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高粱籽粒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提取物中总酚、黄酮、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为46.8、17.5、148.1 mg/g;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ABTS?自由基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与抗氧化活性呈量效关系;高粱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其中对痢疾志贺氏菌抑制作用最强,MIC、MBC值均为16 μg/mL,其次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油醚对不同品种的鹰嘴豆油进行提取,甲酯化后利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并利用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和抑菌试验评价了鹰嘴豆油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鹰嘴豆油中主要脂肪酸有4种,分别是棕榈酸(8.35%~11.1%)、亚油酸(49.06%~65.52%)、油酸(22.93%~40.63%)和硬脂酸(1.05%~3.2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7.79%~90.56%。含量最高的亚油酸是一种必须脂肪酸,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鹰嘴豆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差异不大,其IC50值均在3.3 mg/mL左右;抑菌活性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鹰嘴豆油的脂肪酸提取物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试验分析确定了不同品种鹰嘴豆油的脂肪酸种类、含量以及生物活性,为鹰嘴豆油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包亚妮  董建青  袁芳 《食品科学》2011,32(10):12-17
利用气相色谱(GC)测定栀子油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栀子油中主要含有5种脂肪酸,即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亚麻酸。在萃取压力30MPa、温度55℃、CO2流速15kg/h条件下分别占44.38%、24.96%、24.83%、2.55%、1.31%。萃取压力、温度、CO2流速对其脂肪酸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通过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得出栀子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不同萃取压力、温度、CO2流速对栀子油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晓龙  徐巍  李颖  周敏 《食品与机械》2023,39(8):155-159
目的:比较不同制油工艺对三叶木通籽油活性成分及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三叶木通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热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浸提法4种油脂制取工艺分别制备三叶木通籽油,分析其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类胡萝卜素、生育酚、多酚、黄酮)含量,以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4种工艺制得的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组成相近,其中棕榈酸含量在20.62%~21.42%,硬脂酸含量在2.68%~3.08%,油酸含量在47.03%~47.37%,亚油酸含量在27.75%~28.07%,其他脂肪酸含量则均未超过0.5%;在活性成分含量方面,冷榨法制取的三叶木通籽油总生育酚、黄酮和多酚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了349.05,103.37,51.78 mg/kg,而浸提法制取的三叶木通籽油总生育酚、黄酮和多酚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3种提取方法,仅220.24,57.73,23.45 mg/kg;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方面,冷榨法三叶木通籽油的清除效果最佳、浸提法最差。结论:三叶木通籽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且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5.
阔叶箬竹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抑菌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贮藏时间对箬叶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抑菌效果的影响,对4个不同贮藏年份的阔叶箬竹叶水提取液和85%乙醇提取液清除DPPH·的能力以及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贮藏2、3年和4年后,水提取液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下降了22.4%、26.4%和32.9%,醇提取液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下降了15.2%、23.6%和33.8%;水提取液抑制大肠杆菌的能力分别降低了20.7%、30.5%和43.1%,醇提取液抑制大肠杆菌的能力分别降低了18.0%、27.5%和40.1%;水提取液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分别降低了20.0%、31.5%和41.8%,醇提取液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分别降低了17.3%、27.5%和40.1%。醇提取液清除DPPH·的能力和抑菌效果都优于水提取液。  相似文献   

6.
研究桂花子黄酮和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以及桂花子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为桂花子提取物的保健功能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55.8%、48.5%、77.9%;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90.2%、40.3%、93.4%,桂花子黄酮和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桂花子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皆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5 mg/mL,低于苯甲酸钠的最低抑菌浓度(0.625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L;明显低于苯甲酸钠的最低抑菌浓度(1.25 mg/m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脱色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及性能的影响。方法:以亚临界萃取油茶籽毛油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白土脱色(工艺Ⅰ)和白土活性炭粒复合脱色(工艺Ⅱ),对油茶籽油脱色前后主要活性成分(山茶甙、角鲨烯、茶多酚)的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酸价、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进行考察,并分析脱色工艺对油茶籽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紫外吸收能力以及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脱色后角鲨烯和茶多酚含量均有所降低;脱色工艺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89%以上,对油茶籽油酸价的影响较大,脱色工艺Ⅰ油茶籽油酸价降低13.667 7%,脱色工艺Ⅱ油茶籽油酸价升高41.421 6%,脱色后油茶籽油的过氧化值均有所上升,氧化稳定性下降,油茶籽油紫外吸收能力降低;经工艺Ⅰ脱色后的油茶籽油自由基清除能力上升,而经工艺Ⅱ脱色后的油茶籽油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常温下工艺Ⅱ的氧化稳定性最高。结论:综合考虑,工艺Ⅰ脱色油的品质及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树莓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利用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了树莓果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树莓果油中主要含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0.66%,3种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17.33%,49.00%和33.01%。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树莓果油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12 mg/m L的清除率分别高达96.49%和93.53%。此外,树莓果油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12 mg/m L的清除率分别为49.89%和37.73%。试验结果为树莓果油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凤仙花为植物材料,采用滤纸片法以四种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为供试菌,测定凤仙花色素的体外抑菌作用;以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测定色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凤仙花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3.125%、3.125%、1.563%,其抑菌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凤仙花色素具有较好的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剂法从烘干的澳洲坚果仁中提取仁油,先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再通过红外、气相和液相色谱法对坚果油的红外特性、脂肪酸组成、生育酚、磷脂、甾醇进行分析,并通过测定其氧化诱导时间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来综合评价澳洲坚果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水剂法提取的澳洲坚果油的过氧化值、酸价、碘值、皂化值、折光率、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分别为0.59 mmoL/kg、0.28 mg KOH/g、74.21g/100g、198.78mg KOH/g、1.466 8、0.36%;红外谱图显示澳洲坚果油具有坚果油的特征吸收;脂肪酸分析发现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3.45%,其中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17.25%和61.44%;甾醇含量为55.51 mg/100g;总酚酸含量为31.87 mg/100g;磷脂和生育酚均未检出;澳洲坚果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11.44h,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达89.84%,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新鲜羌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构建了挥发油的红外图谱,并分析了挥发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汽提取法获得新鲜羌活挥发油,利用GC-MS鉴定出91种化学成分,主要组分为D-柠檬烯(18.83%)、γ-松油烯(13.91%)、芹菜脑(13.16%)和胡萝卜次醇(7.69%)等;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共确定34个特征吸收峰,表明了不同种类烯醇类、醛酯类以及酮类物质的存在;抑菌实验表明新鲜羌活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其最小抑菌浓度为2.5μL/mL;抗氧化实验表明新鲜羌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OH的清除作用明显,IC 50值分别为15.27和4.07 mg/mL。  相似文献   

12.
巨大口蘑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倩勉  莫美华 《现代食品科技》2008,24(12):1232-1235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巨大口蘑(Macrocybe gigantean(Massee))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以HP-1柱分离出32个峰,用质谱法鉴定出25个成分,主要有烷烃(31.74%)、酯类(19.01%)、醇类(4.86%)、脂肪酸类(1.77%)和烯烃等。用其挥发油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用0.5mg/mL、1mg/mL、2mg/mL巨大口蘑挥发油处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三种浓度的挥发油对上述五种受试菌的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抑菌圈大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法优化小米粥油制备工艺;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小米粥油粉。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小米粥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活性。平板涂布法确定其对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评估其抑菌能力,同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核酸含量分析、电导率变化,探究了其抑菌机理;使用鲎试剂显色基质法检验小米粥油粉吸附细菌内毒素作用。结果表明:小米粥油在浸泡时间30 min,料液比1:20(g/mL),熬煮时间25 min条件下,小米粥油对致病菌的抑菌圈最大;小米粥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小米粥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即料液比均为1:20;小米粥油对供试菌体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粥油会使细菌胞体内物质外泄导致菌悬液核酸含量增加、菌悬液电导率增加、菌体死亡;因此小米粥油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在最佳工艺条件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下制备的小米粥油粉具有良好的吸附内毒素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盘鹏慧  罗伟强  莫丹  庞晓 《食品与机械》2021,37(12):132-136
目的:研究西瓜籽油脂肪酸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索氏回流法对西瓜籽进行提油,对西瓜籽油进行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对其脂肪酸的成分、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其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西瓜籽油中含有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达到50%以上;西瓜籽油对铁离子具有还原能力,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3.7 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值为0.031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12.04 mg/mL。结论:西瓜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国西南地区的柠檬草,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柠檬草精油(lemongrass essential oil,LEO),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柠檬草精油的成分和相对含量;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研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不同浓度的柠檬草精油对新鲜采摘的巨峰葡萄产品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确定其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当料液比达到1∶15(g/mL)时,出油量与得率达到最大,平均得率为0.91%。利用GC-MS分析柠檬草精油成分,其中有21种组分,主要成分为柠檬醛,占比为70.11%。柠檬草精油对3种供试菌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圈大小分别为23.8、22.5 mm以及11.2 mm。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μL/mL,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μL/mL;与对照组相比,柠檬草精油处理能有效缓解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的降低,减少烂果率和失重率,其中0.50%柠檬草精油处理组的保鲜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处理组。由此可见,柠檬草精油具有抑菌和水果保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自西藏地区藏药大籽蒿的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对大籽蒿精油体外抑菌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大籽蒿精油中共鉴定48 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5.36%,主要成分为红没药醇、兰香油奥、α-水芹烯、棕榈酸和薰衣草醇等;体外抑菌结果表明,大籽蒿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新型隐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而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弱抑菌效果;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大籽蒿精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一定的的清除能力,且清除效果强于VC。  相似文献   

17.
通过超滤及葡聚糖凝胶色谱技术结合将美拉德产物按分子量大小分级成三个组分,即小于1000u、1000~5000u和大于5000u,并评价其在清汤中的风味特性、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1000~5000u的美拉德产物增强风味的效果最显著,其次是小于1000u的产物,这两种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80%和72%,对四种菌的最低抑制浓度达25~75mg/mL。大于5000u的美拉德产物在较低浓度下清除率达90%,对四种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6.25~25mg/mL,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强,最低抑制浓度达6.25mg/mL。  相似文献   

18.
以布里奇果油为研究对象,对其脂肪酸组成以及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和β-谷甾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布里奇果油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试,以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布里奇果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二十碳烯酸组成,且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油酸含量高达75%以上;布里奇果油中维生素E的构型主要为α-维生素E,平均含量为0.85 g/kg,β-胡萝卜素的平均含量为1.37 g/kg,角鲨烯的平均含量为0.18g/kg,β-谷甾醇的平均含量为0.29 g/kg。布里奇果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11.30 mg/mL。  相似文献   

19.
栓皮栎橡子果仁多酚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萃取秦巴山区栓皮栎橡子果仁,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栓皮栎橡子果仁多酚的成分组成,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抑菌圈直径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及抑菌特性。结果表明:栓皮栎橡子果仁粗多酚得率为20.5%,其多酚含量为345 mg/g没食子酸当量,经D4020大孔树脂纯化后多酚得率为34%,多酚含量提高至702 mg/g没食子酸当量;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中均具有酚羟基、羰基和芳烃C=C骨架等结构;HPLC分析纯化的橡子果仁多酚至少含有28种物质,其中包括咖啡酸、原儿茶酸、鞣花酸、阿魏酸、槲皮素和山奈酚6种多酚物质,含量分别为24.9、14.6、3.2、2.2、0.5、0.2 mg/g;橡子果仁纯多酚及对照VC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50、3.20 μg/mL,清除ABTS+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28.67、28.82 μ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VC相当,对Fe3+还原能力与VC差异较小,但对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远低于EDTA-2Na,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与VC相当,说明栓皮栎橡子仁多酚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栓皮栎橡子仁粗多酚、纯多酚均对阪崎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研究结果表明栓皮栎橡子果仁多酚含量丰富,其多酚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和广谱抑菌活性,是开发保健品和天然抗菌剂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了解Ovomucin的抗菌活性及其稳定性,以食品中常见的3种污染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为受试菌种,以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生长曲线作为测试指标,对Ovomucin的体外抗菌效果进行评价,并考察不同的温度和酸碱环境对Ovomucin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Ovomucin对不同细菌的抗菌活性有较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制作用较强,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0.05mg/mL和0.4mg/mL,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Ovomucin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温度低于100℃时,Ovomucin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当加热温度达到100℃时,随加热时间的延长,抑菌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