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变质剂(Sr、RE)的加入量、变质温度和保温时间进行了优化,运用极差分析的方法对各因素的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Sr加入量为0.03wt%,RE加入量为0.15wt%,变质温度为740℃,保温时间为60 min.其次,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探索了Sr和RE的加入量对合金组织的影响,当Sr和RE的加入量分别为0.03wt%和0.15wt%时,合金的显微组织已经完全变为细小的点状和短棒状a-Al,变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熔体温度为720℃保温时间为60min时稀土钕加入量(0%、0.15%、0.3%、0.45%和0.60%)对4004铝合金变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钕加入量低于0.30%时,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都没有达到完全变质的状态:当钕加人量为0.30%时,4004铝合金变质效果最好,合金组织中的初晶铝转变为细小的圆状或短棒状,共晶硅也由片状或针状转变为纤维状,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197MPa),伸长率也达到最大值(4%);当加入量超过0.30%时,随着加入量的增加,合金的组织开始变得粗大,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3003/4004层合板铝合金进行了热压缩模拟实验,研究了在变形温度分别为300℃,350℃,400℃和450℃ 以及应变速率分别为0.05s-1、0.5s-1、5s-1、25s-1时的变形条件下3003/4004层合板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合金的热压缩曲线显示在开始阶段由于加工硬化效应应力应变曲线迅速上升,随后由于合金的软化,应力应变曲线进入平稳状态。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合金的峰值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求得了描述应变速率、变形温度以及流变应力三者之间关系的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4.
高温铝液的Sr—RE复合变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铝合金消失模铸造的特点,铝液浇注温度较高。浇注温达760℃时,Sr变质后铸件针孔倾向大,铝液保温时间小于20min;加RE变质后铸件针孔倾向小,保温时间延长为35-40min,但用量偏大;Sr RE复合处理铝液具有变质效果好,铸件针孔倾向小,且剂用量小的优点,是一种实用的铝液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Sr对ZL104合金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AlSr中间合金对ZL104合金中共晶Si相的变质规律。结果表明,Sr对共晶Si有很好的变质效果,Si相由长针状变成尺寸为1~2μm的圆点状颗粒,变质效果长达4h不衰退。变质后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岩  盖磊  柳智鑫 《铸造技术》2014,(11):2473-2475
利用连续铸造水冷方法制造3003和4004铝合金复层圆铸坯料,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拉伸实验测试其界面结合强度,OM检测坯料内部组织情况,EPMA对坯料元素进行线扫描分析,并对两种铝合金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层铝合金中4004铝合金中的Si比3003中的Mn扩散能力更强,界面结合强度高于3003铝合金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4004合金扁铸锭的气孔缺陷形成机理及产生的原因,并通过采取延长精炼时间、增加变质前的静置、采用三转子除气装置、提高铸造温度等措施,减少了熔体中的气体。通过对采取措施前后的铸锭表面质量进行对比,证明上述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锶在铸造铝硅合金中的变质行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最为人们接受的硅的变质机理是杂质诱发孪晶假说.锶的变质能力强,且变质有效期长.锶的孕育期的长短主要与铝硅合金液中磷的含量有关.由于共晶硅中的孪晶密度随硅的生长速度的降低而减少,锶变质要求合金冷却速度要高于一定的临界值.磷、锑、铋、钙、稀土等元素对锶的变质有毒化作用.锶变质会导致铸件中孔洞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王宁  孙琴  陈刚 《铸造》2004,53(12):1008-1010
半固态加工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制备优质的半固态合金棒坯料.通过在亚共晶Al-Si合金熔液中搅入初生Si相为颗粒状的过共晶Al-Si合金,使颗粒状Si相在液相线温度下扩散到熔液中,成为形核质点,抑止枝晶组织的形成,从而获得满足半固态加工要求的非枝晶组织.结合电镜分析结果,对变质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由不同的冷却工艺(空冷、水冷以及液氮深冷)制备的Al-10Sr中间合金对A356铝合金变质效果的影响,还分析了Sr对A356合金的变质机理。结果表明,用在液氮深冷条件下制备的该中间合金对A356合金变质后,硅呈粒状近弥散分布于基体中,有少量纤维状共晶硅,不存在片状硅,达到了好的变质效果。  相似文献   

11.
Sr变质对A356合金细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双寿  唐靖林  曾大本 《铸造》2004,53(8):599-601
Sr变质处理后,A356合金初晶形核温度略有提高,共晶温度明显降低,从而通过影响初晶凝固过程提高晶粒细化效果;不添加细化剂,Sr本身对晶粒细化的影响并不明显;添加细化剂后,变质处理不仅可以激活更多的形核核心,而且由于明显增加了枝晶凝聚后二次枝晶的生长过冷度,从而减小了二次枝晶臂间距.  相似文献   

12.
压铸铝合金锶变质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以及在不同参数下以锶变质对压铸铝合金性能带来的各种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对压铸铝合金而言 ,在快速凝固的条件下 ,不推荐以锶作变质处理 ,但须根据铸件的结构特征和特定需要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添加Ce与P+Sr复合变质对Al-21Si-1.5Cu-0.5Mg-2.5Fe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Ce使粗大针状铁相消失,形成富Ce富Fe的鱼骨状相;P+Sr复合变质可使初晶硅平均尺寸由70 mm细化到20mm,共晶硅平均截线长降到2.1 mm,合金室温抗拉强度比未变质前提高21.5%,与P+Sr+Ce复合变质的Al-21Si-1.5 Cu-1.5Ni-2.5Fe-0.5Mg合金相当。  相似文献   

14.
添加Ce与P+Sr复合变质对高硅耐热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添加Ce与P+Sr复合变质对Al-21Si-1.5Cu-0.5Mg-2.5Fe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使粗大针状铁相消失,形成富Ce富Fe的鱼骨状相;P+Sr复合变质可使初晶硅平均尺寸由70mm细化到20mm,共晶硅平均截线长降到2.1 mm,合金室温抗拉强度比未变质前提高21.5%,与P+Sr+Ce复合变质的Al-21Si-1.5 Cu-1.5Ni-2.5Fe-0.5Mg合金相当.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A356合金纯度对锶变质烧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变质处理的合金其共晶生长温度明显降低,合金组织中Si相呈分枝细密的珊瑚状.精炼处理的Al液,经过280 min保温后,Sr的烧损只有33%,表明Sr的变质效果衰退不明显.未经过精炼处理的Al液.在160 min后,Sr的烧损已接近50%,至220 min,烧损已达7...  相似文献   

16.
对6063铝合金的氟铝酸钠转化膜进行了改性,确定改性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氟化钠7.5 g/L,硅酸钠5 g/L,六偏磷酸钠3 g/L,偏钒酸铵5 g/L,pH值3.0~4.0,常温,转化时间20 min。采用该工艺对铝合金进行转化处理,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铝合金表面的腐蚀电位正移了大约70 mV,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大约90%,耐蚀性显著提高,耐中性盐雾时间可达264 h。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机辅助微分热分析法,记录分析了Al-10%Sr变质剂处理铝硅合金的冷却曲线及其微分曲线,并确定了变质效果与冷却曲线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未变质合金与变质合金共晶温度之差,一次微分曲线共晶阶段结束峰值.共晶生长时间可快速、准确地预测铝硅合金的变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精炼处理工艺对铝液精炼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精炼工艺对不同变质剂变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氩气旋转喷吹技术与盐类精炼复合的精炼工艺,可提高铝液的精炼效果;氩气旋转喷吹精炼与钠盐变质处理同时进行的复合工艺,可降低钠盐变质处理时的吸气倾向;氩气旋转喷吹精炼能减少铝液中锶的烧损,提高Sr的变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戴建营  肖冬玲 《铸造技术》2014,(8):1872-1874
采用Cu-P10和Al-Sr13对Al-25Si合金进行了变质处理,研究了两种单一变质剂对合金组织与物相的影响,并分析了组织转变特点。结果表明,在合金中加入4%Cu-P10和1.5%Al-Sr具有最佳的变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铸造铝合金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超锋  纪莲清  刘建秀 《铸造》2006,55(9):880-885
简述了铝合金的加工方法和表面改性的必要性。主要对表面合金化技术、表面敷层和电子束改性等技术应用于铸造铝合金表面改性进行总结。表面合金化方面介绍了激光和氩弧合金化方法在铸造铝合金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表面敷层方面介绍了铸造铝合金的等离子喷涂、电化学方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铸造铝合金的电子束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