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内某难处理金矿金品位为14.80×10-6,含有0.47%的有机碳,95%以上的金为金属硫化物包裹金,常规氰化浸出率仅有21.89%。采用酸性热压—氰化工艺,研究矿浆浓度、时间、温度、氧分压和转速条件等因素对金氰化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压预氧化处理金矿石能有效打开金包裹,硫氧化率98%,预处理后金的氰化浸出率97%。  相似文献   

2.
细菌氧化—炭浸法处理含砷难浸金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崇阳金矿因金呈细粒或微细粒包裹在硫化物中,原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为7~8%;经浮选富集除去大部分碳酸盐、石英和粘土矿物后,碳、硫混合精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也很低,仅为20%;而经细菌氧化预处理后再氰化,金浸出率则明显提高。细菌氧化过程中,随氧化时间延长,金浸出率升高,氧化至5d时,砷已基本氧化完全。细菌氧化过程中,砷黄铁矿的氧化程度直接影响金的浸出:砷氧化率越高,越有利于金的浸出。炭浸可有效解决矿物对已溶金的吸附。细菌氧化炭浸法可使崇阳金矿金浸出率从细菌氧化氰化时的70%提高到90%。  相似文献   

3.
难浸金矿的细菌氧化工艺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报道,简要论述了难浸金矿的主要提金工艺方法,分析了难浸金矿细菌处理工艺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难浸金矿氰化提金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难浸金矿是今后黄金工业发展主要依托的资源。近10多年来,对难浸金矿的预处理和随后的氰化提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其中氧化焙烧、湿法加压氧化和微生物氧化的三种预处理方法已得到了工业应用。简要评述了难浸金矿氰化提金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某难处理硫化金精矿进行加压氧化一氰化浸金试验研究,考察了加压氧化各因素对氰化浸金的影响。加压氧化最优条件为:固液比1:4,木质素磺酸钠5g/t,硫酸初始质量浓度10g/L,温度190℃,压力2.0MPa,反应时间4h,搅拌转速450r/min。金精矿经加压氧化一氰化浸出获得了97.55%的较高金浸出率。  相似文献   

6.
难浸金矿石堆式细菌氧化-氰化炭浸法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祥 《黄金》2002,23(6):32-36
介绍了难浸金矿石堆式细菌氧化-氰化炭浸提金的基本试验方法和结果。采用柱浸方式模拟堆式氧化过程。对某含砷微细浸染剂型难浸矿石经堆式细菌氧化后,柱式氰化浸取金的浸出率由原来的4.07%提高到57.46%,而矿石经细磨至-320目粒度后采用氰化炭浸法浸金,金的浸出率达到80.02%,这基本解决了金矿物同时受金属硫化矿物和非金属矿物包裹的问题,是该类难浸金矿石提金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兴安岭兴安金矿难处理金银精矿中存在包裹态金、银,常规氰化金、银浸出率较低的特点,进行了生物氧化—氰化浸金联合工艺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温度35℃,搅拌速度450 r/min,矿石细度-0.044 mm占95%,微生物生长电位高于550 m V,充气量0.06 m~3/(L·h),矿浆浓度17.5%,氧化时间8 d的最佳条件下,金、银浸出率可从常规氰化的67.01%、45.01%分别提高至97.76%和99.42%,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含砷金矿石细菌预氧化—氰化提金的渗滤柱浸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向兰  裘荣庆 《黄金》1994,15(3):30-34
本文报道了龙王江含砷金矿石的细菌预氧化-氰化提金的渗滤柱浸的实验结果。在摇床实验基础上,模拟渗滤堆浸,进行了9kg矿石/柱的渗滤柱浸试验。考察了矿石粒度,渗滤方式及细菌活性对渗滤柱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对该含砷金矿的氧化有一定选择性,当脱砷率为38.4%时氰化浸金率可达66.8%,脱砷率进一步提高对氰化浸金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难浸金矿细菌氧化工艺的综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为难浸金矿细菌氧化工艺的综述性调研报告。报告概述了细菌氧化法的原理和各项工艺参数,工业实践和主要设备、技术经济评价以及实施该工艺的主要技术难点。文章最后还对难浸金矿细菌氧化工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难处理金矿石的细菌氧化提金技术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丁育清  安蓉 《黄金》1996,17(6):32-37
本文回顾了细菌氧化的研究历史,介绍了细菌氧化提金的工艺过程和原理,综述了目前世界上比较成功的细菌氧化工艺,并列举了世界上现有的细菌氧化厂的工业实践。  相似文献   

11.
王硕 《黄金科学技术》2017,25(4):122-127
采用环保型非氰浸金剂,结合全泥炭浆法浸出工艺,对甘肃某金矿的浸金工艺进行了研究。具体考察了溶氧量、矿浆浓度、pH值、矿物粒度、浸金剂用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原矿和尾矿中的金含量,通过计算金浸出率来确定适宜的浸金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经济和浸出率等因素,在矿浆浓度为40%、pH=11~12、浸金剂用量为300 g/t矿样、浸出温度为20~40 ℃及浸金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用自来水作溶剂在敞开环境下浸金,浸出效率最佳,金的浸出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2.
甘肃某金矿中金质量分数为2.93×10-6,矿石中主要可回收有价元素为Au。在分析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磨矿细度、捕收剂用量、开路和闭路试验。结果表明,该金矿石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三次扫选的闭路流程,可获得金质量分数为93.08×10-6、回收率为70.93%的金精矿。试验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合理、结构简单且药剂制度常规,为该金矿的开发利用和生产实践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氧化-氰化炭浸法提金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难处理金精矿含砷、高碳的特点,采用生物氧化-氰化炭浸提金工艺,考察了矿浆浓度、氧化时间、溶氧量、搅拌速度、培养基用量等因素对Fe、As、S脱除率、硫化物氧化率及金浸出率的影响。氰化炭浸试验结果表明,金的浸出率由直接氰化炭浸时的15.53%提高到95.82%,同时分析了氧化过程Eh、pH变化及Fe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甘肃某金矿,金主要是以独立自然金,少量银金矿赋存,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矿伴生。采用单一浮选的原则工艺流程就可以获得合格的金精矿,将原矿磨至-0.074 mm占75%,经两次粗选、一次扫选产出尾矿,两次精选产出金精矿的工艺流程。添加碳酸钠、丁基黄药和2~#油三种药剂。闭路试验获得了金精矿金品位178.85 g/t、金回收率93.95%的较好选矿指标。试验指标良好,为现场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某铜金精矿进行了高温加压氧化—氰化工艺试验研究,探讨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氧分压和初始NaCl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铜浸出率的影响以及后续氰化条件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条件下,即粒度-325目占90%、初始NaCl浓度40 g/L、浸出温度180 ℃、氧分压0.6 MPa、液固比5∶1、浸出时间2.5 h以及搅拌速度750 rpm,在氰化条件:振荡氰化、液固比2∶1、NaCN加入量10 kg/t浸铜渣和氰化时间24 h,金、银、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8.3%、94.7%和99.7%。该铜金精矿采用加压酸浸—氰化提取金银铜工艺具有对3种有价金属回收率高、氧化速度快、对矿石中杂质不敏感及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6.
向文 《甘肃冶金》2017,39(2):43-46
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天山-内蒙褶皱系(Ⅰ),北山褶皱带(Ⅱ),南北山华力西槽向斜褶皱带(Ⅲ),红柳园-音凹峡复向斜(Ⅳ)的北翼,加里东期辉铜山-五峰山褶凹的南侧。矿区出露地层为奥陶系花牛山群(Oh~(b-2))上岩组片岩类,以及分布于矿区南部的下二叠统哲斯群(P1zs1),与奥陶系花牛山群呈断层接触。主要岩性为变砂岩、含炭硅质板岩。矿床产于大断裂及伴生的次级断裂裂隙中,分布于奥陶系花牛山群上岩组片岩类、中酸性岩中,以及与下二迭统哲斯群变砂岩、含炭硅质板岩的接触部位。矿床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17.
向文 《甘肃冶金》2017,39(3):58-62
勘查区位于天水市城区西南130°方向46.0 km处,属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乡管辖。勘查区位于秦岭构造带北缘,次级构造为党川-李子园复背斜的转折端。属于秦岭金多金属成矿带,为天水李子园金多金属矿成矿集中区。勘查区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秦岭群(Pt_1Qn)、下古生界李子园群(Pz_1Lz)。主要含矿地层为下元古界秦岭群第二岩组,矿体产在以黑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夹白色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地层中。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热液交代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闪速浮选工艺能够显著提升大比重矿物和嵌布粒度不均匀有色金属硫化矿石的金属回收率,可有效减少有用矿物的过磨问题,提高浮选速度,同时所消耗的浮选药剂相对较少,因此其生产能力优于常规浮选机。为解决甘肃某金矿选矿厂面临的矿石性质变化及矿石过粉碎现象严重造成金属流失等问题,采用闪速浮选技术对现有浮选工艺进行流程改造,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提高矿石处理量120 t/d,提高金属矿石回收率4.61%,矿山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值得类似矿山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肃某金矿堆浸尾矿二次回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甘肃某金矿堆浸尾矿二次回收提金的低成本堆浸工艺流程和试验结果,含金2.51 g/t的堆浸尾矿经过2个多月的试验后,金的浸出率达到32.29% ,药剂耗量为0.14 kg/t,石灰加入量为4.43 kg/t,药剂耗量低,每吨矿出0.81 g黄金,按照近几年来的黄金价格估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工艺方法简单易行,很好地解决了该金矿堆浸尾矿的二次回收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古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矿区区域构造演化和古水文地质条件对成矿的影响以及矿床的古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逐步阐明了矿体的控矿因素以及矿带中心位置的形成原因,对矿床的成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在泥盆纪本区形成了一套碳、硅、泥质热水沉积,在地下水的参与作用下,印支期区域浅变质过程中不同阶段成矿流体中的金初步富集,与之相关的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沿安昌河—观音坝断裂运移,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叠加形成了阳山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