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 《电力信息化》2014,(10):50-54
远动信息的高效传输是调度自动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目前调度中心普遍采用的远动信息传输方法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通过规约的扩展实现远动信息表自动传送的方案,该方案的基本思想是对远动信息传输协议进行扩展,将其中的UCS-2汉字编码转化为数字量进行传送。信息接收并还原后可自动存入数据库,从而节省信息处理时间及工作量,并提高远动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文章以DL451—91(CDT)规约为例,详细介绍了方案的实现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李光文  孙志云 《华中电力》1999,12(4):26-27,30
介绍了以GR-90RTU为主体的远动数据集中的特点,描术字该数据集中器在湘潭发电厂B厂远动系统中的设计应用,分析了数据集中器在远动信息传输网络中的作用,提出了远动数据集中器设计应用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梁芝贤  常明  孙军  陈丰  王峰  赵馨  赵萍 《陕西电力》2008,36(2):40-43
针对西安地区远动数据传输通道维护中存在通道故障判断困难以及通道状况无法监测等突出问题,提出利用远动通道自动监测系统对数据通道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案.文章分析了西安地区远动信号传输特点和自动监测的基本原理,根据西安地区远动通道监测的具体要求,对该系统进行设计应用,该系统的应用将为西安地区电力系统远动通道的运行管理提供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建立电网调度自动化远动数据传输双通道系统的意义及其在湖南电网的实现。 该系统利用话音数据同传技术在国产电力载波通道上实现1路话音与1路1 200 Bd远动 数据信号(FSK)同时传输。 依据数据信号传输质量,该系统对远动数据传输双通道实现 自动切换。 系统主站端具有微机网络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前言 在SD—176电网实时安全监视系统中。电力系统经由远动装置送来的实时信息通过远动接口装置送入计算机。远动接口装置是实时信息进入计算机的门户,在整个安全监视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SD系统(SD—176电网实时安全监视系统的简称)完善化过程中,我们先后研制了两种形式的远动接口装置,本文称它们为一型接口装置和二型接口装置。一型远动接口装置的说明详见水电部南京自动化所出版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七八年第二期。该接口装置,作为SD系统一个组成部分,自七七年底投入运行以来,使用情况良好,一型接口装置存在的问题可用图1来说明。  相似文献   

6.
常惜阳 《电工技术》2021,(22):120-122
目前对新建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的核对仍采用人工手动对点方式,即通过电话联系调度主站,由调度数据网核对监控主站和场站信息,效率低下且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为此,采用模块化思想,提出一种基于模拟主站的智能 变电站远动信息快速核对系统.该系统通过 SCD 文件获取IED 模型,远动信息点表以 Excel格式导入模拟主站.模拟主站与监控后台、远动装置通过MMS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并能接收远动装置转发的IEC104信号,从而提高远动信息核对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广东电网调度自动化厂站信息在线分析与考核系统是基于现有省调EMS系统平台上开发完成的软件功能模块,旨在对省网发电厂、变电站的远动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及时识别厂站端失准、异常信息,准确指引故障处理,自动完成远动信息定量、定期考核。  相似文献   

8.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基础和信息源之一,信息的正确采集,预处理,可靠的流动以及合理的利用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远动装置从人工切换改进为自动切换,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本文介绍了220kV嘉禾变电站CSC2000综合自动化系统CSM300C远动装置双机自动切换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变电站智能化应用的不断发展,对变电站的各项调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在各项调试工作 中,变电站对点调试工作周期长、任务重,因此改进对点调试进度是加快变电站投运的关键,对远动通信的自动快速 对点的研究就迫在眉睫.结合硬件和软件两大模块设计来实现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快速对点.通过各模块间的联动设 计,以变电站描述文件SCD模型为导入对象,构建智能变电站自动对点仿真模型,再结合远动RCD文件所包含转发 关系,按照预设对点顺序依次完成站控层装置通过远动网关转发至调度主站的自动对点.结果表明,智能变电站自动 对点装置有效加快了对点进度,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实现了对点信息的自动验证和对点过程重要数据 的完整记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设计方案,通过IEC 61850-6标准的自描述功能,取代远动协议点表的人工配置和修改工作。自描述ICD文件由硬件编码器自动生成,配电主站通过FTP方式获取配电自动化终端的ICD文件,从中解析出三遥信息表和配电网络拓扑信息,配电主站SCADA系统可据此实现前置协议点表和图库的自动生成功能。  相似文献   

11.
远动装置作为智能变电站与调度主站信息交互的枢纽,其转发远动信息的正确性对于实现变电站远方集中监控,推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至关重要。变电站投运前需开展远动信息校验工作,基于模拟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远动信息校验方法利用调度主站模拟系统对远动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实现了变电站与调度主站远动信息交互的全过程控制。在工程应用中,该方法保证了远动信息校验的正确性,提高了校验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对传统校验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远动装置作为智能变电站与调度主站信息交互的枢纽,其转发远动信息的正确性对于实现变电站远方集中监控,推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至关重要。变电站投运前需开展远动信息校验工作,基于模拟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远动信息校验方法,利用调度主站模拟系统对远动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实现了变电站与调度主站远动信息交互的全过程控制。在工程应用中,该方法保证了远动信息校验的正确性,提高了校验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对传统校验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远动信息在通道上传递的规律,和通道上的干扰对远动信息传输的影响。讨论了通道的误码率与远动通道的实际可用性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远动信息传输上抗干扰提高远动通道可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建 《电工技术》2018,(6):123-124
提出一种通过横向比对远动装置传送信息和告警直传信息,校对远动转发点表和主站前置点表正确性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尽早发现并改正存在的错误,提高变电站远动通道畅通后信息核对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 近阶段远动通道已在各种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ZYD—50远动通道就是为电力系统配套专门设计制造的设备。 远动通道是整个远动装置的一个重要部件,它担负着从远动装置发出的信息通过通道远距离传输,力求使信息传输率高而差错率低,使远动装置能正确地收到信息。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智能变电站远动装置的调控信息联调工作传统调试方法存在的弊端,讨论了远动信息联调工作的核心,通过深入研究站内不同数据源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依托IED仿真技术、SOE时间和104地址的唯一性等条件提出了一种针对远动装置全站遥信配置的快速校核技术方案。开发了由IED仿真工具、模拟主站工具、多数据源离线处理工具等模块组成的智能站远动信息智能调试系统。经工程应用实践,提出的远动装置遥信配置快速校核技术实现了远动信息联调工作的离线化、机器化和记录可溯源,极大提高了调试效率,相应开发的调试工具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通过横向比对远动装置传送信息和告警直传信息,校对远动转发点表和主站前置点表正确性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尽早发现并改正存在的错误,提高变电站远动通道畅通后信息核对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传输远动信息的通信通道运行可靠,通信人员有必要对通道进行实时监控,并快速高效地排除故障.文章介绍了远动通道监控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应用,提出了几种远动通道的监测方法,分析了如何运用两端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远动通道监测技术克服了远动故障排查时间长、检测手段落后等缺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远动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福建电网继电保护与远动系统集成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了多厂商互操作和信息资源共享.该方案基于现有变电站的通信资源并利用已有的远动网络通道和变电站内远动机.通过对远动规约和保护信息传输规约的研究分析,对IEC60870-5-104标准的应用层进行了扩展.在其中封装IEC60870-5-103的通用分类服务报文,有效地设计了适于保护信息在远动通道传输的规约,实现了远方对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压板等信息不停电状态下的整定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广域网的电力远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远动系统将面临重大的技术革新。该文分析了基于广域网的新型电力远动系统网络结构和智能电子设备(IED)直接上网的远动信息传输方式,以最新国际标准IEC61850为基础建立了IED的数据抽象模型和远动通信服务模型。同时,为解决远动系统的分布异构和快速传输问题,提出了将IED远动通信服务模型映射到实时CORBA-TAO技术的实时事件服务方法。通过实验室初步原型系统的开发和试验,验证了IED远动通信模型的正确性和IED直接上网传输远动信息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