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FSSS粒度为13μm的WC为原料,按照WC总碳含量分别为5.96%、5.94%、5.91%,Co含量为9%配料,采用橡胶工艺制备混合料,经压制、烧结获得硬质合金制品,对其收缩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球磨工艺、成形方式、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均相同,合金磁饱和相近的情况下,WC-9%Co硬质合金制品的收缩系数随着WC总碳含量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碳含量是硬质合金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之一。磁饱和作为目前通用的硬质合金控碳手段,由于受到检测设备的限制,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硬质合金大制品控碳检测的需要。鉴于硬质合金中Co等铁磁性粘结相的存在,本文探索了采用铁素体检测仪通过测试硬质合金中铁素体含量来表征硬质合金的碳含量的可行性。以不同碳含量的WC+Co混合料为原料,采用低压烧结制备WC-Co硬质合金样品,分别测试样品的铁素体含量及磁饱和,并比较随着碳含量的变化,硬质合金的铁素体含量与其磁饱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硬质合金的铁素体含量会随着硬质合金碳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且与合金的磁饱和变化呈现出线性关系。再加上铁素体测量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检测对象的大小不受仪器空间限制,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种规格硬质合金产品的碳含量检测,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梯度硬质合金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正碳烧结工艺研制梯度硬质合金,合理选择配方中的缺碳量以及正碳烧结工艺参数时,可生产出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内部强度高、韧性好的梯度硬质合金。实验中,钴含量相同的梯度硬质合金比钴相均匀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和耐磨性分别提高了5.5%和25.6%。  相似文献   

4.
陈勇志 《中国钨业》2001,16(3):25-28
为了得到性能稳定的挤压硬质合金 ,需要控制挤压硬质合金的碳含量。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挤压硬质合金的碳含量 ,认为要控制好挤压硬质合金的碳含量 ,必须 :(1)控制稀有金属碳化物的添加量 ;(2)控制半烧结过程中的碳—氢平衡 ;(3)控制真空烧结过程中的碳—氧平衡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最佳的配碳区间,配制了不同碳含量的WC-10Co复合粉末,并通过压制、烧结获得硬质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分析了碳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碳含量小于5.34%时,合金出现脱碳相;当碳含量大于5.50%时,合金出现渗碳相;当碳含...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碳含量、WC晶粒度、微孔结构、烧结温度、热处理工艺等对WC粗晶硬质合金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随着碳含量逐渐升高,WC粗晶硬质合金的摩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WC粗晶硬质合金存在微孔结构时,能够获得优异的摩擦性能;适当提高烧结温度,可以增加Co的自由程,有助于粗晶WC骨架的稳定性;Co含量越低,粗晶WC晶粒度越大,WC粗晶硬质合金的摩擦性能越好。分析还发现,热处理工艺也可以有效提高WC粗晶硬质合金的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7.
碳含量控制是WC-Co硬质合金注射成形技术(CCIM)的难点之一。作者分析了碳含量对WC-Co硬质合金注射成形制品的相组成、力学性能、尺寸精度的影响,指出引起碳含量变化的各注射成形工艺步骤和内在机理,讨论了精确控制碳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钨粉、钴粉、炭黑、有机碳为原料,研究了W、Co和C混合粉末在放电等离子烧结系统中碳化反应快速烧结制备WC-6%Co硬质合金的原位碳化烧结工艺。系统研究了配碳量、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加压方式对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为理论值1.2倍时合金物相为纯WC和Co相,无脱碳相,也未发现游离碳;烧结温度在1 250℃时,WC晶粒均匀且无异常长大;保温时间设置为5 min时,合金性能较为理想;在W、Co和C混合粉末烧结初期施加30 MPa压强,待温度升到800℃时再将压强加到50 MPa制备的合金孔隙较少,致密化程度高。本工艺较传统制备工艺具有流程短,成本低的特点,可为硬质合金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金属注射成形细晶无磁硬质合金碳含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细晶无磁硬质合金金属注射成形工艺中碳含量的控制。发现了亚微细晶硬质合金易于增碳的趋势和粘结剂脱除的残留碳是导致合金增碳的主要原因。开发了消除烧结增碳缺陷的工艺,使合金达到了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烧结气氛对硬质合金脱β层厚度的影响,本研究以WC、Co、Ti(C,N)、(Ti,W)C和(Ta,Nb)C粉末为原料,通过脱氮气氛烧结制备了WC-(Ti,W)C-Ti(C,N)-(Ta,Nb)C-Co梯度硬质合金,并分析了Ti(C,N)含量和烧结碳气氛对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Ti(C,N)将促进立方相向合金内部扩散,钴往外的扩散驱动力增强,在合金表面形成岛状或层状覆钴现象。烧结气氛主要是通过合金表面的碳含量来影响液相和立方相的迁移来影响脱β层的形成,随烧结炉碳气氛升高,脱β层厚度减少,添加0.9%Ti(C,N)制备的梯度硬质合金在低、中、高3种碳浓度气氛中脱β层厚度分别为20.2μm、10.7μm、0μm,因此,碳浓度气氛是影响脱β层厚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粗晶硬质合金硬度和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量搜索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合金碳含量、烧结工艺、钴含量、粘结相成分配比、球料比、球磨时间这六个因素及因素间两两交互作用对粗晶硬质合金硬度、横向断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钴含量、球磨时间是影响硬度的主要因素;烧结工艺、球磨工艺和粘结相成分配比是影响合金强度的主要因素。适当提高烧结温度,可得到缺陷更少、粘结相分布更为均匀故强度更高的粗晶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烧结工艺制备WC-Co亚微米级硬质合金。由于微波烧结硬质合金脱碳现象严重,采用添加活性炭的方式加以改善。实验采用的总配碳量质量分数为8.84%、9.28%、9.71%、10.14%。结果表明:总配碳量为9.28%~9.71%时,微波烧结硬质合金组织性能较理想。微波烧结与常规烧结WC-Co亚微米硬质合金相比烧结温度低,保温时间短,实现了瞬时烧结,WC晶粒尺寸在烧结过程中长大不明显。微波烧结试样硬度平均值为91.8 HRA,最高为94.5HRA,均高于常规烧结结果(89.5 HRA、90.7 HRA)。但是强度、密度较常规烧结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粉末冶金气压烧结技术制备了粗晶WC-Co硬质合金,运用变量搜索试验设计研究了碳含量、烧结制度、钴含量、镍含量、球磨工艺参数对合金的抗弯强度和致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对抗弯强度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烧结制度与球磨球料比的交互作用,烧结制度与镍含量的交互作用,钴含量与球磨时间的交互作用,钴含量,碳含量与球磨时间的交互作...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超细硬质合金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着重分析了中低钴(质量分数《8%)超细硬质合金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微孔隙、聚晶、钴池、晶粒长大和夹粗等缺陷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大量超细硬质合金工业化生产实践表明:选用粒度分布均匀、杂质含量低的超细粉末原料,并配以相应的湿磨、压制和烧结工艺以及对生产各环节精确、量化控制和管理等是生产优质、高性能超细硬质合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无粘结剂硬质合金具有比传统硬质合金更优异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近几年引起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无粘结剂硬质合金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真空烧结-热等静压、热压、气压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和PPC等方法;比较了这种合金与传统硬质合金的性能;指出了发展这种合金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微波多模腔快速烧结WC-8%Co硬质合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多模腔微波烧结工艺制备了WC-8%Co硬质合金,烧结周期为1~1.5h,研究了微波烧结工艺对合金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烧结WC-8%Co硬质合金所需时间短,在1400℃的烧结温度下保温0min时密度就能达到14.71g/cm3,HRA可达90.3,烧结样品的显微组织结构均匀,样品中心和边缘区域WC晶粒尺寸分布一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随着烧结保温时间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提高WC晶粒尺寸长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纳米硬质合金烧结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用于纳米硬质合金烧结的压力烧结、场辅助烧结、微波烧结、二步烧结等新技术,在评价各种烧结方法的基础上,以实验依据充分论证了普通真空烧结在纳米硬质合金制备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一种废硬质合金环保再生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超硬材料研究所V P Bondarenko教授研究小组开发的一种废硬质合金环保再生新技术。该技术以废硬质合金块为原材料,经过氧化、粉碎和混合气相还原-碳化,制得含碳量可控制的硬质合金粉末,再经压制、甲烷和氢混合气体低温烧结,以及高温液相烧结,制成再生硬质合金,其性能符合乌克兰国家标准3882-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