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观察了固体核径迹的平均直径和径迹密度随蚀刻剂浓度、蚀刻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采用聚碳酸酯膜(Makrofol)为探测器,化学预蚀刻与电化学蚀刻相结合,蚀刻剂浓度分别为5、6和6.85mol/L 的 KOH 溶液,蚀刻温度分别为30、40、50和60℃,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核径迹的平均直径和径迹密度均随蚀刻温度和蚀刻剂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我们研制了一台供扩大固体内核径迹用的电化学蚀刻装置。它可以输出电压和频率皆可调的正弦波(电压0—1100伏,频率50—5000赫)。采用聚碳酸酯膜记录快中子引起的反冲核径迹。对径迹蚀刻的几个主要参量如电场强度、频率、蚀刻时间和蚀刻液的浓度等进行了研究,还对聚碳酸酯的中子灵敏度、能量响应、方向响应、径迹稳定性及本底进行了测量。对于180微米厚的聚碳酸酯膜,实验确定的最佳蚀刻条件为:电场强度13.5千伏/厘米,电场交变频率2.5千赫,6N KOH,15℃,5小时。在此条件下,电化学蚀刻的快中子反冲径迹平均直径约为50微米;对~(252)Cf、AmBe、4.0和14.8兆电子伏中子的灵敏度分别是2.7×10~(-7)、1.8×10~(-6)、2.2×10~(-6)和3.7×10~(-6)(径迹/中子);经预蚀刻的本底径迹密度约为8(径迹/厘米~2)。实验表明,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电化学蚀刻方法的显著优点是,它能把反冲核径迹放大成清晰可见的放电蚀坑,从而使径迹测量变得相当简单、快速和可靠。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起各向同性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在蚀刻速率比为变量时,戏迹蚀刻过程的力学模型,提供了整套蚀刻参数的计算公式,克服了简化近似模型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提高了α谱,质子谱等的能量分辨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个不同样品中的电气石颗粒进行蚀刻,详细探讨了电气石裂变径迹的最佳蚀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用40%的HF在35℃下蚀刻30min或用KOH在40℃蚀刻20min时,在显微镜下都可在平行于矿物c轴的晶面方向上观察到裂变径迹。  相似文献   

5.
用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脂(ADC)和过氧化苯甲酸(BPO),经本体热固聚合,研制了一种新型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它的体蚀刻速度V_B=1.37μm/h,相对灵敏度V_a·V~(-1)_B=1.77,本底径迹密度B=9.8×10~(-5)径迹·mm~(-2)。它具有高灵敏度、低本底以及均匀、稳定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前,许多应用领域急待蚀刻方法有更大的改进,例如,在核爆炸的快中子测量中希望进行微分蚀刻;火花计致辞的应用中希望有更大的V_t/V_g比值。因此,无论对于固体径迹探测器本身的研究还是应用来说,进一步探索蚀刻机制、寻找新的蚀刻方法,都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王兴功  骆亿生  张红  周郁  郭勇 《核技术》2005,28(4):319-323
通过实验确定了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用于中子测量的化学蚀刻条件。根据有关资料和经验,对蚀刻结果影响较大的三个因子——蚀刻溶液的浓度(mol/L)、温度(℃)和蚀刻时间(h),采用正交试验法,并对正交试验进行补充和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综合分析比较,在NaOH溶液浓度为5.5mol/L、温度70℃时间24h的蚀刻条件下,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对中子所形成的径迹轮廓清晰、大小适度,蚀刻效率高,易于识别和测读,能满足中子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董金泉  袁万明  王世成  樊祺诚 《核技术》2005,28(12):957-961
同裂变径迹定年方法一样,α反冲径迹(Alpha-recoil tracks)定年方法也是天然放射性释放的核粒子在固体中积累产生的可蚀刻径迹。自然界中的黑云母含有微量元素铀和钍,当它们发生α衰变时,每射出一个α粒子就有一个较重的子体核素反冲,在晶体内形成30-40nm的辐射损失,经过连续反冲就会形成在干涉相差显微镜下可观测的蚀刻径迹,如果自样品形成以来的全部径迹被保存,测得这些径迹数(即α反冲径迹的体密度)就可以得到样品的年龄。对蚀刻模型的研究就是要准确得到α反冲径迹的体密度。应用该蚀刻模型可以在一个样品上多层面、多点位地测定体密度,进而减小误差、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0.
建立了起各向同性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在蚀刻速率比为变量时,径迹蚀刻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提供了一整套蚀刻参数的计算公式,克服了简化近似模型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提高了α谱、质子谱等的能量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 Mason 电击穿公式,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模型,对电化蚀刻过程中固体径迹探测器记录粒子径迹的相对灵敏度 S 与外加电场强度 E 的关系及其它有关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了 CR-39电化蚀刻的 S-E 曲线,并与一些作者的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一种由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部研制的累积氧测量仪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以及用静电收集-固体径迹蚀刻法在天津市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测量室外空气中氧浓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吸入的氡子体在大鼠气管内沉积分布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云  李燕玲 《辐射防护》2001,21(4):242-245
采用径迹蚀刻方法探讨吸入的氡子体在大鼠气管内的沉积分布,结果表明,氡子体在气管内的沉积分布是不均匀的,近分叉处的沉积较多,引外,氡子体不完全沉积在上皮表面上,有一部分沉积在上皮内不同深度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抗坏血酸对核乳胶灵敏度、灰雾密度及潜影衰退性能的影响,并与日本富士ET-7B型乳胶的潜影稳定性能在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作相应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与堆中子活化分析法相结合的硅片掩模、刻蚀剥层技术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硅片中金的纵向浓度分布测定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具法掩模,操作方便、掩模可靠,模具耐腐蚀性能强,尤其适合放射性样品操作。通过研究刻蚀剂组份、刻蚀时间、刻蚀温度对刻蚀速率的影响,可提供合适的刻蚀剥层方案。用本法掩模和剥层,可连续进行单面或双面刻蚀剥层,每层厚度为5-20微米,总厚度偏差±3%。  相似文献   

16.
风险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风险的概念,风险的评价方法和风险的可接受性,重点介绍了完整描述风险的3个基本元素,事件情景,事件概率和事件后果,风险评价的历史数据分析法,系统可靠性分析法和类比分析法,以及影响风险可接受性的若干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刘伯学  王英 《辐射防护》1999,19(4):312-315
针对核应急放射性沉降监测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地面剂量率监测和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活度浓度测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基于谱仪测量地面放射性污染面活度以确定剂量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甘肃东部地区居民窑洞中的氡浓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东部平凉、庆阳地区居民窑洞内氡浓度进行了调查测量,本文简要报道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共选取44孔不同类型的窑洞,采用固体径迹探测器(CR-39)测量,暴露时间为190d。结果表明,该地区窑洞内平均氡浓度为171Bq·m ̄(-3),其中有36孔窑洞内的氡浓度超过100Bq·m ̄(-3),有12孔超过200Bq·m ̄(-3),分别占调查窑洞总数的81.8%和27.3%,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一些国家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情况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明生 《辐射防护》2002,22(1):57-60
本文介绍9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韩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情况,以反映其在放射性废物最少化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用CR-39核径迹探测器,采用累计测量方法,粗略地测量了原子能院(CIAE)内一些典型厂房和实验室内的氡浓度。结果表明:CIAE室内的氡浓度并不明显地高于其它地区,进一步改善通风条件是降低室内氡浓度的非常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