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重(J?rn Utzon)是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其作品充满了复杂的设计思想.伍重既注重建筑与自然、文化之间的联系,又重视欧洲建筑的数理关系和精湛建构手法,其作品呈现出复杂、多义、细腻、隐秘的特性.以Can Lis建筑文化语汇映射作为切入点,探讨Can Lis住宅与地中海民居、希腊建筑历史范式、现代建筑语言的映射...  相似文献   

2.
丹麦建筑师伍重是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这大概是中国建筑师尽人皆知的事情:但是除此之外.人们对伍重似乎又所知甚少.伍重一生孜孜以求建筑的真谛.在设计中融汇世界建筑文化(包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取得举世藕目的成就,并于2003年荣获普里茨克奖。为展开对伍重的研究.本刊在“建筑思想评论”栏目中分两次刊登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王群教授正在翻译的现代建筑历史学家肯尼斯·弗兰姆普顿的学术巨著《建构文化研究》中的“尤恩·伍重:跨文化形式与建构的意喻”一章。该书全部中文译本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3.
丹麦建筑师伍重是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这大概是中国建筑师尽人皆知的事情;但是除此之外,人们对伍重似乎又所知甚少。伍重一生孜孜以求建筑的真谛,在设计中融汇世界建筑文化(包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于2003年荣获普里茨克奖。为展开对伍重的研究,本刊在"建筑思想评论"栏目中分两次刊登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王群教授正在翻译的现代建筑历史学家肯尼斯·弗兰姆普顿的学术巨著《建构文化研究》中的"尤恩·伍重:跨文化形式与建构的意喻"一章。该书全部中文译本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龚恺葛明  相似文献   

4.
丹麦建筑师伍重是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这大概是中国建筑师尽人皆知的事情;但是除此之外,人们对伍重似乎又所知甚少。伍重一生孜孜以求建筑的真谛,在设计中融汇世界建筑文化(包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于2003年荣获普里茨克奖。为展开对伍重的研究,本刊在。建筑思想评论”栏目中分两次刊登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王群教授正在翻译的现代建筑历史学家肯尼斯·弗兰姆普顿的学术巨著《建构文化研究》中的“伍重:跨文化形式与建构的意喻”一章。该书全部中文译本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尤恩·伍重:跨文化形式与建构的意喻(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麦建筑师伍重是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这大概是中国建筑师尽人皆知的事情;但是除此之外,人们对伍重似乎又所知甚少。伍重一生孜孜以求建筑的真谛,在设计中融汇世界建筑文化(包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于2003年荣获普里茨克奖。为展开对伍重的研究,本刊在“建筑思想评论”栏目中分两次刊登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王群教授正在翻译的现代建筑历史学家肯尼斯·弗兰姆普顿的学术巨著《建构文化研究》中的“伍重:跨文化形式与建构的意喻”一章。该书全部中文译本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6.
菲丽格苒品牌系列.是著名设计师琳·伍重(un Utzon)的设计作品。她的作品包括为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设计的瓷器系列.以及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建筑装潢和戏服设计。这组花瓶和碗,造型简洁开放,又充满着女性的细腻柔美。其灵动的花叶图案,为居室带来更多时尚元素,而玻璃清澄明净的质感.又为家送上了一件完美的嫁衣。  相似文献   

7.
姚冬  卢永毅 《建筑师》2017,(6):69-77
在以往国内对丹麦建筑师尤恩·伍重(J?rn Utzon)的作品研究中,其富有表现力的屋盖及建构(Tectonic)特征被一再讨论,并与中国传统建筑乃至《营造法式》联系起来。相比之下,伍重建筑中极具特质的地景般的平台基座却少有关注,与之相关的重要的论文"平台与高岗:一位丹麦建筑师的思考"也少有人问津。在笔者看来,这正是伍重设计思想的起点,建筑精神体验的基石,同时也是一种对待传统的独特认知,即跨文化视角,而非地域主义。本文将呈现伍重的建筑如何植根于大地的"平台与高岗"之上,唤起建成环境中"城市之冠"的升华感,以构建建筑中的精神感悟和宇宙观念。文章试图通过这样的解读,进一步揭示伍重作品中隐匿的精神线索,以促进当代建筑实践中对自然与人工、远古与现代、本土与跨文化这一系列二元关系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方海  杨宇峤 《时代建筑》2003,(6):112-117
本文通过对主要设计成员凯萨·布隆斯泰德和沃迪·凯威的背景,以及对私人住宅、餐馆、办公楼、图书馆、精品屋等案例的阐释,向读者介绍了这家十分活跃的芬兰设计事务所,同时展现了北欧的室内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9.
丹麦建筑师尤恩·伍重,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原设计师,晚年与出版家布伦达尔合作,编辑与出版了6本回顾性作品集——《伍重:灵动建筑》与《伍重工作日志》1-5集.它们概括了伍重大起大落的建筑事业,并呈现伍重多数重要作品.书中还回顾了伍重一生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与学习,以及他从中国建筑中所获取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0.
美国建筑师托德·威廉姆斯和比丽·钱(TodWilliams&BillieTsien)以“建筑是工作和生活的结合”为基本创作理念,将日常生活的感受融于建筑设计中,使建筑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对空间体验的重视,对材料特性的探索,以及“缓慢”的设计理论,共同形成了建筑中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11.
以丹麦建筑师尤恩·伍重的悉尼歌剧院一案与《营造法式》的关系为解读对象。希望能厘清中国建筑文化对伍重的影响,以及伍重如何与为何诠释中国建筑在至今"仍未完成"的悉尼一案。  相似文献   

12.
阴影的礼拜——评维尔·阿雷兹的建筑思想及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尔·阿雷兹的早期作品深深植根于1970年代世界建筑的思想背景,尤其是意大利的新理性主义和威尼斯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并深受艾恩德霍芬1970年代后期建筑事件的影响。尽管如此,却是荷兰本土的本尼迪克教会建筑师汉斯·道姆·凡·德·兰的作品和思想提供了评价阿雷兹的设计思想的参照。阿雷兹的作品和方法所表露出的实用主义和玩世不恭与凡·德·兰的追求纯净和理想主义恰成对照,它们共同构成了荷兰民族性的两极。  相似文献   

13.
以伍重晚期的巴格斯韦德教堂为案例基础,从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到屋顶天花三个方面解析伍重在设计中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隐喻与转译,并简要对“阶梯形”墙体和夹层空间在伍重设计里的发展演变进行探讨,试图找到伍重对中国建筑文化在形式之外的更深层思考,进而对当下建筑设计中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给予一定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西班牙建筑师哈韦尔·皮奥斯(Javier Pioz)和罗莎·塞尔维拉(Rosa Cervera)是"建筑学与仿生工程学(Architecture & Bionic Engineering)"这一新理论的先驱和倡导者,通过学习存在于自然界的柔软性和适应性规律,运用于建筑创新的实践中.文章简要介绍了塞尔维拉和皮奥斯(Cervera & Pioz)的五个设计作品和五项主要设计原则,主要阐述作者如何从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并将灵感融入建筑设计,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优美的建筑新里程碑--"建筑学的仿生结构(Architectural BioStructure)".  相似文献   

15.
戴松茁  蔡峰 《时代建筑》2004,(5):138-145
美国洛翰建筑事务所可追溯到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1940年在美国开办的事务所.这个设计师事务所由60余位致力于推进营造技艺,强调对环境负责的建筑师、规划师和室内设计师组成,以将复杂、广泛的挑战化为超凡脱俗的设计方案,并拥有持久的影响力和价值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6.
丹麦,这个童话大师安徒生的故国,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孕育了一批批世界级的设计大师,从阿纳·雅各布森(ArneJacobsen)到伍重(Joern Utzon),他们一脉相承的独特设计理念有着丹麦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形成了浓郁的丹麦民族风格。他们的设计艺术涵盖着不同领域。从建筑、室内到家具、日用品甚至工业品,无不诠释着这个北欧小国的文化精髓。 丹麦的建筑和设计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其他国家很难见到,可以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这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这个充斥着个性化与分离性的世界里,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Calatrava)是为数不多可以被称作世界性的设计师。他以其独有的设计天赋,超越了艺术,科学和技术间的彼此差异,创造出了一系列融合了结构学与运动学的诗意的建筑形态。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思想与设计作品的研究,深入分析了其作品背后所蕴涵的理论根源,从而以较为全面的视角展现出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8.
叶巴·贝那中心(YBG)是美国最早和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之一。在其50年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该项目经历了不断的争议、修改与完善。本文作者在介绍YBG的历史背景,规划过程以及建筑和景观特色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渐进式城市更新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找伍重生平及悉尼歌剧院建造史料,分析伍重与中国、悉尼歌剧院壳体建造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体系的关系,伍重从中国传统建筑学习木构建构体系,总结出从整体建构转换为局部构件的组合方式,提炼出“单元复加原则”成功解决了悉尼歌剧院复杂的形体。  相似文献   

20.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02,(6):122-123
建筑评论 Architectural Review(英)2002年 第7期视野 荷兰建协的UN(联合网络)工作室|考夫曼住宅,几英里外一座卢斯风格的建筑遭受无知损毁|对网上建筑事例的一些点评|关于美国达拉斯的建筑评论,包括史蒂文·霍与伦佐·皮亚诺的作品。作品 德国的一处历史公园,用于纪念公元9世纪同罗马人的一次战役。锈迹斑斑的钢板、钢管的围合对叙事的暗示。两个方盒子则试图倾听并透视历史|巴黎的一处社会住宅。赫佐格与德默隆对表皮的熟练处理,使住宅乏味的千篇一律得以超越|封面上的建筑,塞内加尔某妇女中心,体现了对当地文化与技术的尊重|斯洛文尼亚丛林中的一座小型殡仪馆,仪式空间的朴素表达|伦敦一处备受欢迎的小博物馆扩建,对建筑文脉和相关环境的关注|也门的泥坯建筑|马来西亚热带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运动原则的结合。书评 伍重: 灵感· 想象·建筑,Richard Weston著|身体与房屋:关于身体与建筑变动关系的文集,George Dodds与Robert Tavemor编|勒·柯布西耶:机器与隐喻的诗学,Alexander Tzonis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