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电子束辐照作为一种物理冷杀菌技术,在牛肉饼等预制食品的微生物控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高剂量辐照容易导致含脂食品的风味、色泽等感官品质发生劣变。为了降低电子束辐照对牛肉饼感官品质的不良影响,作者研究了电子束辐照结合食品添加剂对牛肉饼微生物及色泽、风味、滋味等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低剂量电子束辐照结合食品添加剂的杀菌保鲜方法。结果表明,1.6 kGy电子束辐照结合丁香油可进一步降低辐照牛肉饼中的微生物水平;同时,1.6 kGy电子束辐照结合护色剂可显著抑制辐照导致的色泽劣变;此外,1.6 kGy电子束辐照对牛肉饼风味评分无显著影响,但不同处理组在电子鼻传感器W1W上表现的响应值差异较大,并发现硫化物是造成风味差异的主要物质。牛肉饼电子舌响应值最高的传感器是鲜味,1.6 kGy电子束辐照后鲜味响应值降低。电子束辐照结合丁香油及护色剂处理的牛肉饼于4 ℃冷藏7 d后,其菌落总数与单一电子束辐照0 d的样品无显著差异,风味评分无显著变化,色泽评分显著高于单一电子束辐照处理,且熟制后仍保持较好的红色色泽,鲜味响应值高于单一电子束辐照处理的样品。该研究为牛肉饼辐照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电子加速器放射出的β射线对食品具有杀菌和保鲜的作用。为系统评价电子束辐照剂量对鲈鱼品质的影响,对鲈鱼进行8个梯度剂量(0.00、2.45、3.33、4.41、5.27、6.64、7.24、8.56 k Gy)的辐照,然后通过感官评价和模糊数学矩阵来计算感官评价综合隶属度,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主成分载荷分析确定鱼肉质构的主要代表因素。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剂量越大,感官评价隶属度等级越低;辐照2.45、3.33、4.41 k Gy时,鱼肉样品感官评价的综合隶属度较接近1级。质构测定结果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咀嚼度、弹性和胶着度是辐照后鱼肉的质构代表因素,其值随剂量变化有所波动;剂量低于4.41 k Gy时,对鱼肉质构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所述,电子束辐照剂量低于4.41 k Gy时,能最大限度保持鲈鱼肉产品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泥蚶微生物数量及其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泥蚶经不同剂量电子束处理,测定辐照后及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其感官评分。结果:电子束辐照能有效地杀灭泥蚶中的微生物,经过0、1、3、5、7、9kGy 不同剂量处理,泥蚶的菌落总数逐步下降,当泥蚶的初始菌落总数为3.10 × 105CFU/g时, D10=3.12kGy;泥蚶的感官质量与辐照剂量有关,经过7、9kGy 剂量处理后样品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异味。结论:结合辐照后及冷藏期泥蚶的微生物和感官指标,泥蚶电子束冷杀菌的适宜剂量为3~5kGy,经3~5kGy 处理后,泥蚶的货架期由对照组的5d 延长至15~19d。  相似文献   

5.
辐照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冷杀菌技术,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像肉品等易腐败食品。但是到目前为止辐照杀菌技术在肉制品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还很少,其主要原因是辐照对肉制品品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颜色、风味、质构的劣变,这些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辐照肉制品的可接受度。本文系统综述了辐照处理对肉品色泽、风味、质构以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其控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辐照技术在肉制品保鲜领域的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烘焙连锁店自制自售的散装雪花酥为研究对象,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其杀菌效果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大肠菌群、霉菌、细菌的存活率减少,感官品质下降;当辐照剂量为3kGy时,雪花酥的大肠菌群(CFU/g)由初始的500/400/300/450/300降低到<10/<10/<10/<10/<10、...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电子束辐照杀菌对食用葛根粉品质的影响,以食用葛根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剂量(0、2.5、5.0、7.5、10.0、12.5 kGy)电子束辐照对其杀菌效果、营养品质、功能活性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食用葛根粉杀菌效果明显,且辐照剂量越大,微生物存活数越少,菌落总数的D10值为2.68 kGy;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食用葛根粉中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淀粉、维生素B1和B2)、异黄酮类活性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以及羟自由基(·OH)清除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辐照后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膳食纤维含量、白度、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有所下降(P<0.05),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多糖含量、溶解度和膨润力显著增大(P<0.05),冻融稳定性显著增强(P<0.05)。因此,电子束辐照是一种有效的食用葛根粉灭菌方式,12.5 kGy以内电子束辐照不会对其营养品质及功能活性成分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且有望改善其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物理性能。本研究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用葛根粉及以其为原料加工产品中微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子束辐照,研究辐照对干枸杞品质的影响,确定干枸杞辐照杀虫工艺剂量。采用电子辐照加速器对干枸杞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不同剂量辐照对干枸杞复水比、生虫率、颜色以及还原糖、类胡萝卜素等理化指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干枸杞复水比显著低于未经辐照的干枸杞。电子束辐照处理可显著抑制干枸杞的生虫率,且辐照剂量越高对生虫率的抑制效果越显著;辐照剂量为4~8 kGy时,直至试验结束未曾出现生虫枸杞,辐照剂量为2 kGy试验结束时生虫率为0.57%,皆显著低于未经辐照干枸杞的0.97%。剂量≥8 kGy时,干枸杞L*、a*、b*均显著低于未经辐照的干枸杞。辐照对干枸杞还原糖、枸杞多糖含量显著上升,对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无明显影响,当辐照剂量≥8 kGy时干枸杞类胡萝卜素、黄酮含量明显下降。综上所述,干枸杞的电子束辐照剂量应在4~8 kGy范围内。该剂量范围内能有效抑制干枸杞生虫,且最大程度保持干枸杞原有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9.
董婷  高鹏  蒋毅  李华  王丹  陈浩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2):279-283,289
为研究电子束辐照处理对芒果品质的影响,筛选适用于芒果辐照保鲜的最佳剂量,分别采用0.5、1.0、1.5和2.0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芒果,测定室温贮存条件下辐照处理后芒果发病率、失重率以及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对芒果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总酸和还原糖等营养成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但0.5和1.0 kGy辐照处理能使芒果保持良好的外观品质,延缓其褐变速度,降低其腐烂率和失重率,抑制果实后熟转黄,保持水果的色泽;而1.5和2.0 kGy剂量辐照处理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芒果的褐变和腐烂,降低其外观品质和色泽,尤其是2.0 kGy辐照处理组,其腐烂变质速度最快。对芒果来说,其电子束辐照保鲜处理的最佳辐照剂量为0.5~1.0 kGy。  相似文献   

10.
以土特产食品店自制自售的散装核桃糕为试材,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核桃糕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在1、2、3、4和5 kGy剂量辐照处理条件下核桃糕的酸价、过氧化值、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霉菌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微生物的存活率减少,感官得分减少,酸价、过氧化值增加;核桃糕经2 kGy剂量辐照,可杀死1...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irradiation dose (0, 0.5 and 1.0 kGy), headspace oxygen (0, 10 and 20% O2, balance nitrogen) and storage temperature (5, 15 and 25°C) on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sensory changes in fresh pork were studied using factorial design experiments. Irradiation in the absence of oxygen extended the sensory shelf life of pork from 9 to 26 days at 5°C and from & lt; 2 to 2 days at 25°C. Oxygen in the package headspace combined with irradiation adversely affected physical, chemical and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d product.  相似文献   

12.
利用棕榈液油部分替代传统沙拉酱中的大豆油制备棕榈油基沙拉酱。针对该产品在低温冷藏条件下易发生的油水分离问题,选取不同的乳化剂进行单乳化剂和复合乳化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将20%棕榈液油与80%大豆油混合制备沙拉酱,当植物油含量占沙拉酱原料重量70%左右时,等比例添加0.10%(占原料总重量)的复合乳化剂海藻酸丙二醇酯和...  相似文献   

13.
葛瑞宏  黄清吉  黄仕群  杜明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2):314-317,321
利用棕榈液油部分替代传统沙拉酱中的大豆油制备棕榈油基沙拉酱。研究产品配方和加工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将30%棕榈液油和70%大豆油混合制备沙拉酱,最佳配方和乳化条件:选用复合乳化剂海藻酸丙二醇酯和黄原胶(等比例),乳化剂添加量0.22%,水的加入量10%,变性淀粉添加量0.8%,乳化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沙拉酱感官性质及功能性质良好,0℃条件下存放3个月乳化体系稳定,无油水分离现象发生。对棕榈油基沙拉酱进行质构分析,结果表明该产品乳化体系稳定,其质构特征与全部用大豆油制备的沙拉酱样品相近。  相似文献   

14.
以感官评定、质构等指标初步研究了静水处理、真空反渗透、振荡处理、扎孔处理等不同方式对咸鱼进行脱盐处理后,卤鱼风味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不同脱盐方式提高了脱盐速率,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保持,同时能较好地去除异味,但对鱼香味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振荡处理法以及添加质量分数1.5%海藻糖浸泡+扎孔+振荡处理法能较好的保持鱼块风味的脱盐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沙拉酱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水分与部分添加剂对成品沙拉酱品质的影响,同时也对成品酱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的用量(包括白醋)最佳为24.3%;各种添加剂的最佳配比为:变性淀粉/芥末/胶类/单甘酯=4/1.6/ 0.4/ 2;加工过程中沙拉酱酱体温度不高于64℃;成品沙拉酱最好贮存于4~10℃的低温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以销量较高的市售西班牙自然发酵香肠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筛选出喜好度较高的发酵香肠,测定香肠水分含量、pH值、色泽、质地等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分析香肠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总体可接受性较高的自然发酵香肠具有以下特征:光泽度高、色泽暗红(亮度值16.028~31.399,红度值13.80~16.31),组织紧密、质地均一、硬度(4 721.859 0~6 360.352 0 g)适中,pH值(5.68~5.89)、水分含量(20.12%~28.09%)较低,咀嚼感好、干燥度适中,果香味、清香味、甜味、乳香味、鲜味明显,咸味、酸味适中,胡椒味较淡。总体接受性最高的香肠(1号香肠)中检出81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乙醛、异戊醛、2,3-丁二酮、月桂烯、3-甲基丁酸乙酯、顺-4-羟基-6-十二烯酸内酯、乙酸为主要风味成分(香气活力值>5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水分与部分添加剂对成品沙拉酱品质的影响,同时也对成品酱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的用量(包括白醋)最佳为24.3%;各种添加剂的最佳配比为:变性淀粉/芥末/胶类/单甘酯-4/1.6/0.4/2;加工过程中沙拉酱酱体温度不高于64℃;成品沙拉酱最好贮存于4~10℃的低温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