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Stratimagic软件在准噶尔盆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准噶尔盆地三维地震勘探开发进程中,从常规地震资料出发,借助于先进的Stratimagic软件技术,开展岩性圈闭识别,储集层地震相的划分,层间波形分析,属性异常特征识别及开发井网的部署和调整等工作,极大地缩短了地震资料的解释周期,为解释人员提供了快速从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得地质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推动了目标区块的勘探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2.
波形分类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天然气勘探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采用自组织的神经网络技术对地震波形进行准确的自动识别和划分-地震相自动分析,克服了波形分类方法中的不利因素。利用这种方法对陕231井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相分析,得出与地质相对应的地震相图,并可与井曲线对比,从而更详细地解释地震资料的地质内容。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震纹理属性和模糊聚类划分地震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震纹理属性和模糊聚类划分地震相技术是一种属性综合聚类方法,因此选取何种参数(即输入属性体的类型、聚类或分类方法、地震相的地质意义解释等因素)描述地震相的地震反射特征是决定该类方法特点和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联合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与地震纹理属性实现地震相的自动划分,针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该法为每个数据点在其三维邻域空间内从不同方向提取多种代表该点的地震纹理属性的特征参数,然后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获取的特征参数集进行自动划分,从而确定每个数据点所属的相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法的地震划相效果理想,与钻井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微地震相分析在河流储层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地震相分析满足不了目前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神经网络微地震相分析将神经网络应用于高质量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可对单一反射同相轴进行波形信号分析和训练,建立模型地震道,并对实际地震道分类,进而得到在平面和剖面上精度较高的微地震相分布。采用该方法并结合测井资料,在研究区块中建立的微地震相分布图能够清晰地表现出该区块的沉积微相特征,且较好地解释了工区内2口井的产能差异,表明神经网络微地震相分析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全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在西湖凹陷HY7-1油气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三维地震解释方法是一种能有效地将地质知识应用于地震解释的综合解释方法,它可以使解释人员从不同属性的三维数据全中快速获取各种信息。本应用三维可视化解释方法,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对HY7-1油气藏的圈闭形态,砂体空间展布及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综合解释与评价,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维地震资料在油田早期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角波阻抗反演、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对LD—TST构造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解释和应用。结合发现井LD—TST—1的钻探结果,重新计算了储量,提出了5口评价井井位建议。LD-TST—2井钻探结果表明,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是正确的,应用效果是好的,达到了快速采集、快速处理、快速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在资料解释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储层研究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多种地震属性信息,探索储层横向变化规律,是储层研究和高精度地震解释不断发展的方向。本文在分析地震属性的含义、分类和参数提取及优化的基础上,重点对胜利探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常用且有效的几种地震属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8.
Paradigm的解释软件PG99是一个集解释、反演、地震相分析与属性分析,以及三维可视化为一体的油藏成像和描述系统。在长庆苏里格气田的三维地震数据的解释中,综合应用Paradigm的解释系统,快速准确地对苏里格三维地震数据体的上古生界盒8砂体厚度、物性及含气性进行了预测,形成了一套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研究及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储层预测、属性分析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地震属性的概念,分类方法,地震属性之间、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仍较模糊,各种地震属性解释方法虽然种类繁多,但缺乏系统的研究,这使得地震属性在应用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通过系统研究地震属性的概念、储层地震响应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地震响应的核心是反映地震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所有能引起地震能量发生变化的介质的不均质性均可导致地震属性的变化,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分类方法,并认为大部分地震属性只是基本属性在不同域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分析现有地震解释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地震属性解释的新认识,强调了地震属性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对属性间的关系及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确定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岩性油气藏地震解释的工作流程及对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勘探和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地震资料在复杂油藏系统的解释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缺少一种有效地将地质知识应用于地震解释中的工具。随着一系列属性新技术的出现,对地震属性进行充分研究,就给地质家提供了快速地从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得地质信息的能力。尤其在用常规解释手段难以识别目的储层的情况下,属性分析技术更是给地质工作人员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 H盆地 L 区块下白垩统常规地震剖面进行了地震相分析 ,根据地震相单元的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 ,划分出 7种主要的地震相。依据陆相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沉积体系分布模式以及钻井资料 ,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 ,预测了下白垩统沉积体系的分布 ,指出主力生储盖组合位于 A层序上段  相似文献   

12.
在对地震反射资料进行品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震反射特征的“多参数法”划分地震相,用优势地震相来代表各层序的地震相类型,然后将单井相剖面和地面地质相剖面转换成时间域剖面,对地震剖面上的地震相进行标定,建立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关系,进而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依据层速度、剩余层速度和钻井资料,建立岩性与速度量板,进行区域岩性预测。  相似文献   

13.
以松辽盆地齐家凹陷青山口组为例,探讨应用地震沉积学和实验室岩心分析手段,采用常规三维地震资料预测砂岩成岩相的可行性。用地震资料划分地层和成岩相单元、建立岩心成岩相与地震属性的联系以及寻找有效的地震成岩相成图方法,是地震成岩相研究的3个关键步骤。井-震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和地层切片的制作可提供储集层尺度(20 m)成岩相单元的合理载体。砂岩成岩相分析和成岩序列的建立可揭示影响储集层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成岩作用。通过储集层参数和岩石物性分析可进一步了解成岩作用和波阻抗的关系并筛选适用地震检测的主要成岩作用。地震岩性体(如90°相位地震体)转换提供了成岩相的振幅(波阻抗)检测信号,用地震岩性体制作的地层切片可用于识别沉积相。在沉积相图上分析沉积相、波阻抗和成岩相的关系,可最终形成地震成岩相图。对青山口组泥质胶结砂岩和方解石胶结砂岩的实际分析表明,虽然砂岩成岩相地震检测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用常规三维地震资料预测砂岩成岩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地震解释不仅仅要进行构造解释 ,而且还要进行储层和油藏特征描述 ,它是一个从层位解释到油藏描述的过程 ,因此 ,应利用沉积学理论将钻井信息、地质模型与地震数据联合使用 ,以确定地震属性与岩石物性的关系。在这方面 ,法国地球物理总公司 (CGG)的基于波形分类的 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软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研究手段。文中对该软件在 BZ2 5 - 1构造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总结。应用过程中 ,通过地震相分析给出了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地震相图 ,据此对预钻井区储层的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分析技术(SOMA)划分地震相是一种属性综合聚类方法,开展地震属性优选、确定聚类种数、分析地震相—沉积相关系是该方法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针对银额盆地白垩系苏红图组主力生油层系,充分挖掘叠后地震资料中反映的地震相类别信息,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应用SOMA进行属性聚类分析,并结合地质资料开展地震相—沉积相研究。优选均方根振幅、信息熵、混沌李、分形关联维等4种地震属性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艾特格勒凹陷苏红图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深湖等沉积相。应用此技术降低了少井区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结果的不可靠性,为油气新区勘探的沉积相分析提供了新的依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挖掘叠前地震数据中反映地震相类别的细微信息,充分利用钻井、地质等先验知识,提出基于叠前地震纹理属性的半监督地震相分析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叠前地震纹理属性,以突出地震反射信息中的微小空间、振幅随方位角/炮检距等的变异性;然后采用自组织映射,对训练样本对进行训练;最后在钻井先验知识的约束下,对自组织映射输出层的神经元进行半监督聚类,得到神经元与地震相类别的映射关系。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证实该方法可提高地震相图的准确度及地震微相的识别能力,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地震相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7.
常用的地震相分析方法有随机模拟、神经网络、聚类算法和深度学习等.随机模拟结果易受随机模型影响,而且在地质结构复杂地区难以准确划分地震相.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具有较强的容错性和泛化能力,但需要海量训练样本数据,同时训练网络的计算量巨大.K均值聚类、C模糊聚类等经典聚类算法在简单数据集上均获得了理想的聚类结果,但对于非凸数据...  相似文献   

18.
地震相的自动识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地震相的目的在于重塑盆地的沉积史和构造史。地震相分析是指根据地震属性对地震相单元进行识别和作图。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技术对地震道波形及其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获得地震相图,进而与已知的钻井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得到与地震相相对应的沉积相,识别出特定的目标地质体。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地震相自动识别方法在三角洲、浊积砂体、古侵蚀地貌等地质体的描述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还介绍了二维测线的地震相自动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火山岩岩相复杂且变化快,目前单一的识别技术存在多解性。为此,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结合不同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探索了一套火山岩岩相多方法逐级识别技术,该方法以三维地层模型和敏感参数岩性模型作为约束,能很好地区分爆发相火山角砾岩、溢流相安山岩和火山沉积相凝灰岩,有效降低了岩相预测的多解性。准噶尔盆地XQ地区火山岩岩相识别结果表明:GR-RT、AC-DEN交会图板能区分溢流相溶岩、爆发相火山角砾岩、火山沉积相,而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和火山沉积相在电性上不易区分;分析沿石炭系顶面向下70ms最大波峰振幅属性可知,火山角砾岩以爆发相为主,安山岩、玄武岩、英安岩以溢流相为主,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以火山沉积相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