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防汛抗旱》2006,(1):61-65
从全国来看,2005年我国干旱灾害危害程度较往年偏轻,除“两北两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时间短,对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全国农田因旱受灾面积2.40亿亩,造成粮食损失1930万吨、经济作物损失223亿元,造成林业、牧业、水产养殖及内河航运直接经济损失48.1亿元,因旱减少水力发电44.9亿千瓦时。全国共有10个省(区)的76座城市出现不同程度供水短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5亿元。  相似文献   

2.
2006年全国旱灾及抗旱减灾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以重庆、四川东部最为严重。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11亿亩,其中成灾2.01亿亩,绝收3443万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416.5亿kg、经济作物损失316.2亿元。旱灾造成林业、牧业、水产养殖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47.0亿元、25.2亿元、13.9亿元。  相似文献   

3.
201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特别是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了特大春旱,华北和西北东部等地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夏伏旱,给当地经济、社会和城乡居民饮水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9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9年,我国发生严重干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超前部署、科学调度,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旱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抗旱减灾,确保了旱区城乡居民饮用  相似文献   

5.
2007年全国旱情及抗旱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部分地区发生了特大干旱灾害,给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以及城乡居民饮水造成了较大影响。全国农作物累计受旱面积5.99亿亩,因旱受灾面积4.41亿亩,其中成灾2.43亿亩,绝收4786万亩,见表1。因旱造成粮食损失373.6亿kg,经济作物损失422.4亿元,林业、牧业、水产养殖业旱灾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45.8亿元、29.5亿元、17.3亿元,减少水力发电43.3亿kW·h。  相似文献   

6.
2014年,我国冬麦区及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发生了冬春旱,东北、西北、华北、黄淮及长江上中游部分地区发生了夏伏旱,给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从各地旱灾损失情况来看,2014年属于旱灾偏轻年份。2014年,全国旱情发展主要经历了冬春旱和夏伏旱两个阶段,其中冬春旱主要发生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等冬麦区以及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夏伏旱主要发生在辽宁、吉林、河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据统计,  相似文献   

7.
2003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防汛抗旱》2004,(1):60-64
2003年我国干旱灾害属中等偏重年份。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73亿亩,其中成灾2.17亿亩,绝收4470万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308亿公斤,造成其它直接经济损失663亿元。  相似文献   

8.
2013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我国西南、西北大部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发生了冬春旱,江淮、江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发生了夏伏旱,华北西南部、黄淮西北部发生了秋旱,部分地区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8年全国旱灾及抗旱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近5年来最严重的春旱。经商民政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核定,全年耕地累计受旱面积3.67亿亩,农作物受灾面积1.82亿亩,成灾1.02亿亩。  相似文献   

10.
据黔西南州2003年旱象灾情,分析当地致灾成因,提出农业生产抗旱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防汛抗旱》2012,(1):27-30
2011年,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冬麦主产区、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旱情程度重、影响范围广,给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以及城乡居民饮水造成了一定影响。全国耕地累计受旱面积4.8亿亩,农作物受灾面积2.44亿亩(低于1991年以来的平均值),旱灾总体上属于偏轻年份。  相似文献   

12.
刘洪岫 《中国防汛抗旱》2013,23(1):18-21,31
2012年,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冬春连旱,江汉平原北部、内蒙古中部、东北西部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春旱,部分地区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1旱情及灾情 1.1旱情 2012年全国降水总体均匀,面平均降雨量与常年基本持平略偏多,特别是黄淮海及东北等粮食主产区降雨适宜,全国旱情总体偏轻,但部分地区旱情较重,东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冬春连旱,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发生短时夏伏旱.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防汛抗旱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30年,也是我国防汛抗旱工作取得非凡成就的30年。这30年来,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频繁偏重发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军民的顽强拼博,依靠不断完善的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我们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干旱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干旱灾害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抗旱减灾工作现状,在明确抗旱减灾主要技术需求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我国抗旱减灾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今后我国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抗旱减灾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在旱情监测、识别、评估以及抗旱减灾风险评价、预警和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山西省旱灾损失及水利设施抗旱效益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7年山西省旱灾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概述,认为有如下特点:(1)大秋作物需水高峰期,降水量偏少;(2)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3)大风天气日数较多,土壤跑墒严重;(4)水源严重紧缺。用“受灾面积×正常年亩产量×减灾成数”的方法,算得我省1997年农业干旱有直接经济损失为41亿元。另外因干旱缺水增加担水劳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2亿元。按分摊系数0.4计,永久性水利设施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68亿元,临时性抗旱设施的抗旱效益为1.4亿元,最后认为水利工程的抗旱减灾效益远未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6.
2021年,我国北方降雨多,汛情发生早、时间长,灾害损失重,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黄河、海河发生罕见秋汛。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统筹协调和防范应对,会同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抓实抓细防洪排涝、抢险救援、救灾救助等措施,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介绍了2021年我国雨情、汛情、灾情及其特点,总结了防汛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1 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危害及成因 2009年入冬以来,我国许多地区遭遇干旱灾害,尤其是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五省(区、市)受灾最严重.截至3月31日,西南五省受灾人口6 130万人,有1 939万人、1 18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648万hm2,绝收面积11 1万hm2,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这场大范围的、持久性的特大于旱令全国震动,受到广泛关注,丰水地区为何难以承受特大旱灾?  相似文献   

18.
黔西南州地处贵州省西南部,地处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西与云南省富源、罗平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乐业三县隔江相望。辖八县市、顶效开发区,国土面积16804.4平方公里,共129个乡镇,全州2002年末人口29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0.56万人,占总人口的90.5%;国内生产总值75.951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5.7301亿元;粮食总产量89.76万吨,地方财政收入5.1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中国防汛抗旱》2012,(1):23-23
12011年旱情灾情2011年7月至10月上旬,贵州省发生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严重旱灾,其持续时间之长、受灾范围之广、灾害损失之重史无前例,损失和影响超过了2010年百年一遇特大干旱。一是给人畜饮水造成极大困难。全省有20个县城和276个乡(镇)一度供水紧张,747万人、269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二是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733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49亿元。三是给工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全省有498条溪河断流、619座小型水库干涸,多数水电站被迫停止发电,造成大批企业停产。  相似文献   

20.
<正>1旱情及其特点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降雨和来水持续偏少,蓄水严重不足,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了严重干旱,其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旱情十分严重,达到特大干旱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