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蒋妙菲 《时代建筑》2004,(1):96-101
本文针对雷内·凡·祖克设计的阿姆斯特丹建筑中心进行介绍,讨论了在特定环境中建筑师对空间、表皮、形体的独特创作.  相似文献   

2.
谢礼祥  孙晓娟 《安徽建筑》2011,18(1):23-24,44
基于对徽派建筑及建筑师理查德·迈耶的建筑理论与实践作品的分析研究,发现并总结了这之间共通的建筑语汇。通过研究迈耶对于建筑表皮及空间本质成熟的设计手法,吸收并加以转化创新,从而指导徽派建筑的设计,让其更加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3.
杨辰 《建筑师》2012,(6):76-78
ATM(L’Afelier d’Architecture Montrouge)是活跃在20世纪.50—70年代法国建筑界的著名事务所,与同时代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不同,他们选择了一条"用建造介入社会"的创作道路。随着80年代以后法国城市问题的凸显,ATM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越发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ATM事务所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的简要介绍,指出其创作理念对今日中国建筑师之启发。  相似文献   

4.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13,12(4):58-59
<正>2013年3月18日,普列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列兹克宣布,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荣获2013年普列兹克建筑奖。对伊东丰雄的获奖评审团认为:"伊东丰雄在其职业生涯(1941年生,1971年成立工作室)当中,创作了一系列将概念创新与建造精美相结合的建筑。"研究过伊东丰雄作品的人都会发现,其作品不仅涵盖不同的使用功能,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张峰 《南方建筑》2004,2(4):90-91
本文通过对高技派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几个典型作品的分析,试图对其创作理念和设计手法加以总结,即对技术的偏爱、对传统的重视以及让建筑与自然相融合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校园建筑形态的逻辑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舢  董春方 《新建筑》2002,(4):26-28
通过对路易·康、桢文彦、詹姆斯·斯特林三位建筑师的校园建筑作品的内外逻辑分析,旨在把握校园建筑形态的生成规律,领会设计思考过程中的某些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7.
石华  曹洁 《建筑师》2005,(1):55-62
在当今这个充斥着个性化与分离性的世界里,建筑师圣地亚哥&#183;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是为数不多可以被称作世界性的设计师。他以其独有的设计天赋,超越了艺术,科学和技术间的彼此差异,创造出了一系列融合了结构学与运动学的诗意的建筑形态。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思想与设计作品的研究,深入分析了其作品背后所蕴涵的理论根源,从而以较为全面的视角展现出圣地亚哥&#183;卡拉特拉瓦的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8.
约翰·沃德尔建筑师事务所简介约翰·沃德尔于2001年在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拿到了硕士学位,是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学会维多利亚分会的资深会员及顾问。他的作品参加了澳大利亚全国范围的新生代建筑师40强的展览并被广泛发表在澳大利亚及世界各地的建筑杂志上。约翰·沃德尔在他的建筑实践中十分重视设计,尤其擅长创造复杂的并有着精美细部的建筑。他的建筑作品荣获了许多奖项,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的维多利亚建筑奖章,这是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学会维多利亚分会的最高荣誉,也是第一次颁给独立式住宅设计作品。□JOHN WARDLE PT…  相似文献   

9.
易鑫 《华中建筑》2005,23(5):23-25
随着战后社会生活的变迁,建筑师面临着不确定性的困扰,需要在环境和生活中重新发掘建筑的意义.该文试图通过介绍两位在建筑史上有独特地位的建筑师伍重和卡罗·斯卡帕的思想及其作品,展现他们在探求建筑意义过程中的成就,提出建筑师应从环境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以探求建筑的意义作为设计与创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徐震  王磊 《华中建筑》2023,(3):32-36
牛顿纪念碑是法国建筑师艾蒂安·路易·布雷职业生涯晚期对古典形式的反思与对建筑新形式的一次概念性尝试,其设计也象征着布雷对建筑个性论理解的日臻成熟。该文从牛顿纪念碑的圆形剖面出发,梳理布雷在创作中对纯粹几何形体应用的先锋性,并分析牛顿纪念碑将圆与球体作为自然与理性的具象表现的手法。由此探讨牛顿纪念碑的形体象征性对18世纪之后法国建筑思潮流变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建筑作品的著作权制度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新建筑》2004,(5):92-93
结合“入世”后建筑作品著作权制度的进展,从建筑作品的特征出发,运用著作权制度的原理,论述建筑作品的对象、主体、各项权能等;力图初步构建起建筑作品著作权制度的理论框架,以期对新形势下的建筑师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刘全 《中外建筑》2007,(6):8-41
文章首先介绍了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分类;然后分析了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文·霍尔的建筑理论,从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入手解读其实践作品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这个充斥着个性化与分离性的世界里,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Calatrava)是为数不多可以被称作世界性的设计师。他以其独有的设计天赋,超越了艺术,科学和技术间的彼此差异,创造出了一系列融合了结构学与运动学的诗意的建筑形态。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思想与设计作品的研究,深入分析了其作品背后所蕴涵的理论根源,从而以较为全面的视角展现出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4.
朱宏宇 《建筑师》2004,(3):45-51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183;柯里亚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大师。在40余年的建筑实践中,他走出了一条独具印度特色的当代乡土建筑之路。为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师树立了一个攀登世界建筑高峰的榜样。本文以传统和现代为切入点,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出发.结合查尔斯&#183;柯里亚深邃的建筑思想和人生哲学,对其作品及其创作手法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全面地解读查尔斯&#183;柯里亚是如何地“能轻而易举地把过去重新转化为一种卓越非凡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主义装饰艺术当中,音乐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本文通过重构 20世纪早期巴黎两位著名人物——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与作曲家埃里克·萨蒂——之间曲折的论辩,探讨了这一复杂的问题。萨蒂发明的“家具音乐” (为特定环境而设计的一系列简短、无休止的重复音乐)是对“背景噪声”之批评。这种背景噪声填满了现代巴 黎的城市音景,也是对以勒·柯布西耶为中心的新兴设计运动之回应。文章论及噪声污染、建筑家具和批判性理 论等问题,作者认为萨蒂的作品既是对现代城市生活“注意力分散”之批评,也是对它热情地拥抱。  相似文献   

16.
1900 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一方面,是由巴黎美术学院毕业的法国青年建筑师路易·马松-德图尔贝将参考图像及其受到的传统布扎体系教育相结合所完成的;另一方面,其参考图大多为近代中国北方传统官式建筑的摄影作品。而这次布扎体系与中国建筑的碰撞出现在布扎建筑师保罗·克瑞与梁思成等中国建筑先驱在美国相遇之前,与其说它是关于中国建筑设计的现代化,不如说它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被观看、研究和再现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本文试图就马松-德图尔贝的中国馆设计图进行分析,结合 1900 年巴黎世博会的历史政治背景、19 世纪末巴黎美术学院的折衷主义风潮以及近代西方在中国的摄影史, 还原中国馆设计的方法、折衷主义的参考语料库与构成原则,并寻找此中国馆建筑设计在近代西方对中国建筑景观重塑过程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建筑的场所精神——西扎建筑的诠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经历和主要作品的介绍,揭示西扎对于场所精神的独特理解和诠释,从中总结出西扎独特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建筑师雷·凯佩(Ray Kappe)今年六十岁,他退休前任职南加利福尼亚建筑学院院长该学院由他创办,房产现仍归其所有。雷·凯佩先生的近期作品主要是住宅。作品中他使用的材料和选用结构都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色,但各不相同。他能把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里介绍他最近的一个佳作——曼哈顿海滨周末住宅。建筑基地位于洛杉矶近郊。该住宅的设计既突出了洛杉矶的景色,又把建筑与海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科学技术曾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新的世纪里,技术将怎样影响建筑呢?技术与建筑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法国当代青年建筑师雅克·费尔叶的严格主义方法论也许有助于唤醒沉迷于形式主义与象征主义的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20.
游航 《室内设计》2017,(5):33-41
文章通过对西班牙建筑师胡 安·纳瓦罗·巴尔德维格设计的马德里萨利 纳斯公共图书馆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一种 “先验”空间介入初步构思的建筑设计方 法。建筑师为实现预想的空间效果,在城市 关系、动线组织、空间氛围等设计层面展开 了细致有效的推敲,为我们提供了创作思路 和操作方法上的双重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