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鲳鱼资源及实现虾青素的稳态化递送,本实验通过等电点沉淀法提取得到银鲳蛋白,基于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银鲳蛋白/壳聚糖复合颗粒来改善鱼肉蛋白乳化性,探究乳液的稳定性及对虾青素的递送能力。结果表明,壳聚糖显著提高了银鲳蛋白的疏水性,复合颗粒水接触角达到84.10°,具有更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其制备的乳液在储存14 d后仍可保持稳定。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银鲳蛋白/壳聚糖复合颗粒乳液的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和虾青素生物可及性最高,分别达到38.53%和36.05%,相较于银鲳蛋白乳液,促进了脂质的消化和虾青素的递送,证实银鲳蛋白/壳聚糖复合颗粒稳定的乳液是一种优异的功能因子递送载体。本研究为鲳鱼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及虾青素的高效递送提供实验依据,有利于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一种纯生物基的药物释放基材,本研究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壳聚糖与普鲁兰多糖为原料,采用微流控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与普鲁兰多糖基微纤维,选用溶胀性能较佳的纤维进行小分子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的负载与释药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与普鲁兰多糖的共混比例为1∶1时,制备的纤维溶胀性能较佳,溶胀率达227%。释药结果表明,其药物释放率达59.16%,遵循菲克扩散机制,壳聚糖与普鲁兰多糖基微纤维是一种发展前景良好的药物递送材料。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新型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一种理化性质优良的多糖化合物,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生物学活性多样、低毒性、易于吸收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药物释放载体.文章综述了壳聚糖在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时的生物学特点、类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其中作为基因运载工具的应用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同时还展望了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是天然存在的碱性多糖,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低毒性和易于制备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构建各类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的递送体系。壳聚糖基营养递送体系主要通过交联法、干燥法、层层自组装法、凝聚法、共价接枝法、微流控法及生物合成法等方法构建而成。壳聚糖可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质体复配结合,形成的复合载体可获得更加优异的性能,拓宽其在食品包装材料、生物活性物质缓释以及益生菌包埋等方面的应用范围。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壳聚糖基营养递送体系在食品工业实际应用时的障碍与局限性,以期为壳聚糖基递送载体在赋予食品新的功能特性、开发新的食品配料以及营养素强化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是甲壳质的脱乙酰基产物,分子中含有多个氨基和羟基等活性基团,经化学修饰得到的衍生物具有诸多新的性能。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不但本身具有降血糖的生物活性,而且可以作为胰岛素基因载体制成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生物药物,也可用于制备胰岛素口服制剂,如壳聚糖胰岛素脂质体、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壳聚糖胰岛素微球、微囊等,从而延长胰岛素药物的作用时间,达到缓释控释的目的。壳聚糖还可用于胰岛素直肠粘膜、鼻腔粘膜、舌下粘膜吸收的促进剂,改变胰岛素的吸收途径,有效防止了胰岛素在胃肠道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酶法降解壳聚糖及产物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生物多糖,它来源于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甲壳素。经过降解后,低聚合度水溶性壳聚糖展现出优良的生物活性。对利用专一性酶和非专一性酶制备低聚水溶性壳聚糖及其水解产物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且提出了进行工业化生产需要重点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人参皂苷Rh2是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本实验采用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包载人参皂苷Rh2,以解决Rh2的水溶性差、生物相容度低的问题。以纳米粒子的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对制备条件(m(壳聚糖)∶m(三聚磷酸钠)、壳聚糖分子质量以及Rh2投药量)进行探究,筛选纳米粒子最佳成球条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粒子形态进行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考察晶型变化;最后通过体外实验探究载药纳米粒子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细胞对其的摄取行为。结果表明,最优条件(m(壳聚糖)∶m(Rh2)∶m(三聚磷酸钠)为8∶1.5∶2、壳聚糖分子质量为50 kDa)下制备得到的载药纳米粒子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222.70±17.34)nm和(46.50±2.57)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89%和49.54%,载药纳米粒子分布均一、性能稳定,适用于药物递送。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载药纳米粒子能够被A549细胞摄取,较游离药物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作用增强。研究表明离子交联法制备而成的壳聚糖纳米粒子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Rh2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壳聚糖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与DNA分子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DNA的紫外吸收光谱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和较小的红移。同时发现,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NaH2PO4-Na2HPO4、DNA和溴化乙锭(EB)混合溶液的荧光强度值下降,说明了壳聚糖和EB与DNA之间的结合存在竞争性;随着NaH2PO4-Na2HPO4离子浓度的增加,壳聚糖-EB-DNA三者形成的平衡体系整体荧光强度不断减弱,表明壳聚糖是以静电与DNA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可以脱去甲壳素上N-乙酰-D-萄糖胺的乙酰氨基,使之转化成壳聚糖.壳聚糖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生物多聚物,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也是很好的食物纤维,对人体生理活动起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在食品工业和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真菌中CDA的研究进展,包括真菌CDA的来源、纯化和酶学性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基因、作用方式和结构机制,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壳聚糖对荔枝冰酒的澄清作用,比较了荔枝冰酒用壳聚糖处理前后的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处理后透光率大大提高。当壳聚糖用量为0.5g/L时对荔枝冰酒的澄清效果最好,此时透光率最大,为98.8%。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稳定性,说明壳聚糖是一种有效的荔枝冰酒澄清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