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拼焊板的等离子拼焊工艺及激光拼焊工艺,给出了等离子拼焊板在汽车悬架本体中的应用案例,概括了激光拼焊板在车身壳体上的应用情况;最后,综述了拼焊板的成形性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激光拼焊板成形极限图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启  俞宁峰 《机械工程材料》2005,29(5):36-37,40
对汽车用冷轧钢板进行了等厚激光拼焊试验,并进行了成形极限图性能分析和将等厚激光拼焊板进行汽车零部件实冲试验。结果表明:尽管激光拼焊板激光焊缝部位由于焊缝的硬化其成形性能较母材有所降低,但通过激光焊缝位置的合理设计,激光焊缝的应变安全裕度能够满足汽车零部件的成形要求。  相似文献   

3.
汽车用激光拼焊技术及市场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光拼焊技术目前在欧美汽车车身设计中被广泛采用,他可将经不同表面处理、不同钢种、不同厚度的钢板采用激光焊的方法,自由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毛坯件。激光拼焊技术与高强钢、液压成形技术为超轻车体项目中重点推荐的3大技术,具有减重、提高安全性、节省材料等多项优势,为汽车用材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在详细阐述了激光拼焊板的特点及目前激光拼焊板生产供应及市场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激光拼焊板技术的引入,针对车身上仪表台横梁的结构及特点,对仪表台横梁的设计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通过该技术的有效运用,使仪表台横梁相关的工艺更趋于优化。根据国内情况,我国运用激光拼焊板技术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激光拼焊板技术将会在国内汽车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激光拼焊板成形极限图的理论建立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变形不均引起的颈缩或破裂是激光拼焊板的成形难题,工程中迫切需要了解拼焊板的成形性能.成形极限图是一种评价板料成形性能的有效手段,通常可以由试验法和理论计算法获得.目前试验法成本高,费时费工:理论计算法尚不完善,需进一步研究改进.提出一种新的拼焊板成形极限图理论计算模型,结合HOSFORD屈服准则,获得了高强度IF钢等厚激光拼焊板的成形极限图,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证实拼焊板成形极限图的理论建立方法的正确性.基于拼焊板成形极限图的理论建立方法,可在已知拼焊板焊接区材料性能参数的条件下快速获得拼焊板成形极限图.  相似文献   

6.
激光拼焊是将两块或多块不同材质、不同厚度、不同涂层的材料,通过激光焊接成一块理想的整体板,以满足零部件对材料性能的不同要求。激光拼焊在汽车工业中已成为标准工艺,车身面板经激光拼焊后再进行冲压,这样制成的面板结构能达到最合理的金属组合。激光拼焊板工艺不仅能够降低汽车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高强度钢激光拼焊板的成形性能,基于LS—DYNA软件,以典型的盒形件为研究对象,从材料流动、最大增厚率、最大减薄率和成形极限图等方面,比较了普通钢和高强度钢激光拼焊板在不同压边方式下的变形情况,得到了高强度钢激光拼焊板的成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为高强度钢激光拼焊板的实际成形和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激光拼焊板技术,即将经不同表面处理、不同钢种、不同厚度的两块或多块钢板通过一种焊接方法,自由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毛坯件,汽车厂直接使用此毛坯件冲压成零部件。20世纪80年代,拼焊板技术在汽车工业得到应用,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钢厂轧机轧出的钢板宽度不够的问题,通过拼焊技术从而满足汽车工业对宽板的需求。激光拼焊板是高新技术的产物,拼焊板工艺的出现解决了汽车零件制造中各种不同甚至是矛盾的需求。汽  相似文献   

9.
拼焊板焊接法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国内外拼焊板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拼焊板几种焊接方法的特点。作者认为激光焊、滚压焊和钨极氩弧焊都可作为拼焊板的焊接方法。激光焊具有焊接速度高、焊缝成形好等优点,但其焊接成本高,焊前准备时间长。钨极氩弧焊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它能焊接铝板,但其焊接速度慢,热影响区宽。  相似文献   

10.
运用弧形顶板模具结构回弹控制的原理对无凸缘U形件激光拼焊板弯曲回弹控制进行研究。考察补偿角、顶板力、凸模圆角半径及凸凹模间隙对激光拼焊板弯曲回弹的影响规律,与光板进行对比。试验表明,弧形顶板模具结构能有效控制激光拼焊板的回弹。  相似文献   

11.
基于预偏移的激光拼焊板焊缝优化补偿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拼焊板成形时,由于两侧母材性能不同会产生焊缝移动现象,造成实际焊缝与设计焊缝位置不符。利用增量有限元解算工具,针对激光拼焊板的拉深成形过程,提出一种基于预偏移的激光拼焊板焊缝补偿方法。建立激光拼焊板成形有限元分析网格模型,通过对比成形前后设计焊缝和实际焊缝之间的差异,推导拼焊板焊缝偏差评价模型。以毛坯焊缝节点的位移预偏移量作为设计变量,以成形后的焊缝位置与设计焊缝位置的偏差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利用坯料网格的变形实现焊缝的预偏移,自定义外部优化程序实现预偏移策略。通过有限元迭代求解,补偿拼焊板成形过程中的焊缝移动,使成形后的焊缝位置与设计焊缝位置保持一致,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行业规模在中国的不断扩大,很多和汽车制造相关的新技术进入了国人的视野,例如激光拼焊板在车身上的应用、铝材车身、连续焊接车身等一批新名词逐渐为大家所熟知。其中激光拼焊板是最早被国内汽车行业引进的新技术,它在不降低车身强度的前提下,大幅减轻了车身的重量,降低了汽车的油耗。但激光拼焊板在冲压成型过程中拉延工序的开裂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主机厂。本文详细讲解了激光拼焊板在拉延成型过程中开裂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的方案,在东风本田首款中型SUV车型U-RV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浅谈激光拼焊板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辉  施磊 《机械制造》2010,48(8):66-68
由于自身所具有的优点,激光拼焊板在汽车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将不同材料、厚度和涂料的钢板焊接在一起,形成可冲压车身外板。还进一步说明了激光拼焊板在汽车制造工艺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不等厚激光拼焊板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制造,实现了按照强度需求合理分配钢板厚度,在不降低强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汽车的轻量化和节能减排。咬边缺陷是不等厚激光拼焊板的常见缺陷之一,严重影响其冲压时的抗拉强度。基于激光拼焊的工艺特点,对咬边缺陷的成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偏移量、线能量、错配及精剪误差与咬边的关系,并对薄板发生咬边的最小熔宽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激光拼焊工艺参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激光拼焊板技术的引入,针对车身上仪表台横梁的结构及特点,对仪表台横梁的设计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通过该技术的有效运用,使仪表台横梁相关的工艺更趋于优化.根据国内情况,我国运用激光拼焊板技术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激光拼焊板技术将会在国内汽车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现代零部件》2009,(6):33-35
拼焊板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利用边角小料做车身侧内板而采用的一项技术;70年代,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采用激光焊接技术进行车身钢板的拼焊,但未走向商业化;1985年德国蒂森钢铁公司生产出第一批宽幅拼焊板(宽度超过2m),并成功用于奥迪100轿车的底板。  相似文献   

17.
南京宝钢住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与安徽江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关于激光焊接研讨会的会议纪要。双方决定,南京宝钢住商将于2009年10月正式启用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国内第一台激光拼焊线,首批拼焊板成品将用于国内自主汽车“江淮和悦”车型上。  相似文献   

18.
甘勇  张秋锋  马婉  于江豪 《机械设计与制造》2022,372(2):277-281,286
研究焊缝形式对拼焊板的性能和成形性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仿真和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对激光拼焊板强度、综合延伸率进行分析、验证,对拼焊板基板板材、焊缝及其焊缝热影响区进行金相学和硬度研究,运用Dynaform有限元软件对其冲压成形极限进行仿真并进行冲压试验来验证焊缝对拼焊板成形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质同厚...  相似文献   

19.
阎启  郭瑞泉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7):2119-2121
对0.8mm与1.5mm两种厚度的母材使用CO2激光器进行了激光拼焊试验。运用AutoForm数值仿真软件建立了差厚激光拼焊盒形件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研究了差厚激光拼焊盒形件在冲压成形后的焊缝流动现象,并与实冲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能够较为近似地反映差厚激光拼焊盒形件在冲压过程中的焊缝流动现象,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均表明,差厚激光拼焊盒形件在冲压过程中会发生薄侧材料向厚侧材料的流动,从而给激光拼焊板冲压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激光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加工在制造和表面强化上的应用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激光加工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但我国激光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还很不广泛,尤其是激光拼焊板.文中基于激光拼焊、激光复合焊、激光熔铸、激光淬火和激光快速制造的介绍来说明激光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