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香油的制做工艺都是采用传统的“水代法”工艺,这种工艺较为陈旧。采用机榨法生产香油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本文着重介绍适合我国中小型油厂使用的一种机制香油生产模式,并以从日本引进的机制香油生产线为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说明了这种模式在机械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工艺路线短、操作条件好、劳动强度低、饼残油低、没有污染等方面都具有原“水代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产品机制香油无论从气、滋味、颜色和沉淀物来看,均优于水代法小磨香油的质量,同时克服了湿麻渣这令人头痛的弊端,这是用机制香油替代我国传统的水代法小磨香油生产工艺的一场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六年我们新建了日处理5吨芝麻的小磨香油厂。在进行小磨香油厂设计时,将通风除尘和气力输送应用于清理车间和熟芝麻的输送。经过二年多的生产实践,通风除尘效果良好,在清理车间大大降低了灰尘浓度,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做到安全文明生产。在炒芝麻车间,气力输送应用于熟芝麻的提升,不仅可以散热扬烟,而且能够清除芝麻皮、芝麻灰等,对提高出油率,保证香油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小磨香油生产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水代法工艺,制得的香油具有特殊的芳香味,故人人喜爱,誉满四方,在国内外奉为佐食佳品。小磨香油主要工艺流程包括筛选、漂洗、炒制、磨酱、兑浆搅拌和震荡分油等工序。目前在我国,小磨香油大多只是个体手工操作,设备简陋,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差,而且不能完全符合工艺要求。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不改变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研制成了一套适合中小型香油生产厂家的主要机械设备。经过几年的使用,效果较好,1988年通过河北省科委鉴定。下面依次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我对小磨香油工艺的改革和麻渣的饲料价值,曾进行过一番考察,对麻渣干燥工艺和设备曾进行过一段试验。现就自己的一知半解,阐述几点体会,以期引起同行的注重与关切。 (一)关于小磨香油 小磨香油是用水代法生产的芝麻油,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发明和创造。小磨香油颜色浓郁,香味芬芳、味道佳美,因此人人喜爱,誉满四方,是我国大江南北公认的佐食佳品。  相似文献   

5.
小磨香油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食用油之一,其加工方法虽创史于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却很好地利用了油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现在,小磨香油的生产在油脂制备中尚属于方法较为特殊、而需要的工艺设备较为简单的一种,并且通常需要相当精巧的工艺操作技术,否则就会影响出油率。因此,揭示小磨香油加工的内在机理,以现代科学技术指导这一传统食用油生产,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水代法小磨香油工艺机械化水平及生产效率,选取9种不同类型搅拌桨,筛选出油率较高的搅拌桨类型.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对液料比、快速搅拌混合时间、慢速搅拌出油时间、水浴温度进行优化,利用离心机对制取毛油进行处理,并检测小磨香油品质.结果 表明:采用径流式二叶桨式搅拌桨、液料比0.85∶1(mL/g)、水浴温...  相似文献   

7.
目前香油生产多数仍用传统的工艺,特别是“烘炒”工序,使用煤火锅,烟熏火燎,操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工艺条件难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食品卫生也难以保障。利用远红外线炒芝麻工艺合理、先进,操作简便,达到了连续化生产,烘炒后芝麻均匀,无焦糊粒,质量好,并且有小磨香油固有香味。但是用碳化硅电热远红外耗电量大,特别在用电紧缺的地区,采用议价电,高价电生产小磨香油,经济效益甚为低微。为利用我国储量丰富的燃一次能源“煤”作为燃料,但又不走正传统的老路,用燃料煤载热体加热方式,既符号我国压  相似文献   

8.
用水代法生产花生小磨香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水代法生产花生小磨香油的工艺:以优质花生为原料,经170℃~200℃烘烤,使用专用SJF-A砂轮驱热型香油机,采用改进的水化法可生产出香味浓郁、既可烹饪又适于凉拌菜肴的高档花生小磨香油.  相似文献   

9.
《酿酒》2017,(6)
对传统的固态法白酒酿造工艺进行了升级改造,研制开发了5台白酒自动化酿造关键装备,实现了连续性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节省人力物力,改善车间工作环境,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厂在用小型榨油机压榨芝麻中,围绕如何保持水代法提取的小磨香油的特殊香味方面做了些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生产出机制芝麻油的风味可与小磨香油比美,而且油品质量高于小磨香油。  相似文献   

11.
在广泛收集不同产地芝麻油纯正样品基础上,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得到纯芝麻油的特征脂肪酸组成,以此作为实际样品鉴别的基础,并对人为掺入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的模拟样品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经统计分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方程式和图表,作为芝麻油掺伪定性和定量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三酯指纹图谱相似度在芝麻油掺混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索了HPLC-ELSD测定油脂甘三酯的方法,并测定了纯芝麻油与不同掺入比例的大豆油-芝麻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的甘三酯指纹图谱,建立了纯芝麻油的甘三酯指纹图谱数据库。通过计算掺混油脂和纯芝麻油数据库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对掺混油脂进行检验。当大豆、葵花籽油的掺入量达到3%时,即可做出是否为掺混油脂的准确判定。  相似文献   

13.
目前卷状芝麻糖制作均为手工制作,现设计一种片状芝麻糖成卷装置,代替传统手工作业,实现芝麻糖卷工业化生产。该机由原料输送机构、主成卷装置、辅助压卷机构、机架组成4部分组成。对片状芝麻糖成卷机总体方案设计,关键结构设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判别芝麻油掺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丹 《食品工程》2011,(2):40-43
研究了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准确判别芝麻油有无掺伪的方法。主要利用近红外光谱和主成分分析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了纯芝麻油、纯大豆油、掺有大豆油的掺伪芝麻油的判别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法将83个校正集样品的10个主成分数据作为BP网络输入变量,建立的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判别模型对26个测试集样品的判别率为96.15%,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纯芝麻油、纯大豆油、掺伪芝麻油具有很好的判别分类作用,该方法能有效判别芝麻油有无掺伪大豆油。  相似文献   

15.
张崇杰  王梦洁 《食品与机械》2023,39(12):227-231
通过对中国食品装备业的发展现状、产业瓶颈以及面临的新挑战的分析,论证了中国食品装备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解读,提炼并确定了人力资本、产业价值链、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影响食品装备业转型升级的因素指标,并进行了相应的机理分析。为食品装备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施转型升级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魏东  窦福良 《食品科学》2010,31(22):260-263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低温压榨芝麻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芝麻粉碎粒度20 目、压榨温度50℃、时间60min、压力40MPa。在此条件下芝麻油提取率43.46%。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芝麻油样品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不含苯并芘,理化指标和氧化稳定性好于普通芝麻油。  相似文献   

17.
低场核磁技术检测芝麻油掺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小龙  张蓝月  冯所兰 《食品科学》2014,35(20):110-113
为评价低场核磁检测油脂掺假的能力,先用低场核磁结合主成分分方法区分大豆油和3 种芝麻油(分别为精炼、冷榨和热榨工艺)样品,然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不同掺兑比例的模拟掺假样品数据。结果表明,大豆油和芝麻油样品的特征信号区域在0~900 ms弛豫时间段,低场核磁能够较好地区分芝麻油和大豆油样品;低场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的最低检测比例为体积分数5%~10%,精炼芝麻油中掺入冷榨或热榨芝麻油的最低检测比例为体积分数10%~20%。因此低场核磁技术可以作为油脂掺假的快速初筛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SPME-GC-MS分析6种工艺芝麻油的挥发性物质,建立了芝麻油的感官风味轮,使用直线标度对感官属性强度评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芝麻油的感官差异,列出部分挥发性物质对应的特征气味,以研究加工工艺对芝麻油的挥发性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芝麻油的挥发性成分以醛类和酸类为主,具有较强的生芝麻味、土腥味、木屑味和青草味;精炼芝麻油中挥发性成分最少;芝麻原油由于含有正己烷,表现出较强的机油味和刺激感;芝麻压榨毛油、压榨成品油和小磨芝麻香油富含吡嗪类、酚类、醛类和酮类等物质,具有较强的炒芝麻味、焦香味、留香较久且风味浓郁。小磨芝麻香油风味最纯正和醇厚,口感最绵柔。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芝麻油和芝麻酱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引入适度压榨工艺,采用适当的压榨条件提取部分芝麻油,同时保证芝麻饼的加工性能用于低脂芝麻酱的磨制。文章以压榨后的芝麻饼的松散程度和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压榨压力、压榨次数、榨膛温度和入料温度进行选择与优化。确定的最佳压榨条件为:压榨压力30 MPa、压榨次数2次、入料温度25~35 ℃,在此条件下对焙炒后的芝麻进行适度压榨,出油率为17.3%,得到的芝麻饼松散程度评分为7.7,加工性能良好。以此芝麻饼为原料磨制的低脂芝麻酱相比同批原料制作的传统芝麻酱脂肪含量降低了10.0%,蛋白质含量增加了3.8%。应用该工艺得到的芝麻油色泽金黄、香味较淡,可用作烹饪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芝麻原酱、奇亚籽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脂肪酸酯为乳化剂制备低脂稳定型复合芝麻酱。以离心出油率和硬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乳化剂添加量、单甘酯与蔗糖酯复配比、搅拌时间、搅拌温度对复合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并对酱体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5%奇亚籽提取物可有效降低芝麻原酱10.82%的粗脂肪含量,当乳化剂添加量为1.6%、单甘酯与蔗糖酯复配比为2.6:1、搅拌温度71 ℃、搅拌时间9.5 min时,复合芝麻酱的出油率为2.61%,远低于芝麻原酱,感官品质更好。复合芝麻酱表现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黏度随温度变化缓慢,稳定性优于市售芝麻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