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19 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发现宋《营造法式》并刊印丁本《法式》,之后委托陶湘先生以《法式》诸版本勘核校对并出版陶本《营造法式》,接着朱先生成立中国营造学社,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并延请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加盟,从此开启了中国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系统建构,与对宋《营造法式》这部古代建筑大书的深入探索。自梁思成于 1925 年由乃父处获得陶本《营造法式》 到其加入学社,开展紧锣密鼓的古代建筑考察与研究,直至发现唐代佛光寺大殿,接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岁月,梁先生始终坚持以理解与研究宋《营造法式》为中心, 以建构中国建筑史与诠释中国古代营造制度为目标的艰难学术之旅。自 1919 年朱启钤先生发现《营造法式》至梁先生的学术大作《〈营造法式〉注释》全本以《梁思成全集》 第七卷的形式于 2001 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其间经历的大半个世纪,正是几代中国学人在探究中国古代建筑奥秘这一学术道路上筚路蓝缕的真实历程。  相似文献   

2.
吴良镛 《城市规划》2001,25(5):41-44
世纪之交 ,祖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恰逢梁思成先生诞辰10 0周年 ,出版《梁思成全集》 ,意义深远。 本文为吴良镛先生为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 10 0周年所出版的《梁思成全集》撰写的序言 ,2 0 0 1年 3月17日于北京清华大学完成初稿 ,3月 2 6日于英国剑桥大学完成第二稿。经吴良镛先生同意 ,在本刊发表。文章题目为编者所加。历史上 ,中国建筑、村镇和城市在技术、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在封建社会 ,匠人的社会地位很低 ,限于文化程度 ,难以将经验总结为可世代相传的文字 ,从而束缚了建筑的发展。差不多到了 2 0世纪初期 ,从思想…  相似文献   

3.
学习一个专业,总要有那么几本入门的书,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更是如此,从《周礼?考工记》《营造法式》到《园冶》,从梁思成先生的《营造法式注释》《中国建筑史》到刘敦桢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有关中国建筑理论、文脉的书层见叠出.却只有这样一本《不只中国木建筑》,用生动的语言文字,深入浅出地让中国传统木建筑文化概念跃然纸上,成为...  相似文献   

4.
《清式营造则例》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建筑知识阐述古建筑的规范性著作,它是梁思成先生在1931年秋至1932年3月间编写的。其编著的背景,从《清式营造则例》一书的前言和序中可见一斑。 本书文笔酣畅,插图精美。刊行后,在专业人员中广为传习,至今不衰。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家,梁思成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十二年了。他的遗作整理工作,在拨乱反正之后也已进行好几年,除了《梁思成文集》正在陆续出版以外,他生前从事多年的两本学术著作——《宋“营造法式”注释》与《中国建筑史图释》最近在中国和美国相继问世,这是建筑学术出版事业的一件庆幸的事。  相似文献   

6.
今年正逢中国建筑史学泰斗,梁思成先生百年诞辰,最近由建工出版社重新出版了《梁思成全集》,先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套书所展示的内容,是先生一生披荆斩棘、艰辛工作的结晶。每次读到先生的文章,先生的音容笑貌马上便浮现在脑海,每当回想起过去先生的谆谆教诲,总是令人兴奋不已,先生那一篇篇力作是我们建筑史学人的必修课本,先生那艰苦卓绝的治学精神,更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先生的一生所走过的路虽然坎坷,但却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光辉业绩,在20世纪的历史中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建树丰碑的…  相似文献   

7.
《华中建筑》2002,20(2)
徐伯安先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著名的中国建筑历史学家,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2002年1月3日不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徐伯安先生1931年1月14日生于辽宁丹东,1954年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并留校任教。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徐伯安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工作。1961年以后他作为粱思成先生的主要助手参加了梁思成先生主持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及文物建筑保护》项目的研究工作,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参加的梁思成先生主持的扬州鉴真纪念堂方案设计,获1984年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全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徐伯安先生承担了梁思成先生主持的[宋]《营造法式注释》项目的大量工作,为  相似文献   

8.
一、高平开化寺大殿与《营造法式》 作为我国古代仅存的两部建筑专书之一的《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成书于北宋末年,图文详尽,兼具“系统性”和“典型性”,几乎成为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必由之径。关于《法式》的既往研究大多集中在建筑结构方面,对装饰问题涉及不多,其重要原因是实例缺少。在梁思成先生为《法式》作注,开创中国建筑史学的时代,“彩画作实例可以说没有”,或是被后世的重修“油饰一新”,或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而褪尽色彩。此后的数十年,我国在地上建筑和地下考古方面均有重大发现,然而关于《法式》彩画的实物资料仍然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9.
(四)琉璃瓦的尺寸及重量关于琉璃瓦件的规格尺寸,可见于正式出版物的有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参考图集》附的《琉璃瓦简说》(梁思成、刘致平编)、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主编《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及近期出版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0.
读书     
《广西土木建筑》2013,(11):87-87
本书尝试为中国传统建筑研究构建一套与西方古典建筑相呼应的建筑比例与尺度规律体系,继承和延续了粱思成等前辈学者将西方经典建筑分析方法应用于中国传统建筑并根据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自身特点加以拓展和开创的学术路线,是对应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和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等诸多中西方建筑名著中关于建筑比例与尺度这一经典学术脉络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从二十大几的研究生学习阶段起,我就初读过油印本的《中国建筑史》,后又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中学习了《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等梁思成先生的经典名篇.经过多年来反复思考研判,我感到梁先生的建筑观是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既对传统情有独钟,也对现代认知清醒,尤其对一个古老民族国家的建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历程,持有相对超前的批判性思维,且不避反躬自省.在纪念粱思成先生120周年诞辰的时候,谨以此短文从三个方面向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科贡献致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梁思成少年时期、青年求学、巅峰时期学术研究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抽取出重要时期与信息对梁思成的师承关系做出简要分析与阐述。通过对梁思成师承关系的分析.可以从侧面了解近现代中国古建筑研究与保护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建筑学报》2007,(3):1
[本刊讯]倍受建筑界关注的“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经过申报、提名、评选和2006年12月15日最终的审定工作后,于近日正式揭晓。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王小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等二位专家荣获“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柴裴义、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黄星元等二位专家荣获“第四届梁思成建筑提名奖”。  相似文献   

14.
肖冰  孙林 《建筑与文化》2016,(4):186-187
结构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建筑思想,一直都对国内外建筑理论及设计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梁思成“技术理性观”进行了回顾,并分析总结了其成因,进而深化对梁思成建筑思想的认识,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思成先生是最早的敦煌学者之一,更是敦煌建筑研究的开拓者。梁先生还是我长期从事敦煌建筑研究事业的直接促成者。在今天纪念梁先生的时候,我们也不可忘记他为敦煌学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希望借助不同时期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写作背景,及其所做的探索和研究进行回顾,并从诸多学者的讨论出发,分析总结了其建筑史研究对象的成因,并提出了以动态的建筑史观来看待梁思成的建筑史写作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杨永生 《建筑创作》2004,(5):100-101
归来研究,得内子林徽因在考证及分析上,不辞劳,不惮烦,以与协作: (摘自1932年《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绪言。)你走后我们大感工作不灵,大家都用  相似文献   

18.
梁思成先生与中国的历史遗产保护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晴  姚赯 《新建筑》2005,(4):67-69
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历史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文物建筑修复观念,树立了“修旧如旧”的修复概念,提出了城市整体性保护的思想。这些思想均与当时的国际主流保护理论相符,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修旧如旧”的概念已不符合今天的国际遗产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19.
~~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作品选  相似文献   

20.
梁思成 《建筑创作》2006,(4):150-151
梁思成先生于1937年写给童寯先生的这封信是童寯之孙童明及杨永生先生近年在编辑《童寯文集》时在童老的遗物中发现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