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用变压吸附替代乙烯装置传统的甲烷化单元来精制氢气的可能性。ASPENPLUS模型严格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氢气纯度提高后,可减少乙烯装置内部的循环物流,因而减少功耗。还可降低汽油加氢装置和柴油加氢装置等氢气用户的能耗和尾气量,减少压缩机等设备的尺寸。从炼化一体化工厂的角度,PSA技术可能会成为降低投资和节能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兰化160kt乙烯装置,甲烷化反应催化剂型号为J103H。自1997年装置正常运行以来,由于氢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波动较大,经常引起甲烷化床层温度大幅度波动,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兰化公司石油化工厂通过采取措施,此现象基本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稀土复合吸附剂变压吸附混合气中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以活性炭负载Cu(I)的稀土复合吸附剂对混合气中C2H4的分离进行了研究。实验测定了C2H4、C2H6单组分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考察了C2H4、C2H6混合体系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的变压吸附性能以及O2、CH4、CO2对C2H4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复合吸附剂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稳定的变压吸附性能,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低浓度煤层气直接排放既造成能源浪费,又带来严重的温室效应,变压吸附法提纯低浓度煤层气是解决煤层气排放的有效利用途径。总结了变压吸附技术对CH_4/N_2体系煤层气中CH4分离的研究进展,包括变压吸附分离机理和相应的变压吸附提纯工艺路线,分析了2种工艺的优缺点,讨论了多孔吸附材料,如活性炭、碳分子筛、沸石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CH_4/N_2吸附分离效果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平衡效应分离的变压吸附技术,在CH_4/N_2体系分离实际应用中遇到瓶颈,原因在于现有吸附剂平衡分离系数太小,提浓幅度有限;其次,CH_4在平衡效应里作为强吸附组分被优先吸附,产品气必须通过抽真空的方式解吸获得,必须采取多级压缩和增加置换步骤,因而能耗相对较高。基于动力学效应的分离,可在塔顶直接获得富集的带压产品气;同时免去多级压缩的能量消耗,相对平衡效应分离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要在第一级加压,处理接近爆炸限浓度煤层气有一定安全隐患。活性炭吸附容量大,处理能力强,价格低廉,是一种典型的平衡分离型吸附剂,但分离系数较低,存在气体循环量大、效率低,提浓幅度窄等缺点,如何通过孔径调控和表面改性提高活性炭的平衡分离系数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现有报道效果较好的动力学吸附剂主要以碳分子筛为主,但价格高昂,工业推广受限,选择合适的廉价原料、改变现有间歇式生产工艺、进一步开发高效、廉价的动力学/N2的重要方向。沸石分子筛会优先吸附CH_4,与动力学效应优先吸附N_2相反,降低了分子筛对CH_4/N_2的分离选择性。所以硅铝分子筛/钛硅分子筛多在分离高浓度CH4含量的天然气、油田气方面表现优异,针对低浓度煤层气CH_4的提纯应用较少,未见工业应用报道。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出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但其在CH_4/N_2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以及变压吸附分离方面研究较少,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材料的稳定成型和放大仍是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未来变压吸附提纯工艺将是平衡效应和动力学效应的组合工艺,开发低压下变压吸附分离工艺将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低成本、大容量、高选择性吸附剂开发仍是未来吸附剂的重点发展方向;同时吸附剂寿命以及再生性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上海石化烯烃部700kt/a乙烯装置新区采用碳二前加氢工艺流程,在将近7年的生产过程中先后采用了进口G-83C型和国产BC-H-21B型前加氢催化剂。通过对其工艺运行性能的不断摸索和改进,使得进口催化剂连续稳定运行了5年又3个月,随后投用的国产催化剂各项工艺运行指标也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乙烯生产的规模概况,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装置规模与技术经济的关系,提出了发展我国乙烘工业选择装置规模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抚顺石化新建80万t/a乙烯装置首次开车过程,在乙烯产品没有合格之前,大量的物料排放至火炬系统,不仅造成物料的浪费,给企业造成损失;而且大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在装置检修期间,通过和同行业的交流和讨论,装置现场进行了一些技术改造,在2013年11月的装置开车期间,基本实现了低火炬排放的开车,大大降低了物料的排放。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800 kt/a乙烯装置改扩建后的原料供应保障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乙烯装置裂解原料在2010年之前资源的保障。 相似文献