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脂的营养价值很高,牦牛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主要脂肪酸为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碳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珍珠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目前脂肪的提取方法和甲酯化方法没有确定统一的方案,本研究对牦牛乳采用不同的脂肪提取方法和甲酯化方法,旨在找到分析牦牛乳中主要脂肪酸的最佳方案.乳脂肪酸的组成直接影响乳的营养、风味以及加工品质,乳脂肪酸功能及乳脂肪酸组成的调控成为当前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因此分析牦牛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对于认识其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集全乳期(6、7、8月)和半乳期(3月)的牦牛乳,牧场海拔范围为2 835~3 719 m。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对不同泌乳期牦牛乳中奇数与支链脂肪酸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拔高度2 835~3 719 m的不同地区(果洛州、海南州、海西州乌兰县、海北州祁连县)牦牛乳中奇数与支链脂肪酸没有显著差异,在半乳期时,牦牛乳中的奇数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支链脂肪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1)。研究表明,半乳期时(3月)牦牛乳中的奇数与支链脂肪酸含量最高,在全乳期和半乳期,牦牛乳中奇数与支链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牛乳。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分别对奶牛乳、水牛乳和牦牛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奶牛乳中共鉴定出1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酸类和醛类;水牛乳中共鉴定出1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芳香族及萜烯类、酸类和醛类;牦牛乳中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酸类、芳香族及萜烯类、酯类、醛类和内酯类。经分析,3种牛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呈现一定的属内差异性和属间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牦牛乳脂肪酸结构与功能特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通过比较牦牛乳与牛乳脂肪酸结构特点,对牦牛乳脂肪酸特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以牦牛乳和牛乳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的分离和测定。结果:牦牛乳与牛乳中的脂肪酸均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在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方面二者差异不大,在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功能性脂肪酸方面,牦牛乳所含种类丰富而且含量很高。结论:牦牛乳相对于牛乳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在开发高营养系列产品时更具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5.
牦牛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通牛乳相比,牦牛乳中禽有更高含量的蛋白质、脂肪,是生产高级乳制品的优质原料;牦牛乳中含有各种人体所必需的氯矮酸,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功能性脂肪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本篇综述针对于牦牛乳中的各种黍要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归纳、总结,加深人们牦牛乳成分的认识,为后人对牦牛乳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牦牛和犏牛生鲜乳中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种生鲜乳的16S rDNA V4区域,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97%的一致性共得到5516个OTUs,微生物门水平的比较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相似文献   

7.
为延长冷却牦牛肉的货架期,利用溶菌酶与乳铁蛋白的协同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研究不同溶菌酶浓度、乳铁蛋白浓度的涂膜保鲜剂溶液处理牦牛肉冷藏保鲜后的菌落总数及感官评分。天然复合涂膜保鲜剂溶液的最优配比为:溶菌酶浓度0.371%、乳铁蛋白浓度0.492%、溶液pH 6.01;冷却牦牛肉的最优处理时间为28.68 min。处理后牦牛肉的菌落总数为3.77 lg (CFU/g),感官评分为90.8分。添加天然复合涂膜保鲜剂可抑制冷却牦牛肉中微生物的生长且对感官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牦牛乳与其他哺乳动物乳(反刍动物、马属动物、骆驼和人)中蛋白质组成及含量、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及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比较分析,得出牦牛乳中氨基酸、酪蛋白、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高,是一种优质的、高营养的乳品。  相似文献   

9.
白牦牛肉脂肪酸分析及功能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析白牦牛肉的脂肪酸组成及功能特性,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GC-MS)对甘肃天祝白牦牛肉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与当地黄牛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牦牛肉与黄牛肉中的脂肪酸均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功能性脂肪酸方面,两者有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牦牛肉脂肪酸种类更丰富、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李唯迪 《中国油脂》2021,46(11):114-120
支链脂肪酸(BCFA)是乳中微量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活性成分。利用GC-MS对人乳和4种动物乳(牛乳、羊乳、牦牛乳、骆驼乳)中BCFA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乳中共有64种脂肪酸,其中含15种BCFA,17种饱和脂肪酸(SFA),1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BCFA含量呈现出很大的物种间差异,动物乳中的支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人乳(p<0.001),牛乳、牦牛乳、羊乳、骆驼乳和人乳中BCFA多为异构(iso)和反异构(anteiso)BCFA,含量分别为2.82%、4.90%、3.35%、8.00%和0.28%;人乳中BCFA受孕龄影响显著(p<0.01),足月儿乳母的母乳中含有丰富的BCFA。  相似文献   

11.
Yak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grazing livestock for milk production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because these animals are adapted to the high elevations and extremes of cold and can graze throughout the year. In the present study, 30 yaks were selected and the fatty acid (FA) profile of yak milk at different seasons and pariti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The concentrations of cis-9 C18:1, cis-11 C18:1, cis-9,trans-11 C18:2, and C18:3 n-3 in yak milk were higher in summer (25.26, 1.50, 1.46, and 0.33 g/100 g of total FA, respectively) than in winter (22.17, 0.77, 1.27, and 0.28 g/100 g of total FA,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monounsaturated and polyunsaturated FA in milk fat of multiparous (parities 2 to 5) yaks (31.61 and 4.20 g/100 g of total FA, respectivel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rimiparous yaks (29.61 and 3.80 g/100 g of total FA,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1) that the potential exists to improve the FA composition of yak milk by developing local supplement resources during the winter and (2) that multiparous yaks have a more favorable FA profile than primiparous yaks.  相似文献   

12.
风干牦牛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风干牦牛肉原料及成品中氨基酸与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组成变化,并对风干牦牛肉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原料肉和风干牦牛肉均含有十八种氨基酸和十四种脂肪酸,且风干牦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总量分别高于原料肉1.34g/100g干物质和0.62%(p<0.05)。风干牦牛肉的氨基酸总量为81.14g/100g干物质,EAA/TAA为39.45%,EAA/NEAA为65.15%。脂肪酸总量为97.97%,P:S为0.32,接近理想模式,n-6:n-3为1.4,处于理想范围。因此可以判断风干牦牛肉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也是具有均衡脂肪酸的高营养价值的肉制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合评价肃南牦牛不同部位肉品质,为合理开发利用肃南牦牛肉及其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建立牦牛分割肉等级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试验选择3岁龄雄性肃南牦牛米龙、外脊、上脑、牛腩四个部位肉样,通过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钙、铁等7种矿物质元素以及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综合评价牦牛肉的品质特性。结果 从营养价值的角度上,不同部位牦牛肉中蛋白质含量无差异(P>0.05);米龙部位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三个部位(P<0.05);牦牛肉富含矿物质元素,米龙部位Fe、Zn、K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部位,上脑部位Na、Ca、Mg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部位(P<0.05)。四个部位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分别为40.50%、40.40%、40.03%和40.70%,均在40%以上,属于优质蛋白质。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典型判别分析,很好的实现了四个不同部位肉品质的区分。结论 肃南牦牛肉品质较优,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且蛋白质品质较好。综合评价来讲,米龙部位的肉品质及风味较其他部位好。  相似文献   

14.
酱牦牛肉加工工艺及其质量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产牦牛肉为原料,探讨了酱牦牛肉生产的传统工艺和新工艺,比较了两种工艺的特点,同时参考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了相应的质量要求,为酱牦牛肉特色食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西藏牦牛酥油脂肪酸成分分析及功能特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喻峰  熊华  吕培蕾 《中国油脂》2006,31(11):35-38
通过脂肪酸组成分析来评价国产牛乳乳脂和西藏牦牛酥油的营养功能特性。结果表明,藏酥油与国产奶粉和纯奶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大,但酥油中的功能性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国产纯奶和奶粉。藏酥油共轭亚油酸约为国产奶粉的3倍,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仅存在于藏酥油中;国产奶粉和纯奶脂肪中的α-亚麻酸(LNA)仅为藏酥油的1/7~1/4;花生四烯酸(AA)国产奶粉和纯奶也仅有藏酥油的约1/2。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牦牛酸乳品质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以牦牛乳粉为原料、牦牛酸乳为发酵剂发酵酸乳,在发酵过程中分别抑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活性,测定并比较正常发酵、抑制乳酸菌发酵、抑制酵母菌发酵酸乳的风味、口感、质构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对牦牛酸乳品质形成均起到关键作用,乳酸菌对酸乳酸度、质构、氨基酸态氮、有机酸、V_(B1)及酮类和酸类风味物质的贡献较大,酵母菌对乙醇、V_(B2)及醇类和酯类风味物质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青海高原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不同部位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变化及差异,本实验选取青海高原牦牛冈上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3个部位肉,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3个部位肉宰后成熟0、1、2、3、5、7和14 d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发现,3个部位肉中均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且均随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个部位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的脂肪酸组成相同但含量有差异,n-6/n-3比值均在1.03.0之间,脂肪酸组成比例较好。通过对青海高原牦牛3个不同部位肉不同成熟时间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3个部位0、1和2 d具有相似性,主要有n-6系和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C18:2n6c)、花生四烯酸(C20:4n6)、顺-8,11,14-二十烷三烯酸(C20:3n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反油酸;3、5和7 d具有相似性,此期间大多数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14 d则不同于其他时间,主要是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γ-亚麻酸(C18:3n6)。   相似文献   

18.
将不同添加量(0、20%、40%、60%)豆浆添加到牦牛乳中制备豆浆-牦牛酸奶,探讨不同添加量豆浆对牦牛酸奶理化指标、贮藏期内酸度、质构特性(硬度、稠度、黏聚性与黏性指数)、持水力、乳酸菌数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1~14 d),随着豆浆添加量在0~60%范围内增加,牦牛酸奶酸度、持水力、质构特性、乳酸菌数均有所下降。添加20%豆浆制备的牦牛酸奶蛋白质、脂肪及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别为3.28 g/100 g、4.58 g/100 g、8.76 g/100 g,乳酸菌数>107 CFU/mL,感官评分为87.9分,其酸度、持水力、质构、乳酸菌数等与未添加豆浆的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牦牛乳中添加20%的豆浆制备豆浆-牦牛酸奶是可行的,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腌制提高牦牛肉加工制品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牦牛肉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腌制剂配方及腌制工艺对牦牛肉加工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木瓜蛋白酶、复合磷酸盐的浓度分别为3%、0.005%、0.5%,并采用干腌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