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促进四川雅安野生油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研究对前期从四川雅安筛选出的5株本地野生油茶资源(TQYS6、TQYS17、TQYS18、TQYS20、TQYS21)与雅安名山区九龙村引种的8个油茶品种(‘长林4号’、‘长林23号’、‘长林26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湘林210号’)的果实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生油茶与引进品种在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果实性状中,引进品种平均鲜果重为22.81 g,其中‘湘林210号’最大,为33.57 g,野生油茶平均鲜果重为16.87 g,其中TQYS6最大,为29.47 g,引进品种的鲜果重显著高于野生油茶。野生油茶TQYS17的果皮厚度显著小于引进品种,仅有0.67 mm,引进品种的果实形状变异丰富,多以卵形为主,而野生油茶果实形状大多数为球形。在经济性状中,引进品种的鲜出籽率为35.46%~43.03%、干出籽率为18.17%~23.12%、出仁率为61.03%~69.26%、干籽含油率为24.96%~34.57%、种仁含油率为40.89%~50.32%、鲜果含油率为4.51%~7.88%,而野生油茶的各经济性状都要显著高于引进品种,尤其是鲜果含油率,是引进品种的2倍以上。脂肪酸组成上,野生油茶与引进品种在脂肪酸组成成分上无差异,都含有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顺-11-二十碳烯酸等成分,但在含量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引进品种品种饱和脂肪酸为10.47%~11.88%,不饱和脂肪酸为88.12%~89.52%,野生油茶的平均饱和脂肪酸为12.29%,平均不饱和脂肪酸为87.71%。通过综合分析,野生油茶较引进品种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为四川雅安良种选育提供良好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种质差异对油茶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1份不同油茶种质果实为材料,分析其性状指标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单果重、果径、果高、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 g鲜籽数、鲜果出鲜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干态千粒重、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85%、31.69%、31.46%、13.31%、63.44%、47.74%、22.45%、24.88%、38.43%、9.94%、14%和16.76%。建立了干籽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出仁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31.47+0.61*x1+0.52*x2。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15株雅安红花油茶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与其单位冠幅产果量、种子出仁率及干籽含油率三个产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雅安红花油茶单位冠幅产果量在1.3~3kg/m2之间、种子出仁率在65.83%~78.18%之间、干籽含油率在27.94%~32.46%之间;油酸含量70.45%~83.13%、亚油酸含量5.3%~13.37%、软脂酸含量7.33%~15.82%、硬脂酸含量1.64%~4.18%。雅安红花油茶亚油酸平均含量达8.73%,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保健型营养油脂的标准。相关性分析显示,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脂肪酸品质相关性不高,在品种选育时要同时考虑产量和脂肪酸组成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徐皓 《中国油脂》2021,46(6):102-107
以陕西汉中普通油茶汉油3号、汉油4号、汉油5号、汉油18号和汉油30号作为研究对象,以陕南选育出的优良油茶品种汉油7号、汉油10号、长林4号和长林59号作为参照,对9个品种油茶2018、2019年7—10月果实发育时期的表型性状与种仁含油率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7—8月为果实大小增加的重要时期;7—9月为油茶果实质量增加最快的时间段;果实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油茶果皮厚度逐步变薄;果实形态分为橄榄形、卵形、球形和桔形4类,其中卵形果实和球形果实数量最多;单果籽重在样品间存在差异,单果籽重最大的为汉油18号样品,均值达到10.84 g,最小的为汉油3号样品,仅为3.18 g;7—10月鲜仁含水率随着种子成熟呈现下降的趋势,9—10月含水率下降最快,干仁率和出籽率随着油茶生长发育逐月上升。多重分析表明,7—8月是油茶果实各项指标变化最大的月份; 相关性分析表明种仁含油率与干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对汉中多个普通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与种仁含油率的研究,初步选出了3个含油率高的小果实品种汉油3号、汉油4号和汉油5号及1个含油率较低的大果实品种汉油18号。研究可为北缘适生区油茶的良种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油茶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以赣石83-4和赣石447油茶鲜果为原料,测定其不同成熟度下果实品质相关的表型性状、营养物质和种仁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个品种不同成熟度油茶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2个品种油茶果实的单果质量、含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则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赣石83-4种仁含油率在第四成熟度达到最大值(44.16%),而赣石447种仁含油率在第二成熟度达到最大值(48.56%);赣石447和赣石83-4种仁可溶性糖含量随成熟度变化趋势不一致,前者在第四成熟度达到最大值(11.35%),后者在第五成熟度达到最大值(13.05%);2个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油茶种仁蛋白质含量较低且总体上较稳定;2个品种油茶种仁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油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持续增加,而亚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分别维持在11%和89%左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赣石83-4和赣石447的最佳采收期分别在第五成熟度和第四成熟度。综上,赣石83-4和赣石447油茶...  相似文献   

6.
测定名邛台地(四川省境内的名山、邛崃、蒲江一带)的12株野生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脂肪酸组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存在差异,单株产量为12.95~54.00 kg,种仁含油率为37.04%~45.56%;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各脂肪酸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密切的是油酸和亚油酸,其相关系数达到-0.829;根据产量、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筛选出的川雅31、川雅21、川雅28、川雅20可作为进一步培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橄榄形、桃形、脐形、球形小果油茶的果实性状、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了其果实性状与含油率、脂肪酸组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籽含油率与果形有关,橄榄形果的果纵径、果形指数和鲜果含油率均大于桃形果、脐形果和球形果,但其鲜出籽率却低于其他3种果形.4种小果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的顺序为橄榄形果>桃形果>脐形果>球形果,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顺序为橄榄形果<桃形果<脐形果<球形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小果油茶籽油中的油酸、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与果纵径和果形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小果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与果形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不同种源元宝枫种子含油率、脂肪酸变异程度与变异规律,并发掘元宝枫优良种质,提高元宝枫油用价值,采用脉冲核磁共振仪、气相色谱仪对元宝枫天然分布区内14个种源138个单株种子含油率与脂肪酸组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元宝枫种子含油率介于17.81%~36.56%,平均为28.57%,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以代钦塔拉种源(32.47%)、永寿种源(32.09%)较高,种子含油率存在随地理纬度、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元宝枫籽油中富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91.47%),依次为亚油酸(32.97%)、油酸(25.19%)、芥酸(16.49%)、花生一烯酸(7.90%)、神经酸(5.76%)、亚麻酸(2.76%),其中功能性脂肪酸-神经酸介于3.90%~7.85%,变异系数为12.62%,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以济源种源(6.54%)、平泉种源(6.29%)较高,具有筛选高神经酸特异种质资源的基础;各性状在种源地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异性(5.18%~9.30%)和遗传多样性(1.22~1.60),以南京、临汾、永济种源较高;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含油率越高,种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饱和脂肪酸含量越低;脂肪酸组分间不同相关性对优质籽油种质资源的筛选具有指导意义;测试指标与种源地理-生态因子间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肪酸含量呈现出多样的地理变异趋势,海拔与温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加工方式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首先分析了山茶属中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种油茶中,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含油率(60.7%)和干籽含油率(37.2%)最高,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小果油茶。从经济角度考虑,浙江红花油茶最具发展前景。然后以浙江红花油茶为材料,研究了CO2超临界萃取、低温冷榨、溶剂萃取3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对其油脂提取率、酸价、过氧化值、碘价、色泽、皂化值、透明度、维生素E、油脂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CO2超临界萃取的油脂提取率(92.09%)最高,低温冷榨法(74.1%)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法。低温冷榨和溶剂萃取的酸价、过氧化值显著低于CO2超临界萃取法,二者油脂氧化稳定性也显著好于后者。维生素E含量:CO2超临界萃取法>溶剂萃取法>低温冷榨法。  相似文献   

10.
玉屏不同油茶种质含油率及油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油茶优良无性系,利用核磁共振方法测定了玉屏38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种子和种仁含油率,采用GC-MS/MS方法检测了索氏提取的油茶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MZ-3、YP-1、6-57、6-48和GY的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分别在41%和56%以上。油茶种仁油中检测出6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油酸含量高于83%的品系有5-35、5-37、6-49、XL-210和YP-1。这不仅为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可为油茶籽油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小果油茶分布区的15个居群为研究对象,测定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等12个性状指标,探究不同数量性状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众数频率相差不大,亚麻酸、硬脂酸及含油率数量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其余性状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小果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性状多样性指数较大,变异程度高.不同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2.912 1,15个居群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576 7.小果油茶含油率及脂肪酸性状及其多样性指数与生态地理因子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且不同性状受地理生态因子影响也不同.在二元三次趋势面分析中,只有饱和脂肪酸及棕榈酸多样性指数与经纬度变化趋势呈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长林系列、湘林系列、赣系列等系列的50个油茶品种的油茶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和茶油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模糊隶属函数评价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油茶果实品质,得到了综合表现较为优异的油茶品种。结果表明:50个品种油茶鲜果质量范围在11.03~28.38 g,鲜果果高为30.08~44.56 mm,鲜果果径25.60~40.30 mm,干籽含仁率52.81%~72.90%,干仁含油率为32.30%~52.47%,干籽出油率在16.68%~37.48%;50个品种油茶果实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8.45%~90.61%,油酸质量分数为77.33%~83.67%,亚油酸质量分数为5.17%~10.90%,亚麻酸质量分数为0.22%~0.44%。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油茶系列间均有表现较为良好的油茶品种,其中表现较好的5个品种为:湘林5号(6.81)>长林53(6.52)号>赣68号(6.50)>黄山3号(6.34)>长林4号(6.33),仅考虑果实性状可结合当地立地条件优先选择这5个品种引种培育。  相似文献   

13.
对香榧及油脂品质进行分析研究,为浙江省香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香榧及油脂品质进行评价。果实性状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理化指标中除蛋白质和出油率与果实性状有相关性,其他均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香榧果实性状在品质评价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对香榧种仁氨基酸组成及维生素分析发现,香榧种仁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达7种,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烟酸,为香榧作为优质蛋白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香榧籽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榧籽油主要含有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8.0%,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香榧籽油与花生油组成最为相似。果实性状指标在香榧果实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结果为香榧品质评价指标的简化提供了可能。香榧籽油的研究结果为香榧籽油做为保健食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县油荼、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大果红花油茶7种山茶属植物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低温冷榨油主要理化性质、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7种山茶属植物鲜果舍油率差异较大,其中小果油茶含油率最高,普通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荼次之;7种山茶属植物冷榨油所舍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相对含量以小果油茶最高;低温冷榨得到的油茶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色泽浅,品质较好;7种山茶属植物冷榨油的氧化稳定性存在较大的差异,120℃时氧化稳定性以浙江红花油茶最好,利用Rancimat法预测冷榨油20℃的货架寿命顺序与其氧化稳定性顺序较为接近,但也存在误差.冷榨法适宜于油荼籽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索氏法提取和测定油茶籽油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茶油外,油茶中还含有茶多糖、茶皂素、茶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以油茶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制备为前提,本研究以简单、有效地提取茶油为目标,以油茶籽含油率为指标,在索氏抽提法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溶剂种类和单次样品重量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油茶索氏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6 h、提取温度80℃、有机溶剂丙酮、单次样品重量4 g。该条件下茶籽含油率达43.24%±0.53%。该条件下测得4种油茶整籽和种仁的含油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广宁红花油茶、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的整籽和种仁含油率均最高,且饼粕含油率最低,分别为49.7%、67.5%和6.1%。优化后的油茶索氏抽提条件,适用于茶油成分的有效提取和针对油茶籽油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油橄榄引种后果实性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情况,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菜星、小苹果、豆果、皮削得、钟山24号和城固32号6个品种的12个果实性状并对其与含油率、脂肪酸组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果肉重变异系数最大,果肉率的最小,其中皮削利果实性状变异种类和数值最多,豆果果实性状变异系数最小;果重与果径、果肉重,果高与果核重,果径与果肉厚、果肉重,果肉厚与果肉重,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900以上,说明果实形态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12个果实形态特征可以简化成出核率和果核重,可以作为主要的代表性状。采取鲜果和干基果实提取油脂后的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干基果实提取油脂中多不饱和脂肪含量有所降低;与果实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橄榄油中的亚麻酸与果重、果核径长、果肉重、果核重、果径和果肉厚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棕榈烯酸与果肉干基含油率、果形指数、核形指数存在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说明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的部分成分与果实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文冠果种子特性及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方法 从全国11个省(区)收集21份文冠果材料, 对其形态特征和种仁含油率等指标进行测定, 进一步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文冠果籽油,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文冠果种子的横径和纵径差异不大, 但千粒重、种仁重和种仁出油率有显著差异。其中, 山东省临沂市所产的文冠果种仁含油量为最高, 达50.49%。文冠果籽油中共检测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二十碳一烯酸、芥酸和神经酸等7种脂肪酸。不同产地籽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35.06%~55.96%之间,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32.60%~64.64%之间,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文冠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还含有少见的功能性神经酸, 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木本油料作物。综合分析种子形态和脂肪酸组成, 发现内蒙古赤峰和山东临沂地区的文冠果种子千粒重、种仁出油率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地区, 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8.
郭雪  池泽平  兰蔚  王娟  张鹏远 《中国油脂》2024,49(4):139-144
旨在为选育性状优良、适合于油用开发的滇牡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对人工栽培在同一环境的9个种源滇牡丹籽百粒鲜质量和百粒干质量、含水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各指标与种源地地理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到同一环境后,不同地理种源滇牡丹籽各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可溶性蛋白(变异系数21.76%)、亚油酸(变异系数19.57%)及豆蔻酸(变异系数18.52%)差异较大;丽江河西种源滇牡丹籽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21.64%;丽江鲁甸种源滇牡丹籽中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42.84%);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粒鲜质量(p<0.01)、百粒干质量(p<0.05)与种源地海拔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CA表明,硬脂酸、α-亚麻酸、十一酸、油酸、癸酸及亚油酸最能反映出不同种源滇牡丹籽中脂肪酸的组成情况,经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5时,9个种源滇牡丹籽被分为3个大簇。综上,种源对滇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影响,在开展油用滇牡丹人工育种工作时,应充分考虑育种过程中父母本的种源地...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究油梨种质资源脂肪酸组分间关系,为其品种选育、构建油梨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以23 份油梨成熟果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测定果实脂肪酸组分,通过相关系数、变异系数、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olyunstaturated/saturated,P/S 值)、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monounsated/saturated,M/S 值)、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tic index,AI 值)、高胆固醇指数(hypercholesterolaemic index,HI 值)、聚类分析指标综合评价油梨脂肪酸组分及其营养性。结果表明,不同油梨种质资源的脂肪酸组分之间存在差异性,果肉不饱和脂肪酸种类为6~15 种,占比为36.46%~66.39%;种子不饱和脂肪酸种类为2~11 种,占比为0%~65.26%。各脂肪酸之间普遍存在相关性,多为极显著正相关。变异系数在0.024~4.796,果肉、种子中的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月桂酸4 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均小于1,表现出遗传稳定性。油梨的M/S 值、P/S 值较高,AI 值、HI 值较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以油梨果肉、种子脂肪酸组成为变量将23 份种质资源分为两类,南亚A、xx1、桂研1 号属于I 类,其油酸、棕榈油酸、亚麻酸、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另一类。桂研1 号果实的油酸、棕榈油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在23 份种质中最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由此可见不同油梨种质资源果实脂肪酸间存在差异性、相关性,脂肪酸组分分析对油梨的品种选育、种质资源评价和综合利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乐业县掌叶木果实及种子为材料,研究掌叶木果实、种子表型性状及种子、种仁含油率和种子油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广西乐业县掌叶木单球果重3.23 g,单种重0.31 g;单果长31.98 mm、宽14.87 mm;单种长10.47 mm、宽7.17 mm;气干状态下种子含水量13.69%、千粒重170.82 g;出种率13.93%、出仁率64.24%;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分别为42.26%、55.93%;种子油含有13种脂肪酸,主要为芥酸35.8%、油酸25.6%、花生一烯酸14.5%、亚油酸8.5%、二十四碳一烯酸(神经酸)8.3%,以不饱和脂肪酸(94.1%)为主,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