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陶粒钢纤维混凝土流动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用陶粒混凝土属脆性材料,其强度越高,脆性越大,为改善其力学性质及韧性,常掺入钢纤维将其制成陶粒钢纤维混凝土。该试验研究了钢纤维掺量在0@-2%变化条件下的陶粒钢纤维混凝土的流动性,探讨了水泥浆数量,水泥浆稠度,骨料最大粒少率及钢纤维掺量对陶粒纤维混凝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页岩陶粒混凝土预制构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浆锚连接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对采用该连接形式的钢筋连接试件分别进行了单向拉伸、高应力反复拉压和大变形反复拉压试验,分析页岩陶粒混凝土强度和钢筋搭接长度对其连接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件纵筋均未出现滑移,试件的最终破坏均为接头外钢筋被拉断或屈服;采用浆锚连接的钢筋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0laE;当钢筋搭接长度大于等于1.0laE时,随着页岩陶粒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试件接头的极限抗拉强度有所提高。在满足规定的构造要求下,钢筋浆锚连接形式可用于页岩陶粒混凝土预制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可靠连接。  相似文献   

3.
对4块足尺页岩陶粒混凝土双向叠合板进行了静力堆载试验,并对其变形特征、破坏形态和裂缝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2块足尺页岩陶粒混凝土单向叠合板进行了静力堆载试验,以研究叠合面的滑移特征。结果表明:半普通-半陶粒混凝土叠合板和全陶粒混凝土叠合板均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较高的刚度及承载力,能够作为结构楼板使用;同时通过对单向板板侧应变的分析,叠合面不会出现滑移。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屋面陶粒混凝土的设计要求,按照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采用松散体积法,研制出满足工程要求的LC20陶粒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成功应用于合肥某枢纽工程配套广场的首层及负1层屋面。  相似文献   

5.
针对矿山坑道使用坑木支护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提出用陶粒混凝土代替坑木支护的意义、支架研制的思路和方法.着重对CL30陶粒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进行强度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初步找出陶粒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对强度影响的一些规律,得出较为经济的配合比,证实用600级陶粒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可以达到30MPa,满足制作支架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快速冻融试验方法研究轻集料不同预湿程度对页岩陶粒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湿程度对标养28d页岩陶粒混凝土的抗冻性有影响,随着预湿程度的增加,抗冻性有所降低,但仍能满足300次冻融循环要求;而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预湿程度对页岩陶粒混凝土的抗冻性几乎没有影响。同时对抗冻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研究了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对机制砂陶粒混凝土抗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主要取决于陶粒自身的抗劈裂能力,砂率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没有规律性,水泥用量较低时增加砂率可增大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水泥用量较高时砂率对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劈裂抗拉和轴心抗拉强度均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但抗弯强度的变化不明显;存在着使抗拉弹性模量最大的最佳砂率和水灰比.建议给出了拌合物工作性和强度均满足要求的LC35级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供工程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混杂纤维增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因素及确定其最优配合比,本文基于正交理论,通过对混杂纤维增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分析了水泥用量、砂率、聚丙烯纤维掺量对塌落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劈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率对塌落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水泥用量对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抗压强度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对单指标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后,利用综合平衡法,分析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及其各项指标中的因素主次,水平优劣等因素,确定了混杂纤维增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配合比的最优因素水平组合。从力学性能及环保角度考虑,混杂纤维增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钢纤陶粒混凝土剪力墙中连梁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根采用“人工塑性铰”配筋形式的陶粒混凝土连梁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等基本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人工塑性铰”配筋形式的钢纤维陶粒混凝土连梁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抗渗抗冻系列试验 ,研究了FC料对提高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的影响 ,并从微观结构角度分析了混凝土宏观性能提高的机理 .试验表明 ,在混凝土中掺用适量FC料 ,抗渗能力可达到S2 5以上 ,抗冻标号超过D30 0 ,完全可以实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陶泥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采用快冻法进行混凝土抗冻试验.设计两类混凝土,即未掺引气剂和掺引气剂,每类中分别包含12组混凝土,其中,基准混凝土1组,陶泥和粉煤灰分别取代水泥10%,20%,30%,40%的混凝土各4组;陶泥和粉煤灰共同取代水泥(10%(陶泥)+20%(粉煤灰),20%(陶泥)+10%(粉煤灰),20%(陶泥)+20%(粉煤灰))的混凝土3组.试验结果表明:未掺引气剂时,以陶泥取代水泥量30%的混凝土抗冻性能最佳,其他取代量的混凝土抗冻性能与基准混凝土抗冻性能相当;取代水泥量为20%时,陶泥混凝土抗冻性能略低于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能,其他取代量时,陶泥混凝土抗冻性能与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能相当;复掺陶泥和粉煤灰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相同取代量的单掺陶泥或粉煤灰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相当;掺加引气剂可以显著提高陶泥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故陶泥取代水泥后,混凝土抗冻性没有降低,并且在某些取代量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水工抗冻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新颁布的国家、行业有关抗冻混凝土的技术规范,对抗冻混凝土施工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保证抗冻混凝土工程质量,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分别掺质量分数为0%,0.1%,0.5%,1%,2%的天然树脂(NR)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探讨了天然树脂(NR)改善混凝土抗冻性的作用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掺量的天然树脂(NR)可提高冻融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0%~50%左右,而且使冻融后混凝土的弹模显著提高,一般为空白混凝土的3.76~5.64倍.同时表面微观结构、M IP及NR溶液负温性能研究表明:NR改善混凝土抗冻性的机理在于有效延缓混凝土孔溶液的热质交换与传递过程,使混凝土孔隙溶液达到冰点的时间后移,提高混凝土冻融循环后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3,(5):607-614
水泥基碳纳米管混凝土可以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能,但由于碳纳米管的成本而导致碳纳米管混凝土研究与应用滞后.因此,分别对碳纳米管喷射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泊松比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其与普通喷射混凝土、钢/仿钢纤维喷射混凝土、仿钢/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了以GB50010—2010推荐公式作为碳纳米管喷射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方程,同时也给出了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以及泊松比测试结果.由破坏形态和本构关系可知,碳纳米管喷射混凝土的韧性及延性均优于其它各组喷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PB)是一种路面内部排水结构。这种基层具有较大的空隙率,能及时排走滞留在路面内部的水分,并能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的发生。北方寒冷地区路面损坏很多时候是由于冻胀等因素所引起的,这种基层可以减小水分的冻胀作用,增加中面的使用寿命。文中研究ATPB基层材料的选择要求,用大型马歇尔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来描述其抗冻性能,分析ATPB基层抗冻性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寒冷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ceramsite with different water absorption and the influence on microstructure of interfacial zone as well as performance of chloride permeability and frost resistance of combined aggregate concre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nse shell and closed internal pore have sharp effects on lowering water absorption of ceramsite. However, the ceramsite with high water absorption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densification of interfacial paste which would develop a structure with lower porosity, finer aperture and higher microhardness. Furthermore, the impermeability and frost-resistance of concrete can be improved due to the effect of water absorption and releasing by ceramsite with higher water absorption. Funded by the Western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 Ministry (No. 200331882008)  相似文献   

18.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长大公路隧道的喷射混凝土永久支护结构常年遭受冻融损伤及碳化双重作用,其结构耐久性能退化,增大了隧道的养护及运营成本。采用先气冻气融后快速碳化的方式,开展冻融损伤喷射混凝土永久支护结构碳化耐久性试验研究,以冻融损伤喷射混凝土碳化深度和相对抗压强度为指标,研究冻融损伤喷射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冻融损伤加速了喷射混凝土的碳化过程,且碳化速度随冻融损伤度快速增大。碳化的冻融损伤混凝土相对抗压强度随着碳化深度增大。冻融损伤度大于10%时,碳化对冻融损伤喷射混凝土相对抗压强度增长不明显。采用IBM 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考虑冻融损伤、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及成型方式的喷射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经验证,预测值与试验值总体误差小于20%,标准误差为0.16,模型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The cracking behavior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LWAC) was investigated by mechanical analysis, SEM and cracking-resistant test where a shrinkage-restrained ring with a clapboard was u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ramsite type and the cracking resistance of LWAC was built up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normal-weight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NWAC). 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cracking resistance of concrete, where the concepts of cracking coefficient ζt(t)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Acr(t) were propos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racks and damage accumulation were recognized. For the concrete with an ascending cracking coefficient curve, the larger Acr(t) is, the lower cracking resistance of concrete is. For the concrete with a descending cracking coefficient curve, the larger Acr(t) is, the stronger the cracking resistance of concrete i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ase of that all the three types of coarse aggregates in concrete are pre-soaked for 24 h, NWAC has the lowest cracking resistance, followed by the LWAC with lower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ceramsite and the LWAC with higher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ceramsite has the strongest cracking resistance.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the cracking age method, because it can evaluate the cracking behavior of concrete even if the concrete has not an observable crack.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状态下C25混凝土的抗冻性问题,设计了0.4、0.5和0.6三种压应力水平的轴心受压试件及一种偏心受压试件,测算了其预应力损失,通过标准快速冻融循环试验来对比分析抗冻性能.结果表明:所有试件的破坏均达到了相对动弹性模量的限值,而质量损失不明显;轴心受压试件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冻融循环前期抗冻性能逐步增强,但后期损伤速度急剧加快;偏心受压试件与轴心受压试件抗冻性能衰减规律相似,但破坏前受压侧边缘逐步发展了两条主裂缝,导致其抗冻性能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