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利用ANSYS对海洋输油软管疲劳试验机进行了静力分析,得到了试验机的危险位置及其应力特点。通过疲劳分析模块Fatigue Tools对试验机的寿命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试验机的最少循环次数,发现了其结构的薄弱环节。以疲劳强度理论为基础,对试验机的寿命进行了理论计算。把基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寿命和理论计算得到的寿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研究工程设备的疲劳寿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火车车轴的弯曲性能,对车轴臂弯曲试验机进行设计,并针对试验机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建立车轴悬臂弯曲试验机的模型,选择合适的有限元方法,利用ANSYS软件模拟试验过程。介绍了悬臂弯曲试验机设计结构、所采用的疲劳理论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过程,并针对所得到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预测试验机的寿命。由分析结果可知,该车轴悬臂弯曲试验机应力和应变较小,所预测的疲劳寿命可以达到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3.
以风电叶片螺栓套试验机支架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对螺栓套疲劳试验机加载支架的疲劳寿命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实际工况的要求,对试验机支架进行建模并通过Solid Works Simulation组件对支架进行静力分析。然后,采用名义应力法对支架后梁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计算并采用Solid Works Simulation组件对支架后梁结构进行疲劳分析。最后,通过疲劳试验对试验机支架的抗疲劳特性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名义应力法能够对风电叶片螺栓套试验机加载支架的疲劳寿命进行有效估算,为风电叶片螺栓套疲劳试验机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机的基本功能,对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机进行设计分析与计算,利用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机进行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并记录试验过程中钢丝绳直径的变化趋势及钢丝绳的弯曲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
ABLT系列轴承疲劳寿命强化试验势在必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轴承研究的不断深入,疲劳寿命及其可靠性作为轴承最重要的性能,已引起各轴承生产单位及相关用户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影响其疲劳寿命的因素太多,再加上轴承疲劳寿命理论仍需完善,进行寿命试验无疑成为评定这项指标的惟一有效途径。低载荷、高转速的常规寿命试验方法费时费力而且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差,ABLT型系列自动控制轴承疲劳寿命及可靠性强化试验机是我中心在轴承疲劳寿命强化试验机及试验方法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制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种新型疲劳试验机的施力机构实际使用工况,对其疲劳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使用ANSYS和Ncode联合仿真分析,得到施力机构缺口位置的静强度和疲劳寿命数值,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大大降低了缺口处的应力集中,对于试验机的设计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轴承》2016,(5)
对ABLT-I型轴承疲劳寿命试验机进行系统改造,扩展了单一的疲劳寿命试验模式,可实现自动变载变速的性能试验,并重点介绍了ABLT-I型试验机改造后的工作原理和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8.
菅瑞雄  张伟  李兴林  陈芳华 《轴承》2011,(10):31-33,36
采用2组相同型号的滚动轴承疲劳寿命强化试验机,设置相同的外部环境及试验条件,在其中1组试验机的润滑油箱中按比例加入金属抗磨自修复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金属抗磨自修复材料的强化试验机的润滑油理化指标无明显变化,轴承振动值稳定,且轴承疲劳寿命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9.
测定缸套的疲劳寿命,需使试件的应力与缸套一致。为达到该效果,利用ANSYS的优化模块,将疲劳试验机施加拉力及扭矩的大小作为设计变量,试件危险点的等效应力作为状态变量,构造适当的目标函数,使试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与缸套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完全相同,最终优化后的拉力及扭矩大小即为疲劳试验机实际加载的载荷。结果表明,通过ANSYS的优化功能可以快速、精确的确定疲劳试验机的载荷,为预测缸套等零件的疲劳寿命提供准确的边界条件。本文的优化结果已用于某柴油机缸套的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汽车国产化的进程,汽车的许多弹簧也正在走向国产化,弹簧疲劳寿命的检测成为检测的关键项目。检测弹簧军试验的设备是疲劳寿命的检测成为检测的关键项目。检测黄皮劳试验的设备是疲劳试验机,大部分的疲劳试验机采用激励,共振的原理。此类试验机的频率无法高定,对某些弹簧无法作疲劳试验或频率低。本课题以GTP型疲劳试验机为全在探讨如何调整才能发挥国试验机优势,缩短试验周期,提高试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