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发展、生产进步、生活方式改变促进当代中国设计迅速发展并呈现出新的面貌。设计理论建设,特别是设计批评领域的发展对认识当代设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以设计批评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讨分析设计批评视阈下的当代设计特点和趋势。设计对受众价值观念的呈现、服务性将成为设计未来的重要趋向,各类设计类型边界将消融与并重组,设计教育将在价值观和创造力培养方面予以强化。在批评视阈下对上述问题进行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对中国设计的现状产生客观清晰的认识,对于当代中国设计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卢建洲 《包装工程》2022,43(16):268-273
目的 梳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书籍设计理念的发展与演变脉络,概括书籍设计理念的发展现状,总结书籍设计流行趋势,丰富书籍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书籍的内容和形态、书籍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书籍阅读体验方式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进行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书籍设计理念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发生的重要演变。结果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书籍设计内容、形态、功能、作用、阅读方式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结论 在信息传达方式与通信技术深度发展的全媒体背景下,书籍设计出现了信息视觉化设计、交互式用户体验设计、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艺术性表达设计等多种新型设计理念,这些全新的书籍设计理念拓宽了当下书籍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贺雪梅  刘佳 《包装工程》2013,34(12):72-75
对绿色设计发展进行了深入而全面地思考,以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为启示,分析了绿色设计的成就,论述了绿色设计下存在的一些“伪绿色”设计。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当代绿色设计的发展,呼吁设计道德和责任。  相似文献   

4.
宾思捷  李莉 《绿色包装》2023,(2):135-139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机械化生产层出不穷,“情感化”设计已成为当代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商品的包装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无时无刻不涌现在大众视野当中。如何让情感化设计在包装领域发挥其经济价值,是值得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情感化设计对品牌价值所产生的作用,以“戏出东方”新春礼盒例证情感化设计在礼品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刘文庆  张佳雯 《包装工程》2020,41(8):193-197
目的反思当代产品设计中存在的美与"丑"现象,并探究其在现有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以艺术史为基础,在审美艺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变的大背景下,通过对艺术现象收集得出审"丑"在社会发展、文化转型中发生的变化,阐述"丑"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及应用,并探究未来发展方向。结论审"丑"成为一种新的审美范畴,它是美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家通过"审丑"获得情感上的宣泄和救赎,或批判现实,或寄托情感。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的审丑现象,寻找美与丑之间的平衡。产品设计中的设计美需要设计师找准产品设计与大众之间、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理性及清醒的头脑形成自己对"美"与"丑"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肖菲 《中国科技博览》2013,(15):132-132
微电台新应用的流行改变了广播的传统收听方式,为听众提供了全新的收听体验,而对各大电台来说,传播广播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转身契机也已经到来。全媒体语境下,微电台特有的媒介特性对上线广播的内容创新、节目编排、渠道拓展等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厂’播媒体只有充分利用新技术的特性,打造“新菜肴”吸引潜在用户,才在全媒体时代抢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进入了多元化的读图时代,人与机器的交互日益频繁。如何弱化、消除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隔阂,让用户自由、畅快的体验虚拟世界,这是设计师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强化设计的形一一模拟真实世界”,“弱化设计感一一视觉为内容服务”和“终端进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三个角度来讨论“零距离”的视觉设计,推测用户界面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的发展催生了智能产品的出现。智能产品作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所推崇。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当代设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在工业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针对在当代工业设计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美术应在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担起应有的责任,为此而探索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下历史阶段的创造性转化。通过确立传统手工艺品物以致用的根本属性,从“物与用”“物与艺”“物与技”“物与市”四个方面探讨传统工艺美术立足于当代社会环境、服务于当代文化需求的创造性转化价值取向。回归物以致用不仅是传统工艺美术继承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传统工艺美术所依存的传统价值观在当代文化中找到落脚点,使传统中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被弘扬起来,创作出符合时代内涵的现代表现形式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元宇宙时代下的数字内容设计(“元”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展望。方法 以“元”设计的概念为基础,从“元”设计的特点、价值、内容、关键技术及未来的研究前景等方面,对“元”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结果 总结了“元”设计为设计工具迭代、商业模式发展、行业融合趋势等带来的影响。结论 在梳理“元”设计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元”设计的本质并探索了“元”设计的发展方向;“元”设计新思维利用多种新技术的融合发展,让数字内容设计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元”设计的发展将加强虚实场景的融合,促进基础设施的升级并推动商业模式的迭代。  相似文献   

11.
针对设计这一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元素,2006年第六届上海双年展探索设计作为美学形式,生活方式与社会历史模式的复杂,交错的内涵,旨在凸显当代艺术对功能性对象与美学对象,造物术与乌托邦之关系的深入思考。“超设计”从三个层面重视审视“设计”的可能性;艺术设计,日常生活设计,  相似文献   

12.
“装饰美与设计美的关系”是困扰艺术设计界的问题之一。究竟怎样的装饰才是美的呢?装饰,依我们的理解,是施加于事物使其形式化的手段及结果。形式化的目的是“美”和“好”。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人对美和好的判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美的装饰也有形形色色。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交互设计的扁平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崔天剑  董甜甜 《包装工程》2014,35(18):75-78,90
目的分析当代设计的本质,思考当代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具体表现。方法阐述了当代设计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分析了当代设计的本质特征,形成了当代主义的实质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功能需求的观点,指出了当代设计应不断适应当下社会的经济与文化、科技与时尚的发展并引领审美趣味和消费需求。结论交互设计作为当代设计的重要形式,核心是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在设计中所呈现的功能性特征。提出了交互设计中的扁平化,是为减少认知障碍而运用简洁、直接的方法,将信息和事物的工作方式展示出来,是当代主义的集中呈现。总结了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具体表现为形式结构简易化、功能表达简便化、视觉呈现简洁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体验式设计视觉表现为切入点,探讨当下公益设计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对传统公益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进行梳理与归纳,理清发展脉络,思考视觉表现在公益设计中所能发挥的价值。了解“互联网+”这一时代发展新形态为当今公益设计所构建的多元化平台,由其发展路径,根据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下体验式公益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的深层含义及延伸发展,总结其对明清手工业及现代中国设计之影响,探究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两面性,找寻其当代价值与归宿。结合明清文人著述与手工业成果,探析彼时设计思想的创新性与观察造物更新的前瞻性。从造物文化积累的角度反思“百姓日用”的保守性特质,运用当下富有代表性设计案例分析“良知天性”的当代价值归属。“百姓日用”曾一度促使明末造物工艺的空前繁荣,但其思想内在的保守性因应了故步自封的传统造物与管理模式,致使中国早期工业化停滞不前。其深层次的理念“良知天性”对当代设计找寻造物与生活的融合、机械与手艺的共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芦佃杰 《包装工程》2023,44(4):248-254
目的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字体设计的主动性正在释放,字体的应用场景更加多元、自由。在此背景下,以汉字传统为参照,总结当代字体设计的方法与思路,让传统与当代互连,让传统在当代新生。方法 以当代视角观照汉字传统,结合具体字体设计案例分析,从“还原经典”“古典今造”“古今互融”“形意结合”“多维视感”“材质假象”六个角度,阐述当代字体设计的方法与观念。结论 当代字体设计是面对当下时代所进行的设计实践,它不断承接新的技术变革,并不断拓展字体设计的知识体系。当代字体设计既要继承优秀汉字传统,也要顺应时代的新语境,以新观念、新思维进行字体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以期适应时代技术的发展趋势,推动汉字传统的新生。  相似文献   

17.
叶莉  矫苏平 《包装工程》2020,40(22):201-206
目的 选取当代西方具有代表性的“非和谐”设计实践,从形式分析的角度出发,重点对视觉设计领域中的“非和谐”形态进行分类研究与归纳总结。方法 在设计学和美学的视角下,对和谐与“非和谐”交互式的发展历程进行文脉梳理,归纳了在审美观念多元化的当代,视觉形式语言非常规表达下的几类常见形态,并深入分析了此类“非和谐”设计形态的特征和审美要素,详细解析“非和谐”作为非常态设计形式运用的背景、表象与审美意味,继续深化对此类设计试验的认识。结论 “非和谐”形态本身复杂与模糊的特征,都使其具有不稳定性和争议性,但不可否认“非和谐”设计实践获得了丰富的视觉词汇,扩张了和谐自身的形式语言和种类,是对设计观念的意义深化,对和谐自身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刘佳妮 《绿色包装》2023,(12):199-203
网络化助推了设计的全球规模发展,复杂的大环境下书籍设计如何紧跟时代趋向,引发了诸多设计师的思考。文章追溯过去,立足当下,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基于人性化设计这一角度着笔,结合优秀案例,分析书籍设计中涵盖的审美巧思、文心趣境以及情感化设计,并展望“以人为本”设计观在书籍设计中的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周鼎  何辉 《包装学报》2010,2(3):78-84
当代设计常喜欢冠以“绿色”之名,流行观念中这种绿色设计的困惑在于其设计本色多“彩”而“相”殊,或“白”而轻“技”、“赤”而重“用”、“黄”而嗜“肉”、“黑”而失“义”或“绿”而悯“天”。当前绿色设计的超越只有奠基于“道-天-地-人”共域之上才能真正走出天、人两分的窠臼,筑就彼此共生、共荣的世界,这对国家低碳经济战略的实施也不无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每个时期的古代造物都有着不同且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也集聚了古代匠人们的精湛技艺与智慧,铜镜的造物技艺值得人们深度了解并挖掘其中的设计精华进行再度创作。以“铜镜”为研究主体对象,探究其发展历史、精巧技艺、权衡思想等文化元素,深层次地挖掘并了解铜镜的造物客观规律。对传统造物文化进行一个有效梳理,以形式借鉴、建筑材料重组的情感转化、装置构造共鸣的体现这三种形式的造物与现代设计结合为基点,并在这个基础上与原始的造物形式进行类比,从取其之意、择其与技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来更好地诠释古代造物设计技艺对当代设计基础的引领作用。随着时代生活需求的发展,积极地适应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借助古代造物观探寻设计初心,利用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实现创新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