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蒋官澄  李涛江 《油田化学》1995,12(4):308-311
测定了常用5种制造磺化沥青的原料沥青的族组成及软化点,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磺化,制得理化性能和降滤失性能不同的一系列磺化沥青产品,系统地研究的沥青的组成、软化点,碘化剂用量对磺化沥青理化性能和降滤失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原料沥青的合理族组成和最佳磺化条件。  相似文献   

2.
稠油乳化反相点附近的稠油黏度较大,对于稠油开采及运输极为不利。通过考察温度、搅拌转速对稠油乳化反相点的影响,得到稠油乳状液适宜的制备条件;考察了水溶性降黏剂及油溶性降黏剂对稠油乳化反相点的影响,并从界面膜及药剂对沥青质作用角度分析了稠油乳化反相的机理。结果表明,在50℃、搅拌转速800 r/min的条件下制得的稠油乳状液的乳化反相点最大。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均会使稠油乳化反相点提前,但二者提前稠油乳化反相点的程度不同。随着降黏剂浓度的增大,水溶性降黏剂使稠油乳化反相点降低,由48%提前至35.6%;而油溶性降黏剂使稠油乳化反相点先减小后增大。水溶性降黏剂通过降低界面扩张模量和界面张力实现提前反相,而油溶性降黏剂主要通过降低界面扩张模量来实现反相;加入降黏剂前后沥青质的微观形貌表明,水溶性降黏剂对沥青质聚集体的破坏程度强于油溶性降黏剂,降黏剂主要通过降低沥青质所组成的界面膜强度来实现反相。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一种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及其用量对SK AH-70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感温性能(包括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_(800))、当量脆点(T_(1.2))和黏温指数(VTS))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拌剂用量为0~2.0%时,温拌剂降低了SK AH-70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PI,使两种沥青中温时的感温性能变差;温拌剂略微增加了SBS改性沥青的T_(1.2),从而使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略微变差,而其对SK AH-70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没有明显影响;温拌剂降低了两种沥青的T_(800),使其在中高温时的抗塑性变形能力变差,随其用量增加,两种沥青T_(800)均呈降低趋势,且SBS改性沥青T_(800)降低的幅度大于SK AH-70沥青;温拌剂使两种沥青在高温时的温度敏感性呈略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4.
阳离子改性沥青防塌剂 KFT-1 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非水溶性改性沥青防塌剂 KFT-1,KFT-1 中沥青含量高,油溶性成分高,它以新疆天然沥青为原料,通过阳离子聚合物改性而成。在室内对 KFT-1 的软化温度、理化性能、降滤失性、封堵能力及对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进行评价,并在新疆百口泉 SHW01 水平井、TK105H 水平并和 G1176 双底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KFT-1 在钻井液中能分散润湿,不起泡,不糊筛网,对钻井液流变性影响小;软化点较高,在 70—150 ℃范围内具有封堵能力,在 95—130℃下封堵能力最强,能显著降低高温高压滤失量和摩阻,特别适合于用高含量沥青封堵,又要求其它成分尽量少进入钻井液的复杂井使用。  相似文献   

5.
水基油溶性堵剂室内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丁锐  孟凡涛 《油田化学》2001,18(2):120-130
为了促进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应用,采用沥青,油溶树脂和适当的改性剂制备了水基油溶性堵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对比考察,岩心实验结果表明,水基油溶性堵剂的堵水性能优于活性稠油,更优于水基冻胶堵剂,软化点接近于或低于岩心(地层)温度的堵剂,颗粒平均直径可以大于岩心孔孙平均直径,而软化点比岩心(地层)温度高20度以上时,直径比岩心孔隙直径小的颗粒才能进入岩心孔隙发挥封堵作用,沥青和石油树脂的软化点可由于加入不易软化的物质而升高,也可由于加入油类物质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用中原渣油经过丁烷脱沥青所得的软化点为150℃的脱油硬沥青作原料,在合适的粉碎工艺分散剂配方下,制成沥青含量为65—70m%的沥青-水浆,具有流动性好、储存稳定期超过半年和燃烧质量高等优点。本研究结果说明,沥青-水浆可作为代用燃料,对解决高软化点溶剂脱油沥青的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均四甲苯为原料,通过三聚甲醛/对甲苯磺酸交联合成以亚甲基相连接的齐聚芳烃,进一步热处理制备了可纺性中间相沥青。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对均四甲苯亚甲基齐聚物的组成结构及其衍生中间相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际剂用量的增加,所得齐聚物的收率和软化点升高,平均聚合度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由此造成齐聚物制备的中间相沥青的光学各向异性等色区域变小,软化点升高,可纺性变差,其原因在于高交联剂用量引起的齐聚物  相似文献   

8.
以SBS为改性剂,复配废胶粉制备高粘高弹沥青,考察廒胶粉目数和加入量对高粘高弹沥青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废胺粉目数的增加,高粘高弹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60℃黏度均随之增加,其中软化点、延度和60℃黏度增幅明显,胶粉目数从40目增加到80目,软化点增加了2℃,TFOT前延度增加了10.8 cm,60℃黏度增加了2.57×10~4Pa·s,增幅分别为2%,36%和116%,对弹性恢复影响较小。随着胶粉添加量的增加,针入度随之下降,延度先增加后降低,软化点、弹性恢复和60℃黏度均随之增加,当废胶粉用量从0到14%时,软化点从68℃增加到93℃,弹性恢复从86%增加到93%,60℃黏度从1.9 kPa·s增加到64 kPa·s,增幅分别为37%,8%和3 268%。综合高粘高弹沥青性能指标和生产成本因素,废胶粉目数为80目,添加量12%时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空速的加氢原料和加氢产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铁、钙化合物的分布和形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加氢原料、组分和萃取样品中的钙、铁等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80%的铁或钙化合物主要集中在胶质和沥青质中。铁、钙化合物主要以油溶性金属的形式存在于加氢原料和加氢产物中。在一定的反应温度、压力和氢油体积比条件下,当反应空速为0.6 h-1时,约30%的铁或钙化合物加氢后由油溶性金属转化为水溶性金属。当反应空速由1.70 h-1降低到0.60 h-1时,油溶性铁转化为水溶性铁的比例由8.4%提高到28%。油溶性钙转化为水溶性钙的比例由10%提高到37%。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空速的减小,油溶性金属与水溶性金属之比增大。为渣油加氢反应操作条件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种钻井液用高效防塌沥青粉,其按质量百分比组成为:62%~75%的沥青、0~69/6的软化点调节剂、20%~35%的降滤失剂、0~5%的沥青结合剂。其中,软化点调节剂为氯化钙、碳酸钙、氧化钙和碳酸氢钙中的一种或多种,沥青结合剂为水分散性油溶树脂、碳化磺化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降滤失剂为NF98—7双聚胺盐、磺化褐煤、腐植酸钾、磺化栲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