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页岩储层普遍存在低孔低渗的特点,微-纳孔喉及微裂缝发育,其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物性评价具有较大难度。为了实现页岩储层快速评价和孔隙结构表征,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了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页岩岩心核磁T2谱分析,将页岩划分为单峰-丘型、单峰-尖峰型、双峰-左高型、双峰-右高型、多峰-基质型和多峰-裂缝型。其中单峰型页岩孔隙分布较为集中,双峰型次之,多峰型页岩孔隙分布复杂,且可能包含裂缝等流体赋存空间。2)建立了储层中干酪根等固体有机质、黏土束缚流体、毛管束缚流体、技术可动流体及自由可动流体识别与评价方法,并通过与Qemscan扫描结果对比,明确了T2与页岩孔径换算系数为5.3 nm/ms。3)将页岩岩心T2谱分为固定区间(P1)、束缚区间(P2)和自由可动区间(P3)3个区间,其中P1区间累积信号量与渗透率呈负相关关系,P2区间与P3区间累积信号与渗透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以上成果...  相似文献   

2.
对研究区葡萄花油层源-圈空间配置、油运移输导形式和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可知:葡萄花油层源-圈空间配置有源下圈正上方和源下圈侧上方2 种配置关系,油运移输导形式有直线型、反“L”型和“U”型3 种形式,直线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构成;反“L”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 断裂和过T1-T06断裂沟通砂体构成;“U”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被T2-T06断裂沟通砂体和过T2-T06 断裂构成。3 种运移输导形式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过T2-T06断裂控制着源下圈正上方空间配置油藏的形成与分布;②过T2-T06断裂越发育,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油供给越充足;③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反“L”型运移输导形成的油藏均分布在过T2-T06断裂沟通砂体输导通道上或附近;④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U”型运移输导形成的油藏均分布在过T2-T06断裂附近。  相似文献   

3.
在明确致密油气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简称“柴西”)地区致密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首先发育多套大面积的烃源岩,具有多个生烃凹陷;其次广泛发育致密储层,主要包括致密砂岩储层和裂缝型(泥质岩和碳酸盐岩)致密储层。致密砂岩储层以南翼山和红柳泉E13砂岩、乌南N12砂岩为代表;裂缝型致密储层以南翼山E23、狮子沟E13、开特米里克和油泉子N1的储层为代表;且源储交互叠置分布。致密油气在柴西地区广泛分布,古构造斜坡区和生油凹陷中心是致密油气分布集中区。致密油气可能的成藏组合包括源内包裹组合、源上广覆组合、源下依伏组合和源侧披覆组合等4种。按照储层成因类型,柴西地区致密油气勘探领域主要有:三角洲前缘砂体致密油气、滩坝和浊积扇砂体致密油气以及碳酸盐岩致密油气3个领域。针对每个领域,通过致密油气形成条件分析,按照区域和层位,共优选出8个有利勘探区带。    相似文献   

4.
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41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北部的主要产气层之一,确定其主要孔隙类型及孔隙组合类型、分析储层影响因素对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岩心观察以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鉴定,将其储集空间划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以及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铸模孔、溶蚀裂缝、角砾间微孔(缝)、构造缝、缝合线、收缩缝等9小类,并结合压汞分析资料进一步细分为溶蚀孔(洞)-裂缝复合型、孔隙-裂缝复合型、孔隙型、微孔-裂缝复合型、致密微孔型这5种组合类型。该区孔隙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沉积微相为孔隙形成的基础,潮上云坪为最有利的孔隙发育相带,潮上膏云坪、灰云坪次之;成岩作用决定其储集能力,白云石化、溶蚀作用、去膏化、构造应力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而去白云化作用、充填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则对储层具有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金立  余杰  李利  秦瑞宝  黄涛  谢岚 《测井技术》2022,46(2):229-235
煤储层具有特殊而复杂的孔隙、裂隙网络,包含孔隙和裂缝。煤储层孔隙分布对天然气的储集性能和产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实验技术不能完全描述煤储层的孔隙分布,为了准确描述煤储层的孔隙分布,研究了回波间隔时间和极化等待时间对煤储层核磁共振T2谱和孔隙度测量的影响,明确了回波间隔时间应≤0.2 ms、极化等待时间应≥6 s才能准确描述煤储层孔隙分布。与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相比,核磁共振T2谱测量结果弥补了对煤储层孔径大于100 nm的孔隙、裂隙的描述。并利用核磁共振T2谱转化为煤储层孔隙分布,建立了煤储层纳米孔体积与Langmuir体积、Langmuir压力的关系,由此可以利用核磁共振T2谱描述煤储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渝西地区海相页岩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页岩储层中毛细管束缚水、黏土束缚水、黏土结合水和干酪根核磁共振响应特征,开展了页岩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研究。选取渝西地区Z202井、Z201井3 500 m以深页岩样品开展渐变离心与渐变干燥处理后的核磁共振实验,确定了页岩储层中毛细管束缚水、黏土束缚水和基底信号的T2截止值(T2cutoff),分别为0.98~1.08 ms,0.25~0.55 ms,0.12~0.20 ms。3个不同的T2cutoff逐渐减小,对应的可动水饱和度、毛细管束缚水饱和度和黏土束缚水饱和度分别在29.72%~48.12%、10.25%~20.19%和12.97%~15.68%;200℃干燥后的岩心核磁共振T1-T2图谱揭示页岩中存在不连通孔隙;通过定量划分页岩储层孔隙系统,确定了有效孔隙下限的核磁共振T2cutoff(平均值为0.4 ms),对应的孔径下限为4.25 nm。据此,建立了识别页岩储层孔隙流体类型、划分页岩储层孔隙系统、评价页岩储层孔隙有效性、确定储层有效孔径下限等系列页岩储层的有效性评价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50,自引:17,他引:33  
岩芯测试结果表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为颗粒之间的孔、缝、洞;而基质基本不具储集能力。洞穴型、风化裂隙型及构造裂隙型储层在塔河地区普遍发育;地表残积带裂隙孔洞型储层主要分布于C1与O1的不整合面附近;台缘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分布在南部沙76井一带的下奥陶统。依据裂隙组系展布与成岩组构的关系分析,推测阿克库勒凸起轴部应为裂隙型储层的有利发育区。钻井勘探新成果显示,塔河油田南缘S6-9S76井一带是今后寻找台缘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8.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条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广安地区是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最具勘探潜力的区块之一,也是目前的重点勘探区块。2006年该区已提交天然气三级储量共计1454.75×108m3,其中探明储量近800×108m3。因此,该区的成功勘探经验和研究成果对于整个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为此,综合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研究成果,对该区须家河组气藏的烃源条件、储层特征、古今构造特征、裂缝特征以及上述诸要素匹配关系等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须家河组气藏的成藏具备以下有利条件:①丰富的烃源;②储层或裂缝发育;③有利的古今构造;④多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同时指出,油气富集成藏主要受储层或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平面上高储能系数区为油气相对富集成藏区;而储层及裂缝发育区与古、今构造圈闭叠合区则为油气富集成藏的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中三叠世以来中央造山带东段从陆缘碰撞造山-陆内造山的构造机制转换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具有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的连续过渡特征,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完整过程。依据造山带构造机制转换及前陆盆地构造层序所反映的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具体划分为4个阶段:即1)前造山期被动陆缘(P3-T1-T21)阶段,包括局部裂陷、持续沉降、萎缩残留3个亚阶段;2)陆缘主造山期周缘前陆盆地(T22-T3)阶段,具有海陆过渡相(T22)-陆相(T3)前陆盆地的连续演化特征;3)陆内造山期陆内前陆盆地(J1-2)阶段,发育陆内山前含煤碎屑岩沉积;4)后造山期转换伸展-伸展断陷盆地(J3-E)阶段,前陆盆地消亡。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沉积期位于湖盆东部沉积中心,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对于页岩油储层特征研究较少,缺乏储集特征和含油性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勘探部署实践。以富县地区长73亚段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全岩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氯仿抽提、核磁共振、有机碳及孔隙度测试等多种手段,从岩石矿物学特征、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含油气性等方面开展分析,明确了长73亚段发育泥页岩类、粉—细砂岩类、凝灰岩类三大岩石类型,泥页岩类根据纹层发育程度又可细分为4种岩石类型。泥页岩段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长石、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还有少量的黄铁矿。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及微裂缝4种储集空间类型。粉—细砂岩中、大孔比较发育,核磁共振T2谱以多峰型和左偏单峰型为主;黑色页岩微孔相对较发育,大孔相对较少,核磁共振T2谱以多峰型、右偏单峰型为主。含油气性好、油饱和度指数高的粉—细砂岩是长73亚段最优的页岩油储层,其次是纹层状泥页岩。综合...  相似文献   

11.
对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集空间特征、储层性质及储层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嘉陵江组纵向上具多产层、多储盖组合特征,因孔、洞、缝发育程度的差异,使嘉五1、嘉四1、嘉二1—嘉一各段以发育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嘉四3亚段、嘉三段主要发育裂缝-孔隙型或裂缝型储层;沉积相控制了有利岩相带的时空分布、储层物性、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和储层的几何形态,白云石化、溶蚀作用控制了次生孔、洞的形成和分布,而构造作用影响了裂缝的发育程度。汉王场、大兴场等构造处于加里东古隆起的斜坡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莱芜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作了岩石薄片鉴定、铸体薄片观察、压汞法孔隙结构分析、煤油饱和法孔隙度测定及气体渗透率测定。根据这些分析资料,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储集性能进行了探讨,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进行有效储层的划分一直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繁琐的工作。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测井资料划分碳酸盐岩不同孔隙组合类型储层的方法,该法首先以地质资料为基础,综合测井、钻井、岩心分析、铸体薄片、图象分析鉴定等资料,对研究区内14口 进行对比分析,将马五1储层划分为孔洞型、孔缝型、孔隙型和微孔型等四类。利用不同类别的孔隙组合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建立了四类储层的测井判总体针该判识型等四类。利用不同类  相似文献   

14.
川东北PG构造三叠系飞仙关组台缘鲕滩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东北部PG构造三叠系飞仙关组台缘鲕滩储层为一套残余砂屑、藻屑鲕粒白云岩和残余鲕粒白云岩。经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溶蚀孔、洞和裂缝十分发育。储层厚逾300 m,离油源近,具有良好的运移和保存条件。通过野外地质分析、镜下鉴定、岩心分析、水饱和度测定及压汞资料统计分析得知,储层孔隙度为0.5%~25.7%,平均为7.55%;渗透率为(0.011~3355.1)×10-3μm2,平均为25.2×10-3μm2,含水饱和度在1.4%~52.13%,平均为14%;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排驱压力为0.08~25 MPa,饱和度中值压力为0.2~70 MPa,与同类碳酸盐岩相比,该段储层储渗性、孔隙结构好、含水饱和度低,该套台缘鲕滩厚度为300 m,是本区油气勘探的最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5.
莺山断陷侏罗系火山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莺山断陷侏罗系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英安岩,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岩石类型不同测井曲线表现形式不同,火山岩地震反射特征为乱岗状,连续性差其主要储集空间为孔隙和缝,孔隙类型较多,孔括气孔,溶蚀孔洞,收缩孔等,裂缝主要为构造裂缝,其次为风化裂缝和成岩裂缝。  相似文献   

16.
加强岩石物理研究提高油气勘探效益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石油勘探以低幅度构造,低孔低渗储集层,裂缝性复岩性储集层为主要目标,面临滩海,深层,山前逆冲构造层等复杂地理,地质条件,从而使测井识别与评价油层的技术主要面对低电阻油层和复杂油气藏,以及盐水钻井液和储储层被高密度钻井液长时间浸泡等较难克服的测井环境。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油气遥感、浅层地震、化探、钻井等资料的综合勘探、研究,探讨了浅层油气的成藏特征和控制因素,评价出苏北地区浅层油气勘探的6个浅层含油气区带。其中,许庄、江都—吴堡地区和泰兴—海安地区属于有利区带,也是近期浅层油气勘探的主要试验勘探区带。浅层油气的成藏,具有多来源的油气,储层物性好、盖层条件理想,为油气的成藏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气藏类型以岩性圈闭和低幅度构造圈闭为主,油气层埋藏深度一般为500~1000 m,一般为800 m左右。初步预测江苏地区浅层油气资源量可达(397.44~1418.55)×108m3,其中,江都—吴堡区带的资源量为(177.54~503.04)×108m3;泰兴—海安区带的资源量为(130.60~604.61)×108m3。因此,该区浅层油气的勘探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的储集类型主要有孔洞型、裂缝型、孔洞缝复合型和孔隙型4类,其中以孔洞缝复合型为主要储集空间,最有利于油气的运聚.储层的分布具有纵向上分带、平面上分区的特点.在纵向上划分的4个带中,以第2、3带储集性能为好,是油气主要的聚集带.在平面上的残丘区和凹槽区中,以残丘区岩溶作用强度大、保存条件有利,储层最为发育.溶蚀孔洞的形成受控于岩性、水性质、构造运动及古气候、裂缝等因素,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早海西岩溶期 ;构造裂缝的形成受控于构造运动、岩性、构造位置及埋深,主要形成期是印支和早燕山期 .印支早燕山运动对奥陶系储层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产生大量裂缝、再次溶蚀、产生新的孔洞;中晚燕山运动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充填作用,喜山运动则使孔洞缝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地区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频繁的含气显示逐渐引起勘探家的重视。从区域成藏地质条件分析入手,运用流体势、包裹体分析、同位素分析、超压异常计算及构造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了盆地东部地区浅层天然气的沉积、储层等基本成藏地质条件,并建立了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砂岩气藏的两阶段成藏模式:早白垩世末形成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早期高压气藏阶段;晚白垩世末形成石千峰组浅层气藏阶段,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神木地区神5井—榆22井区是浅层天然气运聚的有利地区,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为该地区天然气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溪气田在纵向上有多套产层,平面上存在北段中渗区、中段高渗区、南段低渗区。北段中渗区、中段高渗区大部分气井进入开采末期,而南段低渗区由于储层渗透性较差、产量低、采气速度慢、采出程度低,仍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为此,针对东溪构造南段低孔、低渗、低压、多产层的地质特点,在综合分析钻井、完井、射孔、酸化工艺和对东浅1、2井、东4-1井认识的基础上,东浅3、4井采用了定向钻进,使产层暴露井段长,完井方法采用139.7 mm套管射孔完成,并将3个主要产层全部打开,经对嘉五1、嘉四3层和嘉三段实施分层泡沫酸酸化,测试产量分别为7.6×104m3/d、5.92×104m3/d,较东浅1、2井和东4-1井产量有显著的提高,取得了东溪构造南段低渗透储层的产量突破,达到了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