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汽油深度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汽车尾气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汽油中的硫含量90%来自催化裂化(FCC),降低FCC汽油中的硫含量是关键。笔从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开发和应用的FCC汽油脱硫技术,重点介绍6种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和7种非加氢脱硫技术。简要介绍这些技术使用的催化剂、吸附剂等其他助剂、工艺操作条件、脱硫效果、汽油辛烷值和汽油收率,结果认为选择加氢脱硫技术效果好,但能耗大,而吸附脱硫和氧化脱硫及生物脱硫等非加氢脱硫技术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目前燃料油脱硫的主要技术,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指出吸附脱硫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应用广泛的脱硫技术;反应吸附脱硫技术因其脱硫效率高、对液体燃料的辛烷值影响小,且活性金属具有很好的再生性能,近年来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为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炼油厂液化气脱有机硫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单综述了炼油厂液化气脱硫技术,着重介绍了梅洛克斯脱硫酸技术和分子筛脱硫技术。根据金陵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液化气脱硫装置的情况,在调研了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广州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脱硫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工艺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汽油和柴油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目前清洁燃料油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概述。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将实施更加严格限制燃料油中硫含量的新规定,为此进一步开展清洁燃料油生产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现有的燃料油脱硫技术,深入开展催化吸附脱硫、生物脱硫技术及组合脱硫技术应当成为燃料油脱硫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世界推行低硫和超低硫汽油的发展进程,评述了汽油深度和超深度脱硫的国内外技术进展,包括催化裂化进料预处理技术、汽油脱硫后处理技术(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和汽油脱硫新技术),并叙述了我国低硫汽油生产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前湿法脱硫技术在大型脱硫厂广泛使用,单井上则没有使用。但是许多高含硫气井远离脱硫厂,要将这些气井的天然气资源开发出来变成可使用的商品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修建输气管道将高含硫天然气输送至脱硫厂进行脱硫,这就限制了对许多高含硫的中低产量气井的开发。针对这一状况,对湿法脱硫技术在单井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单井湿法脱硫的基本原理,确定了单井湿法脱硫的工艺流程;指出了湿法脱硫技术在单井上的使用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并在铁浅-井高含硫天然气井开发上对这一技术进行了使用。结果证明该工艺在单井天然气脱硫方面效果显著,能净化出合格的天然气,且经济、合理,为大量高含硫、中低产量边远气井的开发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清洁柴油生产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国外清洁柴油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应用情况,包括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超深度脱硫技术,降低汽油芳烃含量技术以及几种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和增产优质柴油技术。  相似文献   

8.
石油生物脱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原油质量变劣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工业上对脱硫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生物脱硫是石油脱硫的新兴工艺。与传统方法相比,生物脱硫技术灵活性好,可以处理多种原料,无需在高温高压下操作,不耗氢气,成本低,很少有废液排放,而且有机硫产品价值较高。因此,生物脱硫技术在能源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示出了潜在的优势。综述了生物脱硫的厌氧、好氧、DSZ酶脱硫途径的机理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石油生物脱硫工业化所面临的问题。生物脱硫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现实,预计实现工业化在不久的将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FCC汽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FCC汽油脱硫主要技术的进展情况,包括FCC原料加氢预处理、催化剂及助剂脱硫、FCC汽油加氢异构化和吸附脱硫等技术,比较了其优缺点。指出同时具有芳构化和异构化功能的加氢脱硫和LADS(固定床吸附脱硫)技术是解决我国成品汽油硫含量超标和辛烷值不富裕的有前途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柴油氧化脱硫作为一种新的工艺,其深度脱硫技术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把超声波这种新兴技术应用于柴油脱硫中,大大减少了反应时间。着要介绍了超声波的产生、机理、作用及其在氧化脱硫过程中的强化原理。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非加氢深度脱除燃料油中硫化物的技术进展,主要包括吸附脱硫技术、萃取脱硫技术和氧化脱硫技术。吸附脱硫技术对硫化物的选择性较差,且很难达到深度脱硫目的;而萃取脱硫的溶剂选择较难,且萃取的硫化物类型较少以及溶剂回收较难,使得萃取脱硫技术难以实现工业化。氧化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操作费用低,脱硫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尤其以钛硅分子筛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对燃料油的氧化脱硫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是近期最有希望实现工业化以及零硫目标的脱硫技术,但氧化剂的类型和催化剂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张晓丽 《炼油与化工》2011,22(4):12-14,77
烷基化脱硫技术具有脱硫率高、可生产超低硫汽油、对油品性质影响小、基本不损失辛烷值、设备投资少、操作费用低等优点,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汽油烷基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课题,文中阐述了烷基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元坝区块为西南油气分公司重点勘探开发区块,天然气资源丰富,区块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主力气藏长兴组气藏具有含H2S及CO2腐蚀性气体的特点。由于区域仍处于勘探阶段,区域产能、稳产能力不确定。H2S含量的不稳定,使该区试采期间脱硫工艺的选择难度较大。本文紧密结合元坝目前勘探现状,通过对目前成熟脱硫工艺的深入分析,按适应性强、经济可行为原则,提出了小区域中小型脱硫的试采脱硫技术思路,并初步形成技术方案,为该区合硫气井勘探的深入及后期脱硫投产提供初步技术思路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近年来吸附脱硫技术在油品脱硫领域中的研究趋向及应用成果。首先分析讨论了催化吸附剂在油品中的物理和化学吸附脱硫机理;其次概述了以活性炭、分子筛等多孔性物质为载体的催化吸附剂在酸碱氧化、负载活性组分等改性方面和油品脱硫方面的最新应用和研究进展,对各类催化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吸附方法和脱硫效果进行了比较和总结;最终提出了催化吸附剂及吸附脱硫技术在柴油脱硫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普光气田高含硫污水气提脱硫率低的问题,通过采用“曝气+负压气提+尾气催化氧化”工艺技术,设计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优负压气提脱硫操作条件为:污水pH值4.0、温度20℃、气提真空度-0.02 MPa、空气曝气气液体积比20∶1,污水负压气提脱硫率高达94%。各操作条件对脱硫率的影响由强到弱顺序为:空气曝气气液比、污水pH值、气提真空度和污水温度。实验优选出铁基离子液体作为尾气脱硫催化剂。结果表明,铁基离子液体中Fe 3+对H 2S氧化速率很快,净化后尾气中H 2S质量浓度为0 mg/m^3,氧化产物为单质S,同时离子液体可通过空气将Fe 2+氧化成Fe 3+,实现低成本循环利用,解决了含硫尾气燃烧的SO 2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简述常温液态丙烯精脱硫原理及工艺流程,介绍T-907型COS水解剂和Tc-22型常温脱硫剂在丙烯腈装置丙烯原料净化过程中的工业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脱后丙烯总硫含量可降到1μg/g以下,脱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催化裂化工艺的降硫技术,包括GSR技术和催化裂化降硫助剂。分析清洁燃料的吸附脱硫精制技术、抽提技术、氧化脱硫技术和生物脱硫技术,指出清洁燃料的非加氢技术开发与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膜技术在汽油脱硫中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世界各国对清洁汽油的硫含量均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汽油的低硫化甚至无硫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汽油的深度脱硫技术已成为各石油公司和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膜技术以其独特优势在汽油脱硫领域备受关注,膜法汽油脱硫技术主要包括渗透汽化膜法脱硫、膜吸附法脱硫、膜基萃取脱硫、纤维膜接触器脱硫技术等。笔者主要介绍了各膜法汽油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情况及技术难点,并提出了今后膜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YS1井原料气中H_2S摩尔分数为5.23%,为高含硫气井,采用络合铁单井脱硫工艺进行开采。络合铁脱硫工艺具有硫容高、投资成本低、节约占地等优势,为含硫油气田的单井试采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高效的脱硫处理技术,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但络合铁脱硫工艺普遍存在硫磺堵塞、尾气异味、硫膏收集困难等问题。通过总结YS1井的生产经验,提出了硫沉积监测及控制技术、有机硫除臭系统、硫膏收集系统及热能利用技术的优化,提高了装置连续运行的稳定性及经济性,对络合铁单井脱硫工艺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燃料油液相吸附脱硫机理,分析了分子尺寸选择机理、酸性位吸附机理等液相物理吸附脱硫机理的特点,指出物理吸附脱硫技术对硫化物的选择性较差且较难实现深度脱硫.重点阐述了π络合机理和S-M配位机理及研究现状,并对络合配位吸附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脱硫效果好、烯烃不被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