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伯胺与二卤代乙醚首先合成中间体N,N′-二烷基-3-氧杂-1,5-戊二胺,而后中间体与氯乙酸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N,N′-二烷基-N,N′-二羧酸基-3-氧杂-1,5-戊二胺。对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测试其缓蚀性能,并与单独使用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缓蚀效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与N-十二烷基苯并咪唑双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其缓蚀性能比单独使用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更好。在1.0mol/L HCl溶液中,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按摩尔比2∶1进行复配时,Q235钢的腐蚀电流密度最小,容抗弧半径最大,缓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硫酸介质中Gemini表面活性剂对碳钢的吸附缓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阳离子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Π-14-3及其添加卤离子的复配体系对A3钢在硫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分子Π-14-3对A3钢在0.5 mol/L的硫酸中具有很好的缓蚀性能;在缓蚀剂浓度很低时,通过加入一定量的卤离子,可以得到较高的缓蚀性能,从而降低其应用成本;在硫酸介质中,Gemini表面活性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席夫碱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电解液添加剂,改善碱性锌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提高其耐蚀性能。方法通过电化学分析法,如失重法、塔菲尔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法等分析研究三种席夫碱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D1、D2、D3)对锌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在6 mol/L KOH电解液(饱和ZnO)浸泡48 h后,锌片表面的成分和形貌。结果室温下,缓蚀率随席夫碱基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浓度升高而增加,当浓度进一步增大,缓蚀率变化不大。三种席夫碱基表面活性剂中,D3缓蚀能力最强,缓蚀率最高达95.67%,抑制腐蚀的效果顺序为:D3D2D1,属于抑制阳极型缓蚀剂。结论 D1、D2、D3作为碱性锌电极的电解液添加剂,可以有效减缓锌电极的腐蚀、变形、钝化及枝晶形成的能力,改善了碱性锌电极的电化学性能,D1、D2、D3适合作为碱性锌电池的缓蚀添加剂。  相似文献   

4.
徐婷  张阔  杜敏 《表面技术》2020,49(11):33-40
目的 针对锌在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状况,筛选有效的缓蚀复配体系,进一步研究多聚磷酸钠和硫脲的缓蚀剂复配体系在模拟酸性海洋大气环境中对锌的腐蚀影响,探讨复配体系对锌的缓蚀机理。方法 利用失重法评价复配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缓蚀性能,并利用强极化曲线法、电化学阻抗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探讨其缓蚀机理。结果 在40 ℃时,pH=4、0.3 mol/L的NaCl 溶液中,质量比1∶4的多聚磷酸钠和硫脲复配缓蚀剂能够有效抑制锌和热镀锌的腐蚀,缓蚀率分别达到92.19%和91.39%。该复配缓蚀剂对锌在气相环境中的腐蚀同样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25、40、60 ℃时,缓蚀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80 ℃时,缓蚀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弱。通过表面成分分析发现,添加复配缓蚀剂后,在锌表面出现了N、S、P三种新元素。结论 多聚磷酸钠和硫脲的复配体系是混合抑制型缓蚀剂。复配缓蚀剂中的多聚磷酸钠能够在锌表面形成保护性薄膜。硫脲属于小分子有机物,容易吸附在锌的表面,所以它能填充膜的间隙,并与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多聚磷酸钠和硫脲共同作用可以使锌表面形成更致密、更稳定的膜,从而增强对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氯离子与咪唑啉复配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睿  吴从华  左笑  李歌 《表面技术》2006,35(3):64-66
利用油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合成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后,在50℃、5%的盐酸介质中用静态失重法对咪唑啉季铵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无机阴离子的研究,得到了一个与咪唑啉季铵盐有最佳复配效果的复配体,咪唑啉季铵盐与I-复配比为1:1(质量比)时,缓蚀剂的缓蚀效果最佳.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下对复合型缓蚀剂的缓蚀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缓蚀剂对A3钢的缓蚀率达到99%以上,与单独用咪唑啉季铵盐相比,其缓蚀效率提高了0.7%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制的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1,6-二(癸烷基吗啉)己烷(HDMB)作为缓蚀剂,用失重及极化曲线研究了该表面活性剂在1 mol/L盐酸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效果.失重结果表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HDMB对Q235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浓度达到0.1 mmol/L时,缓蚀率趋于稳定.通过吸附理论、动力学和热力学公式得到相应的参数,并讨论了缓蚀作用机理;极化曲线法表明:HDMB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7.
以喹啉和双卤代烃为原料经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三种喹啉型双季铵盐酸化缓蚀剂:溴化1,4-二喹啉丁烷(Q-4-Q)、溴化1,6-二喹啉己烷(Q-6-Q)和溴化1,8-二喹啉辛烷(Q-8-Q),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和SEM等方法研究了三种产物在15%HCl溶液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Q-8-Q的缓蚀性能最佳;双季铵盐Q-8-Q与肉桂醛(CA)最佳复配比为cQ-8-Q∶cCA=1∶1。在15%HCl,90℃条件下,6mmol/L该复配缓蚀剂对N80钢片的缓蚀率达99.79%,缓蚀性能优良;缓蚀剂分子在N80钢片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该复配缓蚀剂能有效抑制酸液对N80钢表面的腐蚀,是一种以抑制阴极反应为主、属"负催化效应"作用机理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8.
一种复合型咪唑啉缓蚀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睿  吴从华  左笑  李歌 《腐蚀与防护》2006,27(7):341-343
以油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合成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后,在50℃、5%的盐酸溶液中用静态失重法对咪唑啉季铵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无机阴离子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个与咪唑啉季铵盐有最佳复配效果的复配体,咪唑啉季铵盐与I-复配比为1∶1(质量比)时,缓蚀剂的缓蚀效果最佳。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下对复合型缓蚀剂的缓蚀效率进行了测量。这种缓蚀剂对A3钢的缓蚀率达到99%以上,比单独用咪唑啉季铵盐缓蚀效率提高了0.7%。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对CO_2/H_2S腐蚀体系中咪唑啉季铵盐(IAS)与3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缓蚀协同效应进行了预测,并通过失重法、极化曲线测试、XPS分析等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同时探讨了缓蚀协同机理。结果表明,IAS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间存在较好的缓蚀协同效应,所形成的复合缓蚀剂属于以抑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XPS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缓蚀剂中起主要缓蚀作用的物质可能为IAS,而表面活性剂则起到填补缓蚀剂膜层缺陷的作用,不同复配体系协同效应的差异,可能与缓蚀剂分子的空间位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盐酸体系不锈钢缓蚀剂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失重法和扫描电镜法,测定了五种缓蚀剂对浸没于8%盐酸介质中不锈钢的缓蚀作用,确定了在盐酸体系中对不锈钢具有较好缓蚀性的单组分、二元和三元缓蚀剂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咪唑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在使用浓度为700 mg/L时,缓蚀率为90.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三乙醇胺、咪唑啉及硫脲复配后,缓蚀剂各组分浓度为单组分最佳浓度一半的情况下,缓蚀率分别达到为91.8%、90.8%和89.7%,缓蚀剂的成本得以下降;三元复配缓蚀剂中,咪唑啉-硫脲-乌洛托品和咪唑啉-硫脲-三乙醇胺两种缓蚀剂的缓蚀率均高于90%,且使用成本低,是理想的盐酸体系不锈钢缓蚀剂.扫描电镜图像表明,添加了缓蚀剂的金属表面腐蚀轻微,表面光滑,且不存在明显的点蚀倾向,缓蚀剂对金属表面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松香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合成了松香基咪唑啉,并采用氯乙酸钠对合成产物进行季铵化改性,得到水溶性松香基咪唑啉季铵盐.通过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测试了该季铵盐在60℃的CO2饱和3%Na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水溶性松香基咪唑啉季铵盐对Q235钢有很好的缓蚀作用,150 mg/L用量时缓蚀率超过90%.该缓蚀剂是一种以阳极抑制为主的缓蚀剂,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式,在钢表面发生自发吸附,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
用饱和H2S/CO2失重法、高压H2S/CO2动态失重法、原子力显微镜(AFM)、环境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研究了咪唑啉衍生物、曼尼希碱、吡啶季铵盐、喹啉季铵盐和新稠杂环季铵盐5种不同分子结构缓蚀剂对N80钢的抗硫性能。结果表明5种缓蚀剂对N80钢的抗硫性能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各缓蚀剂的抗硫性能优劣顺序为:新稠杂环季铵盐>喹啉季铵盐>吡啶季铵盐>咪唑啉衍生物>曼尼希碱。静电吸附作用较强、空间位阻效应较小且中心吸附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较大的缓蚀剂抗硫效果更好,其缓蚀机理主要是有效抑制CO2/Cl-腐蚀且促使试片表面生成致密的硫化物保护膜。  相似文献   

13.
桐油酸咪唑啉季铵盐的缓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桐油为原料合成了桐油酸,使之先后与二乙烯三胺和氯化苄反应,制备了桐油酸咪唑啉苄基氯季铵盐,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表征。利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考察了合成的季铵盐在盐酸溶液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桐油酸咪唑啉季铵盐能有效抑制N80钢在盐酸介质中的腐蚀;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大,缓蚀效率增加;随着温度升高,腐蚀速率增大,缓蚀效率减小;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N80钢的腐蚀速率增大,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变化不明显;该缓蚀剂为阴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铵盐在硫酸盐体系三价铬电镀中的作用.通过赫尔槽试验、沉积速率、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法等方法研究了铵盐对三价铬镀液的电沉积特性的影响.并采用Tafel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及铜盐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对在不同浓度铵盐的镀液中得到的镀层耐蚀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铵盐在镀液中不仅起导电作用而且起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5.
α-Al2O3微粉激光粒度分析的若干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激光粒度仪研究了超声分散时间、遮光度、超声强度和泵速以及分散剂种类及其加入量对α-Al2O3微粉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分散时间为2~3min,泵速为2200r/min,超声强度为14,遮光度为5%~7%时,分散效果较好;(2)加入分散剂可将细小粒子进一步分散,聚丙烯酸铵和FS-10的分散效果优于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3)分散剂的较佳加入量为:三聚磷酸钠0.045%、六偏磷酸钠0.03%、聚丙烯酸铵0.04%~0.07%和FS-100.09%。  相似文献   

16.
Various quantities of non-toxic monomer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HEMA) was added to form porous alumina ceramic by gel casting process. Pure water, monomer, cross-linker (N, N'-methylene-bis-acrylamide (MBAm)), and dispersant (ammonium salt of poly (methacrylic acid), PAS) were combined to form an aqueous solution, which added alumina powder and was milled to form alumina slurry with zirconia balls for 240 minutes. An initiator (ammonium persulfate, APS) was added to the alumina slurry with a vacuum mi...  相似文献   

17.
用静态和动态腐蚀失重法研究喹啉季铵盐、吡啶季铵盐、曼尼希碱和咪唑啉季铵盐四种不同主体类型缓蚀剂在高温高压H2S/CO2环境中N80钢的缓蚀性能,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缓蚀剂主体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类缓蚀剂的缓蚀效率的大小顺序是:喹啉季铵盐>吡啶季铵盐>曼尼希碱>咪唑啉季铵盐。喹啉季铵盐与其他三种缓蚀剂主体分子结构相比具有更好的抗硫性能,其对N80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形成抗腐蚀性介质渗透能力强的致密均匀和稳定不易分解的有机膜。其缓蚀剂用量为0.15%时,缓蚀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18.
Aniline hydrochloride was oxidized in the solid state with three different oxidants: ammonium peroxydisulfate, iron(III) chloride, and silver nitrate. Polyaniline salt was obtained after a few hours when ammonium peroxydisulfate was used as an oxidant. The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hydrochloride with silver nitrate leads to polyaniline only after several days; in the case of iron(III) chloride, aniline oligomers were obtained.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polyaniline was 0.21 S cm?1 when ammonium peroxydisulfate was applied; it is comparable with the conductivity of a ‘standard’ polyaniline. The oxidation with silver nitrate yields a composite material, polyaniline salt and silver particles, with conductivity 1.5 × 10?3 S cm?1.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kinetics of the oxidation reaction. Infrared and UV–vis spectra were efficient tools to characterize the final products, and to compare their molecular structure with that of the polyaniline prepared under ‘standard’ conditions in aqueous medium.  相似文献   

19.
季鏻盐对高氯酸铝溶液中铝的缓蚀作用何祚清,李金良(徐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徐州221009)1前言为降低以Al(ClO4)3作为电解液的Al-MnO2干电池中Al的腐蚀速率,选用合适的缓蚀剂并对缓蚀机理进行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有关季盐对钢铁及锌的缓蚀作用己有一些研究[1,2],但对铝的缓蚀作用尚罕见报导。本工作在1mol/LAI(ClO4)3底液中用微分极化电阻测量技术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三种季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