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旭妍 《中国油脂》2022,47(3):117-122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对回收油脂与食用植物油中27种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检测,了解回收油脂与食用植物油中27种元素含量的差异,以此鉴别回收油脂与食用植物油。采集合格食用植物油样品22份,回收油脂样品120份,经微波消解后,进入ICP-MS仪检测27种元素含量,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元素差异分析,找出不同类型回收油脂与食用植物油的特殊差异元素。结果表明:Co、Cu、Fe、Na、Mn在未精炼回收油脂和食用植物油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可以作为鉴别未精炼回收油脂和食用植物油的指标元素;Fe、Cd两种元素在精炼回收油脂和食用植物油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可用于精炼回收油脂的鉴别;Cr、Cd、Ag、Ca、Pb、Hg、Al含量在不同颜色精炼回收油脂中有明显差异,可以此来指导回收油脂的进一步提炼,并根据其元素含量的高低用于生物原油等再利用。研究结果可为回收油脂与食用植物油的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虽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其残留也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农药在油料作物中的使用会转移到植物油中,危害到植物油。本文基于GPC(凝胶渗透色谱)的良好脂类分离能力,研究其对油脂基体与不同类型农药的分离行为,构建能同步测定食用植物油中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以保障食用植物油中的农药残留限量能满足相关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影响油脂中过氧化值测定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B/T 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方法测定,对油脂存放条件、检测时油样称量时间和加三氯甲烷一冰醋酸后放置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影响因素对油脂的过氧化值均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油脂的氧化与抗氧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油脂专家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食用植物油中抗氧化剂BHA(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与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的分析方法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植物油中抗氧化剂BHA、BHT与TBHQ分析方法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障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基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建立的分析方法以其准确、快速、操作简单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用植物油的转基因成分和掺假检测。从DNA含量极少且完整度较低的食用植物油中提取到高质量DNA是影响基因检测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食用植物油中DNA的不同提取方法和基因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食用植物油是重要生活必需品,但食用油脂掺假问题比较突出。将廉价植物油掺入到高价植物油中,可以此获得高额利润,但这些做法极大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本文主要综述了理化鉴别、仪器分析等当前植物油掺伪检验的主要方法及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等色谱技术,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紫外和拉曼光谱等光谱技术以及核磁共振和电子鼻等现代分析技术在植物油防伪鉴别上的应用,总结了国内外植物油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在植物油掺伪鉴别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油脂中酸值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用于测定进出口动植物油脂的酸值主要有4种方法,分别为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分析方法》,GB/T5530-1998(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测定》,SN/T0801.19-1999(进出口动植物油脂游离脂肪酸和酸价检验方法》和AOCS Cd 3d-63《Acid Value))。针对这4种测定方法,选用7个不同品种的食用油进行实验条件、重复性和精密度实验的比较,4种方法各有特点。通过比较实验,建议酸值测定选用SN/T0801、19-1999方法,该方法较为准确可靠,操作简便,试剂容易保存,测定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宋广红  李海洲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2):224-227,231
植物油的氧化酸败严重影响其营养价值和风味品质,并对人体健康构威胁.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低价的油脂快速检测仪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本文在自制的一套食用油脂品质快速检测系统的基础上,对检测系统中两个关键部分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和电容传感器的各个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文氏电桥负反馈环路中电容C2被传感器取代,电容C1值为5 P...  相似文献   

9.
向油脂中添加合成抗氧化剂是防止食用油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氧化酸败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国家规定油脂中合成抗氧化剂添加的最大限量标准为200 mg/kg,因此建立准确、快速和高效的分析方法检测食用油脂中合成抗氧化剂的含量保证油脂以及含油食品的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食用油脂中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食用油脂中合成抗氧化剂检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E是食用植物油中天然存在的抗氧化剂,主要包括α-、β-、γ-、δ-生育酚和相应的生育三烯酚等8种化合物。食用植物油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组成及含量信息不仅可反映食用植物油的品质,还可用于鉴别其真伪。因此,建立食用植物油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食用植物油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溶剂稀释、皂化和固相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非水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方法在食用植物油中维生素E测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食用植物油中酸价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冷溶剂指示剂滴定法检测371个食用植物油样品的酸价,并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经过标准正态变换结合一阶导数对近红外光谱进行数据预处理,选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选取重要变量,建立食用植物油酸价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结果 蒙特卡洛交互验证结果显示,食用植物油酸价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Q2为0.9983,交互检验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 RMSECV)为0.0461,模型预测的独立测试集的酸价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834,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食用植物油酸价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方法能够满足检测要求,为评价或跟踪食用油品质提供快速无损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GB/T 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的食用植物油酸价测定方法,结合实际测定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对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选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酸价的食用植物油,选用适宜浓度的氢氧化钾标准乙醇溶液,其测定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杨朝慧 《中国油脂》2021,46(12):69-78
保障食用油质量安全一直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2015—2020年2 701 份我国食用植物油抽检不合格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不合格植物油的品种、包装规格、产地和产业链主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植物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过氧化值和酸值超标、苯并(a)芘超标、黄曲霉毒素B1超标、溶剂残留量超标、非法添加乙基麦芽酚和脂肪酸组成不合格是导致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风险因素。运用交叉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别识别了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在不同植物油品种、包装规格、产地和产业链主体中检出频率和检测值的差异,旨在为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应对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风险,进而提高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食用植物油中掺混棕榈油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为植物油掺假提供检测依据。方法植物油样品先经过皂化和甲酯化处理,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植物油中的各种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以月桂酸为特征指标,直接定性,应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配比实验验证和检测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月桂酸检出限为0.01%,植物油中棕榈油的定量限为5%~100%,最低可以分辨出添加了5%棕榈油的食用植物油样品。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精确度高,是一种分析迅速、经济实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GB 5009.229及GB 5009.227的两种滴定法(自动电位滴定法和指示剂滴定法)对食用油中酸价(值)和过氧化值的测定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得出两种滴定方法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方法:采用CNAS-GL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进行不确定度评价。结果:标准溶液是影响酸价(值)和过氧化值试验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结论:两种滴定法对于食用油的过氧化值和酸价(值)的影响相差较小,对于基层检测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滴定法。  相似文献   

16.
山茶籽油是一种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富含油酸、亚油酸等功能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预防肥胖等作用。近年山茶籽油因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备受人们关注。然而,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在山茶籽油中掺入低价食用油欺骗消费者,扰乱其市场秩序。因此,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山茶籽油的良性发展,研究者必须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鉴别其真实属性。本文综述各类检测方法在鉴别山茶籽油真实属性中的应用现状,如理化分析法、光谱法、色谱法、电子鼻技术等,并根据当前鉴别方法存在的缺陷,对未来分析山茶籽油真实属性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食用植物油的掺杂掺假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余小敏 《中国油脂》2021,46(7):99-103
长期食用劣质火锅油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为快速鉴别劣质火锅油,对火锅油和6种普通的食用植物油进行拉曼光谱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火锅油的拉曼光谱在1 150 cm-1和1 525 cm-1处有明显的谱峰,而其他食用植物油则没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明显地区别火锅油和普通食用植物油;对同一种火锅油经过反复熬煮和存放,其拉曼光谱在1 525 cm-1谱峰处的相对强度与酸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25 6。拉曼光谱法可以作为一种现场快速鉴别火锅油与食用植物油以及检测火锅油质量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方法对食用植物油中过氧化值和酸值进行测定,通过建立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分析和计算试验过程中影响过氧化值和酸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和扩展不确定度。测试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平均值为1.22 mmol/L,酸值平均值为1.43 mg/g,其过氧化值项目扩展不确定度为0.016 mmol/L,酸值扩展不确定度为0.044 mg/g,置信因子k=2,测量重复性是影响过氧化值和酸值实验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研究微波加热对食用油品质及脂肪酸成分影响,为家庭健康烹调提供理论依据。用家用微波炉的不同加热档位,对菜籽油、大豆油等8种常用食用油加热不同时间,用滴定法测定加热后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GC-MS测定油脂的脂肪酸成分,并以这些指标评价微波加热对食用油品质的影响。在实验所用加热条件下,8种食用油的酸价和脂肪酸成分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不同食用油的过氧化值变化曲线有所不同,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调和油的过氧化值随着微波功率和时间增加而上升,玉米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的过氧化值随着微波功率和时间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微波加热虽然改变了食用油的过氧化值,但酸价尚未发生改变,认为油脂尚未发生酸败,微波加热也没有破坏食用油原有的脂肪酸组成。从微波加热对食用油的品质和脂肪酸成分影响的结果看,可以认为微波加热是日常生活中安全和健康的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