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同步辐射技术研究上海大气细颗粒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测定了上海市大气中粒径0.03-10 μm的13级颗粒物的元素组分,用X射线吸收近边谱(XANES)研究了颗粒物中S的化学价态.结果发现,在生活区和郊区,超细颗粒(<0.4 μm)对粒子质量浓度贡献较大,而工业区则细颗粒(1-10μm)对质量浓度贡献较大.元素浓度测定表明,吴淞工业区大气颗粒物中S、Ca、Ti、V、Cr、Fe、Ni、Cu、Zn和Pb元素浓度最高,且Ni、Mn、As和Pb等污染元素在细颗粒尤其是超细颗粒中有明显富集.化学价态测定显示,钢研所采样点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S主要以硫酸盐形态存在,而在粒径<0.1μm 超细颗粒中还存在着一些还原态的低价态S.  相似文献   

2.
对H_2O_2同Fe~(2 )的反应进行了新研究。通过测量H_2O_2溶液同FeSO_4溶液相互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值、pH值和O_2的析出量,推导出了不含羟基游离基的H_2O_2氧化FeSO_4和Fe_2(SO_4),氧化H_2O_2的化学反应式。研究结果表明:H_2O_2分解为O_2和H_2O的过程中,催化剂除铁离子外还有酸。H_2O_2将溶液中的Fe~(2 )全部氧化为Fe~(3 )的电位值为640mV左右。在  相似文献   

3.
对H_2O_2同Fe~(2 )的反应进行了新研究。通过测量H_2O_2溶液同FeSO_4溶液相互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值、pH值和O_2的析出量,推导出了不含羟基游离基的H_2O_2氧化FeSO_4和Fe_2(SO_4)_3氧化H_2O_2的化学反应式。研究结果表明;H_2O_2分解为O_2和H_2O的过程中,催化剂除铁离子外还有酸。H_2O_2将溶液中的Fe~(2 )全部氧化为Fe~(3 )的电位值为640mV左右。在铀的地浸与堆浸中应用H_2O_2作氧化剂时,可采用电位控制法控制H_2O_2溶液的加料速度,使电位不高于500mV,即可减少H_2O_2的分解损失。  相似文献   

4.
焙烧球团中,α-Fe_2O_5和Fe_3O_4的相对含量及Fe~(2 )离子的赋存情况对于改进焙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杭钢8米竖炉焙烧的球团进行了穆斯堡尔实验。首先,用标准的α-Fe_2O_3和Fe_3O_4样品测出它们的无反冲分数之比为0.935,根据球团谱中a-Fe_2O_3和Fe_3O_4的谱线面积计算出它们的相对含量。在成品球团中,Fe_3O_4约占36%(以α-Fe_2O_3和Fe_3O_4之和为100%),可见杭钢球团焙烧后残留的Fe_3O_4较多。其次,在Fe_3O_4谱线中,A晶位与B晶位面积之比由入炉生球团时的1.37变为成品球团的0.5,谱线宽度也由0.3mm/s变为0.5mm/s  相似文献   

5.
γ-Fe_2O_3磁粉是重要的磁记录材料和气敏元件材料。我们研究了Fe_3O_4在比通常氧化温度低的温度下从Fe_3O_4转变到γ-Fe_2O_3的各种不同氧化度的样品,用穆斯堡尔方法和电阻率的测量研究它们的氧化过程及磁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氧化度样品的穆斯堡尔谱线不同;实验还发现,样品电阻率不是线性变化的,而是具  相似文献   

6.
钾钠在磁铁矿氧化还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化学纯的Fe_3O_4、Fe_3O_4 5%K_2CO_3、Fe_3O_4 5%Na_2CO_3三种试料在1250℃焙烧氧化4小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试料又各分为三份,组成A、B、C三组。A组不再进行处理;B组在1:9的CO CO_2气氛中还原:C组在1:1的CO CO_2气氛中进行深度还原。A组试样的穆斯堡尔谱均给出锋锐的六线谱,其超精细参数与标准α-Fe_2O_3一致,表明α-Fe_2O_3没有或很少有钾钠离子进入。但是含钾钠的试样,除了归属于α-Fe_2O_3的谱线外,尚有一组漫散的属于磁分裂性质的六线谱,估计为钾与铁或钠与铁的混合氧化物。X射线物相分析表明,样品中  相似文献   

7.
引言金的氯络合物(AuCl_4~-)仅在强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含氯化物的酸性溶液中才是稳定的。所以,金作为氯络合物的表生化学再活动只能发生在氧化作用发育的具酸性条件的矿床中;又由于在氯化物介质中银的溶解度也相对地高,这样由于金的氯化物的还原作用而沉淀的次生金的纯度就很高,这是在次生金中常见的情况。与碱性的、盐度低的溶液发生反应的金和银可以形成具有中等亚稳定的、还原性的溶解硫化物类稳定络合物。金可与硫代硫酸根离子S_2O_3~(2-)络合,也许还与亚硫酸根离子SO_3~(2-)络合,而还原的硫不大可能在金的表生活动中起  相似文献   

8.
本文开展了铅铋反应堆典型候选结构材料T91和316L钢在温度480℃、氧质量分数10~(-6)%、流速0.3 m/s的铅铋合金环境中600 h的初步腐蚀实验研究。利用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微观测试手段,对材料的腐蚀界面形貌及产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T91和316L钢基体均未发生铅铋渗透及溶解腐蚀现象,腐蚀类型均为氧化腐蚀。T91钢样品表面氧化层较厚(约11μm),且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结构疏松,主要成分为Fe_3O_4。内层结构致密,主要成分为(Fe,Cr)_3O_4;而316L钢表面单层氧化层较薄(约1μm),主要成分为(Fe,Cr)_3O_4。  相似文献   

9.
室温下在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仪超高真空室中,通入适量O2,促使基底U表面氧化,生成UO2,然后利用Ar+枪溅射铝箔,使铝沉积在UO2表面形成Al薄膜.沉积过程中实时采集UO2表面的AES谱和低能电子损失谱(EELS),原位分析铝薄膜在UO2表面的生长过程和膜间界面反应.研究表明,室温下, UO2表面的铝薄膜以岛状方式生长;铝与UO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电子从铝原子向UO2中的铀离子转移,由于表面吸附氧的作用,在UO2/Al界面处存在少量的Al2O3;沉积Al原子与UO2之间发生明显的扩散行为,铝向UO2中扩散,形成了一个氧化态铀、金属铀和铝三者共存区.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铀化合物中阴离子的分离与测定是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硫酸根,它与铀酰离子易生成较稳定的络合物:UO_2SO_4,[UO_2(SO_4)_2]~=和[UO_2(SO_4)_3]~(4-),其稳定常数分别为50,350,2500,所以给分离带来一定的困难。铀化合物中硫酸根测定有一定实用价值,但目前公开发表的文献较少。斯波雷克(Spo-  相似文献   

11.
在Al(OH)_3为2wt%的范围内,Al(OH)_3的加入对铁铬系变换催化剂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其反应前的机械强度有明显增加.穆斯堡尔谱的测定表明,添加Al(OH)_3后样品中小粒子所占百分比有明显增大,Al~(3 )并未进入Fe_2O_3晶格。Al(OH)_3的作用是以胶粒的形式,包围在催化剂微粒表面,防止了Fe_2O_3粒子间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有机物与Fe_3O_4颗粒相互作用导致颗粒磁化强度、矫顽力、初始磁导率变化已有报道,但作用机制尚有不同观点。我们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出80左右的Fe_3O_4颗粒(样品A_0),其中,一部分分别包裹油酸(样品A_1)、二脂类表面活性剂(样品A_2)和月桂酸(样品A_3)。测量了上述样品在H=0和横向施加H=8000Oe外场时的穆斯堡尔谱。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应用磁性颗粒快速分离低水平~(90)Sr的方法,分别以沉淀法合成Fe_3O_4纳米颗粒,微乳聚合法合成磁性聚苯乙烯-二乙烯苯颗粒(Pst-DVB@Fe_3O_4),并将4,4’(5’)-二叔丁基二环己基-18-冠-6(DtBuCH18C6)通过物理作用包覆在Pst-DVB@Fe_3O_4颗粒表面,最终生成一种新型的核-壳结构的DtBuCH18C6包覆的聚合物磁性颗粒(DtBuCH18C6@Pst-DVB@Fe_3O_4)。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颗粒的形貌、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用于分离水溶液中Sr~(2+)的批实验结果表明,Sr~(2+)的吸附量随着pH值而增加,而在pH=11和pH=13之间急剧上升,温度升高,其吸附量增加。吸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Sr~(2+)在DtBuCH18C6@Pst-DVB@Fe_3O_4表面的吸附更接近于其和Sr~(2+)之间形成络合物的单层化学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在优化的条件下其最大吸附容量为2.62 mg/g。  相似文献   

14.
采用脉冲辐解技术,以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作为氧化剂,研究了9,10-菲醌(PhQ)在水溶液中的单电子氧化行为,获取了瞬态产物的吸收光谱和有关动力学数据.在中性pH条件下,PhQ与羟基自由基以(1.5±0.2)(1010 dm3·mol-1·s-1的速率反应,生成一个初级瞬态产物.该瞬态产物的吸收光谱呈现出位于370nm的吸收峰和在较长波长下的一个宽吸收带.进一步实验观察到,随着短波长区初级吸收的衰减,可见光区的吸收同步增加,在400nm处形成最大吸收峰,并产生以500nm为中心的宽吸收带,表明次级瞬态产物的形成.PH9.9条件下得到的结果与中性pH的一致.降低pH至2-4,尽管初始瞬态吸收谱也呈现出位于370nm的最大吸收峰,但伴随着初始吸收的衰减,没有观察到可见区域吸收的增加.在中性pH条件下,硫酸根自由基与PhQ反应的速率常数测定为(4.0±0.6)(109dm3·mol-1·s-1,生成的瞬态吸收谱与氢氧自由基反应得到的次级吸收谱一致,呈现以400nm和500nm为中心的两个吸收带.基于光谱的相似性和动力学分析,以及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的特性,本工作推断反应机理如下:PhQ羟基自由基反应首先生成OH加成产物,OH加成产物脱水生成阳离子自由基;阳离子自由基亦可通过硫酸根自由基的氧化直接产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穆斯堡尔谱、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四种工业用Fe-Cr系中温变换催化剂的结构细节。由这些催化剂的穆斯堡尔谱图表明:它们都具有相似的谱形,即由表征α-Fe_2O_3和γ-Fe_2O_3的磁分裂六线谱和表征超顺磁性Fe_2O_3小晶粒及Fe_2O_3-Cr_2O_3固溶体等中央顺磁峰所组成。结合这些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催化活性,对其和催化剂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1)随着助剂K、Cr的含量增加,穆斯堡尔谱图上中央顺磁部分所占比例亦增加;(2)制备方法不同,不只影响Cr的均匀分布,而且也对晶体外形,晶粒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经典的失重法研究确定MHWRR屏冷系统缓蚀剂K_2CrO_4的使用浓度和屏冷系统首次使用时表面预处理工艺。用表面分析技术、电化学测试法研究K_2CrO_4的缓蚀机理。K_2CrO_4为阳极型缓蚀剂。在碳钢表面形成的Cr_2O_3,Fe_2O_3或其它Fe-O-Cr化合物增补和强化了碳钢表面的抗蚀性。  相似文献   

17.
在αFe_2O_3中依次累积加入K_2O、Cr_2O_3、CuO、MGO和SiO_2形成不同混合物,在空气中800℃活化焙烧5h后,发现αFe_2O_3和所加氧化物之间发生了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化合物。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这些氧化物作为助剂和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季铵树脂吸附的硫酸铀酰络合物。树脂吸附UO_2(SO_4)_2~(2-)时,UO_2~(2+)的γ_3峰值为918cm~(-1),吸附UO_β(SO_4)_3~(4-)时,该峰值为910cm~(-1)。树脂在组成接近铀水冶条件的吸附液中吸附平衡后,吸附n值为2.5—2.7的UO_2(SO_4)_n~(2-2n),其UO_2~(2+)的γ_3峰与树脂的季铵峰合并于900cm~(-1);该树脂在KBr压片中会发生转换反应,使硫酸铀酰络离子转成UO_2(SO_4)_2~(2-)和SO_4~(2-)。还利用红外光谱定量测定反应终了的自由硫酸根量,在化学当量法求得的树脂吸附铀量及SO_4~(2-)量基础上,计算了n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XRD谱和SEM图像研究了UO_2-ZrO_2芯块固溶体形成过程的离子扩散和化学转变规律。结果表明,ZrO_2扩散至UO_2界面与之发生反应较UO_2扩散至ZrO_2界面与之发生反应更容易。ZrO_2斜方向四方的同素异构转变有利于UO_2固溶体的形成。芯块的结构演变依赖于离子在UO_2与ZrO_2界面(U_xZr_(1-x))O_2和(Zr_yU_(1-y))O_2层的扩散和反应。离子半径和晶体结构的差异使得ZrO_2固溶于UO_2优于UO_2固溶于ZrO_2,导致芯块中的UO_2固溶体长大和ZrO_2固溶体逐渐减小。UO_2固溶体的形成主要是通过schottky缺陷,使Zr~(4+)离子置换U~(4+)离子。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XANES)近边分析,探讨了黑漆古铜镜表面层某些原子周边的信息.Sn原子L3边XANES谱的分析,进一步证明黑漆古铜镜表面SnO2晶格中存在以肖托基缺陷的形式存在掺杂的Fe原子,Sn原子的外层轨道空态少于标样SnO2,被部分填充.Sn原子与O原子的结合程度较标样SnO2低,黑漆古铜镜表面是由Sn(IV)与Sn(II)的氧化态共同组成的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