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金属基镶嵌型固体自润滑轴承的特点、性能,所用材料的类型、选择及配匹以及该种轴承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镶嵌型固体自润滑轴承及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跃加  马黎 《锻压机械》1995,30(2):22-25
阐述了金属基镶嵌型固体自润滑轴承的特点,性能所用材料的类型,选择及西欧以及这种轴承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金属基镶嵌型固体自润滑轴承在高温下的摩擦特性以及自润滑轴承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这种轴承的磨损机理,并提出在高温及锻压设备上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属基镶嵌型固体自润滑轴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黎  邹赤兵 《锻压机械》1994,29(3):37-39
介绍了金属基镶嵌型固体自润滑轴承在高温下的摩擦特性以及自润滑轴承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这种轴承的磨损机理,并提出在高温及锻压设备上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固体润滑技术和固体润滑材料的应用背景和优势,总结难熔金属基、铜基、铝基、铁基和镍基等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各自的特点,讨论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机理,指出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在研究与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介绍近年来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研究内容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涂层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磨损以及易加工等特性,成为近来研究热点。首先综述了国内外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涂层的材料体系(即难熔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涂层、软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涂层、低温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涂层以及高温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涂层),随后分析了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涂层的润滑机理,指出润滑膜的低剪切特性是实现减磨润滑的关键。接着介绍了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涂层的制备技术,比较分析了烧结、电镀、化学镀、热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激光熔覆等技术,在制备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涂层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总结了目前在关于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涂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应深入研究金属基体、固体润滑剂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指出研发新型固体润滑剂、改进现有制备技术、开发新工艺是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烧结应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烧结应力的产生、理论值计算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利用能量法、曲率法、力平衡法计算烧结应力的思路,综述烧结应力发展的历史和研究进展。以等粒径颗粒模型的烧结应力研究为基础,建立非等径颗粒烧结应力分析模型,用计算机模拟烧结的真实条件,对非等径颗粒粉末冶金材料或梯度粉末冶金材料的烧结应力进行分析,这是未来该类材料烧结应力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金属世界》2010,(3):22-23
粉末冶金技术就是以各种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为原料通过压制成型、烧结和必要的后续处理制取金属材料和制品的一门制造科学。粉末冶金技术出现于1870年的美国,它最初是压制铜铅合金轴承来实现轴承的自润滑。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精密机床用铜铅-钢套双层金属整体轴承的工艺路线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对减摩合金层成分配比,物理机械性能,金相组织,层间结合强度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并在我国首次成功地用粉末冶金成形-烧结工艺制取了双层金属整体轴承,完全能满足精密机床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组织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对铸造铁基金属材料及压制烧结粉末冶金材料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用粉末冶金材料代替持造铁基金属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运动部件在润滑油脂失效或无润滑介质时磨损加剧,通过激光技术在部件表面制备自润滑复合涂层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介绍了通过激光技术制备自润滑复合涂层的质量评价指标,对自润滑复合涂层基体材料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从金属基、陶瓷基、高分子自润滑三种基体复合涂层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指出自润滑复合涂层目前存在的问题。 自润滑复合涂层对基材耐磨减摩性能的提升是明显的,不同涂层材料体系间的研究方式和进展存在差异,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未来激光制备自润滑复合涂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自润滑关节轴承是依靠内外圈间的固体润滑材料实现润滑的一类关节轴承,其最主要的失效形式为磨损失效,对其磨损寿命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基于计算机的数值计算和基于试验机的直接测试两大类。首先综述了目前应用最多的3种自润滑关节轴承寿命预测数值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法、分子动力学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重点介绍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主要研究方法和目前的研究现状。然后,总结了试验测试方法的主要研究内容,关节轴承磨损寿命试验机的研发是进行试验测试的前提,自润滑关节轴承磨损寿命分布规律是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加速寿命试验是自润滑关节轴承试验最常用的手段。由此,分别从自润滑关节轴承磨损寿命试验机研发、自润滑关节轴承磨损寿命试验、加速试验在自润滑关节轴承试验研究中的应用等3个方面,探究了自润滑关节轴承磨损寿命直接试验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自润滑关节轴承磨损寿命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结合激光熔覆自润滑涂层实例,从材料设计、制备工艺、性能优化等方面综述了激光熔覆自润滑涂层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总结了常用固体润滑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特点,并就如何选择自润滑材料、包覆技术和宽温域润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阐述。讨论了激光熔覆制备自润滑复合涂层中软质润滑相和硬质耐磨相之间的关系,以及熔覆材料成分对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简要分析了裂纹成因及控制涂层质量的常用手段,重点探讨了激光工艺参数对涂层中润滑相体积分数和分布状态的影响,并总结了激光熔覆自润滑涂层在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目前激光熔覆自润滑涂层的应用已初具规模,但在润滑剂的失效与防护、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针对特殊环境下的摩擦磨损实验研究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铜基自润滑电接触复合材料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刚  凤仪  张学斌  黄晓晨 《表面技术》2016,45(1):7-12,27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及自润滑特性,常被用于制备电刷、受电弓滑板等滑动电接触元件。从摩擦接触界面固体润滑膜形成的角度,详细叙述了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润滑机理,指出摩擦接触界面固体润滑膜有效阻止了摩擦副对磨表面间的直接接触,使摩擦主要发生在固体润滑膜的内部,是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具备减摩自润滑特性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电磨损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在滑动电接触过程中的磨损机制主要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四种,并从作用机制和形貌特征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铜基自润滑电接触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相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陶瓷自配副、陶瓷间配副以及陶瓷/金属摩擦副干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现状,并对自润滑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固体润滑技术在陶瓷自润滑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汽车、航空等领域轻合金及难加工材料的应用,干式切削加工越来越受重视。但干式切削没有冷却液的作用,因此对刀具涂层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固体自润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近年来回体自润滑复合涂层研究成为热点。在综合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自润滑复合涂层特性、制备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目前制备复合涂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磨损失效是金属材料主要的失效形式之一,因此减少材料表面磨损一直是金属改性的研究重点。基于粘着理论、润滑相结构、润滑膜行为等不同角度,对如何提升金属材料的减摩性能进行解读,并根据理化性质的改变,综述2类表面减摩方向:化学减摩、物理减摩。化学减摩由自润滑涂层展开,阐述自润滑体系的分类,从粘着摩擦力探究润滑膜的减摩机制。介绍外部直接添加与原位合成的减摩方法。举例了4种自润滑涂层的制备工艺:喷涂、气相沉积、微弧氧化、高能束熔覆。物理减摩中的梯度纳米和表面织构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探究脆性摩擦层与应力应变的变化,研究梯度纳米结构的变形机制,介绍了机械研磨、激光冲击等制备技术。表面织构在不同摩擦状态下,拥有储油、集屑、流体动压润滑的功能,常见的制备方法有激光刻蚀、化学刻蚀等。最后对金属表面减摩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从多尺度追溯起源,完善摩擦理论;利用原位合成、微观结构活动探究如何延长减摩时间;展开多元体系、工艺的优化,向经济实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The special topic “Metal- and Polymer-Matrix Composites” is intended to capture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functional composites. The current set of articles related to metal-matrix composites includes reviews on functionalities such as self-healing, self-lubricating, and self-cleaning capabilities; research results on a variety of aluminum-matrix composites; and investigations on advanced composites manufacturing methods. In addition, the processing and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reinforced polymer-matrix composites and adhesive bonding of laminated composites are discussed. The literature on functional metal-matrix composites is relatively scarce compared to functional polymer-matrix composites. The demand for lightweight composites in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is fuel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which is captured in the current set of articles. The possibility of simultaneously tailoring several desired properties is attractive but very challenging, and it requires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progress captured in the current set of articles shows promise for developing materials that seem capable of moving this field from laboratory-scale prototypes to actu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