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污泥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菌株,为了获得纯度高、性质稳定的絮凝剂,本文对其提纯工艺和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丙酮法对发酵液进行提纯,产量可达38.4 mg/L.该菌株产生高絮凝活性的最佳絮凝条件为.pH=7.0,絮凝剂投加量为1 mL,助凝剂为1%的CaCl2溶液、投入量为1.0 mL,先将溶液快搅1 min,再慢搅3 min后,对100 mL 1 g/L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0%以上,说明该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枯草芽孢杆菌产絮凝剂的发酵条件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划线分离方法从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经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研究了该菌发酵条件对所产絮凝剂絮凝除浊和脱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该絮凝剂的絮凝特性.结果表明,产絮凝剂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8.0~8.5,摇床转速120 r·min-1,温度28~32℃,接种量为体积分数5%,碳源为蔗糖,氮源为尿素和硫酸铵的复合氮源.所产微生物絮凝剂粗品絮凝除浊的适宜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120mg·L-1,助凝剂CaCl2(10 g·L-1)用量200 mg·L-1,pH为7.5~9.0;其絮凝脱色的适宜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200 mg·L-1,CaCl2( 10g·L-1)投加量400 mg·L-1,pH 10.0;以CaCl2为助凝剂可使絮凝效率提高10%~30%.在适宜絮凝条件下,该微生物絮凝剂絮凝除浊和脱色效率分别可达99.7%和90.2%.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1的特性和废水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素贞  陈纯 《河南化工》2005,22(6):22-24
用增值性和选择性培养基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絮凝活性物质微生物B-1,用B-1对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性能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1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絮凝pH值为7.0~8.0,最佳絮凝温度为35℃左右,絮凝过程中最优投加量为20~25mL·L-1;Ca2 、Mg2 等离子对其絮凝活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B-1还对多种废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对厌氧污泥生物絮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生物絮凝概念并建立了评价其效果的综合指标,即生物絮凝因子BF。研究了自制的微生物絮凝剂对絮状厌氧污泥的生物絮凝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絮凝反应条件,即pH值为7.2,CaCl2投加量为300mg/L,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20mL/L,搅拌速度为300r/min。在该条件下,厌氧污泥的生物絮凝因子增加到原来的2.16倍。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用絮凝剂金属离子和有毒有机单体残留等问题,通过淀粉(st)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合成St-g-PDMC,再与3-氯-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醚化反应接枝共聚合成阳离子淀粉絮凝剂St-g-PDMC-GTA。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单体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t-g-PDMC):m(CTA)=1:1.4,催化剂NaOH用量为反应物固含量的8%,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时,St-g-PDMC-GTA的氮含量最高为4.17%,特性黏度为0.1581 dL·g~(-1)。采用高岭土悬浊液为模拟污水,对St-g-PDMC、St-g-PDMC-GTA和市售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进行絮凝实验,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絮凝体系pH值、絮凝温度和絮凝时间对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t-g-PDMC-GTA的适宜投加量为5~8 mg·L~(-1),pH为2~8,絮凝时间30 min后模拟液的透光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6.
磁絮凝法处理泵站溢流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合流制泵站溢流污水的特点,通过与传统工艺处理效果对比,采用磁絮凝法进行处理,即在投加絮凝剂的同时投加磁种,并引入磁场来促进絮凝过程.从磁种投加量、磁种-絮凝剂投配比、磁感应强度、pH和沉降时间等方面研究磁絮凝法处理泵站溢流污水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当磁种投加量为250mg·L-1、絮凝剂投加量为2.5mL·L-1、磁感应强度为50mT、pH为6时处理效果最好.采用磁絮凝法处理泵站溢流污水降低了絮凝过程中的沉降时间,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7.
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华南地区部分地下水水样。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考察了Ca(OH)2投加量、PAC投加量、石灰反应时间及沉淀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Ca(OH)2投加量220mg·L-1、PAC投加量15mg·L-1、石灰反应时间10min、沉淀时间30min。Ca(OH)2投加量是影响石灰软化-絮凝处理地下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复合聚硅酸镁盐絮凝剂( CSM),探讨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影响因素及最佳运行条件,考察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pH、水温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污水水温为14~16℃情况下,化学-絮凝工艺最佳运行条件为:污泥活化时间2.0h,MLSS/COD =1.5~2.0,曝气强度为0.04m3·h-1,反应时间为40 min,絮凝剂投量为60 mg·L-1.在利用CSM为絮凝剂的条件下,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原水pH适应范围较宽.原水水温对SS和PO43--p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而COD和NH4+-N的去除率则随着水温的下降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苏毅严  段淑娥 《应用化工》2014,(10):1775-1777,178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3O4-PAC磁性絮凝剂,通过投加量和pH值的改变对其絮凝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制备磁性絮凝剂的最佳条件是:将4.60 g PAC溶于20 mL的蒸馏水,调节pH=8,超声分散10 min后,加入0.19 g磁性Fe3O4;处理污水时磁絮凝剂的最佳投放量为0.02 g/L,最佳pH=8。  相似文献   

10.
分形维数在聚合磷硫酸铁絮凝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鹰  刘峙嵘  何章兴 《应用化工》2008,37(4):370-372
通过测定絮凝体的分形维数判断聚合磷硫酸铁的絮凝效果,并结合分形理论,利用正交设计原理,对絮凝体形成的影响因素OH-/Fe,PO43-/Fe、硫酸铁投加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磷硫酸铁絮凝最佳条件为:OH-∶Fe=2∶5,PO43-∶Fe=1∶20,1 mol/L硫酸铁溶液的投加量5 mL/L。  相似文献   

11.
蛋白聚糖类生物絮凝剂REA-11的发酵和絮凝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考察絮凝剂产生菌诺卡氏菌Nocardia sp. CCTCC M201005基本生长代谢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生物絮凝剂REA-11合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蔗糖是该菌生长及REA-11合成的最佳碳源;玉米浆既能刺激菌体生长,又能显著提高絮凝剂的水平;培养基碳氮摩尔比在20~30时,絮凝活性最大. 提出了促进REA-11合成的控制策略:发酵前期适当提高玉米浆的浓度,发酵后期按碳氮比为20~30,补加一定量的蔗糖和尿素. 絮凝条件研究结果表明,REA-11在偏酸性范围内(pH=3.0~6.5)絮凝活性耐热性较强; CaCl2能显著提高REA-11的絮凝活性;本实验体系中,CaCl2的最佳助凝浓度为8 mmol/L, CaCl2浓度增大使REA-11的最适投加量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2.
常规絮凝工艺与加载絮凝工艺处理锌、铜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  朱佳  张朝升  韦伟 《广州化工》2012,40(18):1-4
以含锌废水和含铜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常规絮凝工艺和加载絮凝工艺中,对其处理含锌废水和含铜废水时pH的影响、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以及助凝剂投加量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各自的最佳工况下,加载絮凝工艺比常规絮凝工艺对pH变化适应性更强,投药量更少,重金属去除效果更好,出水总锌、总铜、浊度分别稳定在1 mg/L、0.1 mg/L、0.5 NTU以下,远低于《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制标准》(DB4426-2001)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营养培养基从海洋底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产絮菌Rheinheimera aquimaris P6。该菌株在碳源为1.5 g.L-1葡萄糖、氮源为1.5 g.L-1尿素、发酵pH值为7、投加0.2 g.L-1 Fe2+的最佳培养条件下,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率达90.2%;金属离子Fe2+、Mg2+对其产絮能力有促进作用;通过紫外光谱、蛋白和糖显色反应、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确定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和蛋白质(1∶1)。研究表明Rheinheimera aquimaris P6是一株产絮性能稳定的高效低营养产絮菌,为从源头降低絮凝剂生产成本、推动我国生物絮凝剂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沈晓莉  裴建云  张玉 《广州化工》2012,40(21):38-40
将从活性污泥中筛出的高效微生物絮凝菌复合培养产絮凝剂。通过单因子实验获得复合菌最适发酵条件为淀粉10 g/L,尿素0.5 g/L,KH2PO4 2 g/L,K2HPO40.5 g/L,Fe2(SO4)30.2 g/L,pH 7.0~7.2,T=28℃、160 r/min培养24 h;形成的发酵液应用于高岭土废水絮凝实验中,絮凝剂添加1%,CaCl2(5%)添加1%,慢搅15 min,静置15 min后测得的絮凝效果最佳。复合菌经发酵及絮凝条件优化后,絮凝率可达97.07%,絮凝效果与常用的PAM效果相当,且更经济。  相似文献   

15.
从唐岛湾潮间带泥沙中筛选出放线菌18株,进行含油废水实验复筛后得到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Y-3,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Y-3菌株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Y-3菌株最适培养基为:乙醇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低盐度;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7.0,乙醇用量35 mL· (L海水)-...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季铵盐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改性剂接枝改性壳聚糖,制备了2-羟丙基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用其处理高岭土的悬浮液,讨论了沉降时间、壳聚糖季铵盐的用量、pH值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降18 min,壳聚糖季铵盐添加量为8 mg/L,pH=4时,絮凝效果最好,污水的浊度值可降至1.2。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木质纤维素资源,预处理是影响其组分分离与应用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了基于SO3原位微热爆结合碱洗的秸秆预处理新方法,可高效实现秸秆三大主要组分的分离。为实现预处理碱液中的木质素回收,并将分离后的碱液回收套用,借鉴离子交换树脂中金属离子交换的思路,探讨了采用离子交换形成絮凝沉淀的方式对碱液中木质素加以分离。通过金属离子筛选,采用CaCl2对碱液中木质素进行分离,分别探讨了CaCl2添加量、絮凝时间、絮凝温度、絮凝转速及碱液pH值对絮凝物中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原碱液透析后可大大提高CaCl2对碱液中木质素的絮凝能力,同时对絮凝分离产物中木质素得率进行考察,得出1%的CaCl2添加量、絮凝6h、50℃以及pH值 11分别为各自的最适条件,在该条件下絮凝分离产物中木质素得率达到61.08%。通过絮凝物的组分质量检测以及红外谱图、XPS的分析,能够确定絮凝物中木质素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Ca2+絮凝分离碱液中木质素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We evaluated bioflocculant production by a freshwater actinobacteria whose 16S rDNA nucleotide sequence was deposited in GenBank as Streptomyces sp. Gansen (accession number HQ537129). Optimum culture conditions for bioflocculant production were an initial medium pH of 6.8, incubation temperature of 30 °C, agitation speed of 160 rpm and an inoculum size of 2% (v/v) of cell density 1.5 × 10(8) cfu/mL. The carbon, nitrogen and cation sources for optimum bioflocculant production were glucose (89% flocculating activity), ammonium sulfate (76% flocculating activity) and MgCl(2). Bioflocculant pyrolysis showed three step decomposition indicative of three components while chemical analyses showed 78% carbohydrate and 22% protein (wt/wt). The mass ratio of neutral sugar, amino sugar and uronic acids was 4.6:2.4:3. FTIR spectrometry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carboxyl, hydroxyl and amino groups, typical for heteropolysaccharide. The bioflocculant showed a lattice structure as seen by SEM imaging. Its high flocculation activity suggests its suitability for industrial applicability.  相似文献   

19.
2,3-丁二醇的絮凝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生物法制备2,3-丁二醇的后续分离纯化过程顺利进行,研究了絮凝法预处理2,3-丁二醇发酵液。选用10种絮凝剂,以絮凝率和蛋白去除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絮凝剂、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搅拌时间等条件对2,3-丁二醇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浓度及后续萃取过程的影响,得出较优絮凝条件:以氯化铁为絮凝剂,质量浓度为23 g/L,pH值5.1,温度为20—50℃,搅拌时间15 m in,静置20 m in。在此工艺条件下,2,3-丁二醇的絮凝率和蛋白去除率均可高达98%以上,为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