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号与系统”是工科类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信号变换、信号在通信系统传输的分析,本课程可以建立学生的通信系统信号处理思维,培养其对信号变换的分析以及在系统中求解信号的能力。以雨课堂教学为平台,以电气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目标,探索新工科下“信号与系统”应用平台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通信专业基础课程团队针对“信号与系统”在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模式、授课分配等多方面进行了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实践和研究,对新工科背景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在线开放应用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信号与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两课教学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两门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分别授课办法进行教学。两门课程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但其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问题。本文在分析了两门课程特点和整合必要性后,提出了将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等进行整合教学的新思路,分析了整合教学中数字信号处理部分教学内容的变革,并提出了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发展,对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由单一课程建设向综合优化的课程群建设方向转化,以充分发挥课程群整体功能效益。该专业"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课程内容衔接紧密,知识点覆盖存在重复现象,需要优化与整合教学内容,压缩重复内容,减少课程学时数,并利用课程内容上的关联性相互支撑和强化,实施大课程建设。本文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针对本校的学生、师资、教学、科研等特点,探索"信号与系统"课程群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弦电路分析是电路电工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面向新工科建设要求,笔者对正弦电路分析部分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逻辑和教学方法;对"正弦电路分析的相量法引入"和"谐振以及其在工程中应用"两个关键知识点的授课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教学实践表明: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正弦电路内容的逻辑性与系统性,提高了学生对正弦电路分析的掌握程度,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信号与系统的结构与解释"作为"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之间的桥梁,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近几年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该课程的讲授内容和考核题目的形式,以及在我校开设选修课的体会。最后,给出对学生的无记名调查问卷内容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6.
“信号与系统”及相关课程一体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与系统"和其它几门课程在内容上联系紧密,它是学习其它诸多专业课程的基础,把该课程及相关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便于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使得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合理。本文探讨了课程的改革思路和改革实践,它对一般地方院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教学改革形势和电类课程教学的实际,介绍了电路分析基础网络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含网络课程的目标功能、基本内容、特点和作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8.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是弱电类专业两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是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新的信号处理和分析技术不断涌现,因此,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简要介绍了“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这两门基础系列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及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电路素养为目标的专业修养课。本文从"电路分析"与后续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知识点渗透的角度,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目的在于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使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不再散乱,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包括随机信号分析和信号检测与估计两部分内容,理论分析和应用并重。本文根据研究型教学要求和课程内容,介绍了四个课程设计,内容分别涉及课程中随机信号模拟、随机信号通过系统、噪声中随机信号检测和随机信号参数估计四大知识点,四个课程设计共需20课时左右,可供课程研究小组根据课时选择完成。  相似文献   

11.
"电路理论"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研究。教学过程中,加强基础教学,强化工程概念,并引入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不仅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结果显示,采用该授课方法,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概念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包括随机信号分析和信号检测与估计两部分内容,理论分析和应用并重。根据研究型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近几年课程组确立了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体系和网络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电气专业的特点和培养要求,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程的理论授课内容、实践环节包括配套实验课程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实施“按需施教”.本文对电气专业以及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高等院校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我院在信号与系统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五维一体化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推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变革,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同类兄弟院校的同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继承前辈师长开创的工作我校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工作源于60年代初.1961年常迥教授主讲《无线电基础》课程,这是在教学秩序一度混乱之后,经改革重新开出的高水平基础理论课程.在常老师指导下,我们教学小组结合教学工作,反复研究并比较我国、苏联、美国的有关教材,及时翻译了Mason的著作.酝酿改变无线电基础、发送设备、接收设备等课程设置,适应当代通信和控制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我国国情设立《信号与系统》和《高频电路》两门课程.当时,常老师编写的教材《无线电信号与线路原理》已经体现了这一思想(第一册讲信号理论与线性系统分析、第二册讲高频电路原理),既不同于1952年以来形成的苏联  相似文献   

16.
C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以往教学中,两门课程是独立教学,教学效果并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院教师决定对两门课程整改,提出将两门课程合并。本文根据我院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两门课程教学目标,分析了这两门课程整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课程整合的思路和方法、实践教学的设计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指出"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教师讲授的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不符等等,从而说明该课程实施改革的必然性。笔者将针对这门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改革思路、改革目标、改革内容等方面进行逐一论述,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以帮助"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加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关于单管放大电路内容的类比授课法,叙述了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的众多类比性能,说明应用此法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字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内容更新快,使得课时和内容的矛盾比较突出。我们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精选教学内容、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与授课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建设便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辅助教学环境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扼要地探讨了目前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简要地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关于电路、信号与系统两门课程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