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阳江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近两年来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新区。为明确阳江凹陷恩平21洼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成藏贡献,采用无机元素分析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阳江凹陷文昌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及生烃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已发现原油的来源并估算了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的成藏贡献。结果表明:文昌组沉积时期恩平21洼气候湿热,湖盆水体较深、盐度较低,是整体处于亚还原环境的淡水湖盆,发育半深湖-深湖相和浅湖-半深湖相两套优质烃源岩;油-源对比及油藏中不同来源原油的占比分析发现,源于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的占比为15%,源于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的占比为85%。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同样具有较强的供烃能力,发育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的浅-小洼陷,也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和评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气资源潜力,精细划分了该凹陷油气汇聚单元和成藏体系,并利用层序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凹陷古近系始新统一下渐新统恩平组和始新统文昌组6个三级层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生烃潜力大小和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指出文昌组SQ2层序地层中一深湖相泥岩是主力烃源岩,恩平组SQ5和SQ6层序地层沼泽相、河流三角洲相和浅湖相煤系烃源岩是重要烃慊岩。  相似文献   

3.
以渤海渤东、庙西凹陷为例,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从地层分布、控凹断层活动性以及沉积、沉降中心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东部的构造迁移特征,探讨了构造迁移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渤东、庙西凹陷不同时期的地层分布、控凹断层活动性以及沉积、沉降中心具有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迁移的特点,构造迁移影响了不同时期烃源岩的分布、热演化程度以及油气资源的分布;渤东西洼、庙西西洼和庙西北洼是3个潜在富烃洼陷,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厘清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及周缘凸起区原油成因及其分布规律,基于最新烃源岩、原油有机地球化学和油气勘探资料,评价了各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出4种成因原油类型,明确了原油与相应烃源岩的亲缘关系,查明了不同成因原油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Ⅰ类原油源自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沙南、北三台、三台等油田和阜康凹陷深层二叠系—三叠系;Ⅱ类原油源自阜康凹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烃源岩,分布于沙北油田、阜北斜坡、阜东斜坡及该凹陷内侏罗系;Ⅲ类原油来自二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的混合,分布于彩南油田、彩南西区块、北三台凸起西斜坡侏罗系;Ⅳ类原油源自石炭系松喀尔苏组B段烃源岩,主要以出油点的形式分布于阜康凹陷与相邻凸起。阜康凹陷二叠系生成的油气聚集在自身及下三叠统相对优质储盖组合中,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1构造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多源供烃、多层系含油的特点,油气成因来源有待进一步落实。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构造的气藏凝析气与油藏溶解气来自同一类烃源岩,其沉积母质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气藏凝析油及油藏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表明,该构造下中新统珠江组上段高部位气藏凝析油气来源于惠州21洼恩平组及文昌组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珠江组下段—恩平组油藏黑油主要来源于HZ26洼具有明显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文昌组半深—深湖相烃源岩,文昌组—古潜山油藏黑油来源于HZ26洼文昌组下段浅—半深湖相烃源岩,HZ21-1构造天然气的成藏早于油藏,凝析油气充注时间在中晚中新世。综合分析认为,HZ21-1构造具有断裂输导、下油上气的成藏模式,珠江组上段岩性尖灭圈闭及古潜山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1构造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多源供烃、多层系含油的特点,油气成因来源有待进一步落实。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构造的气藏凝析气与油藏溶解气来自同一类烃源岩,其沉积母质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气藏凝析油及油藏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表明,该构造下中新统珠江组上段高部位气藏凝析油气来源于惠州21洼恩平组及文昌组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珠江组下段—恩平组油藏黑油主要来源于HZ26洼具有明显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文昌组半深—深湖相烃源岩,文昌组—古潜山油藏黑油来源于HZ26洼文昌组下段浅—半深湖相烃源岩,HZ21-1构造天然气的成藏早于油藏,凝析油气充注时间在中晚中新世。综合分析认为,HZ21-1构造具有断裂输导、下油上气的成藏模式,珠江组上段岩性尖灭圈闭及古潜山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烃源岩评价及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宁  丁放  何仕斌  张功成 《中国海上油气》2007,19(5):295-299,305
应用地球化学、盆地模拟和储层流体包裹体技术对恩平凹陷烃源岩及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恩平凹陷主要存在2套成熟烃源岩,文昌组烃源岩成熟时间早,生烃规模大,是主力烃源岩;恩平组烃源岩总体成熟度不高,生烃量有限,是次要烃源岩;EP17洼和EP18洼是潜在的富生烃洼陷。恩平凹陷主要有2期油气充注,第1期充注时间较早(20Ma以前),以油为主,油主要来自深部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该期油气大量发现于浅层储层;第2期充注时间较晚(5Ma以后),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主要源自文昌组烃源岩,该期油气主要发现于深层储层。恩平凹陷油气勘探方向应以深层(文昌组)为主,寻找深层早期形成的构造是该区下一步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一个巨大的富生气凹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气勘探成果已证实白云凹陷及其邻区是富烃凹陷,但对于其生烃能力到底如何?是不是一个大型富生烃凹陷?尚有争议。为此,基于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对该凹陷重新开展了地震解释工作,再认识其深部结构和沉积特征,以源热共控论为指导分析烃源岩热作用,评价其油气资源勘探潜力。结果表明:该凹陷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盆地深水区面积超过1×104km2、最大沉积地层厚度超过10 000m、新生代地层发育最全的深大凹陷,经历了裂谷期、裂后坳陷期和新构造期3期演化;该凹陷为叠合凹陷,始新世文昌组整体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局部发育中深湖相,早渐新世恩平组为海陆过渡相—局限海相沉积,晚渐新世为浅海相沉积,新近系—第四系为深海沉积;白云凹陷发育文昌组湖相、恩平组海陆过渡相和珠海组浅海相3套性质不同的烃源岩,其中主力烃源岩恩平组主要由煤系地层和浅海相泥岩组成;地温梯度高,热流值高,属于热凹。结论认为:该凹陷属于"源(烃源岩)足热(热流值)足"型凹陷,主凹槽以生气为主,其他部位以生油为主,油气资源量可观、勘探潜力巨大;该凹陷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剩余油气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震、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在成盆背景、结构特点和沉积特征研究基础上,采用烃源岩测井评价和盆地模拟资源评价技术,对冀中坳陷保定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烃源岩和资源潜力进行系统评价,综合分析其油气勘探前景与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保定凹陷为受太行山东断裂带控制形成的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与冀中坳陷西部的廊固、徐水、石家庄等凹陷具有相似的成盆背景与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保定凹陷北部与霸县凹陷淀北洼槽、徐水凹陷相互连通,为同一汇水湖盆,发育沙四段—孔一段、孔二段—孔三段两套咸化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其中有机碳含量大于2%的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分别为1470km~2和910km~2,洼槽区厚度为10~140m。保定凹陷预测石油资源量为(1.27~2.03)×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270.24~333.29)×10~8m~3,这些油气资源主要聚集于潜山层系和孔店组。该凹陷具备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区内"洼中隆"型清苑潜山披覆背斜构造成藏条件良好,可形成"新生古储"型潜山油气藏和孔一段构造油气藏,是有利的勘探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 3个带 ,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 ,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 ,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 ,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 ,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 ,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 ,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 ,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 ,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 ,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 ,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相似文献   

11.
高邮凹陷阜宁组断层发育对凹陷演化过程及油气富集具有重要意义。高邮凹陷东部发育大量多米诺式组合的NW倾向断层,西部发育“Ⅴ”字型组合的NW及SE倾向的断层,断层发育特征的差异指示断层形成过程不同,不同区带断层形成机制尚不明确。通过三维地震解释、识别不整合面及残余地层,结合位移-埋深曲线分析、构造演化分析,证明了高邮凹陷边界断层在阜宁组为非同沉积断层,对凹陷内部次级断层的形成没有明显控制作用。凹陷东、西部不同组合类型的阜宁组断层均在NW-SE向统一应力场下形成,主要活动时期均为阜宁组沉积末期,在活动性上具有统一性。依据断裂解析结论及相似性原则,设计两组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邮凹陷西部“Ⅴ”字型断层组合受双侧伸展作用形成,而东部多米诺式断层组合受单侧伸展作用控制,与东部斜坡背景无关。两组实验结果合理地解释了断层组合模式差异性的成因。区域上,戴南组沉积之前高邮凹陷与北部临泽凹陷为同一凹陷,凹陷形态西窄东宽,在伸展变形时期盆地两侧应力向中心传播速度不同,导致不同地区发育不同倾向断层的叠覆区域范围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家围子断陷是一个构造格局呈西断东超、地层厚度西厚东薄的箕状断陷盆地,在沉积上具有多沉积中心、多物源和近物源的特征,北部安达地区火山是主要物源区。通过对研究区20多口井的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录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等的综合研究认为,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主要发育一套以粗砂岩—粗砾岩为主的河湖相粗碎屑沉积,主要发育7大岩相类型和5大沉积体系;其中,营四段下亚段在研究区北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部则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泛滥盆地;营四段上亚段,在宋西断层以东主要发育辫状三角洲体系,而以西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部则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体系;在各沉积体系前缘则发育滨浅湖沉积。  相似文献   

13.
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原阳江凹陷及其南缘低凸起重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阳江低凸起北支将原阳江凹陷分隔为阳江东、西两个凹陷,阳江东凹陷可以进一步分为东1洼和东2洼.阳江北断裂是阳江东、西两个凹陷主要的控凹断裂,根据断裂走向拐点和阳江东、西凹陷的分界可以把阳江北断裂划分为3段,分别是西段、中段和东段,西段控...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岩相古地理恢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熊连桥  姚根顺  倪超  熊绍云  周刚  王键  郝毅 《石油学报》2017,38(12):1356-1370
川西地区近期部分井的油气勘探发现显示,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发育展布良好的白云岩储层,但受龙门山断裂带推覆影响,观雾山组地层展布特征仍然认识不清、岩相古地理研究仍处于定性分析阶段。为厘清川西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岩相古地理特征:首先,基于平衡剖面技术定量恢复了龙门山断裂带北、中、南3段的剖面,建立起野外露头点现今位置与初始位置之间的函数关系,恢复了露头点的推覆距离,认为龙门山断裂带总体推覆距离约40 km,地层展布恢复后,观雾山组在彭灌古岛与都江堰之间存在一个沉降中心,观雾山组整体呈西厚东薄、南厚北薄的分布趋势;其次,以恢复后的观雾山组地层展布为基础,通过野外实测、岩心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重建了龙门山地区观雾山组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发现,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岩石类型以白云岩(粉晶-细晶白云岩、砾屑-角砾白云岩、生屑白云岩和生物白云岩)为主,局部发育灰岩(泥晶灰岩、生屑灰岩和生物灰岩)及少量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识别出台地边缘礁滩相、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3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台地边缘礁滩相分布于桂溪—大木垭地区,开阔台地发育在K2井、擂鼓镇、龙王庙一带,局限台地位于彭灌古岛—宝兴古岛以东至上扬子古陆之间的地区;随着海平面上升,台地边缘礁滩相呈现出向东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地层是东海陆架盆地最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区之一,但目前花港组物源体系研究较为薄弱,严重限制了砂体分布规律及储层研究的深入。通过对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不同构造区主要钻井的花港组砂岩岩心样品分析,以锆石U-Pb定年为主要分析方法,同时结合地震反射特征,研究了中央反转带花港组砂体的物源特征。结果表明,中央反转带花港组大型砂体中发育前寒武纪、古生代及中生代3个年龄时期的锆石,其中前寒武纪锆石占绝对优势;大型砂体主要来自北部虎皮礁隆起的前寒武纪物源体系,砂体自北向南贯穿凹陷至南部构造区,同时受到西侧海礁隆起与东侧钓鱼岛隆褶带物源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北部为主、两侧为辅的物源格局。   相似文献   

16.
文中基于露头和钻井资料,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手段,对西昌盆地下古生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烃源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筇竹寺组主要岩性有5种,为一套潮坪-浅水陆棚相沉积,厚度自东向西变薄并逐渐尖灭;龙马溪组主要岩性有4种,为一套浅水陆棚一深水陆棚相沉积,厚度自东向西变薄并逐渐尖灭.2)筇竹寺组总...  相似文献   

17.
伊宁凹陷二叠纪古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宁凹陷构造变形强烈,构造演化认识不清。利用地震、钻井资料恢复了伊宁凹陷二叠纪—古近纪古构造面貌,以及期间所遭受的构造剥蚀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二叠系生油岩可能的油气运聚进行预测后指出,伊宁凹陷在三叠纪由断陷转为凹陷。二叠纪—古近纪伊宁凹陷整体上北低南高、西低东高;二叠纪伊宁凹陷北部为深陷带,南部、东部为斜坡区,且南坡较东坡陡;三叠纪伊宁凹陷构造变得低缓,凹陷中央次凸带发育北西西向延伸的小凸起;侏罗纪伊宁凹陷沉降中心向北东方向转移,南坡变缓,东坡变陡。凹陷中部的宁4井附近的断凸、伊2井西的断鼻、英塔木南的断鼻均为为铁木里克组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18.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根据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建立了华北地区龙王庙期层序地层格架,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龙王庙阶地层以杂色云泥岩、泥云岩、白云岩、页岩和灰岩为主,认为该期地层具有明显的南北厚中间薄、东厚西薄的特点,且研究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是当时的沉积沉降中心,沉积厚度较大。研究发现,该期沉积相类型主要有陆棚相和潮坪相(泥坪、云坪、泥灰坪和灰坪),华北地台东南部和东侧郯庐断裂附近基底沉降较为强烈,发育陆棚相沉积,其余大部分地区广泛发育潮坪,尤以泥坪相最为发育。值得指出的是,华北地区龙王庙期石家庄-济南一带发育云坪沉积,形成了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9.
以往认为盆缘洼陷埋藏浅、面积小、生烃能力有限,因而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盆缘洼陷现已成为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与热点领域,但对其油气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的研究亟待深入。基于地球化学资料,对黄河口凹陷东洼新近系油气的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东洼新近系原油和天然气具有不同的来源和成因,其中原油来自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和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而天然气则为新近系油藏原油降解次生生物气;原油的形成早于天然气的形成,气藏的分布整体浅于油藏的分布,但其具体分布受控于新近系馆陶组中-上部、明化镇组下段中-下部和明化镇组上段底部3套区域盖层的封闭能力,总体呈现"南部富油、北部富气,西部富油、东部富气,下部富油、上部富气"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利用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的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识别出了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湖泊相和盐湖相等5种相类型,其中研究区南部以扇三角洲相为特征,北部边缘发育近岸水下扇相,东部和西部均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中部发育湖泊相和盐湖相沉积,为该亚段油藏开发地质论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