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促进四川雅安野生油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研究对前期从四川雅安筛选出的5株本地野生油茶资源(TQYS6、TQYS17、TQYS18、TQYS20、TQYS21)与雅安名山区九龙村引种的8个油茶品种(‘长林4号’、‘长林23号’、‘长林26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湘林210号’)的果实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生油茶与引进品种在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果实性状中,引进品种平均鲜果重为22.81 g,其中‘湘林210号’最大,为33.57 g,野生油茶平均鲜果重为16.87 g,其中TQYS6最大,为29.47 g,引进品种的鲜果重显著高于野生油茶。野生油茶TQYS17的果皮厚度显著小于引进品种,仅有0.67 mm,引进品种的果实形状变异丰富,多以卵形为主,而野生油茶果实形状大多数为球形。在经济性状中,引进品种的鲜出籽率为35.46%~43.03%、干出籽率为18.17%~23.12%、出仁率为61.03%~69.26%、干籽含油率为24.96%~34.57%、种仁含油率为40.89%~50.32%、鲜果含油率为4.51%~7.88%,而野生油茶的各经济性状都要显著高于引进品种,尤其是鲜果含油率,是引进品种的2倍以上。脂肪酸组成上,野生油茶与引进品种在脂肪酸组成成分上无差异,都含有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顺-11-二十碳烯酸等成分,但在含量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引进品种品种饱和脂肪酸为10.47%~11.88%,不饱和脂肪酸为88.12%~89.52%,野生油茶的平均饱和脂肪酸为12.29%,平均不饱和脂肪酸为87.71%。通过综合分析,野生油茶较引进品种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为四川雅安良种选育提供良好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橄榄形、桃形、脐形、球形小果油茶的果实性状、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了其果实性状与含油率、脂肪酸组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籽含油率与果形有关,橄榄形果的果纵径、果形指数和鲜果含油率均大于桃形果、脐形果和球形果,但其鲜出籽率却低于其他3种果形.4种小果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的顺序为橄榄形果>桃形果>脐形果>球形果,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顺序为橄榄形果<桃形果<脐形果<球形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小果油茶籽油中的油酸、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与果纵径和果形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小果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与果形有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18个黍稷(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的籽粒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黍稷籽粒含油量为2.54%~4.00%,均值3.71%。黍稷籽粒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18:2n6)、油酸(18:1n9)和棕榈酸(16:0),含量区间分别为0.075~5.19、0.150~3.02和0.897~1.81 g/100 g,并含有棕榈油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酸。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油脂的82.1%~ 94.6%。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10种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脂肪酸组成在黍稷品种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引种的6个长林系列油茶在温州地区的品质情况,对6个长林系列引种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个长林系列油茶种仁含油率由高到低分别为45. 2%、45. 1%、42. 7%、42. 0%、38. 4%、33. 8%;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为长林4和长林166 (均为10. 4%),最高的为长林53(12. 9%),平均含量11. 3%;单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长林4(82. 3%),最低的为长林40(73. 2%),平均含量为78. 0%;同时还检测到少量的对人体有益的角鲨烯和β-谷甾醇。从含油率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来看,长林4的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5.
对长林系列、湘林系列、赣系列等系列的50个油茶品种的油茶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和茶油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模糊隶属函数评价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油茶果实品质,得到了综合表现较为优异的油茶品种。结果表明:50个品种油茶鲜果质量范围在11.03~28.38 g,鲜果果高为30.08~44.56 mm,鲜果果径25.60~40.30 mm,干籽含仁率52.81%~72.90%,干仁含油率为32.30%~52.47%,干籽出油率在16.68%~37.48%;50个品种油茶果实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8.45%~90.61%,油酸质量分数为77.33%~83.67%,亚油酸质量分数为5.17%~10.90%,亚麻酸质量分数为0.22%~0.44%。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油茶系列间均有表现较为良好的油茶品种,其中表现较好的5个品种为:湘林5号(6.81)>长林53(6.52)号>赣68号(6.50)>黄山3号(6.34)>长林4号(6.33),仅考虑果实性状可结合当地立地条件优先选择这5个品种引种培育。  相似文献   

6.
不同地区凤丹经济性状及其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亳州、湖南邵阳、重庆垫江三个地区栽培凤丹进行了经济性状调查,同时对三个地区凤丹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经济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安徽亳州地区凤丹单株产量、单株种子数量和单株结果数量最高,单株产量为16.20 g,种子数量为90.83粒,结果数量为3.67个;湖南邵阳地区凤丹单株产量、单株种子数量最低,单株产量为4.11g,单株种子数量为14.24粒,单株结果数量为1.18个;重庆垫江市的单株产量为7.22 g,单株种子数量为24.36粒,单株结果数量最低,为0.81个。单株产量与单株种子数量、单株结果数量、千粒重、种子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种子大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采用GC法对凤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鉴定,共分离出10种脂肪酸组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2.65%92.92%。凤丹籽油主要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五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42.78%;其次为亚油酸26.50%、油酸22.97%、棕榈酸5.11%、硬脂酸1.90%。不同地区凤丹的五种主要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15株雅安红花油茶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与其单位冠幅产果量、种子出仁率及干籽含油率三个产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雅安红花油茶单位冠幅产果量在1.3~3kg/m2之间、种子出仁率在65.83%~78.18%之间、干籽含油率在27.94%~32.46%之间;油酸含量70.45%~83.13%、亚油酸含量5.3%~13.37%、软脂酸含量7.33%~15.82%、硬脂酸含量1.64%~4.18%。雅安红花油茶亚油酸平均含量达8.73%,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保健型营养油脂的标准。相关性分析显示,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脂肪酸品质相关性不高,在品种选育时要同时考虑产量和脂肪酸组成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油橄榄引种后果实性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情况,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菜星、小苹果、豆果、皮削得、钟山24号和城固32号6个品种的12个果实性状并对其与含油率、脂肪酸组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果肉重变异系数最大,果肉率的最小,其中皮削利果实性状变异种类和数值最多,豆果果实性状变异系数最小;果重与果径、果肉重,果高与果核重,果径与果肉厚、果肉重,果肉厚与果肉重,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900以上,说明果实形态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12个果实形态特征可以简化成出核率和果核重,可以作为主要的代表性状。采取鲜果和干基果实提取油脂后的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干基果实提取油脂中多不饱和脂肪含量有所降低;与果实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橄榄油中的亚麻酸与果重、果核径长、果肉重、果核重、果径和果肉厚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棕榈烯酸与果肉干基含油率、果形指数、核形指数存在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说明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的部分成分与果实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9.
测定名邛台地(四川省境内的名山、邛崃、蒲江一带)的12株野生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脂肪酸组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存在差异,单株产量为12.95~54.00 kg,种仁含油率为37.04%~45.56%;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各脂肪酸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密切的是油酸和亚油酸,其相关系数达到-0.829;根据产量、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筛选出的川雅31、川雅21、川雅28、川雅20可作为进一步培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橘核粉的组成成分,测得粗脂肪、粗蛋白、总糖、钙和铁含量分别为41.16%、23.40%、11.55%、641.5mg/100g和11.62mg/100g.测定了橘核油的理化性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橘核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共分离鉴定出了10种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为81.02%,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其相对含量分别为52.04%和27.05%.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油橄榄的最佳采收期,测定了4个油橄榄品种(‘佛奥’‘科拉蒂’‘小苹果’和‘米扎’)不同成熟度果实的表型性状和内在品质,观察了果实经济性状随成熟度的变化,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进行评价,并探讨了不同品种的最佳成熟度。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增加,4个品种油橄榄果实单果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果形指数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除‘科拉蒂’的果肉率在第五成熟度达到最大值外,其余品种的果肉率均在第三成熟度达到最大值;不同成熟度的4个品种油橄榄果实鲜果含水率为42.07%~68.48%,干基含油率为40.60%~55.37%,‘佛奥’‘小苹果’和‘米扎’果实在第四成熟度达到最大干基含油率,分别为54.06%、49.10%和45.66%,‘科拉蒂’的干基含油率在第五成熟度达到最大值(55.37%)。随着成熟度增加,4个品种果实的蛋白质含量总体较稳定;还原糖含量变化不一,呈现波浪式的变化;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油橄榄果实中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着成熟度增加,亚油酸含量增加,油酸含量降低,MUFA/PUFA和油酸/亚油酸呈下降趋势。‘科拉蒂’橄榄油的UFA含量最高,为85.01%,而SFA含量最低,为15.28%。对4个品种果实的表型性状、干基含油率、主要化合物含量、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等共14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依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发现不同品种有不同的最佳成熟度,其中‘科拉蒂’和‘佛奥’为第一成熟度,‘小苹果’为第五成熟度,‘米扎’为第四成熟度;品质最好的品种为‘科拉蒂’,‘佛奥’和‘小苹果’表现相当,其次为‘米扎’。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猪肉脂肪酸组成,提高猪肉营养品质、促进优良猪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猪肉脂肪酸组成,比较了10个猪种肌肉内15项脂肪酸、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并对脂肪酸组成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饱和脂肪酸中,南阳黑猪肌肉中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31.45%),滇南小耳猪肌肉的硬脂酸相对含量最高(17.79%),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的猪种分别为撒坝猪(49.02%)和南阳黑猪(25.55%)。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5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全部变异的92.709%,基于主成分值的UPGMA聚类图将10个猪种归为六大类。动物脂肪酸组成受不同品种影响,中国地方猪种与国外猪种猪肉脂肪酸构成和相对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仅以猪肉脂肪酸的构成及营养价值的角度来衡量,中国地方猪种南阳黑猪猪肉在10个猪种中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13.
高州油茶是南亚热带主要栽培的油用山茶属物种。为了筛选脂肪酸及微量营养成分优良的高州油茶无性系,本研究对15个高州油茶无性系的种仁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和4种生物活性物质(α-生育酚,总酚,角鲨烯和β-谷甾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对其组分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个无性系种仁含油率、脂肪酸及微量营养成分均差异明显。不饱和脂肪酸和油酸质量分数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88.29%(HMZ03)~85.08%(A16)、74.84%(A32)~82.84%(HMz04)。主要生物活性物质α-生育酚,总酚,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1.70 mg/100g(HMz06)~30.00 mg/100g(HMz03)、3.69 mg/kg(A31)~17.05 mg/kg(A16)、107.0 mg/kg(A31)~695.6 mg/kg(A5)、286.5 mg/kg(HMz10)~750.3 mg/kg(HMz03)。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492%,包含了高州油茶油脂营养成分大部分信息,可以用这3个公因子代表原来的 10项评价指标,进行高州油茶油脂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评价。综合得分排名前5名依次为HMz11、HMz03、A6、A32和A5。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高州油茶营养功能评价、优系筛选、育种亲本选择和茶油品质开发等提供基本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气相色谱仪分别测定丽江5种野生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再采用873Rancimat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分别测定5种野生植物油的氧化诱导期,比较分析不同野生植物油氧化稳定性差异,并用外推法预测常温20℃条件下5种野生植物油的货架期。结果表明:5种野生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相似,主要由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组成,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为青刺果油75.9%、核桃油90.6%、大麻籽油87.1%、紫苏油87.1%、香薷籽油89.6%;氧化稳定性试验显示5种不同野生植物油氧化稳定性从优到劣依次为青刺果油核桃油大麻籽油紫苏油香薷籽油,在20℃条件下,紫苏油、香薷籽油、核桃油、大麻籽油、青刺果油的货架寿命分别为57.0、52.8、110.9、75.9、216.9 d。  相似文献   

15.
玉屏不同油茶种质含油率及油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油茶优良无性系,利用核磁共振方法测定了玉屏38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种子和种仁含油率,采用GC-MS/MS方法检测了索氏提取的油茶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MZ-3、YP-1、6-57、6-48和GY的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分别在41%和56%以上。油茶种仁油中检测出6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油酸含量高于83%的品系有5-35、5-37、6-49、XL-210和YP-1。这不仅为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可为油茶籽油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雅安引进4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单位冠幅产量及含油率和茶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α-生育酚含量、角鲨烯含量和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4个品种综合表现。结果表明:4个品种单位冠幅产量为1.84~2.49 kg/m~2,均高于其选育原产地;含油率为48.43%~51.39%(45.00%)均达到了国家油茶树种选育优树标准;酸值为1.455~2.174 mg/g,达到茶油国标二级质量标准,过氧化值为0.017~0.031 g/100 g符合国标一级质量标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9.01%~91.14%,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6%~10.99%;α-生育酚含量为165.59~266.57μg/g,各品种间差异显著;角鲨烯含量为23.06~28.68μg/g,各品种间差异较小;多酚含量为16.96~45.59μg/g,长林17号和20号最少且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均适宜在雅安种植推广,其中长林56号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7.
结合脂肪酸组成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大豆油、菜籽油及其不同比例的二元调和油的识别进行基础研究,并分析不同比例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油和菜籽油中,共检出脂肪酸组分17种,主要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为主。在以不同比例低芥酸菜籽油和大豆油调配的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随调和比例的改变而呈现一定趋势的增加或减小。结合脂肪酸组成,对所有的139个样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大豆油和菜籽油可以互相实现区分,不同比例的调和油样品分布在调配的溯源样品之间,基本按照比例关系分布成一条直线。研究通过对菜籽油、大豆油及其不同比例调配的调和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它们之间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进行一些识别分析,为规范调和油的生产和保障公平有序的调和油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榛子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王明清 《中国油脂》2003,28(8):69-70
通过对辽宁东部山区的野生榛子进行综合实验分析,得出了其理化特性和主要脂肪酸组成成分,并且将其与常规的植物油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榛子油富含油酸(82.1%)是一种高级食用油,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32种油茶籽含油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GC分析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大部分集中在30%~60%之间,平均含油率为38.39%;含油率最高,为57.96%,最低仅为0.60%.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4种脂肪酸组成;油酸含量在70.33%~86.21%,均值为78.24%;亚油酸含量在3.25%~17.18%,均值为9.50%;软脂酸含量在7.03% ~ 13.85%,均值为9.63%;硬脂酸含量在1.35%~5.49%,均值为2.61%.  相似文献   

20.
野生葛根的组成成分及葛根降糖食品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野生葛根的组成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粗蛋白含量5.87%,粗脂肪1.09%,粗纤维18.15%,Vc19.4mg/100g及多种矿质元素,并含有大量的淀粉。野生葛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相当高,表明野生葛根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医疗保健功能,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为天然优良的“药食兼用”植物。本文还对野生葛根在降糖食品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