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视,煤层气储层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煤层气储层内部结构特征的精细描述和刻画,以及对煤储层的含气性和渗透性预测,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煤层气藏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使得常规物理勘探方法难以对煤层气储层进行有效的研究,而地震技术则显示出其巨大优势。如利用地震技术解释煤储层构造;地震属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薄煤层厚度;叠前AVO反演技术、叠前弹性阻抗(EI)反演技术和叠后波阻抗(AI)反演技术对煤储层含气性的预测;叠前方位AVO反演技术和地震反射层的曲率属性分析技术对煤储层渗透性的预测。经研究及实践表明,地震技术在煤储层研究中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6,(7):97-99
将叠前AVO属性、叠前AVO反演、叠前FVO反演同时应用在沁水盆地南部3#煤层的储层预测中,综合分析叠前地震多属性,确定有利储层分布,预测结果与实际测井解释的含气性结论一致,有效地提高了煤储层预测的准确性,且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及类似储层的预测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震勘探AVO技术预测煤层气(CBM)的风险主要来自地震预处理对反射振幅的改造,这种改造对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处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对煤层气AVO分析却存在一定影响。类似砂岩含气储层的AVO预处理,相对振幅保持是煤层气AVO分析预处理秉持的基本原则,煤层气储层第IV类AVO异常使得其预处理又区别于一般砂岩含气储层。径向道滤波线性噪音衰减技术、高低频分离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保幅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解决煤层气AVO分析预处理中线性干扰、近地表异常、空间成像引起的振幅变化问题的关键技术。野外数据试验表明:3项关键技术可以满足相对振幅保持处理要求,最大程度保留煤层气AVO第IV类振幅异常,有利于实现煤层气AVO分析和提高煤层气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AVO反演技术的煤层含气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预测煤层气含气量,结合山西寺河煤矿实际资料,在分析不同含气量AVO异常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反演得到AVO属性,建立多地震属性与含气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获得煤层含气量分布。对于含气量不同的钻井,高含气量的煤层一般能形成较强的AVO异常,低含气量的煤层AVO异常很小。基于截距和梯度属性,可获得纵波阻抗、横波阻抗、极化参数、密度和伪泊松比等地震属性。地震属性与煤层含气量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中截距、纵波速度、纵波阻抗、横波阻抗、极化参数、密度、伪泊松比等属性与含气量具有较大相关性。研究表明,井孔处煤层含气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瓦斯含量预测误差低,吻合性好,表明基于AVO反演技术预测煤层含气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叠前弹性反演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叠前地震反演克服了叠后地震反演储层信息量的不足,具有良好的保真性和多信息性,可提高储层的描述精度.本文针对涠西南凹陷古近系地层多物源湖相沉积,储层纵、横向变化大,开展叠前弹性反演研究,采取叠前保幅处理技术、岩石地球物理分析技术、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技术以及AVO属性分析技术,预测了砂层组的横向发育特征,比较可靠地揭示出地下储层的展布情况和油气状况.  相似文献   

6.
将基于PCA-Kmeans++的多属性融合聚类技术应用于沁水盆地南部3#煤层的储层预测中,对融合聚类属性进行分析,确定有利储层分布。首先提取常规的叠后地震属性、叠后波阻抗反演以及叠前AVO属性;然后利用PCA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贡献率最大的几个主成分分量;最后通过Kmeans++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对主成分分量进行融合和聚类。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PCA-Kmeans++方法可以融合各个属性的特征,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地质异常体的分布特征,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及类似储层的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AVO反演在煤层气勘探中对地震资料偏移距的要求,以正演模拟为研究手段,根据钻井、测井数据和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建立了普遍适用的煤层气储层地质模型,应用Zoeppritz方程组弹性模量近似式,计算出其各项系数对入射角的梯度。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表明,将AVO反演应用于煤层气勘探时,地震资料的最大偏移距应当保证最大入射角接近或等于反射系数对入射角梯度极值对应的入射角。通过对实际钻井资料进行AVO模拟,结果表明在煤层气勘探中应用AVO反演,地震资料的最大偏移距只要接近、等于或略大于目的层深度,就可以反映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特征,足以满足煤层气勘探中AVO反演对地震资料偏移距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中深层发育超压气藏,AVO属性是区分气水的有效方法。已有叠前道集资料存在近道剩余多次波发育、沿偏移距方向振幅畸变等问题,制约了应用AVO技术预测储层含气性的效果。针对问题采取了两项道集优化处理关键技术。叠前LIFT去噪技术通过AVO正演模拟有效反射,实现近道剩余多次波的衰减。井约束偏移距方向振幅补偿通过建立合理的偏移距方向振幅补偿函数,使优化处理后的CRP道集AVO特征与理论认识吻合。应用优化处理后的地震道集开展了东方区中深层有利目标的含气性预测,AVO属性准确描述了含气砂岩的横向分布范围,预测结果经钻井检验可靠。  相似文献   

9.
根据恩洪向斜大量的煤田地质资料及煤层气勘探井的成果,分析研究了本区煤储层孔裂隙发育特征、含气性、渗透性,得出了以下结论:恩洪向斜具有煤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煤级适中、含气量高等有利于煤层气开采的地质条件,但煤中孔隙分布导致渗流通道可能受阻,而且复杂而强烈的构造变动破坏了煤层的原生结构。根据煤层气试井资料,下部煤层渗透性好于上部煤层。重烃浓度极高是区内煤层气产出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今后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应重点加强构造特征的研究,并针对高含气性、低渗透性选用合适的勘探开发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桃水矿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基于勘探资料与实验数据,分析了桃水矿区煤储层与含气性特征,评价了煤层气资源潜力。研究表明:研究区2、4煤层累计厚度3.28 m,煤层含气量4.58~13.34 m3/t,含气性较好。煤层煤体结构较破碎,孔隙发育,渗透性好,含气饱和度低,储层压力适中(常压储层)。研究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6.98×108m3,资源丰度0.60亿m3/km2,资源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1.
巷道底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姜耀东  陆士良 《煤炭学报》1994,19(4):343-351
底臌一直是煤矿软岩巷道支护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但迄今为止人们对巷道底臌的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了底臌的机理才能建立反映实际的力学模型进行有效的数值计算。在大量现场研究、实验室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全面讨论了煤矿巷道的底臌特征及其机理,分析了影响底臌的主要因素,为在不同的矿山地质条件下采取有效的防治巷道底臌的措施和进行正确的力学数值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清望 《中国矿业》1998,7(1):53-55
本文研究了载体的磁处理对充填体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磁处理后,细粒级砂体的渗透速度明显提高。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对水体磁处理的脱水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闿 《矿冶工程》1992,12(4):40-4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捕收剂混合使用时,影响组合效果优化的主要因素,如矿浆的酸碱度、药荆用量、药剂添加顺序及混合比等。试验证明,不同混用组合只有在各自优化条件下得出的结果,才有较好的可比性,才能作为组合择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浮选剂找药分子设计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制新型高效浮选剂是发展浮选技术的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曾研究浮选药剂理论,并企图用于讨论机理及指导找药研究。本文简要评述了这些工作,通过例示介绍了浮选剂找药分子设计理论近年来在新药剂开发工作中取得的成效,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关于浮选剂找药分子设计理论及应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复合氧化物标准生成焓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复合氧化物标准生成焓的估算式:根据152个已知二元复合氧化物标准生成过文献值,优化得出32个常见简单氧化物的特征参数A和A'值,可用于未知二元复合氧化物标准生成焓的估算,并可据此参数推测三元复合氧化物的标准生成焓数据,估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生物浸出磁黄铁矿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黄铁矿矿物组成复杂,且极易氧化;浮选困难,但易于生物浸出。本文从浸出机理、动力学和强化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生物浸出磁黄铁矿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铀矿开采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超  杨建明 《矿冶》2005,14(1):20-23,48
铀资源是我国的能源和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铀矿开采项目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巨大的投资风险,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和决策失误,必须对铀矿开采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价。本文分析了铀矿开采项目的传统经济评价方法和实物期权法,传统经济评价方法介绍了净现值法、蒙特卡洛法、决策树法等,实物期权法有B-S定价模型和二叉树定价模型。通过对比研究指出,实物期权法在评价铀矿开采项目时的合理性———考虑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投资机会柔性管理的期权价值,突破了传统经济评价方法的内在局限。  相似文献   

18.
煤柱屈服区宽度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吴立新  王金庄 《煤炭学报》1995,20(6):625-631
应用库仑准则导出了煤柱屈服区宽度的计算公式,着重分析了煤柱高度、煤柱极限强度等5个因素对煤柱屈服区宽度的影响规律。认为煤柱的极限应力与采深无关,主要取决于煤体自身的极限强度。明确了煤层与顶底板接触面的粘聚应力σc和摩擦角φ的含义与取值规则,可直接供煤矿生产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钛铁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光明  雷霆  方树铭  李红梅 《矿冶》2011,20(2):63-67
高钛铁具有熔点低、使晶粒细化等特殊的性质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述了高钛铁的主要用途并着重介绍了制备高钛铁的主要方法及工艺,包括重熔法、金属热还原法及电解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钛矿为原料制备优质高钛铁是高钛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大跨度隧道围岩竖直压力计算值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时,正确计算围岩压力对于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结合大跨度隧道工程实例,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几种隧道围岩压力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各压力公式的适用性和本质的统一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