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Netrin-1对肺泡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α亚基(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α-subunit,α-ENaC)表达的调控及其可能的机制,并探讨其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中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用相同浓度的Netrin-1(500μg/L),分别作用0、3、6、12、24和48 h,用不同浓度的Netrin-1(0、0.5、5、50和500μg/L),作用12 h。将A549细胞分为药物组(500μg/LNetrin-1)、抑制组(1μmol/L PSB1115+500μg/L Netrin-1)和对照组(仅加RPMI1640培养基),培养12 h。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α-ENaC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α-ENa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同浓度下,Netrin-1作用A549细胞6 h后,α-ENaC基因mRNA相对转录水平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作用12 h时达最高;相同时间内,Netrin-1浓度大于5μg/L时,α-ENaC基因mRNA相对转录水平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500μg/L时达最高;药物组α-ENaC基因mRNA相对转录水平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抑制组(P<0.05),PSB1115可明显抑制α-ENaC基因mRNA的转录和蛋白表达。结论 Netrin-1可通过腺苷A2b受体途径,从基因水平上调α-ENaC的表达,有益于ALI及ARDS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在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份FTC组织中HIF-1α、锌指转录因子(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和钙黏蛋白E(E-cadherin)的表达;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oCl2对FTC WRO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CoCl2对WRO细胞HIF-1α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观察150μmol/L CoCl2处理24 h的WRO细胞中HIF-1α蛋白的核定位;Western blot检测150μmol/LCoCl2处理不同时间对WRO细胞中HIF-1α、Snail、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150μmol/LCoCl2处理24 h对WRO细胞中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42份FTC组织中,HIF-1α、Snail、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多项临床指标相关,且4者表达显著相关(P<0.05);CoCl2可抑制WRO细胞的增殖活力;随着CoCl2浓度的增高,WRO细胞中HIF-1α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先增高然后趋于平稳;150μmol/L CoCl2处理24 h的WRO细胞内HIF-1α蛋白发生核转位;CoCl2处理的WRO细胞中随着HIF-1α蛋白表达的增多,Snail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P<0.05);150μmol/L CoCl2处理24 h后,侵袭、迁移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HIF-1α能够通过上调Snail与Vimentin的表达,下调E-cadherin的表达,进而促进FTC 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人结肠癌Lovo细胞分别经不同浓度(10-6、10-5、10-4和10-3 mol/L)的罗格列酮和美洛昔康作用6、12和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法检测罗格列酮处理24 h的细胞COX-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罗格列酮浓度大于10-5 mol/L,美洛昔康浓度大于10-4 mol/L均可明显抑制Lovo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罗格列酮可明显降低Lovo细胞COX-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且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体外生长及细胞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和肝脏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时序性影响。方法原代培养BMECs,用LPS(终浓度为10μg/m L)分别刺激BMECs 0、1、3、6、12、24和48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BMECs中SREBP-1及LXR基因mRNA的时序性表达水平。结果 LPS刺激BMECs 0、1、3 h后的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形态饱满,胞浆丰富,无任何肉眼可见变化;LPS刺激6 h后,BMECs开始出现明显收缩、变圆,细胞间隙增大,细胞突起减少。与LPS刺激0 h比较,LPS刺激BMECs 1 h后可显著下调LXR基因mRNA转录水平(P0.05),刺激3 h后可显著下调SREBP-1基因mRNA转录水平(P0.05),且均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均于LPS刺激12 h时达最低,刺激24及48 h后LXR及SREBP-1基因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高于12 h,24和48 h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可对BMECs产生严重损伤,能有效抑制BMECs中SREBP-1及LXR基因mRNA转录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ERK1、c-Jun、c-Myc、Cyclin D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熊果酸抑制血管生长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不同浓度熊果酸(31.5、62.5、125、250、500μg/ml)处理不同时间(12、24、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125μg/ml熊果酸和100μmol/L PD98059(ERK抑制剂)处理HUVECs 48 h;不同浓度熊果酸处理24 h;125μg/ml熊果酸处理不同时间,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UVECs中ERK1、c-Jun、c-Myc、Cyclin D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熊果酸对HUVECs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经熊果酸和PD98059处理的HUVECs中ERK1、c-Jun、c-Myc、Cyclin D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熊果酸可通过抑制ERK信号转导通路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及其上游调控因子肝脏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α,LXRα)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和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脂联素(0、1、5、10μg/ml)体外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 24 h,RT-PCR法检测细胞中ABCA1和LXRα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ABCA1和LXRα蛋白的表达水平,闪烁计数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情况。结果脂联素能显著上调RAW264.7细胞中ABCA1和LXRα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脂联素能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P<0.05)。结论脂联素可通过LXRα途径上调巨噬细胞ABCA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促进胆固醇逆转运,延缓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蕃茄红素(lycopene)对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neutrophil elastae,HNE)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黏液高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25、50、75、100、200、400μmol/L的番茄红素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16,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确定番茄红素试验浓度;用HNE刺激HBE16细胞构建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用番茄红素及AG1478进行干预,实验共分5组: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HNE组(加入终浓度为50 nm/L的HNE)、HNE+蕃茄红素组(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蕃茄红素,作用24 h后,给予终浓度为50 nm/L的HNE刺激)、HNE+AG1478组(加入5μmol/L AG1478预处理30 min后,给予终浓度为50 nmol/L的HNE刺激)、HNE+蕃茄红素+AG1478组(先加入100μmol/L的蕃茄红素作用24 h,再给予5μmol/L的AGl478处理30 min后,给予终浓度为50 nmoL/L的HNE刺激)。各组均于处理后24 h取样,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黏蛋白5ac(mucin,MUC5ac)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EGFR和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 EGFR,P-EGFR)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MUC5ac蛋白的表达。结果番茄红素浓度低于100μmol/L时对细胞无明显损伤,以100μmol/L番茄红素作为实验浓度。与对照组比较,HNE组MUC5ac和EGFR基因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升高,HNE、HNE+番茄红素、HNE+AG1478组EGFR和P-EGFR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1);与HNE组比较,HNE+番茄红素、HNE+AGl478和HNE+番茄红素+AG1478组MUC5ac和EGFR基因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降低,EGFR和P-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HNE组MUC5ac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HNE组比较,HNE+番茄红素、HNE+AG1478和HNE+番茄红素+AG1478组MUC5ac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1)。与HNE+AG1478组比较,HNE+番茄红素+AG1478组中MUC5ac、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EGF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蕃茄红素通过下调EGFR水平对炎性气道上皮细胞黏液高分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for,PMA)对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中颗粒溶素(granulysin,GLS)表达的激活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MA(130、160、180 nmol/L)诱导THP-1细胞24 h,RT-PCR法检测细胞中GLS基因mRNA的转录,筛选PMA最佳诱导浓度;用PMA最佳诱导浓度分别诱导THP-1细胞12、24和48 h,RT-PCR法检测GLS基因mRNA的转录,筛选最佳诱导时间;用PMA最佳诱导浓度分别诱导THP-1细胞12、24、48和72 h,Western blot法检测GLS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48 h时GLS蛋白的表达。结果以160 nmol/L的PMA诱导THP-1细胞24 h,细胞中GLS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最高;诱导48 h后可检测到GLS蛋白大量表达。结论 PMA可激活THP-1细胞中GLS的表达,本实验为后续进一步研究GLS表达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试剂》2021,43(3):370-375
以罗丹明类似物和丹磺酰氯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开-关"型罗丹明衍生物荧光探针(CuP1),产率较高、产物提纯方法简单,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对铜离子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均表现出专一的选择性和高效的灵敏度,并能够实现裸眼识别;探针对铜离子的识别在浓度为1~7μ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1.72μmol/L,结果满足中国饮用水标准中铜离子含量限量值要求。细胞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可以应用于生物体系中检测外源性铜离子。探针识别铜离子是不可逆的,其识别机理得到高分辨质谱数据的确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对人羊膜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8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鉴定.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10、20、50、100、200 μmol/L)作用24 h,另以200 μmol/L吲哚美辛分别作用6、12、24、3...  相似文献   

12.
李兰扣 《辽宁化工》2011,40(3):241-242
应用方波溶出伏安法,玻炭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对铜、锌测定进行了研究。在NH3-NH4Cl体系中,得出铜对锌测定最低影响浓度为5×10^-6 mol/L,低于此浓度时,适合单一锌离子标准曲线ip(10^-6A)=0.609 1 c(10^-5 mol/L)+4.1495,r=0.995 4;锌对铜测定最低影响浓度为5×10^-3mol/L,铜在含锌5×10^-5 mol/L时适用标准曲线ip(10^-5A)=0.662 2 c(10^-5 mol/L)+0.966 5,r=0.995 2,铜在含锌低于10^-7 mol/L时适用单一铜离子的标准曲线ip(10^-5A)=0.891 2 c(10^-5mol/L)+0.848 5,r=0.992 0,同时测得回收率为94%~9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腺苷酰-L-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e)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迁移及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研究SAMe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AMe作用不同时间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法检测最适浓度SAMe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SAMe对HepG2细胞癌基因C-myc转录、蛋白定位及表达的影响。结果终浓度为15.0μmol/L的SAMe处理细胞5d,细胞抑制率达54.6%,且抑制作用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经15.0μmol/LSAMe处理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愈合速率为对照组的76.78%;细胞中癌基因C-myc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蛋白定位无明显变化。结论 SAMe可通过降低C-myc的表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为肝癌治疗性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血管平滑肌样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like cells,VSMLCs)分化过程中Periostin的表达及其在促VSMLCs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和培养大鼠BMSCs,取第2代BMSCs分为2组:诱导Ⅰ组(用50 ng/ml PDGF-BB单独向VSMLCs诱导)和诱导Ⅱ组(加入地塞米松1μmol/L、胰岛素1μmol/L、吲哚美辛1μ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0.5 mmol/L,向脂肪样细胞诱导),以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分别于诱导后7 d和14 d,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α-actin)、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 MHC)、平滑肌肌钙结合蛋白(SM Calponin)和Periostin 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erio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诱导Ⅰ组细胞的SMα-actin、SM MHC、SMCalponin和Periostin基因mRNA及Perio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14 d比7 d显著增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与阳性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诱导组及诱导Ⅱ组在14 d均无表达。结论 PDGF-BB(50 ng/ml)能够单独诱导BMSCs向VSMCs分化,Periostin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 inhibitor,HDACi)辛二酰苯胺氧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增殖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UVEC,以不同浓度的SAHA分别处理24和48 h,另设不加SAHA的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并计算增殖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15μmol/L SAHA处理48 h的HUVEC凋亡和细胞周期,基质胶体外血管生成试验检测HUVEC的体外成管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HUVEC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SAHA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HUVEC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SAHA浓度高于80μmol/L时,抑制率增加不明显,24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60.53和30.49μmol/L;经15μmol/L SAHA处理48 h,与对照组相比,HUVEC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01),G0/G1期比例明显降低(P<0.001),体外成管能力明显下降,P21、caspase-3激活型、caspase-9酶原和激活型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 SAHA能够抑制HUVEC增殖及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并使P21、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水平上调,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胚胎期心肌细胞H9C2分为对照组、Dox 0.1μmol/L组和Dox 1.0μmol/L组,Dox作用24 h后,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hibatituric acid,TBA)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含量;血浆三价铁降低能力法(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on capability,T-AOC);DCFH-DA荧光探针染色法检测ROS含量;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ψm);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OX 1.0μmol/L组MDA、ROS含量及AI显著上升(P<0.05),T-AOC及△ψm显著下降(P<0.05)。结论 Dox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ROS生成增加,超过了抗氧化体系的清除能力,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 P120catenin(P120ctn)表达的影响,探讨LPA和P120ctn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LPA作用于SKOV3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以最佳浓度的LPA及不同浓度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作用于SKOV3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将SKOV3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LPA组和LPA+Genistein组,分别于培养6、12、24h,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分析P120ctn表达的变化,RT-PCR法检测P120ctn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20μmol/LLPA作用24h促进SKOV3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而200μmol/LGenistein对LPA促进SKOV3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PA可诱导SKOV3细胞膜中P120ctn的表达减少,胞质中的表达增多;而Genistein与LPA共同作用后,P120ctn在细胞膜中的表达增多,而在胞质中的表达减少。结论 LPA可诱导SKOV3细胞中P120ctn表达的改变,其机制可能与相关的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配体罗格列酮(ROZ)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用不同浓度的TSA和ROZ分别作用于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二者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筛选出合适的联合作用浓度。将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TSA组、ROZ组和TSA+ROZ组,加入相应的药物处理48h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RT-PCR检测PPARγ和CyclinD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不显著的低剂量TSA(40nmol/L)与ROZ联用时,能显著增强ROZ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TSA+ROZ组G0/G1期细胞比例较单用TSA或ROZ组明显增加,且CyclinD1基因mRNA转录水平明显下降;TSA作用于细胞后,PPARγ基因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ROZ单独作用后,细胞PPARγ基因mRNA转录水平无改变。结论TSA可明显增强ROZ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提示HDAC在SGC-7901细胞内可能具有抑制PPAR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