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金京  张宁秋 《华中建筑》2008,26(6):I0006-I0007
2008年6月13日上午9点,“意大利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展”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一楼展厅正式拉开序幕。此展是由意大利费拉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主办。 同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主席、意大利费拉拉大学城市分析和城市规划专业终身教授、国际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实验室主席保罗·齐珂理教授(Paolo Ceccarelli)也以“为什么遗产保护是重要的——以意大利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为例”为题开设讲座,和师生们共同探讨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古城墙在古代为城市的边界,分割内外.建筑为实体,承担防御功能。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城墙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功能,并且由作为“城外墙”的边界,转变为“城中墙”的城市肌理以及历史印记。从古至今,人们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城墙进行修补和加建,在城墙上留下了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城墙犹如可以阅读的历史.记录着城市的古往今来,承载着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建筑与文化》2008,(3):24-27
由意大利费拉拉大学Daniele Pini教授和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吴庆洲教授联合主持的中意研究团队擅长世界各地不同类型文化遗产的规划和管理。研究团队成员包括来自意大利费拉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组织意大利秘书处所在地)、博洛尼亚和中国多所大学的教授、教师和高级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完成了一系列针对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历史城市的城市设计和规划项目,特别对历史城市保护、景观设计以及城市更新有丰富的经验和学术专业背景。西安唐大明宫是一个独特的遗址,它是中国的三大宫殿之一,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文化建筑与城市开发之间的关系出发,针对当今历史文化建筑周边区域城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原则和策略,旨在实现历史文化建筑和现代城市和谐共存,在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基础上,促进周边区域的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5.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丰富的历史故事,人们可以通过城市建筑阅读城市历史,了解渗透中国本土特色的城市文化。倘若城市建筑失去了特色、城市也就失去了文化。因此建筑师只有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合理融入建筑规划中,才能真正令城市建筑充满个性,充满内涵,成为富含文化的现代城市建筑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以来,从文化热带来建筑文化的研究,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建筑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建筑文化的研究不仅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共识,而且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建筑文化研究的对象、传统建筑文化的源与流、中西建筑文化比较……等等。但从整体研究方面必然还留下一些空白,可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从如何对城市建筑文化的延续进行研究,以祈在专业与社会各方面得以重视,使城市建筑文化得以宏扬与延续。 优秀的建筑(传统的与现代的)是一个城市、地区文化的结晶、瑰宝与珍品;也往往是体现该地区的历史特点、历史的见证与生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0)
历史建筑色彩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地域文化、重塑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积淀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亡。因此,传承与保护这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建筑将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对湖北省武汉市地域特色和汉口区域历史建筑的色彩特征进行分析,对武汉市汉口区域历史建筑色彩提出了三个传承与保护措施,希望武汉政府部门和公众能够重点保护历史建筑色彩。  相似文献   

8.
田葳 《住宅科技》2006,(11):52-54
通过对当今世界和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研究,分析了太原市拱极门及城墙修复设计方案中割裂历史信息的问题,阐述了对拱极门及城墙保护应以突出历史真实性及延续历史信息为原则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李宏俭 《城乡建设》2013,(11):52-54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每个时代都会在城市建设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集体记忆的宝库,是城市延续发展的历史基础,是一座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脉和记忆,并且传承自己城市的故事。一座名城往往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城市中不同时代的建筑、桥梁、城墙、道路等,都铭刻着历史文化的痕迹,都是形成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也是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历史的沧桑被建筑默默地承载着。建筑积淀了人们的情感体验。承载了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痕迹和人们的悲欢离合。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通过城市的历史建筑更确切地认知历史,回顾历史,从而认知整个城市。  相似文献   

11.
创意城市与大学在城市中的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对美国创意城市和大学对城市的作用的理论与案例研究,指出创意城市必须具备“3T”,即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特别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和多样性的环境对创意阶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而可以促进城市的繁荣。大学通过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技术、才能和宽容的环境。这为中国发展创意城市和大学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着眼于高校及其所在城市在空间上的同在性、功能上的互补性以及发展上的相关性,以贵州大学新校区与城市道路建设方案为例,分析了大学校园跨越交通干道之城市界面的构建,提出大学校园城市界面开放性是探求能体现当代大学地域文化精神的美好场所,促进大学校园与城市的共融共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物质上城市是校园的承载者,城市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是校园发展模式的启发者,大学与社区的模式中,以湖南大学为代表的融合模式,更能直接体现出校园与城市的密切相关。城市与大学水乳交融时也会得到大学带来的其他能量,本文主要是陈述麓山南路一湖南大学段,民居在建筑形态与商业形态上的一些变化,以及生活在城市一大学这个界面的人们的感受,来反映这种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超大规模的大学校园或者大学城市将高等教育从原有城市相对分散的区域中剥离出来,并重新聚集,迅速改变了城市郊区或城市边缘的生态面貌,引发了新一轮的城市扩张。本文结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校园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从中引发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就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校园提升规划进行探讨,重点论述了如何通过以"大学在城中,城在大学中"的开放性理念、文脉与生态的基本理念,以及具体的建筑、景观措施,实现提升校园的环境美感、文化品质、舒适程度、社会服务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热潮进行理性的思考,挖掘其自身的特色,笔者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总体规划的实践进行剖析,从资源共享、开放整合及校园景观环境的重塑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总结出大学校园特色营造的规划设计理念,从而强调对于大学校园自身特色发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高峻  吴雅萍 《华中建筑》2011,29(2):119-123
大学周边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研究在城市建设中往往被忽视,从而形成消极城市空间.要破除大学校园"孤岛"意象,使大学与城市良性互动发展,就要在大学校园城市界面加入"柔性垫层",缝合城市与校园.杭州浙江大学国际创业创新街规划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实践.  相似文献   

18.
19.
拼贴的乌托邦--郑州龙子湖地区和重庆市大学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冯江 《新建筑》2005,(3):40-43
柯林·罗和弗瑞德·科特在<拼贴城市>中将城市建设的价值观归纳为"乌托邦"式和"拼贴匠"式.借用此概念反观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兴起的大学城规划高潮,并以参与的郑州龙子湖地区和重庆市大学城规划设计方案为例,阐述了在大学城规划中解读城市、建立结构,并运用拼贴匠的方式实现乌托邦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广州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莉 《南方建筑》2006,(12):79-82
校园环境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讨论了如何将广州大学融入广州东南水乡万亩果园,营造一个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人性化--充满活力的、让人留连往返的广州大学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