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时,无法得知地表以下的地质状况,直接开挖施工,很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使用非破坏性方法准确地检测地下地质结构、地下线缆和管道走向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探地雷达法的输配电线路工程地质探测法。首先通过不同的扫描方式分析出适合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的方式。其次,介绍了常见的雷达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地下管线的图形进行分析,证明了去除直达波的有效性。最后,利用不同管线的成像特点,分析探测的波形堆积图,准确地判断出了探测路面地下的线缆和管道走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探地雷达中探测介质识别困难的问题,以探地雷达在校园、居民小区以及核电站厂区三种不同环境中的探测实例为依据,通过波形对比分析详细介绍了各类不同波形的形成原理,以探测波形特点为依据实现了对道路质量的评估与地层未知介质的有效识别,并对照探测区域的施工图纸对探测结果进行了验证。探测结果与施工图纸相符,不同属性介质的探测波形在信号强度与波形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以波形特点为基础可实现对地层介质快速识别,能够为建设工程提供可靠的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地质雷达在不同的管形、管径、埋深、材质的地下管线探测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采用SIR-4000地质雷达在野外对三个不同的地下管线进行探测.结合探地雷达工作原理对雷达波形进行地质解释,并将得到的管线埋深数据与工程实际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探测的管线埋深与实际埋深仅存微小偏差,准确率达96.5%,说明地质雷达在地下管线的探测中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500 kV变电站集中控制的要求,需在变电站对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经过反复研究、探索,提出实现500 kV变电站集中控制的技术方案,以及变电站监控后台、远动装置、测控装置和总控装置的配置方法。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情况,介绍集中控制功能改造的现场施工步骤和检验步骤,并总结集中控制改造的实施经验。  相似文献   

5.
朱海峰  陈秋南  朱宇 《华东电力》2014,42(5):1050-1053
随着电力电缆施工中非开挖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多,地下管线探查工作日益凸显。地下管线种类多,类型复杂,且受各种干扰影响,给地下管线的精确探测带来较大困难。为此,以110 kV科盛变电站地下管线探查工程为例,研究在复杂场地下探查地下管线的方法和技术。考虑不同地下管线实际特点,提出采用感应法、地质雷达法和信标示踪法等综合探测技术进行探查,可以有效解决复杂场地条件下管线探查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下金属管道对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及其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变电站附近存在大量的地下金属管道,会对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及其地面电位分布、接地电阻的现场测试产生较大影响。用基于场路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变电站接地网和金属管道的散流分布、接地电阻和地面电位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土壤环境下和金属管道是否有防腐层对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和地面电位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地下金属管道对接地电阻现场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金属管道距离接地网越近和金属管道越长时,对接地网的影响越大;金属管道的防腐层能有效降低对接地网的影响;地下金属管道对其沿线附近的地电位影响较大,在现场测试接地电阻时应给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过电压严重危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许多变电站已配置了可记录过电压波形的过电压在线监测装置,从而为过电压识别提供了基础条件。快速、准确识别出过电压种类对确定过电压发生原因及在此基础上开展检修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判断和支持向量机的电网过电压识别方法,对暂时、操作以及雷电共11种过电压进行识别。在变电站采集得到共480条实测过电压波形数据,采用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数学方法相结合、多角度地提取过电压特征量,并将这些特征量输入由阈值判断和多级支持向量机构成的模式识别结构中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证明,所提特征量维数低、具有较大区别性,采用的识别方法准确性高、速度快,该识别方法可以较好地适用于对电网暂时、操作以及雷电过电压的识别。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杆塔现场高度标记装置在新组立杆塔和老杆塔确定基础埋深上的使用,达到一目了然,安全、可靠、方便且经济的目标,有助于让不参加基础施工的登高人员、工程验收人员快速确定基础埋深的工作,有助于对地质条件变化大、杆塔基础盗采及杆塔水淹等情况下的基础埋深进行判断,且不影响登杆作业。杆塔是电力输送的纽带,在电力系统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杆塔按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木杆、水泥杆和金属杆塔三种。杆塔下端埋设在地下,根据杆塔型号的不同需要有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不同变电站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并列运行的问题,指出了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即如何判断不同变电站消弧线圈是否处于并列运行状态,以及并列运行后消弧线圈如何实行自动跟踪测量并分散补偿。文中介绍了解决不同变电站消弧线圈并列运行的3种方法:调度控制法、载波通信法、特征波形法,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处于不同介质环境中和处于不同分布形态的地下目标体进行正演成像研究,利用理论分析结论在具体工程案例中对目标体进行探测。结果表明,当目标体处于介电常数相对较大的介质中时,地质雷达不能对目标体进行有效探测;另一方面当多个目标体的排布形式不同时,电磁波反射特征也会有明显的不同,需在实际工程中采取必要的验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质雷达技术的岩溶场地地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  杨宇  王继勇 《湖北电力》2011,35(2):53-54
地质雷达是一种脉冲电磁波技术,采用高频宽带电磁波确定地下地质结构与特征的地球物理方法.由于其具备快速、无损、简便的探测特点,非常适合复杂岩溶发育场地勘察.文中以广西崇左某电厂为例,论述地质雷达在岩溶场地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110 kV草埔全地下变电站地下连续墙等地下结构、临时支护系统和土方开挖等决定地下变电站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主要施工技术,以及全地下变电站电气系统和辅助系统的特点,同时对地下变电站与普通变电站的工程造价进行对比,可为类似于深圳市区地理条件和电网运行要求的珠三角地区发展地下变电站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的自切装置应能保证一侧主变失电或主变故障时,变电站仍能持续供电,从而使受电区域遭遇停电的范围缩至最小。文章介绍了在日常校验自切装置工作中,发现110kV凤溪站一起由老设备改造后引起的“自切”装置拒动现象,针对自切后加速存在不动作的状况,结合现场分析改进了二次接线,消除了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4.
非金属管道在地下管网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探地雷达法作为地下公共设施主要检测方法之一,常被用于地下非金属 管线探测中。 由于探测过程中存在非金属管道回波信号微弱、地下结构复杂、波速难以精确估算等问题,使雷达探测成像及定 位成为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适用于埋地非金属管道的波速估算和回波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空间频域插值成像和二值 化定位算法;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述成像定位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 0. 400、0. 600 和 1. 100 m 埋深的非金属管道现场测 试。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双曲线效应,探测区域的成像定位误差分别为 0. 006、0. 006 和 0. 012 m,满足埋地非 金属管道定位需求。 研究成果可为埋地非金属管道成像及定位提供技术支持,有益于提高探地雷达对地下非金属管线的探测 精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化变电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存在大量传统变电站向智能化变电站过渡和改造的场景。针对手工编辑维护远动装置模型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等缺点,分析了远动装置的信息结构和对象模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远动组态升级转换方案。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工具软件程序设计和开发的过程,提出了构成该工具的各个模块,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传统方式相比,该方案能显著降低变电站现场远动改造的难度,提升工程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保护改造的实施涉及对旧装置和旧回路的改造。一些运行超过10年的变电站,由于其二次回路经历过不同阶段的施工和改造,造成一些回路标识老化、模糊不清,图实不符等隐患,给保护改造施工增加了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在继电保护改造前、中、后期做好风险辨识,优化施工方法,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顺利安全地完成改造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功能的了解,以及传统变电站与智能化变电站的通信传输介质差异的分析,提出适应传统的变电站改造为智能化变电站的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电离室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应用于金属管道内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测量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通过电离室饱和工作电压的实验确定、电离收集极大小对收集效率的影响、测量装置探测因子刻度及最小可探测限实验,结果表明:电离法可以对去污后管道内表面纯α污染总活度和平均污染水平进行测量,当工作电压为400 V时,对α核素污染不锈钢和铸铁管道的探测因子均大于6.53×10-15 A/Bq,探测限小于1.02×10-2 Bq/cm2,满足退役中去污后管道的污染水平判断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变电站遥测数据误送影响系统潮流分布和调度监视控制造成发电厂出力异常等问题,结合220 kV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分析变电站调度数据传输的网络协议及物理结构,进一步梳理变电站模拟量、测控装置码值、监控后台数据库、远动装置转发表及省级、地市级调度主站系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得到变电站综自改造的遥测全过程解析表达式及配置方法,确保变电站改造期间全站一次设备不停电,保障改造进程安全有序和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采用地下或户内变电站与办公楼或居民楼合体建设的方案已成为城区新建变电站的重要建设形式,户内变电站存在振动及结构传声的问题,阻尼隔振材料及装置是抑制振动及结构传声的最佳方法,介绍变电站阻尼隔振材料与装置的应用现状,对不同种类的隔振器进行优缺点分析,概述目前变电站阻尼减振装置存在的普遍问题,讨论变电站阻尼减振材料与装置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