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测定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颖  谭晓燕 《黑龙江粮食》2007,(3):35-36,23
国家标准(GB2716-2005)规定测定食用植物油脂中的酸价与过氧化值的方法应采用碘量法,但该方法滴定终点不明显,所用试剂较多,对检验人员及检验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为此,本试验采用速测卡法和国标碘量法同时检测多份食用植物油脂样本的酸价、过氧化值,并进行了对比研究,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关性良好,统计学无显著差异.与国标法相比是速测卡法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优点.可成为食用植物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现场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食用大豆油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油脂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是当前食品检验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针对食用油脂中DNA含量极低、DNA序列片段短、破坏严重的特点,建立了食用油脂中DNA提取方法,通过实时荧光PCR可检测出大豆内源基因(Lectin)以及外源抗除草剂基因EPSPS,为食用油脂进行核酸类生物性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在转基因食品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油脂转基因、掺假检测也成为研究热点。利用不同油料作物所含有的独特核酸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简单、高效、快速地检测出油脂中所含的特定核酸成分,从而判定油脂原料的构成,为打击食用油脂掺假造假提供判定依据。植物油的加工过程中都经过多个步骤的处理,其中的核酸降解严重,含量极低,所以从植物油中提取出较高质量的DNA是对油脂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鉴定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油脂DNA提取方法及存在的难点、引物设计特点和结果分析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今后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油脂种类逐年增多,食用植物调和油的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适应消费者对多种油脂的爱好,也有的是出于经济利益进行油脂的掺伪,从而造成了食用植物调和油行业的不规范.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对植物调和油的检测势在必行,本文将IMS法与其他检测食用调和油的方法做出了比较,并阐述了IMS在检测植物调和油领域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PCR法定性检测食用油脂中转基因成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食用油脂(尤其是精炼油)被认为几乎不含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针对食用油脂中DNA含量极低、破坏严重的特点,成功地建立了食用油脂中DNA提取方法,并从中检测出玉米、大豆内源基因(IVR、Lectin)以及外源抗虫基因[CryIA(b)]和抗除草剂基因(EPSPS),为油脂进行核酸类生物性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食用植物油脂不可或缺,而我国进口制油原料中相当数量为转基因原料。目前食用油脂主要的研究技术为理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概述了食用油脂中转基因成分的分子检测技术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针对食用油脂中提取高纯度和高得率DNA比较难的问题,通过与CTAB法比较研究,并用改良的试剂盒法从食用油脂中高效快速提取到了高纯度和高浓度的DNA,并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成功地检测出了食用油脂中的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含量是关乎食用植物油脂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卫生指标.本文阐述了重金属的定义和危害,并对食用植物油脂中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提出了降低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上海主要超市销售的食用植物油脂产品,分别对收集的77个样本的种类、加工工艺、标签标注、质量等级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以期掌握上海市场食用植物油脂产品的现状,为食用植物油脂产品的研究开发、质量与安全评控以及监督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食用植物油脂产量的逐年增加,如何保管好、储藏好油脂,防止食用植物油脂氧化变质问题,便成为当前的关键。浮顶式铝膜隔氧、隔热储藏技术的研究,就是围绕这个问题,以延长储藏期,减少轮空时间、有利战备,降低消耗、节约开支为目的,探索安全、可靠的储藏数据。 食用植物油在储存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使油脂氧化变质,产生  相似文献   

11.
食用油脂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 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地沟油、转基因油脂等食用油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相应的检测技术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 现有的油脂质量检测技术存在着操作繁琐、耗时、有机溶剂消耗大、对人体和环境影响大等缺陷, 难以满足现代分析快速、便捷、绿色、环保等要求, 也无法实现油脂加工过程的动态监控, 因此具有快速检测和监控能力的近红外检测技术等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本研究对目前关注度较高的油脂常规质量检测指标的快速检测、油脂中转基因检测技术和地沟油检测方法进行简要概述, 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为食用植物油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油脂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油脂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从油脂品质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油脂有害物质和外来物质的检测方法研究现状、油脂鉴别和掺伪分析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油脂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现代油脂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主观检测指标客观化,多项指标同时测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核酸检测技术广泛用于生命科学、微生物学及医学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经典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又开发出多种新型检测技术。其中多重基因遗传表达分析系统(gene expression profiler genetic analysis system,Ge XP)技术作为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芯片的换代技术,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够同时检测多个目的基因,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通量检测。本文详细介绍了Ge XP技术的原理以及优缺点,并对Ge XP技术在畜牧兽医研究、转基因食品检测、微生物检测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该技术将来在食品检测方面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具有样品前处理简便、快速高效、可以实现多组分同时分析等优点的新型无损分析技术,在食用油脂分析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近10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脂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概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分析类型,在食用油脂和食用油脂原料分析方面的应用。通过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种类食用油脂的快速鉴别分析,食用油脂的各项理化指标(如游离脂肪酸的含量、碘值、酸值、过氧化值、皂化值等)的快速检测,食用油脂无损掺假检测,食用油脂原料(如玉米、棉籽、油菜籽等)含油量的无损分析。此外,针对当前食用成品油快速无损分析过程中的难题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脂无损分析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粮食与油脂》2016,(9):69-71
对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用油脂掺假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归纳了该技术在食用油脂掺假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在食用油脂掺假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利用PCR方法检测转BT基因水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PCR技术进行转基因水稻检测研究。本文以转基因水稻为材料,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为基础,选择适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验的核酸检测技术,针对转基因水稻中普遍存在的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胭脂碱合成酶(NOS)终止子、和转入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写为Bt)基因水稻的CrylAc片段进行PCR检测,建立适合转BT基因水稻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检测结果与标准及其他文献资料相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荧光探针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ecombinant Enzyme Mediated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RAA)技术的快速检测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方法:针对单增李斯特菌hly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构建含hlyA靶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和不同浓度单增李斯特菌核酸,评价其灵敏度;通过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菌液核酸,评价其特异性。结果:所建立的荧光RAA法可在39℃、20 min内完成样本核酸的检测。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质粒和核酸进行检测,质粒最低检出限为1 copy/μL,菌液核酸最低检测限为103 CFU·mL-1,且与其他菌株核酸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RAA法的单增李斯特菌核酸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和快速的特点,可用于疑似污染单增李斯特菌食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针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举措。随着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新型基因组编辑技术和先进的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展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商业化的发展。本文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分类出发,深入总结和探讨了传统培养分离法、免疫学检测技术、核酸检测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开发的基于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和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核酸检测新方法。通过对最新的针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方法综述,为研究者开辟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新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隐患和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方面。针对PCR基因扩增技术、核酸探针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建立微球体悬浮芯片检测方法为目的,选择三种超级细菌NDM-1基因(metallo-beta-lactamase 1 gene)为目的基因,设计并合成标记特异性探针,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细菌NDM-1基因的PCR产物杂交反应,用微球悬浮芯片检测仪检测荧光信号,建立可快速检测该种基因的微球体悬浮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NDM-1基因检测具有特异性,最低检测限可达10fg/μL,灵敏度高于普通PCR技术,提示微球体悬浮芯片是一种针对NDM-1的快速、灵敏、便捷的新型核酸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