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包钢1号高炉本次服役期为1985年大修后的第二个中修服役期,其间共生产5年50天,累计产铁426356.34t。炉役后期,在冷却器大量损坏、炉壳多处开裂变形、依靠外部打水维持生产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强化管理、加强高炉操作、进行炉体修补等一系列措施,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高炉连续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2.
湘钢1号高炉已经到了炉役末期,炉型不规则,炉体破损严重,虽然采取了降低冶炼强度等一系列措施,但是炉况顺行一般,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逐步恶化.为此,对1号高炉目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维持炉况顺行、降低消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天铁3号高炉炉役末期的特点和设备状况,采取了一系列的生产操作措施,使处于炉役末期的3号高炉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4.
水钢二号高炉1998年因炉底温度升高而被迫停炉抢修,计划生产五年,至现在已处于炉役末期,靠炉皮喷水维持生产。按照公司总体发展规划,二号高炉炉龄要求达到2005年。因此,炉役末期的操作很重要,是炉况能否稳定且炉龄延长到2005年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6.
南钢1^#高炉2000年始进入炉役后期,存在风机能力不足、炉体破损严重等问题,但通过采取精料、合理调整上下部操作制度、适当压制边缘气流、加强管理等措施,使炉况保持了长周期稳定顺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酒钢1号高炉炉役后期的生产维护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加强护炉管理、优化操作制度、强化炉体维护、控制适宜煤比和富氧量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炉效果,炉体冷却设备破损速度得到有效控制,炉底温度及炉缸水温差稳定,为高炉炉役后期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999年以来,包钢3号高炉以精料为基础,通过加强高炉操作和基础管理工作,使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得到逐步改善。2000年11月,3号高炉的利用系数为1.915,焦比为413.6kg/t,煤比为141.53kg/t。 相似文献
12.
以精料为基础,通过采取高风温,喷煤,高顶压,低硅冶炼,改进高炉操作等措施,湘钢1号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了2.021,入炉焦比降到485kg/t,一级品率达到68.02%,高炉生产达到了优质,高产,低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湘钢1号高炉利用炉体中部耐火砖测温装置对炉体中部实行内型监控,通过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内型空温度范围。实践证明,利用这些数据间接监控高炉炉体中部内型的变化,可避免该部位炉墙结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梅山2号高炉第二代炉役寿命达10年零8个月,单位炉容产铁量在7022t/m^3。2号高炉长寿和高产的主要经验是:精料、合理的操作制度和合理的护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武钢1号高炉大修改造时,在炉腹以上部位采用了砖壁合一的薄炉衬技术,高炉操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近1年的生产中,武钢对薄炉衬的操作技术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以下几点经验:严格控制冷却壁的进水温度和进水量,采用加长风口,维持合理的高炉操作炉型;加强高炉操作管理,维持高炉顺行;炉墙结厚时,可以采用减轻焦炭负荷、提高冷却壁进水温度、改变装料制度疏松边缘等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