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DHA藻油调和油对SD大鼠心肌组织总蛋白、丙二醛(MDA)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将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9组:DHA藻油组,大豆调和油组,花生调和油组,含低、中、高剂量DHA藻油的大豆调和油组,含低、中、高剂量DHA藻油的花生调和油组。连续灌胃8周后,取大鼠心肌组织,测其总蛋白、MDA含量、ACh E和GSH-Px活性。结果表明:含DHA藻油的大豆调和油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DA含量、ACh E活性均与大豆调和油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含DHA藻油的花生调和油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DA含量、ACh E活性均与DHA藻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含DHA藻油的两种调和油的GSH-Px活性与DHA藻油组、大豆调和油组、花生调和油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含DHA藻油的大豆调和油、花生调和油灌胃SD大鼠后,对心肌组织有保护作用并增强了其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初步探究添加DHA藻油的花生营养油的功能性,分别以不同DHA藻油剂量的花生营养油灌喂的SD大鼠幼鼠和中老年鼠,检测对其大脑皮层组织中DHA及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DHA藻油的花生营养油可显著提高SD大鼠幼鼠及中老年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的DHA及乙酰胆碱含量,对SD大鼠中老年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的DHA及乙酰胆碱含量的提升更显著。当花生营养油中纯DHA含量为750 mg/kg时,SD大鼠老年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的DHA及乙酰胆碱含量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5.76、4.13倍。  相似文献   

3.
为了初步探究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藻油和花生四烯酸(AA)油脂的花生营养油的功能性,分别以不同DHA藻油和AA油脂剂量的花生营养油灌喂的中老年SD大鼠,持续饲喂8周后,检测对其大脑皮层组织中单胺氧化酶活性和肝脏细胞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花生营养油的对照组与饲喂普通花生调和油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含DHA藻油和AA油脂的花生营养油可显著降低中老年SD大鼠大脑皮层中的单胺氧化酶活性,有效改善中老年SD大鼠的肝脏水肿及细胞炎症等症状,减缓细胞衰亡的速度。由此推测,摄入适量的DHA和AA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老年人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等疾病的风险,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SD大鼠为试验对象,向其灌胃含不同含量DHA藻油的大豆调和油,应用超薄切片技术观察SD大鼠大脑皮层和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含DHA藻油的大豆调和油有利于大鼠大脑皮层细胞的发育,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利于形成完整的视网膜形态结构,而高含量DHA藻油的大豆调和油会导致视网膜结构的不完整。  相似文献   

5.
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向其灌胃不同含量DHA藻油的大豆调和油,通过测定其大脑皮层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考察DHA藻油促进机体抗氧化能力和抑制机体过氧化反应的生理功效。结果表明:含DHA藻油的大豆调和油在一定的DHA剂量范围内对降低MDA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而T-AOC活性和CAT活性则与DHA的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间接说明大豆调和油中所添加的DHA藻油在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DHA藻油调和油对SD大鼠血液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灌胃方式给SD大鼠饲食DHA含量不同的DHA藻油的调和油,饲养8周后,对SD大鼠的血液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DHA藻油调和油对SD大鼠血液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的大部分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这些指标基本上都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在TC、LDL上有下降趋势,说明DHA藻油调和油对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添加DHA的食用油对肝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文选取96只初断乳SD雄性大鼠(80±10)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阴性对照组(大豆油和花生油等比例混合)、阳性对照组(DHA藻油),以250、500、750 mg DHA分别调配入60 g大豆油、花生油中,作为DHA低、中、高剂量调配油的处理组。对各处理组按1 m L混合油/100 g体重·d喂养分别达到4周和8周时,对SD大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HA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MDA含量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ACh E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DHA高剂量组肝组织SOD活性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ACh E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ACh E、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适量补充DHA,有增强大鼠机体抗氧化的能力,然而一旦DHA摄入过量,反而会对机体抗氧化能力产生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DHA藻油调和油的开发和合理烹饪提供相关指导,将DHA藻油分别按菜籽油质量的2%、3%、5%、10%、15%与菜籽油复配制成菜籽油-DHA藻油调和油,并以蒸、炒、烧三种不同方式烹饪鸡肉,测定烹饪前后油样的脂肪酸组成、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分析探讨DHA藻油比例及烹饪方式对调和油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烹饪后,调和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三种主要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随DHA藻油比例增加呈不规律波动变化;除DHA藻油比例为2%的调和油外,其余调和油的酸值均在烹饪后增加,其中,DHA比例为3%、5%和10%的调和油炒鸡肉后酸值增加最大,蒸和烧这两种烹饪方式对酸值的影响相对较小;纯菜籽油、DHA藻油比例为15%的调和油的过氧化值增加量明显大于其他的调和油,总体上炒较另外两种烹饪方式更易导致过氧化值增加。综上,建议蒸鸡肉或烧鸡肉宜采用DHA藻油比例为2%、3%、5%的调和油,炒鸡肉则不宜采用DHA藻油调和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脂质体对二十二碳六稀酸(docose hexaenoie acid, DHA)在肠上皮细胞中转运、吸收的特性并观察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Caco-2细胞模型测定脂质体对DHA在肠细胞摄取、表观渗透系数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DHA含量。KM小鼠体内实验中,将KM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DHA藻油组(200 mg/kg)和DHA藻油脂质体组(50, 200 mg/kg),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 制备的DHA藻油脂质体包埋率为98.16%,DHA藻油和DHA藻油脂质体质量浓度在25~200 μg/mL对Caco-2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DHA藻油和DHA藻油脂质体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Papp) [顶侧(apical,AP)→基底侧(basolateral,BL)]值均大于1×10-6 cm/s,且药物外排率(efflux ratio, ER)小于2。DHA藻油(200 mg/kg)、DHA藻油脂质体(50 mg/kg)和DHA藻油脂质体(200 mg/kg)对小鼠的体重无明显的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HA藻油和DHA藻油脂质体能够显著增加溶血空斑数、溶血素水平、吞噬指数、免疫器官系数(P<0.05或P<0.01),且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0.05或P<0.01);此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HA藻油(200 mg/kg)、DHA藻油脂质体(50 mg/kg,200 mg/kg)还能显著增强KM小鼠NK细胞活性(P<0.05或P<0.01)。结论 DHA藻油和DHA藻油脂质体在肠细胞中的跨膜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脂质化后能够显著增强DHA的生物利用度,DHA藻油脂质体具备与DHA藻油相似的免疫调节作用,且DHA藻油脂质体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文治 《中国油脂》2021,46(11):87-92
研究了藻油及其与火麻仁油混合物的辅助降血脂作用。将84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7组,其中6组喂养高脂高胆固醇饲料2周以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即进行4周干预实验,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0.85%生理盐水,药物组每日灌胃3.33 mg/kg立普妥,混合物组每日灌胃800 mg/kg藻油混合物,藻油干预组每日分别灌胃150、300、600 mg/kg藻油。实验过程记录大鼠的体重、进食量与饮水量,实验结束后采集大鼠的血液、附睾脂肪、肝脏,检测大鼠的血脂四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肝脏与附睾脂肪病理检测。结果表明:造模后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LDL-C水平显著上升;中、高剂量藻油及其混合物均可使大鼠血清TC(混合物除外)、TG、LDL-C水平显著降低,藻油呈现剂量依赖;藻油及其混合物干预后大鼠肝脏中含脂滴的肝细胞和多灶性泡沫细胞聚集例数减少。说明藻油及其混合物对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导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堆积有一定改善作用,藻油及其混合物均有辅助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将DHA藻油添加到植物食用油中,调配出一种居民使用方便、低成本的功能性配方油。以DHA藻油、普通植物油为原料,经适温适时搅拌配制成油剂,将所得油剂经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烹调方式的检测,测其理化性质和DHA的稳定性,并得到如下结果。(1)获得以大豆油为原料添加DHA藻油的油剂,其SFA:MUFA:PUFA为0.77:0.83:1.00,而ω3:ω6为1:5.08。在油剂中,DHA含量为4000 mg/kg,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建议的推荐值。(2)含有DHA藻油的大豆油在125°C条件下,保持10 min,DHA和各种脂肪酸有所下降,但是到了200°C时,下降趋缓。(3)添加0.8% DHA藻油的大豆油在62°C条件下保存36天,其过氧化值达到5.85 mmol/kg,但仍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 6 mmol/kg)。根据测算,该产品在室温下仍能保存18个月。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配制方法简便,广大居民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基本人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花生肽的体内抗氧化效果,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花生肽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按其体重每天皮下注射D-半乳糖400 mg/kg建立衰老模型,同时3个花生肽组每天分别按200、500、800 mg/kg的剂量灌胃,持续50 d。检测大鼠血清和心、脑组织中丙二醛或脂褐质(LF)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力。结果表明,花生肽能够有效抑制半乳糖致衰老大鼠体重的下降,减缓胸腺指数和脑指数的下降,提高大鼠血清、脑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并能够降低大鼠血清MDA含量和脑中的LF含量,表明花生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DHA藻油是以裂壶藻(Schizochytrium sp.)或者吾肯氏壶藻(Ulkenia amoeboida)或者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等藻种为原料,经生物发酵、提取、冬化、精制、脱色、除臭等过程制得富含DHA的油脂。DHA对人类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由于人体不能直接合成,需要通过摄入鱼油或藻油进行获取。DHA藻油相对于鱼油具有DHA含量更高、无重金属污染、EPA含量较低、安全易吸收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配方乳粉、保健食品等产品中,但其加工过程涉及藻类自然发酵过程,这一过程产生了DHA、DPA等重要营养物质,也增加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开展DHA藻油的毒理学评价以及确定其最高每日安全使用剂量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目前研究DHA藻油急性、亚急性、亚慢性、慢性、生殖、临床毒理学的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大量临床前动物和临床人体毒理实验发现裂壶藻、吾肯氏壶藻、寇氏隐甲藻三种藻源发酵来源的DHA藻油在最高20700 mg/kg/bw剂量范围内均未表现出相应的毒性,DHA藻油在最高6000 mg/d的给药剂量下,对人体无不良反应,添加DHA藻油后的婴儿配方乳粉不会显著影响婴儿的生长。DHA藻油作为食品原料使用时,在储运贮藏过程中,应注意增加适量的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和维生素E)以保证原料的功能性和安全性。本文梳理的DHA藻油最高给药剂量结果可为监管部门、相应生产企业制定和推荐DHA藻油的每日安全使用剂量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育期补充DHA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将144只初断乳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正常饲料)组、阴性对照(EFA缺乏饲料)组、阳性对照(脑复康400 mg/( kg· d))组、DHA小、中、大剂量(150、300、600 mg/( kg·d))组,每组24只.分别在喂养4周、8周、12周时,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并同步测定大鼠脑组织总蛋白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液血常规检查.水迷宫结果显示:喂养8周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DHA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有效时间比和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增加(P<0.05);喂养12周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DHA大剂量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脑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组AChE、SOD活性、MDA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研究可以得出:DHA增强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发育期长时间大剂量的补充DHA,会造成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火麻仁油、藻油混合油软胶囊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火麻仁油藻油低剂量组(85mg/kg)、火麻仁油藻油中剂量组(170mg/kg)、火麻仁油藻油高剂量组(340mg/kg),饲喂以高脂饲料及不同剂量火麻仁油藻油,测大鼠体重、脂肪,计算Lee's指数、脂体比,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肾脂体比、睾脂体比、总脂体比显著增加(P0.01或P0.05),TG、TC、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清和肝脏中MDA显著升高,SOD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火麻仁油、藻油高、中剂量组大鼠体重、睾脂肪比、肾周脂肪比、总脂体比显著降低,TG、TC、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1或P0.05),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或P0.05)。结论: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中、高剂量火麻仁油、藻油混合油的摄入能够有效起到调节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郑富良 《中国油脂》2020,45(12):76-83
采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催化鱼油乙酯和樟树籽仁油(CCSKO)酯交换制备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结构脂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1∶ 1,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8 h,酶载量10%(以底物质量计)。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含EPA/DHA结构脂质的含量为(24.34±0.33)%,且酶重复稳定性较好。放大制备试验后,采用150 ℃短程分子蒸馏纯化,产物中结构脂质含量达到(44.22±0.57)%,中碳链脂肪酸、长碳链脂肪酸含量比例约为3∶ 1, EPA含量为(11.91±0.44)%,DHA含量为(7.67±1.11)%。结构脂质的甘油三酯组成主要为CC-EPA((11.07±0.11)%)、CC-DHA((6.71±0.21)%)、CLa-EPA((7.78±051)%)和CLa-DHA((5.99±0.25)%)。制备的结构脂质的酸价(KOH)为(0.39±0.08)mg/g,皂化值(KOH)为(250.31±1.02)mg/g,碘值(I)为(54.87±0.86)g/100 g,过氧化值为(1.12±001)mmol/kg,均符合食用油脂制品国家标准。结构脂质清除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3.92±0.18)mg/mL及(8.99±0.05)mg/mL,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HA小剂量组(300mg/kg)、DHA大剂量组(1000mg/kg),灌胃3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主要脏器、血液生化指标及脂质过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大剂量组大鼠肝脏、肾脏、睾丸的脏器系数比升高,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且肝脏SOD、MDA升高,血液中TG、AST下降,ALT升高,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小剂量组血液AST也下降,呈现显著性差异,肝脏HE染色未发现透明空泡,油红染色无红色脂滴,因此未发生特异性病理改变。实验结果,DHA对大鼠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大剂量组生化指标显示肝脏可能发生轻微病变,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热转化后的人参稀有皂苷为原料,探究人参稀有皂苷90 d口服对大鼠肝毒性的研究。方法:将48只雌雄大鼠随机分为人参稀有皂苷高剂量(600 mg/kg)组、人参稀有皂苷中剂量(200 mg/kg)组、人参稀有皂苷低剂量(60 mg/kg)组与空白对照组。90 d经口灌胃处理后通过UHPLC-MS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及肝脏流式细胞凋亡综合分析对大鼠肝脏的潜在损伤。结果:雌雄大鼠高剂量组肝细胞凋亡率和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低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剂量雌性大鼠血清中出现了23种差异代谢物,如组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等,并影响了组氨酸和尿素循环等代谢途径,血氨升高,引发肝损伤;在高剂量雄性大鼠血清中出现了10种差异代谢物,如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影响了α-亚麻酸和亚油酸代谢途径,高浓度的花生四烯酸表现出致炎性和毒性,可以通过血液吸收进入门静脉系统引起肝损伤。结论:高剂量的人参稀有皂苷对雌雄大鼠有轻微肝损伤,其主要原因是组氨酸和α-亚麻酸和亚油酸代谢途径的改变所导致的,对雌雄大鼠未观察到的肝脏不良...  相似文献   

19.
以棉籽油为基料油,添加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进行调配,制成煎炸专用的植物调和油。用制得的煎炸调和油进行不间断地煎炸薯条试验,考察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油脂色泽、理化指标及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煎炸调和油的脂肪酸组成合理,满足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4.0:0.6的最佳摄入比例。煎炸过程中色泽变化较慢,极性组分超过27%限量的时间为67 h,酸价由(0.18±0.05) mg/g增加至(3.53±0.10) mg/g,羰基价由(9.42±0.12) meq/kg增加至(36.0±0.14) meq/kg,过氧化值和苯并(α)芘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丙烯酰胺未检出;与河北地区常用于煎炸的三级棉籽油46 h的煎炸寿命和较高的羰基价、过氧化值和苯并(α)芘相比,配制的煎炸调和油的煎炸寿命延长了18 h,稳定性提高了37%,煎炸薯条的平均含油率为18%煎炸感官效果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煎炸调和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获得能够满足孕妇对必需脂肪酸需求的产妇玉米调和油的最佳配比及调配工艺。方法:本文以玉米油和亚麻油为原料,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了玉米油和亚麻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和正交实验设计,对脂肪酸配比和调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获得产妇玉米调和油最佳配比关系为:玉米油占80%,亚麻油占20%,其中共有5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3.24±0.06) g/100 g、油酸(21.03±0.36) g/100 g、亚油酸(41.52±0.31) g/100 g、亚麻酸(9.93±0.19) g/100 g和花生酸(0.79±0.02) g/100 g;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优化出最佳调配工艺:调配时间为20 min,调配温度为30 ℃,转速为75 r/min,此时测得的碘值是(110.84±1.64) g/100 g,过氧化值是(1.876±0.037) mmol/kg。结论:该调配比例可以更好地满足孕妇对ω-3脂肪酸需求,调配工艺简便快捷,可为今后大规模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