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奇峰  陈世栋 《规划师》2012,28(9):5-10
自我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以来,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2010年前依托于建筑学的发展阶段和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后的独立发展阶段。当前,城乡规划学科的建设既面临新的契机,也面临着在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急需重构的局面。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评述了相关学者对城乡规划作为一级学科建设的内涵、内容及重点等的研究,指出城乡规划学科的内涵已远远超出建筑学科的范围,多学科融合成为城乡规划学科重构其内涵和核心理论体系的趋势。研究还对学科的理论基础、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实践的主要方向等提出了意见,即学科建设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与实践,在理论体系构建方面向社会学科倾斜,研究重点要关注城镇化的质量、公共政策的运用、人居环境的建设、乡村地区规划的研究等,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实际的城乡规划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
肖波 《建筑知识》2013,(9):59-59
我国作为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日益繁盛的经济市场推动下,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也会加快,这不仅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活和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也会对全球经济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城乡建设事业,这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乡规划学科的教学和实践的发展,下面文章就围绕着我国城乡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其实践过程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城市规划教学事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创新与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煜辉  孙国春 《规划师》2012,28(9):11-16
从专业教育的本质看,教学体系应该是整体连贯并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因此随着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正式建立,城乡规划教学体系必然面临改革。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在立足山地环境的基础上,在新的发展机遇到来之际,从分析目前一级学科培养人才的现实要求与学科均衡发展的科学规律出发,梳理出本科与研究生专业教育在一级学科目标体系导向下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专家与同行院校的先进理念,从教学改革原则、方法框架、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等层面提出适应自身需求的教学创新体系设想,并在改革实践中逐一落实与检验,为适应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专业教育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建设的学术思考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城乡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城乡规划学科经过新中国60年的建设培育,已在全国城乡规划学术界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业界形成庞大和强有力的支撑体系。远远跨出了原建筑学一级学科的学科范围。目前,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本文拟从学科内涵、社会发展必然性、新学科研究领域、二级学科设置、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方面,论证城乡规划学①作为一级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李翅 《风景园林》2012,(4):96-99
首先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思想、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提出了城乡规划学科特色以及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次探讨了城乡规划学科课程体系优化的四项措施;最后,对构建北林特色的城乡规划学科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我校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基于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的"融合共生",走向城市"生态园林化"的城乡规划学科体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石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城市规划》杂志执行主编,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本次研讨会主持人):3月初,国务院学位管理办公室正式决定,将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这项历时两年就城乡规划学的学科设置调整进行的论证工作,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城乡规划学得到了教育与学位管理部门的肯定。我们《城市规划》杂志召开这个研讨会,希望听取各位专家对如何进行学科建设的高见,也期待通过杂志这个平台引起全行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学科设定级别不是学科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7.
城乡规划是城市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载体,城乡人文意境的塑造需要有清晰明确的文化体系作为保障。研究通过对文化体系内涵的解析,从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出发,将多元文化建设目标及内容与城乡规划领域关键内容进行对接,并将两者的交集进行整合,初步构建了城乡规划领域文化体系框架,并结合武汉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案例,对文化体系与规划融合在实施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城乡规划学独立设置为一级学科的体系转变,适应规划市场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而导致的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积极探索和创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和教学方式。以天津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两版修订方案为例,对培养方案的完善过程、体系创新以及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和主干课程特色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城乡规划学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经验积累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尤其对于城乡规划专业这类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制定好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实践能力和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孙明  闫建新  朱天宇 《山西建筑》2013,(35):251-253
基于CDIO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点,剖析了原有的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选题与教学方法的不足等,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提出了基于CDIO培养模式的高校城乡规划学毕业设计教学计划和程序方法,为城乡规划专业引入CDIO理念提供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级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远涛  肖荣波 《规划师》2012,28(3):46-49,5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级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增强规划的操作性与实施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对当前绿地系统规划编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与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相对应的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提出在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基础上新增绿地系统控制性规划,规划要点包括绿地分层管制体系、指标控制要求、边界控制要求等;同时,针对集中城镇建设区和非集中城镇建设区,提出了差异化的规划控制内容。  相似文献   

12.
张绍稳  郭凯峰  朱德宝 《规划师》2012,28(11):35-39,49
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为依据,《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提出与多元多样性的区域特征相适应的多元多维多层次的山原省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方法。通过对山原省份城镇空间布局、人口集聚、生态保育、支撑体系等方面的区域特征识别,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探索了山原省份城镇空间布局的适应性、人口集聚的适应性、生态安全屏障保育的适应性和支撑体系的适应性,并针对省域空间的山原特征,以实施为导向,提出指导性、强制性、协调性和配套性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邵莉  周东 《规划师》2012,28(4):46-51
在我国多级政府管理体制下,一级规划主管部门对应一级规划事权。城乡统筹规划如何面向规划事权是充分发挥规划职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济南市立足实际,面向管理需求,对应规划事权,划定市区为规划区,构建由宏观层面的城市总体规划、市区镇村体系规划,中观层面的中心城控制性规划、重点地区次区域规划,微观层面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组成的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尤其是加强了承上启下的市区镇村体系规划、重点区域的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覆盖乡村全域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实现市区暨规划区城乡规划的多层次统筹。  相似文献   

14.
面向规划编制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晓春  喻文承 《规划师》2009,25(10):5-8
规划编制知识管理系统以规划知识流程的运转为核心,以数据库、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将规划编制单位、信息技术、规划师和知识密集集成,其结构设计可分为规划知识资源层,规划知识生产层.规划知识共享层和规划知识应用与创新层等四层。规划编制知识管理系统将知识管理融入规划业务模型,可帮助编制单位梳理和再造以知识为要素的业务流程,增强规划任务间、规划工作者间的衔接和协同,有利于规划编制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规划咨询体制的构建——兼谈深圳规划咨询体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劲 《规划师》2011,27(6):5-11
规划咨询可理解为政府在正式做出规划决策、执行规划管理或批出规划许可之前,为了方案择优、技术裁量和利益平衡而开展的专家论证、公众征询或分析研究等技术咨询活动.为保障咨询的质量和效果,规划咨询应坚持客观中立、统筹兼顾、现实可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咨询项目相匹配的咨询机构、咨询专家和咨询方式,构建由决策咨询、管理咨询和技...  相似文献   

16.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奇峰 《规划师》2004,20(12):33-36
城市规划体系必须突出其作为地方事务的特点。首先,要明确国家和地方事权,国家对地方城市规划的审批只需要审查涉及区域、流域协调和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减少单一城市发展对区域的不良“外部性”影响;其次,要重视建立地方规划编制、决策和管理制度,明确规划委员会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的地位,在“市场—行政—公众”之间形成制衡的权力体系,以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宋博 《规划师》2012,28(2):23-28
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拓展的背景下,近年来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关注趋多;其强调生态环境优先、统筹城乡发展等理念值得肯定,但其规划内涵较为"模糊"。梳理既有研究成果,可知"非城市建设用地"本身难以成为一个真实的规划对象,或者说"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提出有悖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初衷。城乡规划体系的本来目标就是统筹各方发展诉求、合理配置土地使用功能,故应当对"城乡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进行统筹布局和管控,优化用地分类,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空间管制体系,建构城乡统筹的完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8.
曹传新 《规划师》2012,28(5):30-35
我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面临新一轮修编。加强可实施性是当前修编面临的核心问题。省域空间的发展趋势、省级政府的规划需求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事权定位是规划技术体系与内容构架创新的主要出发点。从规划编制内容看,应突出统筹省域空间布局,强化可持续开发省域空间资源及协调省际空间关系。从规划实施路径看,应从突出建议指导事权角度,为省政府重大战略与相关专业部门提出空间建议、为基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政策指导;应从突出审批管理事权角度,为省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和分区分类的空间管理提供法定依据。吉林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强调从宏观抽象分区策略走向可实施的次区域指引,从结构网络制式走向区域空间管制,从城镇体系组织走向城镇区域协调,较系统地探索了面向实施的规划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蓝世萍  曾伟先 《规划师》2007,23(9):22-24
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塑造城市景观空间环境的载体,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水系规划应坚持自然生态、多样性、亲水性等原则,注重对生态堤岸、自然生态景观的塑造,加强对水系和环境质量的保护,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以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水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