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洪  朱英军 《电信技术》2007,(4):104-106
1 利用软交换技术提供宽带域业务 1.1 必要性 尽管综合运营商希望通过IMS核心网接入固定和移动用户,但目前IMS的融合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具体的应用模式还不太明朗,将IMS引入固网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2.
冯征  吕红卫 《电信技术》2011,(10):46-49
从架构特点、可实现的业务等角度对ICS融合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其在现网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目前CDMA电路域的网络架构出发,分析了IMS架构下的CDMA电路域网络目标架构,提出了CDMA phase2-LMSD到CDMA phase3-MMD演进过程中,电路域网络发展的策略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线LTE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各运营商移动网络向LTE演进已成趋势,与之相适应的核心网分组域需向EPC架构演进。本文根据EPC技术标准的进展及相关产品的成熟情况,研究现有分组域引入EPC架构的方式,分析不同引入方式对核心网功能的需求,并对现网向EPC架构演进步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IMS作为3GPP的未来核心网架构。目前主要是为通过分组接入的固定和移动用户提供IP多媒体业务。为了能够向采用各种接入的用户(包括电路域用户)提供由IMS控制的业务,3GPP开展了IMS集中业务(ICS)的研究。本文结合3GPP在2008年6月召开的会议情况,对目前ICS在需求、功能体系架构和典型流程等方面的标准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陈恒志  肖寒春  毛期俭 《通信技术》2007,40(12):383-384,390
以IMS为核心的NGN网络己被认为是适应未来固定网与移动网融合的网络架构。要实现IMS跨网络的QOS保证,需要域间、上下层的相互协作。丈中分析了IMS QoS机制,指出了在资源协商、资源预留以及资源保证方面SIP协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SIP扩展实现多域间QoS的方案,分析了该方案所带来的在信令流程中减少信令负荷等方面的改进,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移动通信网IMS系统的特点,引出网络向IMS演进过程中电路域业务如何集中控制的问题;阐述了在IMS域为通过CS接入的用户提供业务的解决方案,并侧重分析了ICS的架构和原理,指出ICS将成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刘荣朵  辛伟 《电信科学》2007,23(3):17-20
CDMA核心网的发展面临着路线选择的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核心网电路域和核心网分组域的演进路线.核心网电路域有两种路线可以选择,本文对每一种路线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组域作为IMS的承载网络,需要解决安全、QoS以及业务感知等问题,本文对分组域演进的需求和目标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未来分组网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针对未来CDMA核心网络采用IMS还是分组演进网络的问题,从技术、标准、设备的角度分析了IMS的成熟性,最终得出了CDMA核心网络演进的总体路线.  相似文献   

9.
鲍敢峰 《电信技术》2004,(12):69-71
1IMS标准 3GPP是制订WCDMA标准的国际标准化组织,至今推出了R99(又称R3)、R4和R5三个标准版本。这几个版本都存在网络结构方面的变化。R4在核心网电路域引入了软交换,实现了控制与承载分离;R5在分组域增加了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IMS),提出了全IP的网络架构。  相似文献   

10.
虞险云 《通信世界》2010,(11):35-35
IMS是先进的面向未来的融合网络架构,能够提供基于固定、移动的统一融合核心网,绝大多数运营商将IMS视为它们未来网络架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一些运营商在实际商务需求和明确触发因素的推动下,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IMS部署。  相似文献   

11.
王勇  王丹  陈强  尹浩 《通信技术》2011,44(12):61-63,66
依托公众移动网络的无线接入体系,研究构建面向特殊领域应用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P Multimedia Subsystem)网络架构,将对特殊领域用户的管理控制集中到内部IMS进行,可以满足特殊单位或部门对通信的特殊要求,实现对内部业务的自管自控,同时保证内部通信的安全保密.在对现有IMS架构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面向特殊领域的IMS网络架构模型,并以注册流程和特殊用户之间的语音呼叫流程为例,研究探讨了系统的会话流程.  相似文献   

12.
IP多媒体子系统(IMS)已成为当今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重要工具之一,但由于其全IP扁平化、网元功能单一、网元种类多的特点,传统的网管理念已经较难适应IMS网络的管理。文章对全业务运营背景下的IMS网管建设理念进行探讨,并提出IMS网管在网元管理层的统一、端到端应用的重要性、增强的电信运营图(eTOM)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IL)的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IMS中的网络域安全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IMS中的网络域安全管理模型,分别介绍了IMS中的网络域安全管理结构、密钥管理和分配机制以及PKI结构。此模型引入的安全网关用以生成且管理以PKI结构为基础的密钥和证书。IPSec协议用来提供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  相似文献   

14.
IMS应用于中国电信的组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基于此简要介绍了IMS的基本架构,并着重介绍了其在中国电信中的应用及组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了以IMS为基础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涵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对FMC标准化研究成果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网络架构以及相关网络各模块功能,并分析总结了固定移动网络将在终端、网络及业务层面进行融合,最终实现在任何时候、地点,通过任何终端和接入网络获得任何业务。最后,介绍了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各层面需要满足的主要特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3G UMTS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将基于全IP的网络构架,提供开放的业务生成环境。3GPP在其UMTSR5版本中首次引入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概念,作为下一代网络的重要平台,IMS不仅实现了固网与移动网业务的无缝融合,还有利于运营商快速、灵活地开发更加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从而吸引大量的终端用户。文章在描述IMS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特别针对IMS中几个关键要素点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PSTN演进与IMS     
全世界的固网运营商在过去的几年承受着整网业务收入下跌的压力,寻找增加收入的新机会,已经成为全球固定网络运营商关注的首要问题.固网运营商希望通过优化网络结构,降低网络OPEX,采用新技术,提供新业务带来新的收入.IMS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架构在业界已经讨论得非常火热,将探讨一下PSTN网络的演进和IMS问题.  相似文献   

18.
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了国家电网IMS承载网的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包括骨干侧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和过渡期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并依据网络架构、媒体流和信令流走向提出了IMS交换网对数据通信网骨干侧、接入侧的带宽需求和测算方法,对国家电网建设IMS承载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offers IP-base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with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guarantee. The key component providing these services is the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that uses Service-Based Local Policy (SBLP) management for QoS control. To support end-to-end QoS, the UMTS IMS network should be scalable, reliable and flexible in policy deployment and enforcement,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not found in single-domain policy architecture. A hybrid policy architecture is proposed, in which a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is applied to the multi-domain environment in a single operator UMTS IMS network, while a peering architecture is employed in a multi-operator UMTS IMS network. The proposed multi-domain policy architecture potentially minimizes the session setup delay and policy exchange traffic while maximizing network scal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