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能源总线系统是集成化规模化的一种应用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及未利用能源的低碳区域能源系统。采用TRNSYS软件为仿真平台,构建基于地源地埋管、闭式冷却塔等能源总线系统源侧的理论模型,对地源地埋管、闭式冷却塔及其串并联联合运行进行供冷供热能力分析,探究两处地源地埋管,地源地埋管和闭式冷却塔串并联运行能力最优化的方法并提出最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两处热源同时按照50%流量运行更合理,换热量更大,同时它的出水温度更低;地源埋管部分并联系统的换热量大,而冷却塔在串联系统时换热量较大,冷却水流量减少对于冷却塔换热量的影响大于地源换热器。  相似文献   

2.
冷却塔冷却过程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冷却塔的传热传质过程,考虑了冷却塔蒸发水带走的热量,推导出该过程的数学模型。认为利用该模型计算简单,省时,计算结果与经典的Sutherland数值比较,误差为5%。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南京为例,研究夏热冬冷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中闭式冷却塔的运行特性。采用TRNSYS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模型的模拟计算,模拟了土壤源热泵系统中闭式冷却塔在气象参数影响下的换热性能,及换热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影响闭式冷却塔换热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换热量的变化曲线可参照相对湿度的变化曲线,进而得出换热性能最佳的运行时间段。  相似文献   

4.
在夏热冬冷地区,传统式单独运行的地埋管式地源热泵在夏季对土壤的蓄热量大于在冬季的取热量,常年运行会造成土壤热失衡及热泵机组运行效率降低的情况。冷却塔式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利用冷却塔辅助散热,通过分析其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分类特点,确认控制温差和调节冷却塔运行时间等方法可改善热泵运行的工作效率,保持地埋管附近土壤的热平衡,同时在降低热泵机组初投资、运行维护费用,以及减少占地面积等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支持向量机的分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了冷水机组和冷却塔的支持向量回归机辨识模型;以某公共建筑冷水机组、冷却塔历史运行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不同核函数、模型结构参数对辨识精度的影响,确定了适用于冷水机组和冷却塔采用历史运行数据辨识其特性的核函数及归一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1]规整样本数据能够提高模型辨识精度;冷水机组能耗模型适宜采用多项式核函数,而冷却塔释热量模型适宜采用径向基核函数;冷水机组及冷却塔的SVR辨识模型精度均高于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6.
中央空调的冷水机组在夏天制冷时,一般机组的排热是通过冷却塔将热量排出。在夏天,利用热回收技术,将该排出的低品位热量有效地利用起来,结合蓄能技  相似文献   

7.
基于TRNSYS软件平台建立了以冷却塔为辅助散热装置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模型,以长沙地区某办公建筑为例,模拟了系统运行20年的地埋管附近土壤平均温度及机组性能。研究了循环水温控制、循环水与环境温差控制和冷却塔运行时间控制3种冷却塔启停控制方案对热泵系统运行能耗和土壤热平衡的影响,对各方案下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带冷却塔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能耗低,并且能够有效消除土壤热量累计效应;采用以循环水温为控制信号的方案时系统运行能耗更低、冷却塔运行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陈云昊  郑兵 《暖通空调》2008,38(6):145-149
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中应用地源热泵系统的全年热不平衡情况及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局限性,认为夏季地埋管系统多余的释热量可以利用冷却塔等设备辅助散热,与太阳能热水系统联合运行,可为居住建筑提供生活热水.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联合系统的负荷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9.
水泥厂余热发电的冷却塔是一种机力通风型冷却塔,其工作原理是把所需冷却处理的水压到冷却塔上部,再通过配水系统均匀地喷洒于填料上,热水从填料上部落下,同时不饱和空气从塔下部上升,在填料间隙的流动中,热水与不饱和空气进行冷热交换,空气把热量向上传递,变成热空气,再由风机抽出塔外,从而达到水温降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上海某垂直单U地埋管钻孔换热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某典型地质钻孔垂直单U地埋管换热能力进行现场试验,得出了夏季散热及冬季取热模式下单孔的换热能力。结果表明,在本测试工况条件下,冬季工况每延米取热量约为夏季工况散热量的65%,冬、夏季钻孔取放热能力明显不平衡。试验结果能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及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地铁站冷却塔设置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低速电机驱动旋转布水装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在两种布置方式下,对其换热性能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运用正交实验法对较优布置方式下影响换热器换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布置方式下,喷嘴与蒸发冷却器的间距、两组换热管束间距均存在最佳值,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优于单侧旋转布水;换热器平行气流布置且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为较优布置方式,此时,换热器换热量随喷水量、转速、空气速度、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以及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对换热器换热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因素对其换热的影响从主到次顺序为:喷水量、空气温度、空气速度、喷水温度、转速、冷却水流量。  相似文献   

13.
从水质、水温、水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城镇污水的特点,简要分析了热泵的工作原理与分类、优点及其发展.阐述了以城镇污水为热源的热泵系统的可再生性、高效节能、舍热量大及用途广泛等特点.分析了适宜推广应用污水源热泵技术的多种场合.通过对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水为热源的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的探讨.对污水源热泵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渗流对富水土壤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俊  胡映宁  刘涛  王成勇 《暖通空调》2007,37(7):7-10,14
以夏热冬暖地区富水土壤砂质土为传热介质,进行了水渗流对其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制热还是制冷工况下,渗流都对换热器周围温度场产生显著影响,有渗流情况的换热效果明显提高,热量(冷量)聚集效应明显减弱。在渗流速度较大的富水地区,在保证常规换热效果的情况下,管井间距可适当减小,或在同样管井间距下,可减少管井数量或减小埋管长度。  相似文献   

15.
夏热冬冷地区外窗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对宁波地区某典型居住建筑各朝向外窗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降低各朝向外窗传热系数均可降低供热量,但供冷量有小幅提高。南向外窗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最大,北向次之,东、西向最小。  相似文献   

16.
地下建筑壁面动态传热的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下建筑的传热机理,建立了深埋地下建筑壁面动态传热的数学模型,在边界条件的处理上引进了反应系数,使动态问题得以解决,依据建立起的传热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应用此程序对地下厂房的热工环境进行了模拟,计算出洞室全年壁面吸放热量以及全年逐日出口温度,为空调负荷的最终确定及设备的选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排风热回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新风负荷特征,研究了不同排风热回收模式下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当采用全热回收模式时,新风负荷降低60%以上,建筑空调冷负荷降低18%~23%;而采用显热回收模式时,新风负荷降低5%-20%,建筑空调冷负荷仅降低8%。可见,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排风全热回收模式具有较好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8.
尹航  朱能 《煤气与热力》2006,26(1):56-60
探讨了校园建筑冷、热负荷的特点,介绍了适用于校园建筑供暖、供冷的冷热源。结合某工程实例,研究了以水源热泵机组作为冷热源的水源热泵系统,针对校园建筑冷、热负荷特点,修正了冷热负荷。分析了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环保性及校园建筑采用水源热泵作为冷热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以较小的水泵功耗实现更多的热交换,通过实验对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三种换热器的研究结果都说明冷、热媒流量越大,换热量就越多,而流量的增加又会带来管路阻力的增加,从而造成水泵功耗的增加。由此提出了在工程中如何控制换热器冷、热媒流量的一些建议,以期在换热器换热量和水泵功耗之间找到最佳的流量值,从而达到设备运行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热管换热器在通风空调余热(冷)回收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实验室换气次数较大又需避免交叉污染等特点,介绍了一种既能满足室内新风量又节能的小型热管热回收通风换气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