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康喜平 《陕西电力》2007,35(3):13-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本上依赖于经济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论述了陕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以增长模式与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以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为依托,以塑造新的产业格局为目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
即将过去的2014年,“新常态”一词被经济学界高频引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发展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新的运行轨道,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适应新常态,需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加快更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步从高速、高碳排放的经济增长常态进入到中高速的经济增长"新常态",工业增长放缓带来了从高碳增长模式向低碳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机遇。但是,当前工业领域缺乏"新常态"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谋划。同时,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能力薄弱:一是当前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无法满足管理需要,二是市场机制在工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工业企业碳资产管理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经济体制的转变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改革生产关系,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增加投入获得总产量的增加,以追求数量为主要特征。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追求经济增长的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特征。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到了“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的高度。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多年来的经济的快速增长,已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步从高速、高碳排放的经济增长常态进入到中高速的经济增长"新常态",工业增长放缓带来了从高碳增长模式向低碳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机遇。但是,当前工业领域缺乏"新常态"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谋划。同时,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能力薄弱:一是当前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无法满足管理需要,二是市场机制在工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工业企业碳资产管理水平不高。2015年1月28日,主题为"能源革命服务创新"的"2014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峰会是在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背景下,在国务院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银监会和发改委  相似文献   

6.
2021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时作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为中国品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不断向集约型转变。南方电网公司与时俱进,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两个转变”的战略目标,即电网发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方向转变;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8.
兰翠芹 《电器》2013,(3):30-32
《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确立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十年的努力,实现家电大国成为家电强国的目标。其中,工业设计将为加强产品创新性、提高市场竞争力及促进品牌价值升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日益明显。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力施工企业也逐步走入了市场,国家在九五计划中提出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两个转变"为企业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借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鼓励政策,在湖南既有的地热开发规划和电能替代方案基础上,制订清洁取暖扶持政策,从规划、技术、价格、财政、金融、产业链方面支持项目建设开发、培育千亿产业链,打造新的高质量经济增长点,实践探索出一条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瑞丽 《电力学报》2007,22(4):491-493
环境友好型技术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影响。环境技术发展中本身存在着路径依赖的问题,滞后的环境技术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环境产业和相关产业技术的提高以及经济发展的水平并影响到环境质量的改善。率先在环境友好型技术方面进行突破,实现技术跨越,可以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技术支撑能力,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卓  李波 《广西电力》2014,37(6):47-51
为摸清广西负荷特性的现状,把握负荷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需对引起广西电网负荷特性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广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电力消费结构变化、气候气温、电力供应能力等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气候气温变化是广西负荷特性变化的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而电价、需求侧管理等措施,则根据其实施力度不同程度地对负荷特性产生影响.根据广西负荷特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对广西产业结构、电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粒子群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分数阶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工业机器人路径跟踪研究中。首先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辨识工业机器人的系统模型,训练得到与系统控制参数解析度最相关的模型;然后基于分数阶理论与滑模变结构理论设计了分数阶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器应用到工业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系统中。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用电量也进入新的周期,通过对2010年至2018年全省经济和用电量数据分析,得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全省用电量与经济增长同步下降,用电量增速下降幅度更大,高耗能产业发展存在短期背离现象。结果表明,在新常态下,用电量的“晴雨表”作用不应仅从总量增速分析,还应多维度、精细化地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6.
马静  刘宇 《水力发电学报》2015,34(5):166-171
多功能的大型水电项目对整个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各种影响的简单叠加,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影响的波及范围也通过国民经济产业链条、区域内外的社会经济联系进行传递。为此大型水电项目的经济影响评价,必须从国民经济系统的整体角度出发,全面系统评价其综合效益。本文从大型水电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入手,运用多区域一般均衡模型,以上川江为例对大型水电项目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给出的消费、投资、进出口、GDP、就业等多指标显示上川江水电项目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十分显著,影响程度呈现出沿项目中心区域逐级递减的态势。从多视角、多层次、多维度反映了水电项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在不同系统方式下满足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要求,在整定计算过程中,必 须进行运行方式组合,确定其中较为苛刻的方式。随着高压电网不断发展,交错嵌套、纷繁复杂的 环网结构给整定计算中运行方式组合算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了对定值影响较大的典型环网拓 扑结构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环网电气耦合指标的运行方式组合新方法。算法根据2个环网耦合 指标有选择性地考虑了环网断开对定值的影响。大量实际工程算例证明了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保 护定值准确性和整定计算软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工业型用户侧微电网特点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微电网中的储能容量及功率配置的原则,分析了工业型用户侧微电网投资主体的多样性,在电网投资储能情况下,提出了以促进光伏就地消纳为主、优化调节微电网对外联络功率为辅、兼顾经济效益为能量优化目标的微电网及储能优化运行的原则和优化流程,提出了适合工业型用户侧微电网的运营模式。以实际微电网工程为例,介绍了储能选型的过程,详细计算分析了在所提储能运行方式下储能的收益和各投资主体的分配比例,为工业型用户侧微电网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运营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上海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及电力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浦东新区开发后的上海宏观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探索挖掘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季节性气温等与上海电力需求之间的关系,从产值单耗、各产业发展趋势和负荷结构3个方面对2011—2012年的上海电力需求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