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岳 《新食品》2012,(7):88-90
2012年3月9日,“茅台成龙酒全球首发礼”在北京举行。此次,茅台又出“大动作”:与成龙牵手。制造进军国际的利剑——成龙酒。首发式充分见证了“国酒”和“娱乐明星”联姻的魅力,来自国内外的上百家媒体聚焦于此,使现场真正成为了一场视觉与美酒的国际级盛宴。  相似文献   

2.
沈振昌 《中国酒》2011,(12):40-42
2011年11月8日,茅台60周年大庆,季克良先生盛邀中国绍兴黄酒集团董事长傅建伟先生出席此会并发表讲话。众所周知,白酒、黄酒同为国粹,且唯中国独有;国酒茅台与古越龙山同为酒中翘楚,两相交映,熠熠生辉。在茅台60周年大庆之际,中国黄酒盟主傅建伟的到来,必将为大会添光增彩,也必将在茅台、乃至中国酒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茅台盛誉,季老厚谊,一时间,傅建伟激情澎湃。然而,因事,傅氏终未能成行,憾然之际,经与季老商之再三,特派中国黄酒协会秘书长沈振昌先生前往,于是,便有了下面这篇激情满怀的文字。  相似文献   

3.
《新食品》2011,(19):56-56
近年,酱香型白酒“抄底时代”全面显现。“国酒茅台”不仅在高端白酒消费市场的营销话语权与日俱增,而且在白酒业的投资消费市场刮起旋风。收藏拍卖酒、白酒金融产品异常火爆,掀起了中国白酒业的“拉斐现象”。  相似文献   

4.
季克良 《新食品》2006,(2):77-80
当今世界,美酒如云。但就中国传统白酒而言.可以当之无愧的说.国酒茅台.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馏酒。  相似文献   

5.
鲁达 《中国酒》2010,(4):10-15
他凭藉过人的胆识改变了国酒茅台的产业格局,他凭藉超群的智慧树立起了国酒茅台的巨大声望,他凭藉顽强的意志奠定了国酒茅台的霸主地位。他是开拓者,他更是中国白酒这个逾千亿产业的无敌主帅。  相似文献   

6.
和悦 《新食品》2012,(1):167-167
目前,国际巨星成龙先生探访贵州茅台酒厂,双方就合作生产销售“茅台成龙酒”达成一致并签约。  相似文献   

7.
陈慧华 《新食品》2014,(3):146-146
2013年白酒行业进入深入调整期,白酒的价格一路走低,高端白酒逐渐淡出政务消费,致使酒业从业者信心一落千丈。然而茅台成龙酒却正酝酿着上市,如此逆势而为,这其中究竟有何奥秘?  相似文献   

8.
国酒茅台历史文化悠久,所属区域内文化资源繁多,在文化旅游业大力发展情境下,其发展空间更具张力。借用文化地理学中文化生态、文化扩散以及文化整合这三个概念,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阐释近代以来国酒茅台文化空间的变化。针对当下国酒发展状况和为充盈国酒文化研究内容,从宏观视角总结提炼出打造"红色记忆"覆盖区、"白酒金三角"鼎足区、"创意茅台"主产区作为国酒文化空间布局上的三大方向。  相似文献   

9.
段岩石 《中国酒》2003,(6):26-29
王兴泰,曾经与中国名酒郎酒紧密联系在一起。王兴泰,曾经给郎酒带来了一段短暂的辉煌。郎酒,中国十七大名酒之一,四川六朵金花之一,与国酒茅台一脉相连,同为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但是,郎酒之出名,更在于自1999年白酒界第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王兴泰及其以后所引发的一系列戏剧性故事。  相似文献   

10.
季克良 《新食品》2012,(22):144-148
过去10年,国酒茅台被誉为中国白酒的奇迹。 正是在茅台酒等名优白酒引领下.中国白酒迎来“黄金十年”,尤其是酱香型白酒成为市场追捧、资本追逐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李行舟  常芳 《新食品》2007,(28):77-77
国酒茅台,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路闪亮走来,其卓越的品质、醇厚的口感、健康的理念,让茅台酒在国民心目中“国酒、外交酒、庆功酒、壮行酒、礼品酒”的高端定位根深蒂固,在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舞台上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以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特殊魅力独享崇高的荣誉,是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茅台酒在中国白酒发展中的影响、地位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茅台酒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蝉联国家历届名酒。20世纪50—60年代的工艺总结,大大推动了我国酿酒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1)发现了窖泥己酸菌和浓香型酒的主体香及其生成机理,为人工老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提出了茅台酒的3种典型香型酒,即酱香型酒、窖底香型酒和醇甜型酒,形成后来的香型划分及发展的雏形;并推动了后来名优酒评比按香型划分;(3)探索出白酒勾兑的基本理念,1965年率先发表研究成果“我们是如何勾兑的”。推动了白酒勾兑技术的研究、普及与提高,促进了全国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4)率先探索研究饮酒与健康的关系。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的大胆论断;(5)根据历史总结,得出“离开茅台生产不出茅台酒”的论断:(6)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对多种香型白酒有微妙的包容力和滋补性,尤其在浓香型白酒的发展中,对提高酒质功不可没。(庞晓)  相似文献   

13.
杨光 《酿酒》2001,28(6)
近日 ,由茅台集团生产的茅台系列酒———贵州液 ,正式登陆成都白酒市场。成都本是全国白酒销量大市场之一 ,加之川酒名扬天下 ,“六朵金花”雄称全川 ;曾有许多“外来品牌”均折翅而归。贵州液进军成都 ,会有何种结局 ?但代理商对市场充满信心 ,其负责人称 ,一是茅台的“国酒”品牌含金量本身就重 ;二是贵州液属于中档酒 ,作为茅台的延伸有足够的消费群体 ;三是成都的白酒消费市场本身就有一定空间 ;四是采取了全新的销售模式。据悉 ,成都本就在茅台集团重点开发市场之列 ,在前期于成都举办的博洽会上 ,茅台以独具匠心的“文化展台”与“六…  相似文献   

14.
酒鬼酒被曝出含有塑化剂之后,白酒行业进入了寒冬。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这次被牵扯进塑化剂风波的是国酒茅台。网友"水晶皇"于2012年12月9日在博客上指出国酒茅台塑化剂超标120%。"水晶皇"在博文中说,他在香港北角的茅台国酒专卖店买了一瓶53度的飞天茅台,然后去香港的一家化验所化验。被送检的200ml茅台酒检出DEHP塑化剂  相似文献   

15.
论白酒的个性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名优白酒之所以名贵,是名在个性,贵在质量。国酒茅台是以酱香为个性,五粮液则是以多粮发酵、酒香浓郁为个性(现提出为浓郁型),汾酒是以清香而闻名于天下。个性化突出的中国名优白酒有茅台酒、五粮液酒、剑南春酒、汾酒、泸州酒厂的“国窖·1573酒”、全兴酒厂的水井坊酒等等。兼香型白酒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不但有酱浓兼、浓酱兼,还出了凤浓兼、凤酱兼。兼香型白酒的个性化突出,深受消费者所喜爱。(小雨)  相似文献   

16.
邓波 《新食品》2010,(18):117-119
《中国酒业报导》:你怎么看茅台上千对于白酒行业的影响? 苏建中:茅台价格连续攀升必将带动名酒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价格过干”不仅是茅台多年品牌资产厚积薄发的必然,更是茅台承载“国酒”品牌价值的实至名归。多年以后再回头看看今天,我们会发现,茅台价格过干元是中国白酒行业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里程碑式事件。  相似文献   

17.
何冰 《酿酒》2013,(6):112-115
本世纪以来,中国食品行业尤其是酒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愈发重视,这从以下几枚重量级的商标争议就可见一斑:杜康商标争议被称为中国白酒商标官司时间最长的案件;解百纳商标争议被称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知识产权第一案;国酒茅台商标争议被称为中国白酒行业知识产权第一案;卡斯特商标争议被称为外商侵权中国商标第一案等等。在蛇年行将结束马年即将来临之际,白酒行业商标争议再起,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殷殷冀望中国酒行业和企业因着这些商标的争议,来重视对民族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呵护。  相似文献   

18.
《新食品》2012,(16):37-37
7月底。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公布的商标初步审定公告中,“国酒茅台”的商标赫然在列。在3个月公告期内如果没有异议或者异议无效。茅台将“转正”成为国酒。而这对多数中国白酒企业来说,意味着自己该享有的权利瞬间被剥夺。  相似文献   

19.
肖进春 《新食品》2010,(12):22-22
贵州白酒应该将酱香原酒阳光化。在国酒茅台的品牌高度引领下,完成酱香阵营空间宽度的拓展,以有实力的标杆企业或者强大资本,整合酱酒产业链成员进行集群发展和品牌塑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中国白酒界刮起了一阵强劲的“文化酒风潮”。究其原因 ,一方面由于中国白酒市场总需求量已经严重过剩 ,数十万个品牌进入淘汰性竞争阶段 ;另一方面消费者整体生活水平与文化素养的提高对酒商品已不仅仅满足于口福之乐 ,更注重精神享受、文化品位和追求个性化消费时尚。于是 ,广大酒类厂商便开始在文化上寻找卖点 ,在包装和品牌上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个性 ,一词在哲学上与共性是相对应的概念 ,就白酒品牌而言 ,所谓个性特征即是某一文化酒品牌与其它同类商品的不同之处。比如茅台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国酒地位和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