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延长综采工作面的服务年限 ,降低综采工作面搬家频率 ,庞庄煤矿采用综采工作面联合开采方式。文章介绍了联合开采施工方案、回采工艺及经济效益 ,为今后开采类似条件综采工作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2.
侯千亮  李宗瑞等 《煤》2000,9(4):41-41,60
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 ,是煤矿企业减人提效、扭亏增盈及走向市场的生产基础。认真分析、总结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生产情况 ,进一步促使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的日臻完善。结合阳煤集团一矿 870 5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实例 ,分析了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大倾角煤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剖析王庄煤矿采用综采分层开采和综采放顶煤开采两种不同回采工艺,对这两种开采方法的材料消耗、回收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比较,说明了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要明显优于综采分层开采工艺。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协同综采技术原理,总结了协同综采的技术特征。从协同综采生产系统、协同综采关键设备和系统综采工艺等方面,阐述了协同综采的关键技术,对比传统的垮落法开采、充填开采的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指出协同综采面覆岩存在一个“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5.
简要回顾煤矿智能无人开采发展历程,在分析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系统架构,包括精准煤层三维地质模型及其动态调整、智能化开采控制、智能化无人巡检装置和智能化协同集控等4个部分,提出了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模式。分析了综采工作面初始三维地质模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确定综采工作面三维地质数字化模型动态调整步骤,形成动态调整的综采工作面三维数字化地质模型,实现综采工作面的有限透明。指出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三项关键技术:采煤机智能化割煤技术、液压支架自适应控制技术和综采工作面直线度控制技术。在神东榆家梁煤矿43101综采工作面进行技术应用,动态调整的综采工作面三维数字化地质模型精度为0.2 m,日割煤可达15刀;采煤机和支架自动化率95%以上,人工干预率20%左右;综采队全员工效125.69 t/工,较之前提高95.98%;工作面无直接操作人员,仅有1人巡视。研究成果可为煤矿智能无人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延长综采工作面的服务年限,降低综采工作面搬家频率,庞庄煤矿采用综采工作面联合开采方式。文章介绍了联合开采施工方案、回采工艺及经济效益,为今后开采类似条件综采工作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矿综采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我国煤炭综采技术发展历程,在介绍当前我国有代表性的液压支架、采煤机、输送机等先进现代化综采设备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在薄煤层、中厚煤层、充填开采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综采工艺和应用情况,分别从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分层开采和综放开采的角度分析了厚煤层综采技术,最后比较了我国综采技术与采煤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薄煤层滚筒采煤机综采、刨煤机综采和螺旋钻综采等综采工艺方式,指出了薄煤层各综采工艺方式的地质适应性和应用优缺点,对开采薄煤层时选择合适的综采工艺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述了发展薄煤层综采对合理利用有限的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开采年限和实现我国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综采工作面旋转开采技术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跃军 《煤》2011,20(9):62-64
在分析综采工作面旋转式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对综采工作面旋转开采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煤矿开采实践,分析了综采工作面旋转式开采工艺,解决了旋转开采实践中的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给出了其适用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供类似条件开采的矿井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综采工作面连续多次旋转开采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综采工作面旋转式开采现状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综采工作面旋转开采技术,并结合郭二庄煤矿开采实践,分析了综采工作面旋转式开采工艺,提出工作面旋转开采安全技术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多次连续旋转开采,提高了资源采出率;减少3次搬家倒面,节省搬家倒面费用达上百万元;实现一次连续推进,减少巷道掘进工程量,进而缓解了采掘衔接的紧张局面,实现了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该技术拓宽了综采工艺的适用范围,为综合机械化旋转开采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冲击煤层孤岛工作面上覆岩结构复杂、开采极易诱发冲击地压等灾害问题,提出了采前孤岛工作面宽度设计的留设方法。以山东某矿为工程背景,首先根据孤岛工作面周边采动情况及覆岩运动规律,确定关键层是否破断,进而得到了孤岛工作面“Γ”型覆岩结构分布;其次采用矿压理论分析不同覆岩结构分布对工作面应力传递规律,估算了孤岛工作面静态支承压力;最后根据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特点,理论分析了工作面整体支承强度,并结合工作面回采冲击失稳发生机理,确定了工作面宽度合理范围。通过工程类比与理论计算,得到了该矿3上1105孤岛工作面宽度大于170 m的结论,为工作面宽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应力演化特征,以淮北海孜煤矿的8煤层762工作面和9煤层首采962工作面的地质和开采条件为研究背景,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762和962工作面开采造成的围岩应力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62工作面开采对底板卸压应力基本是以线性降低,在962工作面下平巷形成卸压;762工作面长度缩短对962工作面的解压效果降低,同时762工作面侧向底板集中应力和962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压力相互叠加;通过在回采巷道内测试煤岩体的电磁辐射脉冲数,验证了采动影响下围岩应力演化。  相似文献   

13.
陈慧明  王玉新  杨月飞 《中州煤炭》2021,(8):265-271,288
针对车集煤矿2713工作面直接顶为泥岩及砂质泥岩,破碎易冒落,工作面机尾大幅度调斜期间将造成综采设备严重下滑等问题,提出了破碎顶板条件下工作面旋转开采技术,研究了工作面旋转开采调斜方案、工作面旋转中心顶板控制技术、工作面旋转开采设备防滑技术以及工作面旋转开采设备对接技术。研究对保障工作面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巷道锚杆钻机工作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在ADAMS中建立了锚杆钻机工作机构的虚拟样机,并对机构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在参数化关键量的基础上改进机构设计尺寸,实现工作机构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马震  杨月飞 《煤炭工程》2013,45(4):38-40
文章以车集煤矿2701综采工作面支架回撤为例,研究了利用原工作面液压支架作为掩护支架支护的快速回撤技术,并与2707工作面采用单体支柱配合π型梁支护的普通回撤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原工作面液压支架作为掩护支架实现工作面快速回撤技术在支护效果、施工工艺、回撤工期及材料消耗上具有显著优势,可实现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撤,保证工作面的正常接替。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宁东银星二号煤矿首采工作面因背斜构造影响呈“刀把型”布置需要在开采过程中进行窄、宽面对接的特殊情况,结合工作面开采条件和设备配套状况,设计了工作面对接技术流程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及实践结果表明,完成工作面安全快速对接需要严格按照准备、调整、合茬、调试等四个阶段实施。对接过程中的精细测量和精确控制纠偏是顺利实现工作面安全对接合茬的关键,并贯穿了工作面对接的整个过程。具体实施时,通过细化工作面对接工作量,严格执行工作面对接技术流程,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实现了工作面快速安全高效的对接,为矿井正常有序的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的顺利回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徐刚  宁宇  闫少宏 《煤炭学报》2016,41(6):1354-1359
针对工作面推进速度对支架工作阻力有较大影响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工作面非生产期间,支架工作阻力并没有维持不变,而是在缓慢增阻,没有相关理论解释这种现象。对比岩石蠕变曲线和在非生产期间支架工作阻力曲线的相似性,通过岩石蠕变特性和理论模型,分析不同时期(检修、长时间停产)支架工作阻力“蠕变”特性,并以崔木煤矿213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西原简化模型分析了支架阻力与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检修期间和长时间停产期间支架工作阻力与时间关系符合简化西原模型蠕变方程,且不同支架间拟合曲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说明工作面非生产期间,顶板蠕变活动是影响支架工作阻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拟合曲线相关度较高,说明通过该理论利用已有数据可以较为准确预测支架工作阻力(在同一循环内)。研究结果解释了工作面推进速度影响支架工作阻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乔冲  王川 《山东煤炭科技》2021,(2):161-163,167
本文以不规则孤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对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应力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的变化会造成采动应力传播的突变,工作面向不规则处推进时应力变化程度更大。工作面推进时导致采动应力在不规则巷道处更大,不规则处是防治冲击地压的关键。不规则孤岛工作面沿空送巷可有效降低应力集中程度,为类似工作面的回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承受竖向荷载桩基的负摩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在桩顶荷载作用下的负摩阻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桩顶荷载的中性点位置是最低的,下拽力是最大的。当有桩顶荷载作用时,中性点的位置明显高于无桩顶荷载时,下拽力也明显小于无桩顶荷载时,而且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中性点上移的趋势明显,下拽力减小的趋势也很明显。较长桩中的中性点位置波动较小,附加沉降也较小。桩顶荷载较小时,负摩阻力对于桩基沉降的影响基本上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20.
从钻进工程实际出发 ,提出了液动冲击器孔内工作记录仪的功能与技术指标 ,论述了记录仪的组成、工作原理与机械结构。利用记录仪 ,可以获知液动冲击器在孔内的工作情况 ,为优化钻进规程和改进钻具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