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慧  龚维明  梁书亭 《建筑施工》2006,28(5):390-393
对苏通大桥超大桩起始平台在搭设过程中出现钢管桩断裂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超大桩起始平台用钢管桩作支撑的设计及施工方法。根据对施工方法、水文地质资料、断桩实测资料分析,提出钢管桩在水流作用下的受力分析方法、振动分析方法,找出断桩原因以及提出控制破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主塔楼桩基采用桩径5.7m超大直径桩16根、桩径8.0m超大直径桩8根,距地铁1号线最近仅17m。超大直径桩桩径大,单桩桩身混凝土方量多,周边环境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可供借鉴、参考的相关资料及施工经验缺乏。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超大直径桩混凝土浇筑平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详细介绍了超大直径桩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关键技术,如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控原材料质量、采取一系列施工控制及温度监测措施。检测结果表明,塔楼下24根超大直径桩均为Ⅰ类桩,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对类似工程项目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炜程  陆朝君 《建筑施工》2020,42(4):523-525
结合超大基坑施工实际,对围护体系中前撑注浆钢管桩的施工监测和深化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前撑钢管桩注浆施工配合囊袋形式,结合软土地基超大基坑施工分区分块技术路线,提高了基坑围护的承载能力、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控制了基坑变形。现场实施和设计深化相互印证,为类似超大基坑围护体系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复杂海域人工岛高桩码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永临结合的钢管桩平台施工技术,钢管桩既可以作为码头施工的临时钢平台基础,又可以作为灌注桩浇筑时的护筒。结合深圳某码头工程实例,阐述了永临结合钢管桩施工平台的设计方案以及关键施工技术,并且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施工平台进行受力分析,验证了平台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工程实践表明:永临结合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海域人工岛环境下施工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施工安全、工期、质量可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钢平台是桥梁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浅覆盖层条件下钢管桩入土浅,钢平台仅靠钢管桩间平联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论文对工程桩与钢管桩平联及钢管桩间平联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平台稳定性进行论述,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宁德某泊位工程桩基施工为例,分析探讨一种海上浮式施工平台的应用。因该泊位工程位于大潮差海域,高桩码头桩基施工中钢管桩桩顶标高难以控制,而现有钢管桩桩顶标高调整使用的施工平台存在作业窗口期短、危险性高的问题,为此设计一种钢管桩接桩或截桩使用的浮式作业施工平台——浮式围囹施工平台。同时提出现场制作与应用方法,能够有效保障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输电线路工程在深水域立塔时,为满足机械进场、基础施工及杆塔组立的要求,塔基施工前需搭设水上钢管桩平台,而平台设计方案的优劣对施工工效的影响非常大。本文即针对水上钢管桩平台的结构布置、平台尺寸参数、设计计算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可为输电线路水上钢管桩平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新建福厦铁路客运专线3座跨海桥梁栈桥平台施工为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介绍不同水深、地质条件下,介绍钢管桩插打设备选取方法,并对钓鱼法、打桩船及定位架定位沉放+人造覆盖层+帷幕注浆等3种钢管桩施工方法及插打工艺进行总结,为以后类似海上钢管桩施工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超大直径单桩基础在海洋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在超大的桩锤重量作用下,使得沉桩过程中溜桩现象频发。工程经验表明,溜桩过程中,桩侧摩阻力的发挥程度很小,所以对溜桩区间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对桩端阻力的评估。溜桩现象主要发生在黏性土层中,因此以对黏性土层桩端阻力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某平台桩基沉桩过程中的溜桩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比较黏性土层中桩端阻力的计算方法,提出计算溜桩问题中的黏土桩端阻力的方法并验证了其合理性,可供桩基设计以及沉桩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超大直径钢管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桩径增加导致了在小直径钢管桩中出现的土塞闭塞效应减弱或完全消失,准确计算管桩的内侧摩阻力变得尤为重要。开展了砂土中超大直径钢管桩竖向承载特性的离心机模型试验,采用了双壁桩形式重点研究钢管桩内侧摩阻力的发挥规律,与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系统研究了直径大于4 m,不同径长比钢管桩内侧摩阻力的发挥规律,将计算结果与现行的API规范方法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内侧摩阻力的计算方法。研究揭示,超大直径钢管桩内侧摩阻力的发挥呈现桩端大并沿桩身迅速减小的三角形模式,当径长比小于0.2时,API规范方法计算得到的钢管桩内侧摩阻力偏大。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普通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管桩水平承载力低和变形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预应力钢绞线超高强混凝土管桩。通过3种常用桩型6根试件的足尺受弯性能试验、有限元分析,对比了预应力钢绞线超高强混凝土管桩与普通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管桩在抗裂性能、受弯承载力、变形能力及破坏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以钢绞线替代钢棒作为主筋可以有效提高管桩受弯状态下的变形能力和承载力;预应力钢绞线超高强混凝土管桩均以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而普通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管桩均以预应力钢棒拉断破坏;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可以合理预测管桩的受弯性能,模拟得到的桩身裂缝分布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振动沉模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 (简称PCC桩 )的成桩机理和技术特点 ,着重讨论了垂直反射法的实测方法和要点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该类桩常见缺陷的反射波波形特征和主要成因 ,指出合理应用应力波垂直反射法可以准确地判断PCC桩桩身缺陷的性质和位置 ,对其完整性和混凝土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PHC管桩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遵华 《施工技术》2001,30(9):11-12
介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在某工程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工字型钢-PHC管组合桩、小钢管引孔和信息化施工等技术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嵌岩深度、块石挤桩和截桩量大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钢管桩沉桩施工工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在水深江面环境下黄浦江大桥主桥桩基施工工艺。黄浦江大桥主墩、辅助墩都位于江中,而且大型打桩船无法进入施工区域,其施工难度大。但通过改造打桩船性能,控制钢管桩制作工艺,优化沉桩施工工艺等措施,保证了钢管桩的施工。实践表明,沉桩施工方案可行,顺利地完成施工任务,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等效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桩的几种现浇混凝土夹芯桩及其施工方法。在桩体安装好的钢管内,灌入余土制成的砂石混合泥浆,在紧后的拔管过程中,令管内砂石混合泥浆及时填补拔管留下的空间,并对新浇的混凝土桩身内筒壁进行有效护壁,拔管后即形成了连续施工的现浇混凝土夹芯桩。由于夹芯桩等效于空心桩,故解决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桩无法连续施工的难题,节省了桩体多余的混凝土或扩大了桩径,同时余土回灌利用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管桩在海工环境中广泛使用,管桩内表面为封闭面,外壁常常暴露于氯盐环境中。根据菲克第二定律和管桩的边界条件,采用分离变量法,得到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该解析解包含稳态解和瞬态解2部分,而稳态解由贝塞尔函数构成,与基于半无限体边界条件的传统解不同。采用该解答计算PHC管桩氯离子扩散,探讨内外半径之比、扩散系数以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当内外半径之比a/b为1.5时,瞬态解的次?糠炙ゼ跛俾时戎饕-糠衷即螵?倍。  相似文献   

17.
海上超长大直径钢管桩基础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杭州湾跨海大桥Ⅳ合同钢管桩沉桩施工为背景,介绍了钢管桩设计与制作、固定桩架打桩船的系统组成、钢管桩沉桩的工艺,并且对海上沉桩打桩锤及替打的选择、沉桩顺序的确定、沉桩测量定位及成桩检测等关键技术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新型的承插式钢管排桩及其在围堰施工中的应用。从结构设计、结构计算和验算等方面介绍了钢管排桩围堰的设计过程和要点。选用小直径钢管和合适厚度的钢板做承插扣件,焊接在满足要求的大直径钢管外表面,制作成钢管排桩;将钢管排桩按照要求依次两两相扣打入构筑物周围形成钢管排桩围堰。大直径钢管保证了围堰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小直径钢管和钢板组成的扣件保证了围堰体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密封性,与内支撑构件一同组成支挡结构体系。分析了施工流程、施工组织、排桩施打下沉、基坑开挖、内撑杆件安装、钢管排桩拆除等施工要点,给出了施工监测要求。最后根据施工完成情况与钢套箱相比,施工支护费用节约59%,工期缩短6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增强型管桩采用离心旋转法制作,并经高温蒸养,在制桩时预埋应变计难以实现,本文研制了一种桩身埋设混凝土应变计的新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静载试验研究了深厚软土地基中增强型管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及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探讨了增强型管桩桩身肋的荷载分担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增强型管桩桩身上部的肋比下部的肋先发挥作用,肋对桩侧摩阻力的发挥起到了明显地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蓓  杨晓杰  刘洋  马骄  田弋弘  李少华 《施工技术》2012,41(18):109-112
采用振冲法和沉管法在低强度软土中施工大直径碎石桩,得到两种工法的施工控制参数,并对碎石桩桩身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检测。结果表明,振冲法和沉管法均可在不固结不排水强度小于15kPa的软土中成桩,振冲法施工碎石桩密实度高,均匀性较差,成桩长度不宜大于10m,沉管法施工碎石桩密实度较高,均匀性较好,成桩长度可达14~15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