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碱渣土工试验方法及其工程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碱渣的化学构成与土不同的特点,通过一系列试验的比较与探索,提出了测定碱渣基本物理性质较为合理的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碱渣及其滤饼与粉煤灰、黏土在不同配比下的力学特性,从而为碱渣的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保护和废物资源化利用要求的提高,在碱渣中混合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制成碱渣土,并应用于工程中,成为碱渣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微型触探试验、硬化时间测试、室内击实试验、比重试验和室外静载试验,对不同配比碱渣土的工程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结果表明,一定配合比下的碱渣土可应用于地基、路基以及场地的填筑.  相似文献   

3.

碱渣是氨碱法制纯碱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其大量堆积往往导致土壤、空气和水体污染。为实现碱渣的再利用,提出了利用碱渣废弃物制备碱渣轻质土(A-LS)的技术思路与方法,并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填筑试验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系统试验分析,得出了A-LS的材料配比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抗压强度试验、直剪试验、CBR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和现场填筑试验,对A-LS的力学特性、耐久性和路用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LS的抗压强度、割线模量、抗剪强度和CBR均随着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亦随着龄期的延长而增大。A-LS抵抗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的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将A-LS应用于连云港至宿迁高速公路徐圩至灌云段X204桥头,现场试验表明A-LS的抗压强度、CBR、回弹模量和弯沉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A-LS可大量消纳碱渣废弃物,节约70%的水泥,减小碳排放,具有工艺简单、经济环保、密度和强度可调节、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粉煤灰和碱渣制作人工鱼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火电厂粉煤灰和碱厂碱渣代替水泥制作人工鱼礁,结果表明,所制人工鱼礁不仅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且对海水无污染,造价低,从而为人工鱼礁的制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碱渣、粉煤灰和硅酸钠溶液制成新型采空区充填注浆材料,采用9组正交试验试样探索该注浆材料抗压强度发展特性、耐酸性和碱性渗出特性。结果表明:该新型注浆材料抗压强度具有显著的龄期效应。该注浆材料的碱性渗出是快速的,对局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建议工程应用时与易受腐蚀构造保持一定安全距离。9组独立的正交试验试样受5%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侵蚀后,质量损失在4.2%~6.2%,抗压强度损失在2~8 MPa。受盐酸侵蚀过程中有CO_2和硅胶的生成减小了质量和强度。粉煤灰受碱激发生成的硅铝酸盐聚合物凝胶(N-A-S-H)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盐酸对试样的深化侵蚀。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例介绍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说明了膨胀土经过掺加石灰改良后其物理力学性质发生的改变能够满足铁路工程路基填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燕郊地区粉土的工程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粉土的室内试验,标准贯入及载荷试验资料,对其工程特性做了分析探讨,指出新老规范对粉土承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及燕郊地区粉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承载力的关系,对进一步积累资料,探讨燕郊地区粉土的工程性质。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传统碱渣土填筑方法工艺复杂、耗时较长的缺点,以山东海化集团的碱渣和粉煤灰为原材料,对不同物态和配比的碱渣土进行了室外填筑试验,并通过室内试验对液相填筑碱渣土的均匀性和强度进行改良.采用击实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便携式可变能量动力触探试验对现场填筑碱渣土的强度特性进行测试表征;采用自制的沉淀器模拟液相碱渣土的一维固结沉降,对液相填筑碱渣土的均匀性和强度进行改良和测试.结果表明,碱渣与粉煤灰固体的最优质量配比为7:3,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分别为0.88 g/cm3,64%.碱渣土液相填筑具有可行性,且液相填筑碱渣土的土体强度及均匀性明显优于液相-固相填筑的碱渣土.液相填筑的碱渣土存在一定的分层现象,电离子土壤固化剂能进一步提高土体均匀性,其最优掺量为0.019%.在碱渣土中掺入7%的石灰粉能有效激发粉煤灰活性,大幅提高碱渣土的承载能力.试验结果可指导碱渣土的填筑施工,进一步提高碱渣土的填筑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水泥粉煤灰注浆材料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浆充填是一种成熟的治理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的方法。水泥粉煤灰注浆材料的配比是影响工程质量及成本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室内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探讨了在使用大掺量粉煤灰的情况下,不同水灰比,固相比,外加剂用量与结石体抗强度,凝结时间,流动度,粘度,结石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工程实际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宇  王晴  滕涛 《建筑节能》2000,28(3):24-26
本文探讨了以碱渣和粉煤灰作为主要材料 ,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制成碱渣粉煤灰砖的可能性。着重讨论了碱渣粉煤灰砖强度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蒸养粉煤灰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智敏  谢友均  刘宝举 《混凝土》2003,(8):25-27,48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对蒸养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水胶比时,掺量为20%粉煤灰的蒸养混凝土28天抗压、劈拉强度可与基准蒸养混凝土的相近。且比基准标养混凝土的高,后期强度发展优干基准蒸养、标养混凝土。掺入粉煤灰后,蒸养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有较大幅度提高。水胶比对蒸养粉煤灰混凝土的影响规律与普通混凝土相似。  相似文献   

12.
以含水电解锰渣经生石灰消解脱水后制得粉煤灰激发料,研究该激发料对低等级粉煤灰的活性激发作用,并采用掺活性激发料激发的低等级粉煤制备混凝土试块,经测试混凝土强度性能并综合分析结果,确定了电解锰渣-生石灰-低活性粉煤灰复合掺合料的最优配合比。  相似文献   

13.
刘刚 《山西建筑》2011,37(19):112-114
指出粉煤灰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掺合料之一,掺加粉煤灰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粉煤灰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认为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粉煤灰能够很大程度上使混凝土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14.
牛军贤  董忠级  张吉宏 《工程勘察》2022,50(2):21-25+45
基于风积沙本身的性质,在分析风积沙和粉煤灰的颗粒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在风积沙中分别掺入6%、9%、12%、15%、18%、20%和22%的粉煤灰(质量比)后进行了标准击实试验,按最优含水率和0.95的压实系数制样,进行了直接剪切试验,并对各掺比条件下的试样样品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分析了风积沙击实曲线存在两个峰值点的原因,概括了粉煤灰掺量与试样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和黏粒含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总结了粉煤灰的最佳掺比值,给出了一定掺比下试样中黏粒含量的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刘永浩 《山西建筑》2012,38(9):80-81
针对粉煤灰掺入量对CFG桩桩身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简要介绍了相关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通过对不同等级的CFG桩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比较灰坝磨细灰与分选灰及磨细灰的性能差异,期望为灰坝灰作为混凝土掺合料提供技术参考.粉磨过程降低灰坝磨细灰的平均粒径,增加细颗粒含量,但由于粉磨不均匀导致细度过大;由于本身结构及粉磨过程的破坏,灰坝磨细灰及磨细灰的球状颗粒少、不规则形态多;掺灰坝磨细灰的水泥标准稠度最大,凝结时间最短,胶砂强度最低;灰坝磨细灰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可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环境污染,但需提高粉磨工艺,控制掺量,并适当增加单位用水量,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17.
氟石膏粉煤灰混凝土的水化特性与抗压强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与能谱(SEM-EDS)和压汞法观察了氟石膏粉煤灰胶结材的水化产物和硬化浆体结构,并用这种胶凝材料配制出长期强度高的混凝土。氟石膏粉煤灰胶结材的水化产物为二水石膏、CSH凝胶及钙矾石。微晶状的二水石膏和钙矾石与CSH凝胶均匀混合,形成致密的硬化浆本结构,使胶结材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赤泥对粉煤灰激发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研究了赤泥对粉煤灰一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能有效激发粉煤灰的活性,使掺粉煤灰水泥砂浆的强度大幅度提高。赤泥最佳掺量为3%-5%,与不掺赤泥的粉煤灰一水泥胶砂空白对比组相比,各龄期抗压、抗折强度增加了20%-40%,且后期强度增长更为明显,掺40%粉煤灰水泥胶砂强度在28天时已接近或超过纯水泥胶砂强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粉煤灰处理过湿土的可行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贾江立 《山西建筑》2004,30(22):77-78
针对某公路路基场地地质条件 ,对粉煤灰处理过湿土的可行性及有关问题 ,从其改善土的强度性能和膨胀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粉煤灰的用途和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