投加量为21 g/100 mL,均可使污泥比阻由1014m/kg降至1011m/kg.所形成的污泥滤饼可作为烧制墙体材料的辅助原料,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良性最终处置.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3种农业生物质即小麦秸秆粉末(WSP)、玉米秸秆粉末(CSP)及稻壳粉末(RHP)对污泥脱水的影响.采用毛细吸吮时间(CST,tCS)及污泥比阻(SRF,FSR)等表征污泥脱水性能,用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污泥性质的变化,通过离心液浊度,胞外聚合物质(EPS)含量、束缚水和泥饼结构来解释协同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当pH控制在3时,污泥脱水效果最好,深度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下降到61. 5%;分别投加WSP、CSP及RHP时,污泥FSR分别下降到7. 32×10~8,7. 41×10~8及8. 29×10~8s2/g. pH小于2或pH从8升高到11时tCS和FSR都显著升高;在投加0. 75 g/g DS WSP、CSP及RHP后,也不能改善污泥脱水效果. pH低于2或者碱性条件使污泥释放更多有机物质和浊度,污泥脱水效果恶化严重.酸及生物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机理为酸(pH=3)促进污泥分解EPS释放束缚水,而生物质作为骨料提供水分孔道.  相似文献   

13.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TS)为主链模板、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共聚单体,通过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制备新型阳离子絮凝剂CMCTS-g-CPAM。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得到CMCTS-g-CPAM的最佳制备条件:光照时间为2 h、光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pH值为8。接枝共聚物CMCTS-g-CPAM的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表征表明AM、DMC和CMCTS已成功聚合。污泥脱水实验验证其具有良好的污泥脱水性能:在絮凝剂投加量和pH值分别为30 mg/L和10时,污泥比阻(SRF)由9.10×1013 m/kg降至1.96×1013 m/kg,滤饼含水率(FCMC)从90.15%降至79.28%,其污泥脱水效果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市售CPAM。同时,此研究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为污泥脱水领域的絮凝处理和改性壳聚糖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活性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EPS)高度亲水,破坏EPS结构是促使结合水释放的必要过程.为此,研究利用过氧乙酸(PAA)预氧化破解污泥和化学絮凝过程以同步实现污泥减量和脱水性改善,深入解析组合调理过程中污泥絮体形态特征及EPS分布和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AA处理污泥对其过滤特性影响不大,但有效降低滤后泥饼的含水率;PAA能够有效破解污泥,破坏EPS中蛋白质类有机物,促使结合水释放;随着p H的降低,PAA对污泥脱水性的改善效果更佳,这主要是因为酸性环境有效提高了PAA对污泥EPS的氧化效率;高剂量PAA处理污泥后未见到有完整结构的絮体.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氯化铁后,污泥絮体重新形成,同时污泥更容易过滤且脱水性随之提高.由于具有更强的吸附架桥能力,PAC在改善脱水性方面的效果优于氯化铁.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深入研究NaClO投加量、污泥混合液pH值以及在NaClO最佳投加量和污泥混合液最佳pH值下耦合聚合硫酸铁(PFS)和三氯化铁(FeCl3)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以期获得氧化—絮凝调理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NaClO投加量为40 mg/g DS(绝干污泥)和污泥混合液pH值为3时,PFS耦合NaClO调理后的泥饼含水率和污泥比阻(Specific Cake Resistance,SRF)分别降至85.86%和4.74×1011 m/kg;FeCl3耦合NaClO调理后的泥饼含水率和污泥比阻分别降至86.36%和3.93×1011 m/kg。调理后的污泥絮体粒径D50的大小关系为:NaClO+PFS>NaClO+FeCl3>pH值>原泥>NaClO。显然,经过氧化—絮凝调理后的污泥絮体粒径明显增大,滤液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氧化—絮凝调理可使活性污泥比阻显著降低,脱水性能显著改善。NaClO...  相似文献   

16.
污泥结合水测量方法和水分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污泥高效脱水,对污泥水分分布特征与脱水性能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分别利用热干燥法、抽滤法、压滤法、水活度法和膨胀计法测定同一市政污泥的结合水相对质量分数,通过分析比较测量数据和应用原理,总结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基于膨胀计法对污泥水分能量状态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污泥水分分布特征曲线,并阐明污泥在不同水分质量分数时的机械脱水效果.研究表明:5种方法的结合水质量分数(结合水/干基)测量结果差异明显,其中抽滤法测量值最大为628%,水活度法测量值最小,只有34%;膨胀计法操作快捷、原始数据容易处理,优于其余4种测量方法.当污泥水分相对质量分数(全水分/干基)大于183%时,适当提高设备的脱水强度能够较好地改善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