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交联—羧甲基淀粉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制备交联-羧甲基(CCMS)复合变性淀粉,并分析了其性质,包括糊透明度、抗酸碱能力、抗老化能力、抗剪切能力以及温度和时间对糊黏度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复合变性的交联一羧甲基淀粉(CcMS)既保存了单一变性淀粉羧甲基淀粉(CMS)和交联淀粉(CS)的优点,又弥补了羧甲基淀粉(CMS)和交联淀粉(CS)各自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一氯乙酸为醚化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利用Design—expert6.0.3软件,通过响应面实验制备交联-羧甲基双重变性淀粉并得到其制备优化条件。对羧甲基淀粉、交联淀粉,交联-羧甲基双重变性淀粉的透明度、溶解度和溶胀力、冻融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交联-羧甲基双重变性淀粉兼有羧甲基淀粉和交联淀粉两种单一变性淀粉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5.
滚筒法制备的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用滚筒法快速制备的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的性能.结果表明羧甲基木薯淀粉用三氯氧磷(POCl3)交联后糊液粘度稍有下降,但有助于提高样品糊液储存稳定性、吸水性以及产品贮存稳定性。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细度为10目(2mm)时粘度较高,质量分数2.5%(干基)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的凝胶在2500r/min转速下离心分离1h无水渗出。 相似文献
6.
7.
马铃薯羧甲基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研究了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用乙醇溶剂法制备羧甲基淀粉(CMS)。探讨了碱化温度、醚化温度、碱化时间、醚化时间、氢氧化钠用量、氯乙酸用量及反应体系中的水分含量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取代度(DS)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制备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羧甲基淀粉和羟乙基淀粉作为两种重要的变性淀粉,由于其合成条件苛刻和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以甲醇为溶剂,筛选出四正丁基溴化铵(TBAB)作为相转移催化剂(PTC)对淀粉进行羟乙基化,合成了高取代度的羟乙基淀粉,并采用氯乙酸对其进行醚化,合成了羧甲基-羟乙基淀粉,既降低了传统合成方法的危险性,又克服了羧甲基淀粉的不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分析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为:淀粉25 g,催化剂0.75 g,2-氯乙醇10.0 g,NaOH 8.0 g,氯乙酸10.5 g,溶剂含水量为9 mL,羟乙基化反应时间为6h.试验证明,相转移催化法制得的产品取代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交联羧甲基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制备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研究表明, 交联剂用量在0.12%,物料比为淀粉∶氯乙酸∶氢氧化钠为1.0∶0.7∶2.0(mol)时,可得到取代度在0.6左右性能优良的交联羧甲基淀粉,其粘度、粘度稳定性、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抗剪切性都非常好. 相似文献
10.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一氯乙酸为醚化剂,合成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考察交联、羧甲基化对淀粉表观及内部结构的作用.通过可见光吸收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X衍射、红外光谱对原淀粉、交联淀粉、羧甲基淀粉、复合变性淀粉进行结构与性质的表征及分析.结果显示: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的无定形区,羧甲基化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及结晶区,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兼有单一变性淀粉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羧甲基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改性剂,乙醇溶液为反应介质,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得出交联改性的回归模型。研究了产品糊的透明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吸附性能以及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交联改性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53.2℃、环氧氯丙烷用量0.23%(占淀粉干基)、反应时间64.6min、pH10,改性淀粉表观黏度可达10.51Pa·s,较玉米淀粉和羧甲基淀粉表观黏度分别提高了214.67% 和88.35%。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糊透明度和膨胀度增大,稳定性以及吸附性增强。淀粉糊呈现非牛顿剪切稀化假塑性流体特征,常温下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糊的流变学模型符合幂定律τ= 105.6γ0.3599(γ为剪切速率,τ 为切应力),R2=0.9882;常温下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Freundlich 等温式Q= 0.4152C0.9894(Q 为吸附容量,C 为铅离子的质量浓度),R2=0.9846。 相似文献
12.
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微观结构及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先醚化后交联改性工艺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研究了产品糊的透明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吸附性能以及流变学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产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糊黏度、透明度和膨胀度增大,热稳定性、吸附性以及冻融稳定性增强.淀粉糊呈现非牛顿剪切稀化假塑性流体特征,常温下淀粉糊的流变学模型为τ=105.6 γ0.359 9(γ为剪切速率,τ为切应力),R2=0.988 2;在玉米淀粉脱水葡萄搪单元羟基上引入了羧甲基和丙基醚化基团;淀粉颗粒呈现致密均一的"分子桥"状空间交联网状大分子体形物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羧甲基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改性剂,乙醇溶液为反应介质,通过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得出羧甲基玉米淀粉交联改性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交联改性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53.2℃,环氧氯丙烷用量0.23%(占淀粉干基),反应时间64.6 min,pH值10,改性淀粉表现黏度可达10.51 Pa.s,较玉米淀粉和数甲基淀粉表现黏度分别提高了214.67%和88.35%.环氧氟丙烷用量对改性淀粉表现黏度的影响最显著(P(0.01);反应温度与pH值之间、环氧氯丙烷用量与pH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4.
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甲基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改性剂,乙醇溶液为反应介质,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得出交联改性的回归模型。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产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交联改性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53.2℃,环氧氯丙烷用量0.23%(占淀粉干基),反应时间64.6min,pH值10,改性淀粉表现黏度可达10.51Pa·s,较玉米淀粉和羧甲基淀粉表观黏度分别提高了214.67%和88.35%。在玉米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了羧甲基和丙基醚化基团;淀粉颗粒呈现致密均一的“分子桥”状空间交联网状大分子体形物结构。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干法制备羧甲基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以机械活化60 min的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干法工艺制备羧甲基淀粉(CMS).探讨了机械活化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荆用量、醚化剂用量及体系含水量对木薯羧甲基淀粉取代度(DS)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的羧甲基化反应有显著的强化作用:木薯淀粉的DS随活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活化60 min的样品在条件为反应时间120 min、ClCH2COOH与淀粉的摩尔比0.55、NaOH与淀粉的摩尔比0.55、反应温度60℃、体系含水量18%时制得的CMS的DS为0.88%,而在相同条件下,由原木薯淀粉制得的CMS的DS仅为0.23%. 相似文献
18.
19.
优化了微波辅助制备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醚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ClCH2COOH、NaOH用量为自变量,以取代度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设计试验,并进行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分析。确定了取代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醚化时间为25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83.86%,nClCH2COOH:nAGU为0.832:1,nNaOH:nAGU为2.597:1。微波辅助下,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取代度可达到0.32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