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下段近年来发现了大规模分布的致密油藏,但其源储配置关系尚不明确,急需建立有效的烃源岩评价方法。 综合分析烃源岩岩心实验室分析资料及其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优选声波时差、电阻率及铀为反映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敏感参数,利用ΔlgR 法与铀-TOC 回归拟合法建立了烃源岩定性及 TOC 含量定量解释模型;同时,探索了利用特殊测井系列岩性扫描测井技术计算地层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研究表明,铀-TOC 回归拟合模型可以准确反映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下段烃源岩 TOC 含量的变化趋势,且计算简便,能够为该区致密油烃源岩评价提供可靠依据;岩性扫描测井方法在该区计算 TOC 含量精度稍低,但该方法不受环境因素控制,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地区油藏岩性及烃源岩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2.
有机碳含量(TOC)的定量计算是烃源岩评价的基础,在准噶尔盆地致密油领域,常规方法计算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精度已经满足不了测井评价的需求。因此,研究了利用核磁和密度测井资料定量计算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岩心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精度较高,应用效果较好,满足了致密油领域烃源岩测井评价的需求。为致密油领域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定量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测井评价方法,也为潜力烃源岩发育区跟踪、储层预测和资源量估算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地层元素测井技术以各种已知元素的特征能谱为基础,通过谱剥离处理及氧化物闭合模型得到了地层中元素百分含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成岩矿物含量计算、划分地层岩性、确定岩石骨架参数。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储层常规测井资料,利用骨架密度和Lambda渗透率模型计算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储层参数计算精度。基于地层元素百分含量建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岩石物理实验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地层元素测井技术在致密砂岩储层中适用,为致密砂岩储层测井识别及评价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沧东凹陷孔二段致密油气藏储集层岩性复杂多变、非均质性强,总体分为砂岩和非砂岩两大类,其中非砂岩类以过渡岩类占主导,岩性混杂,储集层识别与评价困难。为了实现该凹陷孔二段两类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在评价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已进入低熟—成熟早期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致密砂岩类和过渡岩类储集层的基本岩性组成,依据两类储集层在气测、定量荧光和岩石热解录井上的具体特征,分别建立了气测湿度比与峰基比、定量荧光油性指数与对比级别、岩石热解油产率指数与总烃的储集层解释评价图板,并形成了沧东凹陷孔二段致密油储集层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解释评价总体符合率达到79.6%,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集层评价面临的4方面问题——岩性识别、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储集层岩石脆性评价和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分别阐述了4种方法,印:利用X射线元素录井结合碳酸盐含量分析确定岩性,应用烃源岩岩石热解录井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通过X射线元素录井标志性脆性元素含量计算得出的脆性指数确定储集层岩石脆性,以及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结合常规地质、气测、定量荧光录井和钻时比值综合解释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形成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录井综合评价技术系列,建立了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在近两年6口有试油结论的探井、评价井的验证应用中,录井解释符合率达到87.5%,取得了较好效果,为致密油试油井段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烃源岩评价是致密油气的重点评价内容之一,而总有机碳含量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辽河油田西部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致密油气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测井响应特征,分别考察了不同测井曲线与试验分析总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烃源岩的识别方法和4种不同的总有机碳含量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和实际井的处理表明,铀曲线指示法所建立的总有机碳含量计算模型精度要高于其他方法所建立的计算模型,但是理论和实际效果上看,改进的△lgR法计算结果更合理。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后续烃源岩的研究及寻找“甜点”区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洋心次凹泰二段致密油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为此,以大量岩心实物、化验分析数据为基础,开展洋心次凹泰二段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演化特征及泰二段储集层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性等致密油形成条件研究。研究表明,洋心次凹泰二段烃源岩具有"有机质类型好、优质烃源岩发育、埋藏深度大、演化程度高"等特点。通过岩心薄片分析,明确了泰二段优势储集层以底部六尖峰白云岩为主,为裂缝-孔隙型储集层,打破了以往对泰二段主要发育泥页岩烃源岩而储集层不发育的认识。开展致密油纵向和平面甜点的评价,确定了泰二段底部1号小层六尖峰白云岩是纵向甜点评价的重点层段,应用"关键参数平面叠合法"进行洋心次凹泰二段致密油综合含油评价,确定其平面"甜点区"优选原则和参数,并初步圈定泰二段致密油平面甜点区范围,从而为该区致密油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地质认识支撑。  相似文献   

8.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烃源岩是二叠系油气的主要来源,研究其有机质丰度对评价该区烃源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Δlog R法可以定性识别生油岩,并计算总有机碳含量;通过分析烃源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得到总有机碳含量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模型。经对比分析,多元回归法能准确反映芦草沟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且计算简便,可广泛用于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烃源岩定量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9.
2013年以来,在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发现了大型致密油藏。为了评价该地区烃源岩有效性,并有效支撑井位部署,通过岩心观察、全岩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沉积环境分析、测井响应特征对比等,建立了岩心资料标定下的有效烃源岩测井识别方法。不同于典型烃源岩,研究区烃源岩并不具备典型的测井响应特征,总有机碳含量与声波时差、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等测井参数相关性较差。分析发现总有机碳含量与钍铀比和自然伽马与去铀自然伽马之差相关性较好,并建立公式计算总有机碳含量,方法简单且效果较好。研究区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为0.624%~1.265%,处于成熟阶段,利于生油。对研究区24口井有效烃源岩识别后发现,从新近系上干柴沟组Ⅳ砂组到Ⅰ砂组有效烃源岩发育区由北西逐渐向南东方向迁移,且浅湖区烃源岩与滩坝在纵向上相互叠置,形成优越的源储配置。该方法对致密油藏烃源岩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测井技术评价苏北盆地生油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常规有机地球化学方法评价生油岩存在不足,本文分析测井资料评价生油岩的研究现状,研究了苏北盆地下第三系生油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测井资料连续性的优势,应用△logR技术建立起波时差曲线和电阻 线与有机质含量间的定量关系,进而计算了烃源岩段的有机质含量的连续分布值,有效地弥补实验实测样的不足,为生油岩评评价及油气资料提供更加合理的生油岩厚度和有机丰度参数。  相似文献   

11.
魏国  张审琴  侯淞译 《测井技术》2015,39(2):213-216
非常规储层的矿物成分多样,岩性非常复杂,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及元素俘获谱测井评价岩性困难。岩性扫描测井能够测量地层中常见的元素,包括以往难测的镁、铝、钾、钠和碳等,为复杂矿物成分的计算和岩性识别提供了基础。介绍了岩性扫描测井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利用岩性扫描测井得到的元素干重计算出的矿物成分与岩心分析结果一致性很好。对青海油田的岩性扫描测井实例进行了分析,区块内好的储层为黏土、碳酸盐岩含量都较低的砂岩,储层的物性随黏土、碳酸盐岩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变差。半深湖-深湖沉积的富含碳酸盐岩的泥岩是区内好的烃源岩,滨浅湖相的泥岩有机碳含量较低,是比较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从地质技术和理论两个方面对湖相致密油资源量和可采性进行了评价,讨论和解决了“在什么地方、有多少、可采出多少”这3个关键问题.研究认为:湖相致密油勘探层空间分布识别的关键是富有机质源岩层段和含油夹层的精细识别,利用测井——地球化学评价技术可识别出湖相地层中不同总有机碳区间的源岩层段,利用氢指数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可实现湖相源岩层非均质性精细表征;湖相致密油勘探层油的赋存形式分为两类,一是砂岩、粉砂岩和碳酸盐岩夹层中呈游离态的致密油,二是富有机质源岩中吸附态和游离态的致密油;吸附油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开采,现阶段真正有工业价值的是游离油,根据实际地球化学数据可标定出源岩中游离油和吸附油量变化模型,从而可计算出游离油量、吸附油量和总原地油量.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长垣南地区扶余致密油储层已经成为大庆油田持续稳产较为现实的勘探突破目标。 渗透率作为判断致密油“甜点”的重要参数,其准确计算已成为致密油“七性”(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脆性、烃源岩特性和地应力各向异性)参数评价和勘探开发部署的关键技术。 通过分析几种常用的测井计算 渗透率方法在致密油储层中的不适用性,应用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资料,明确了不同大小孔径分布与渗透率的关系,利用大孔区间孔隙度对储层渗透率贡献较大的特点,形成了一种应用大孔区间孔隙度计算渗透率的方法,提高了致密油储层测井计算渗透率的精度,为致密油藏的准确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岩心的观察结果,综合利用构造分析、沉积微相分析和岩性分析等多种分析化验和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致密油储集层岩性岩相特征进行精细描述和归纳总结,建立岩性岩相类型的测井识别标准。研究区长7段致密油储集层可划分为砂质碎屑流细砂岩相、浊积粉细砂岩相、滑塌细砂岩相、半深湖—深湖泥岩相和油页岩相5种岩性岩相类型。利用电测井和成像测井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对长7段致密油储集层的岩性岩相进行测井定性和定量表征,通过分析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资料,归纳总结不同岩性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砂体结构表征参数对其进行定量表征,建立各岩性岩相的测井识别标准。对各井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实现了单井纵向和平面岩性岩相的识别与划分,岩性岩相识别结果与试油结论和物性分析匹配良好。深入分析岩性岩相是进行致密油储集层综合评价和"甜点"预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齐家地区高台子致密油为勘探和储量评价重点,通过致密油单井产量分析,其大小与烃源岩特性和储层的储集能力密切相关。采用地球化学研究与测井技术相结合,应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了烃源岩特征参数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和生烃潜量测井解释模型,形成了一套烃源岩测井评价方法,为致密油研究奠定基础。应用岩电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资料进行储层有效性评价,为确定致密油层下限探索了一种新方法。在烃源岩和储层平面特征评价基础上,采用面积叠合法进行了的致密油有利区预测,成果已应用到储量评价和井位部署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特有的源储特性,对比了国内外典型致密油藏的源储条件和油藏特征;通过烃源岩模拟实验和储层岩石学物理实验,揭示了低成熟重质致密油的成因和致密油储层的脆性属性。对比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无论在烃源条件、储层岩石脆性属性还是在原油性质以及油藏特征方面与美国巴肯和我国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相比均不及前者,总体上成藏条件较差;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证实了早期低成熟阶段(Ro0.8%)大量生排烃并大规模成藏是原生低熟重质致密油形成的主要成因;吉174井芦草沟组岩石物理学模拟试验结果结合测井岩性解释厚度表明,脆性较好的砂屑云岩、云质砂岩等仅占15.17%,脆性中等的泥晶云岩、长石岩屑砂岩占12.45,脆性较差的富有机质云泥岩、泥岩占到72.38%。因此,总体评价为芦草沟组致密储层岩石脆性较差。这些特性决定了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资源品位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四川盆地高放射性储层不易识别、测井评价困难等问题,结合地质背景、能谱测井特征以及岩心资料等,总结梳理了储层高放射性的成因。利用能谱测井数据中的铀、钍、钾曲线组合特征以及交会图分析方法,有效解决了高放射性陆相致密砂岩气层、海相碳酸盐岩气层、页岩气储层及杂卤石固体矿产勘探中岩性及储层识别、泥质含量计算、烃源岩品质评价等相关研究和分析工作。该研究对盆地内及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工区的高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陆相碎屑岩地层埋藏深、岩性致密,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针对其储层岩性复杂、测井环境影响因素较多、储层评价较困难等问题,利用岩心实验、物性分析、薄片鉴定、FMI成像及核磁共振等资料,结合测试资料,与测井信息建立转换关系,研究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等参数计算方法;利用核磁测井对储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致密砂岩储层的有效性评价和孔径分析的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并建立了陆相致密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该方法的解释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富县地区是延长油田致密油主要发育区,为了解决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油资源潜力不清、富集规律不明、勘探开发风险大等问题,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研究了长7暗色泥岩的分布特征,并通过烃源岩总有机碳、烃源岩热解参数、氯仿沥青"A"族组成、镜质体反射率(Ro)等的分析测试,评价了长7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结果表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主要为Ⅰ和Ⅱ1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普遍达到成熟生油阶段,生油潜力大,总体评价为较好—好烃源岩;烃源岩的分布明显受沉积格局控制,靠近湖盆中心的深湖—半深湖沉积区的西北部是长7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区,厚度为50~70 m,可作为下一步致密油勘探的重点区域。该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区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生烃潜力评价、预测油气有利区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致密油是指在致密储层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而形成的石油聚集,主要赋存空间为紧邻源岩的致密层中。储集层岩性主要包括致密砂岩、致密灰岩和碳酸盐岩。本文从致密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含油性测井评价四个方面对西部凹陷沙四段F油层进行了致密储层特征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